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莎《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阿拉伯 韩莎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韩莎(575~664),阿拉伯女诗人。以写悼亡诗著称。出生在阿拉伯半岛纳季德地区一富有的部落家庭。年轻时曾到麦加附近的欧卡兹市场参加赛诗,颇有声誉。晚年皈依伊斯兰教。638 年,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在伊拉克的加迪西耶发生战斗,她送 4个儿子参战,全部牺牲。她闻讯后,表示这是她的荣誉,表现出对民族和宗教圣战的热忱。她对在部落战争中阵亡的两个兄弟,尤其是赛赫尔之死,万分悲痛,竟至双目失明。她的诗歌大多已经佚失,流传下来的只是写给兄弟的悼诗。她在诗中追忆赛赫尔生前的品德和事迹,感情真挚细腻,诗句流畅自然。低回的泣诉,悲怆的怒号,跌宕起伏,浑然有致,是古代阿拉伯最感人的悼亡诗之一。



[阿拉伯]

韩莎《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

我灵魂中的伤口又燃烧起来。


在云雾弥漫的深邃的天空中,

明亮又纯洁的新星将陨星替代。


可是替代萨赫尔的却是一片虚无,

而我至今都不曾将这个虚无看见……


李 玉 / 译


韩莎的这首诗歌是写对弟弟萨赫尔的悲悼。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韩莎内心受到的深重创伤,“今天等不到我所期待的梦幻”——从后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她所期待的梦幻或许是再见到萨赫尔,或许是见到有着萨赫尔一样高尚品质,勇武智慧的骑士。由于深沉的思念与哀痛使得韩莎去梦幻,去祈祷。然而“今天等不到”。此时,韩莎述说:“我灵魂中的伤口又燃烧起来。”灵魂处的“伤口”最伤人,而这“伤口”燃烧起来的疼痛程度又是达到极致的。并且我们从“又”字中了解到,诗人这般的内心疼痛时而发生。由此,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她过去对萨赫尔的依恋,对萨赫尔深挚的手足之爱。所以,任何事情都使她想起萨赫尔,或者在她脑海中,任何事情都与萨赫尔相联系。就在第二小节,诗人转而写天空中的星星,而这正是巧妙地以之象征萨赫尔,可见诗人对萨赫尔那可贵的品质的崇高评价,让人想象萨赫尔在战场上的奋力拼搏。韩莎就这样在赞赏、挚爱的旋律中将萨赫尔的美好形象尽情托出。“明亮又纯洁的新星将陨星替代”——萨赫尔陨落了。

“可是”,在诗人心中没有什么能够替代萨赫尔的,所以是一片虚无之感,既然是虚无,当然是无法看见的。可诗人却将它当作可视之物,故意说:“而我至今都不曾将这个虚无看见……”这体现的是诗人无法排解对萨赫尔的深度思念与追崇。
可以说,伤痛之情构成了这首诗歌的基础,只是诗人没有停留于直抒胸臆,诗人通过联想,通过隐喻手法加以表达,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感情上,既饱含燃烧起来的激烈的痛苦,也有无法排解的悠远的哀伤。这种感情是女性的温柔与大丈夫气概融为一体的感情,作为阿拉伯的妇女,韩莎对战场不陌生,并推崇英雄气概,她鼓励儿子们奔赴沙场,因而她的感情都是发自肺腑的。
在韩莎的诗中,感情支配思想,使思想具有从诗人内心迸发而出的活力,不过,感情的语言不能代替哲理,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深化。( 黄 凰 )



推荐阅读:

韩莎《我俩就像这些春天的树丫》

昂塔拉《一枝致命的毒箭》

昂塔拉《啊,小鸽子》

尚法拉《沙漠之歌》(节选)

盖瑞·斯奈德《八月中旬沙斗山瞭望哨》

丁尼生《鹰》

马杰农《我相思成病》

嘎波莱-梅辛《归家的游子》

阿尔贝·加缪《秋是第二个春》

塞尔努达《给身体的诗》

布考斯基《蓝鸟》

柯文·哈特《未来的历史》

盖斯《我们痛悼既往的爱情》

盖斯《悬诗》

盖斯《我告别了青春》

盖斯《又是雨天》

阿卜杜勒•拉赫曼《爱情》

哈塔克《格言诗》

普罗科菲耶夫《歌》

柯勒律治《克丽斯德蓓》

柯勒律治《老水手行》

柯勒律治《爱》

柯勒律治《消沈颂》

柯尔律治《忽必烈汗》

奥登《悼叶芝》

奥登《美术馆》

奥登《葬礼蓝调》

丸山薰《雪越下越厚》

特朗斯特罗默《黑色明信片》

希克梅特《我坐在大地上》

司各特《颂歌》

穆特朗《金字塔》

桑德堡《芝加哥》

卡尔·桑德堡《雾》

史蒂文斯《罐子轶事》

博纳富瓦《麋鹿的归宿》

勃洛克《十二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