查看原文
其他

政治局会议,哪里不一样

光大总量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1-05-16

要点


事件: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召开,提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如何理解政治局会议对经济的定调,如何理解背后的政策意图?对此,光大总量团队进行联合解读。

 

言人:

高瑞东 副所长 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王一峰 所长助理 金融组组长

张宇生 策略首席分析师

李枢川 固收分析师


正文

01

宏观轻踩油门,迈向更高均衡

 

一、一季度增速虽高,但经济复苏尚不稳固

第一,对经济节奏的定调,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符。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这一定调,几乎和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完全一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

第二,今年一季度以来,行业发展分化加剧。

2020年四季度,各行业实际增速基本接近2019年四季度,行业之间的分化差异较小。进入2021年一季度,由于春节前后受到疫情反复和冷冬冲击,导致行业差异加剧。以2019年同期为基数来看,信息技术、房地产、金融、交运仓储、制造业和工业的增速高于2020年四季度。但是,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商务增速低于2020年四季度,行业复苏进程放缓。

第三,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海外疫情持续反复,印度疫情大爆发,我国也持续面临输入型风险,疫苗接种虽然稳步推进,但是中疾控主任高福表示,今年年末或者2022年初,国内才能达到群体免疫。因此,防控工作要慎终如始,会持续制约线下服务业的复苏。

 

二、为什么推动经济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第一,中国发展需要同主要经济体齐头并进。

海外财政强刺激叠加宽松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强复苏,我们也需要提高经济韧性与弹性,与主要经济体齐头并进。拜登总统在今年3月份推动第四轮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之后,又在4月份继续提出了2.3万亿美元的“美国就业计划”及1.8万亿美元的“美国家庭计划”,美国在不断加码政策刺激力度,供需两端持续复苏。大国博弈,是实力的竞争,今年以来,欧盟和日本纷纷倒向美国,政治之外,经济因素不可忽视。

第二,没有提“六稳”和“六保”,对经济更加有底气。

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推动经济恢复到新均衡,更高的均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实现更高水平均衡,也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无论是优化经济结构,还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无论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都需要经济稳中求进,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实现经济更高水平均衡,货币及财政政策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一致,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

 

三、政策“稳中求进”替代“稳定宏观杠杆率”

2020年宏观杠杆率出现快速提升,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21年3月份的两会报告中均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但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杠杆率,政策基调要求“稳中求进”,体现了夯实经济复苏的政策总基调。

第一,货币政策维持稳健,边际微松,固本培元。

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总量上来看,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当前的信贷政策及资金环境大概率将得以延续,边际微松,固本培元。

为什么微松?

一方面,2021年5月1日央行在政策论文《近年来我国稳杠杆促增长取得显著成效》中明确表示,2020年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连续净下降,预计今年宏观杠杆率将保持基本稳定。这一政策表态也说明,货币政策不会更紧,剔除去年高基数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全年社融口径的信贷规模增速将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节奏上将向正常年份的季节性规律回归。

另一方面,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消费仍未完全恢复至疫情之前,叠加4月PMI显示制造业呈现出边际走弱,5月将会进入政府债券发行高峰,这些因素或将促使央行货币政策边际微松。

更重要的是,在大国博弈的视角下,在主要经济体大量释放流动性,提高通胀容忍度的大背景下,我们独自收紧、严控通胀,未必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对外竞争。为了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货币政策边际收紧概率小,边际放松概率大。

为什么固本培元?

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面对疫情冲击的特殊时期,逆周期调节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各方债务负担,加大了偿债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被频繁提及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央行防风险的底线,在这样的环境下,妥善处理债务问题,也需要一个稳健略松的货币政策环境。

第二,财政政策强调落实落细,支撑基建投资。

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基层三保”指的是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即保障地方财力,与今年强调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相呼应。这一点其实是延续去年以来的提法,缓解因减税降费与疫情冲击,导致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困难。

财政政策表述中,不再提及“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而是强调“落实落细”,指向的是今年财政支出力度减弱、节奏后移、精准发力的三个特点。在当下稳增长压力较小的阶段,财政政策并非强发力重点,为后续跨周期调控预留政策空间。但是,因为2020年部分专项债留存到今年支出,今年财政政策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将会不断超预期,这一观点我们在两会点评报告中就已经提到。由于今年3月才开始下达提前批专项债,这也使得今年专项债发行的节奏明显后移,这将有力支撑二三季度基建增速。

第三,双循环:首次提及打通堵点。

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与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相比,尤其重点强调了要打通堵点。

4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已经显示出了“堵点”对于制造业投资恢复的制约。据国家统计局,有调查企业反映,芯片短缺、国际物流不畅、集装箱紧缺、运价上涨等问题依然严峻。高技术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连续三个月低于44.0%,企业原材料采购周期持续延长,正常生产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本次政治局会议尤其提及了“双循环”打通堵点的问题。

如何打通堵点?习总书记提出,首先依然是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习总书记在近日发表于求是杂志的《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提到,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


02

金融如何防范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金融领域提出的直接表述大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第二部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提及“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我们认为这两处表述是从发展和风险两个视角谈金融问题。当然,还包括绿色金融、房地产调控“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等信贷行业政策领域。如何解读,我们认为政策应该是一致的、连续的。也就是说政策有其发展演进的脉络可以遵循。


我们试图从三部分进行说明。1)金融领域政策如何支持发展;2)如何防范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3)银行1Q财报披露完毕,未来会怎么样。

 

一、金融领域相关政策如何支持经济发展?

微观调研显示对公信贷投放力度好,实体经济回暖,今年整体新增信贷呈现出较明显的“需求拉动”特征。今年监管机构对银行延续每个月信贷额度调控,要求不得多增也不得少增。一季度多增。未来货币政策可能呈现“稳中略偏紧”态度,政策需要对通胀预期、资产价格泡沫做出预防性安排。预计4~5月份新增信贷将延续弱于去年同期的态势,初步预计4月份规模维持在1.4-1.6万亿水平。预计今年4月份新增社融规模维持在2.5万亿左右的水平,增速环比小幅回落。


从整个信用投放结构来看,表现出三个重大分化:1)机构投放分化,城农商行是主要的信贷多增贡献者,大行受控。2)行业投向分化,工业企业增速加快,预示周期回暖的可持续性。3)区域投向显著分化,未来政策可能要求对公区域投放均等化。

 

二、如何防范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

2021年4月8日,第50次金融委会议指出“研究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和金融监管等工作”。会议在肯定地方金融机构历史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部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有所暴露,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视”。需要高度重视的是问题所在。对此“会议要求,以优化金融供给侧体系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微观治理机制见效、地区金融生态改善。”改善微观治理和监管需要和银保监会提出来的风险处置原则相结合。即夯实三方责任。夯实股东责任,夯实地方监管机构的责任,以及地方政府的责任。


今年以来,我们观测到对公的贷款从北方地区,如东三省,华北5省连续的撤离,撤离到南方,大量的资源投放在如江浙沪地区。我们的对公中长期贷款投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江浙沪,但是北方地区目前信用收缩的压力较大。“促进地区金融供需结构平衡”在近期4次会议中都有提及。第一次是3.24央行货币政策“稳、进、改”会议,提出总量要“稳”,结构要“进”,重要的是“改”。改什么?区域结构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信用区域间快速分化的问题。第二次是国务院新闻发布会,谈支持实体经济答记者问;第三次即是第50次金融委会议;第四次是人民银行举行的2021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显示平衡区域信贷投放的思路基本成熟。


三、银行1Q财报披露完毕,未来会怎么样?

截至4月30日,38家A股上市银行2021年一季度已悉数披露完毕,整体来看,营收增速相较2020年末小幅放缓,盈利增速环比提升,主要是受益于资产质量改善、拨备计提压力放缓,但银行间业绩分化较大。营收结构上,上市银行主要通过以量补价实现利息收入正增长,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势较好对非息收入形成支撑。


向前看,净息差压力最大时点已过,后续将持续企稳,经济持续复苏背景下,有利于资产质量改善。但是一季报也体现了银行间分化拉大,与我们此前判断一致,我们坚持优质银行的投资逻辑。可适度增配两条主线:一是业绩确定性较强的优质股份行,二是江浙沪等经济活力较强地区的头部城商行。


03

策略:政策稳定均衡,利于市场表现

 

总量政策整体稳定均衡,利于权益市场表现。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今年“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但“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并且再度提到了政策的“不急转弯”。整体而言,宏观政策仍然保持了2020年年底以来的边际收敛趋势,但并没有出现进一步的收紧。对于权益市场而言,经济修复期,政策保持稳定仍是一个不错的组合,也打消了部分投资者对于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担忧。全年来看,盈利的增长仍有望对冲估值的逐步收缩,带来市场的上涨。

 

政策并未过度强调对于通胀的担忧。今年以来,在输入性通胀的影响之下,国内的商品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压力,这点也在上市公司财报中有所体现,投资者也对于进一步“防通胀”的政策有一定的担忧,但此次政治局会议并未对此做出进一步收紧,这可能会改变前期投资者的过度担忧。


调结构背景之下,关注科技与碳中和方向。会议在“深化结构性改革”方面给出了进一步的指引,并且再次强调了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这两个方向将会是调结构中重点的受益方向。这也与近期的其他政策,例如进出口关税政策、前期会议对于科技的重点支持等相一致。虽然结构的调整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些领域中可能会涌现新一批的成长龙头,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对于全年的A股市场,我们仍然持乐观态度。整体来看,今年盈利强+流动性弱的整体格局仍然没有明显的变化。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只要经济整体仍然能保持稳健,市场还是会有持续上行的空间。我们预计2021年上证综指仍然有望上涨10%左右。短期市场面临经济增长以及流动性的双重扰动,但最终决定市场走势的还是实际经济数据,预计在经历了二季度的数据验证之后,市场可能会重新稳步上涨。


04

固收:两个层面解读“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到“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我们就这一表述进行两个层面的解读。


第一个层面是这次会议提到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处置的“财政金融风险”的具体内容。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下,宏观调控的职能集中在中央层面,金融监管方面,随着国务院金融委的成立以及银保监会的合并,目前我国金融监管施行的是“一委一行两会”为主导的综合监管模式,在管理上施行垂直管理。而在财政体制上,我们目前施行的是分税制,在这一体制下,中央、地方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债务方面均各有自己的专属领域。另外,我国国有企业层面,则有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之分,由于地方国有企业,地方财政部门往往是出资人,因此也有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上述梳理来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处置的“财政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部门联系产生的风险。这块大致又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显性政府债务产生的风险,这块由于施行限额管理,信息透明,风险可控;另一个则是隐性债务产生的风险,这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起来就要困难一些,要处置的风险主要来自地方城投。第二部分是地方弱资质国有企业的债务风险。这里所谓的弱资质国有企业,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产业资产的地方国有企业,以与城投企业相区分。这一领域也是近两年债券市场广为关注的风险点。

 

第二个层面是这次政治局会议提法的新意所在。于地方债务隐性债务,以2018年8月下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财政部下发《地方全口径债务清查统计填报说明》几份重要文件为开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大幕被正式拉开,尽管2020年受疫情冲击短暂停摆,但随着经济社会逐步进入到正常轨道后,隐性债务的监管即重新回到决策层的重要文件表述中,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逐渐成为财政政策的一条重要主线。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4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提到要“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因此这次政治局会议提到“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是将上述表述进一步具体化。


弱资质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方面。20年11月的永煤事件是重要触发点,永煤事件引发了大规模连锁反应,同行业(煤炭)、同质(弱国企)、同省(河南)发行主体的信用债在一级市场频繁取消发行,二级市场也出现了价格波动加大的情况。永煤事件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当月召开的金融委会议,就指出“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从大局出发,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决维护法制权威,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督促各类市场主体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态和信用环境”、“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也指出要“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今年4月8日,金融委第五十次会议召开,主要研究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微观治理和金融监管等工作,会议指出,部分地方金融机构风险有所暴露,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视。这次会议,将地方财政金融风险的防范主要放在了金融“供给侧”,即地方金融机构,指出要“强化监管追责问责,严肃查处金融监管失职渎职等行为”、“不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而4月底政治局会议,则明确了财政金融风险处置要有高的责任层级,以更好的从全局入手处置财政金融风险,从而在风险处置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05

风险提示


全球疫情再度扩散,内需修复放缓。


相关研究报告合集

【全球朱格拉周期开启】

20210421-全球朱格拉周期开启,哪些板块迎风起舞

20210413-进口、价格、融资不断验证,制造业强复苏进行时

20210411-不断验证,PPI如期走高,进击的制造业投资

20210408-为什么我们强烈看好今年的制造业投资?

20210401-全方位拆解拜登2万亿美元“美国就业计划”

20210330-碳中和背景下的绿色金融投资机遇

20210325-利率上升,能阻挡美国房市的进击势头吗?

20210324-新一轮朱格拉周期开启,哪些信号先行?

20210307-1.9万亿法案参议院闯关成功,投向哪里,有何不同

20210304-美国财政刺激步入最后一公里

20210302-“碳中和”下的中国方案

20210223-全球朱格拉周期开启:碳中和、美国更新、供应链再造

20210223-先复苏,后通胀,周期王者归来

20210222-美国版四万亿基建来袭,A股如何布局


【经济观察】

20210501-不疾不徐,轻踩油门,乘势而上——0430政治局会议点评

20210423-通过构建月度宏观杠杆率,我们如何判断货币政策?

20210407-大国崛起背后的“人口钥匙”

20210323-出生率下滑无法逆转,90后直面人口峭壁

20210314-十二大行业联合解读“十四五”规划

20210306-两会亮点:实际财政超预期,推动基建强势反弹

20210209-房价背后的隐形杠杆有多高?


【月度点评】

20210427-企业利润继续高增,制造业强复苏可期

20210422-财政收入先行复苏,支出速度有待加快

20210416-基建如期发力,制造业复苏可期

20210412-企业融资继续强劲,制造业强复苏可期

20210331-基建开始发力,经济环比动能进一步提升

20210315-出口旺、地产强、社零暖,一季度继续强复苏

20210311-信贷数据淡季不淡,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20210310-通胀胀进入上行通道,但难以成为货币政策掣肘

20210308-欧美消费复苏快于生产,消费品出口继续上行

20210301-疫情冲击2月PMI数据,但业务活动预期大幅好转

20210221-疫情影响显现,服务业PMI大幅下行

20210119-全球共振,迎接2021上半年中国经济强复苏

20210114-供需缺口仍在,中国未来出口强劲势头不改

20210112-结构性刺激背景下,价格变化“冰火两重天”


【周度观察】

20210425-美元指数易涨难跌

20210418-“财政+疫苗”推动美国消费强复苏

20210329-什么是欧洲解封的绊脚石

20210321-开局充满火药味,中美关系未来如何演绎

20210314-美国通胀怎么看

20210308-欧美消费复苏快于生产,消费品出口继续上行

20210301-疫情冲击2月PMI数据,但业务活动预期大幅好转

20210217-春节期间海内外要闻回顾——光大宏观周报

20210124-美国新一轮政治周期如何开启

20210117-肆无忌惮的补贴,无处停放的政府杠杆


【疫情观察】

20210226-连接牛津一线医生,直击英国疫情解封

20210204-连线美国医药专家,直击美国抗疫现场

20210129-全球疫苗接种加速,区域不平衡性凸显

20210205-疫情发展向好但严控不改,疫苗接种提速但供应承压


【海外观察】

20210405-新增非农就业为何大超预期?

20210317-议息会议召开在即,美联储如何控制美债收益率

20210223-拜登背后的“金主”都是谁

20210127-拜登“三支箭”蓄势待发,射向何处

20210125-罗斯福航母又入南海,中美关系如何演绎

20210119-拜登排兵布阵与特朗普有何不同?

20210113-美联储副主席讲话释放了哪些信号?


文章来源

本报告摘自:2021年5月5日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政治局会议,哪里不一样——总量联合解读》


高瑞东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0120002 

010-56513108; gaoruidong@ebscn.com

王一峰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050020 

010-57378038; wangyf@ebscn.com

张宇生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30001

021-52523806; zhangys@ebscn.com

李枢川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21040004

010-58452065; lishuchuan@ebscn.com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