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尼生诗15首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Lord Tennyson,1809年8月6日—1892年10月6日),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欢迎及最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歌准确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看法及兴趣,这是任何时代的英国诗人都无法比拟的。代表作品为组诗《悼念》。
1850年丁尼生的生活发生了三件大事。《悼念》终于付梓,自哈兰姆去世以来,丁尼生一直在创作这部作品。它包括131首短诗,外加一篇序言及后记,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
6月丁尼生娶了艾米莉·塞尔武德(Emily Sellwood),同年11月丁尼生继威廉·华兹华斯之后,成为桂冠诗人。
丁尼生作为桂冠诗人的首部正式作品,是庄严郑重但有点拘谨的《悼惠灵顿公爵之死》(1852年)。1854年创作了《轻骑兵进击》,以纪念英国骑兵在克里米亚战争巴拉克拉瓦战役(Balaklava)中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莫德》,是185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独白诗剧,评论家对此颇有微辞。
1853年以后,丁尼生多数时间生活在自己位于怀特岛法令福德(Farringford)的庄园中,有时会住在自己1868年建在萨里郡阿尔沃的一所房子里。《莫德》遭到冷遇之后,丁尼生把自己封闭在法令福德,着手创作组诗《国王叙事诗》。1859年这一系列的第一部分出版,讲述亚瑟王和他的骑士的第一部分,立即获得成功。
《伊诺克·阿登及其它诗歌》(1864年)中的《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它几部稍为逊色的历史戏剧作品包括《玛丽女王》(1875年)、《哈罗德》(1877年),以及《贝克特》(1879年)。完整版本的《国王叙事诗》和《得墨忒尔及其它诗歌》于1889年出版,《俄诺涅之死,阿卡巴之梦及其它诗歌》于1892年他去逝后出版。
《民谣及其它诗歌》(1880年)中优美的短篇抒情诗《过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静的宗教信仰。这位伟大的诗人于1892年10月6日长眠不醒。他的葬礼上来宾朗诵了该诗篇。他被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与乔叟相邻。



In the Valley of Cauteretz


All along the valley, stream that flashest white,

Deepening thy voice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ight,

All along the valley, where thy waters flow,

I walk'd with one I loved two and thirty years ago.

All along the valley, while I walk'd to-day,

The two and thirty years were a mist that rolls away;

For all along the valley, down thy rocky bed,

Thy living voice to me was as the voice of the dead,

And all along the valley, by rock and cave and tree,

The voice of the dead was a living voice to me.




在考特雷茨山谷 


沿着整个山谷,河水像白练在闪动,

黑夜渐渐变深,你水声也变得深沉;

沿着整个山谷,沿着你潺潺的水流,

整整三十二年前,我曾同他徒步走。 

沿着整个山谷,我今天在这里漫步,

那整整三十二年,是滚滚而去的雾;

因为沿整个山谷,河水在岩床流淌,

你活灵灵的话音,像我爱的人一样;

而沿着整个山谷,在山岩、洞穴、树边,

那位死者的话音,一如他发自人间。




The Flower


Once in a golden hour

I cast to earth a seed.

Up there came a flower,

The people said, a weed.


To and fro they went

Thro' my garden-bower,

And muttering discontent

Cursed me and my flower.


Then it grew so tall

It wore a crown of light,

But thieves from o'er the wall

Stole the seed by night;


Sow'd it far and wide

By every town and tower,

Till all the people cried,

'Splendid is the flower.'


Read my little fable:

He that runs may read.

Most can raise the flowers now

For all have got the seed.


And some are pretty enough,

And some are poor indeed;

And now again the people

Call it but a weed.




花 


我曾在金玉般时刻

朝地上把种子撒下。

人说长的是草一棵,

然而那却是一株花。


在我茂盛的花园里,

他们来回走来回走,

嘴里咕哝着不满意,

既把我又把花诅咒。


以后这株花就长高,

开出的花朵好光彩;

但夜里来了贼强盗——

偷种子翻出了墙外。


这种子流传到四方,

在处处城镇里播下,

赢得了人们的赞扬:

“多么绚丽的花朵呀!”


人若能跑动和吟诵,

就念念我这小寓言。

这花多数人已能种,

因为它种子遍人间。


可花儿有些开得美,

有些却开得并不妙;

到如今人们又改嘴,

说它只不过是野草。



Requiescat


Fair is her cottage in its place,

Where yon broad water sweetly, slowly glides.

It sees itself from thatch to base

Dream in the sliding tides.


And fairer she, but ah, how soon to die!

Her quiet dream of life this hour may cease.

Her peaceful being slowly passes by

To some more perfect peace.




安魂曲


她茅屋坐落在那里多美!

屋前是宽阔的澄江悠缓流淌。

看草顶到墙脚映入流水,

茅屋见自己在梦乡。


但更美的她这么早去世!

此刻竟已断了平静的人生梦!

她安宁的灵魂慢慢离去,

去更完好的安宁中。




Flower in the Crannied Wall


Flower in the crannied wall,

I pluck you out of the crannies,

I hold you here, root and all, in my hand,

Little flower — but if I could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root and all, and all in all,

I should know what God and man is.




花呀,你长在墙缝里 


花呀,你长在墙缝里,

我把你摘出了墙缝,

在这儿连根带叶地拿在手中,

小小的花呀要是 我能够弄懂

你根茎枝叶和你的全部含义,

就懂得了上帝和人。 




In Love, if Love Be Love


In love, if love be love, if love be ours,

Faith and unfaith can ne'er be equal powers:

Unfaith in aught is want of faith in all.


It is the little rift within the lute,

That by and by will make the music mute,

And ever widening slowly silence all.


The little rift within the lover's lute,

Or little pitted speck in garner'd fruit,

That rotting inward slowly moulders all.


It is not worth the keeping; Let it go:

But shall it? answer, darling, answer, no.

And trust me not at all or all in all.




倘若爱真是爱 


倘若爱真是爱,倘若爱属于我们,

那么爱情里,信和无信永难抗衡:

一件事上无信就件件事上无信。


虽然这是诗琴上的一条小裂缝,

但用不了多久音乐便寂然无声——

这裂缝慢慢扩展让琴发不出音。


恋人那诗琴上小小的一条裂缝,

是贮藏的水果上小小一斑凹痕——

朝心子烂去就慢慢把果子烂尽。


丢掉它算了,这个不值得你保存;

可是该丢吗?亲爱的,请回答,不行。

若非完全信任我,就彻底不相信。




To Virgil

Written at the Request of the Mantuans for the Nineteenth Centenary of Virgil's Death


Roman Virgil, thou that singest

Ilion's lofty temples robed in fire,

Ilion falling, Rome arising,

wars, and filial faith, and Dido's pyre;


Landscape-lover, lord of language

more than he that sang the 'Works and Days,'

All the chosen coin of fancy

flashing out from many a golden phrase;


Thou that singest wheat and woodland,

tilth and vineyard, hive and horse and herd;

All the charm of all the Muses

often flowering in a lonely word;


Poet of the happy Tityrus

piping underneath his beechen bowers;

Poet of the poet-satyr

whom the laughing shepherd bound with flowers;


Chanter of the Pollio, glorying

in the blissful years again to be,

Summers of the snakeless meadow,

unlaborious earth and oarless sea;


Thou that seest Universal

Nature moved by Universal Mind;

Thou majestic in thy sadness

at the doubtful doom of human kind;


Light among the vanish'd ages;

star that gildest yet this phantom shore;

Golden branch amid the shadows,

kings and realms that pass to rise no more;


Now thy Forum roars no longer,

fallen every purple Cæsar's dome —

Tho' thine ocean-roll of rhythm

sound forever of Imperial Rome —


Now the Rome of slaves hath perish'd,

and the Rome of freemen holds her place,

I, from out the Northern Island

sunder'd once from all the human race,


I salute thee, Mantovano,

I that loved thee since my day began,

Wielder of the stateliest measure

ever moulded by the lips of man.




致维吉尔 

应曼图亚人之请为纪念维吉尔逝世一千九百年而作


罗马诗人维吉尔,你歌唱

伊利昂巍峨的神殿烟燎火摧;

唱伊利昂覆灭、罗马崛起,

还唱征伐、孝心和狄多的柴堆; 


你热爱美景又主宰文辞,

《工作与时日》的作者比不上你; 

你所有那些精铸的想象

让多少黄金般词句烁烁闪熠;


你赞颂麦浪、林地和农田,

赞颂马、牛群、葡萄园和蜂房;

一位位缪斯的全部魅力

常凭你的一个字而鲜花怒放;


你歌唱欢乐的蒂狄卢斯, 

唱他在山毛榉的荫下吹牧笛;

你歌唱善歌的森林之神—— 

欢笑的牧人用鲜花将他捆起;


你讴歌波琉,你为再一次 

享受极乐的岁月而满怀豪情,

也为夏日没有蛇的草地、

未耕的原野、无船的海而欢欣;


你呀,看到天地间的万物

都在天意的安排下一一行动;

你那种忧伤更显得崇高——

是为人类难测的命运而悲痛;


你是已逝年代中的灯盏,

是太阳仍为这缥缈人世镀金辉;

你是那冥界里的金树枝—— 

君主和王国一去那里就永不回;


如今你广场上不再喧响,

所有紫袍恺撒的穹顶已塌落——

尽管你翻江倒海的韵律

永远让人们追想到罗马帝国——


如今奴隶制的罗马已消亡,

自由人的罗马已经站稳了脚; 

我虽属于这北方,这一度

同全体人类分离的北国之岛, 


要向你这曼图亚人致敬,

因为在语言所铸成的韵律里,

数你运用的最高雅雄健——

我从幼年起就已深深热爱你。




Early Spring


Once more the Heavenly Power

Makes all things new,

And domes the red-plow'd hills

With loving blue;

The blackbirds have their wills,

The throstles too.


Opens a door in heaven;

From skies of glass

A Jacob's ladder falls

On greening grass,

And o'er the mountain-walls

Young angels pass.


Before them fleets the shower,

And burst the buds,

And shine the level lands,

And flash the floods;

The stars are from their hands

Flung thro' the woods,


The woods with living airs

How softly fann'd,

Light airs from where the deep,

All down the sand,

Is breathing in his sleep,

Heard by the land.


O, follow, leaping blood,

The season's lure!

O heart, look down and up

Serene, secure,

Warm as the crocus cup,

Like snowdrops, pure!


Past, Future glimpse and fade

Thro' some slight spell,

A gleam from yonder vale,

Some far blue fell,

And sympathies, how frail,

In sound and smell!


Till at thy chuckled note,

Thou twinkling bird,

The fairy fancies range,

And, lightly stirr'd,

Ring little bells of change

From word to word.


For now the Heavenly Power

Makes all things new,

And thaws the cold, and fills

The flower with dew;

The blackbirds have their wills,

The poets too.




早春 


上苍的神力又一次

使万物焕然一新,

犁过的红色山坡上

笼着可爱的蓝顶,

乌鸫在尽情地欢唱,

画眉同样在啼鸣。


天堂开启了一扇门;

从那玻璃般天上,

一架雅各之梯伸到 

草在变青的地上,

墙似的大山虽然高,

小天使上下飞翔。


他们的面前急雨飞,

嫩芽一个个爆出,

平野上是一派光明,

水面上波光闪忽;

他们的手撒出星星,

一颗颗撒入林木。


林子里有清新的风,

它吹得又轻又柔;

这柔风来自大海里,

来自沙滩的尽头,

是沉睡大海的气息——

听到它的是平畴。


搏动的热血,要追随

这种季节的吸引!

心儿啊,看看这上下,

这宁静无忧光景——

暖洋洋就像藏红花,

又像雪花莲纯净!


过去和将来现又隐,

只因有点中了魔;

山谷里隐约光一点

是远远的蓝沼泽,

而在声音和气味上

感应却多么微弱!


直到你这扑闪的鸟

亮出格格的欢啼,

才触动缥缈的想象——

受了这轻轻刺激,

顿时让词语的铃铛

千变万化地敲起。


因为,苍天的神力

使万物焕然一新;

销尽了寒冬的冰霜

把露珠洒满花径;

乌鸫在尽情地欢唱,

欢唱的还有诗人。




'Frater Ave Atque Vale'


Row us out from Desenzano, to your Sirmione row!

So they row'd, and there we landed — 'O venusta Sirmio!'

There to me thro' all the groves of olive in the summer glow,

There beneath the Roman ruin where the purple flowers grow,

Came that 'Ave atque Vale' of the Poet's hopeless woe,

Tenderest of Roman poets nineteen hundred years ago,

'Frater Ave atque Vale' — as we wander'd to and fro

Gazing at the Lydian laughter of the Garda Lake below

Sweet Catullus's all-but-island, olive-silvery Sirmio!




“兄弟,你好,永别了” 


把我们划出德森扎诺,再划到你们的锡尔米奥! 

他们划我们去那里登了岸。“哦,可爱的锡尔米奥!”

那里,在夏日的朗朗阳光下,透过丛丛橄榄树枝梢,

那里,盛开着紫色花朵,而古老的罗马建筑已塌掉,

那里传来了卡图卢斯“你好,永别了”的绝望悲号,

这一千九百年前罗马诗人,柔美的诗风最受称道。

哦,“兄弟,你好,永别了”——这银橄榄色锡尔米奥,

当我们来来回回漫步在卡图卢斯这细长半岛,

我们俯视着加尔达湖中那种吕底亚式的大笑。




The Roses on the Terrace


Rose, on this terrace fifty years ago,

When I was in my June, you in your May,

Two words, 'My Rose ,' set all your face aglow,

And now that I am white and you are gray,

That blush of fifty years ago, my dear,

Blooms in the past, but close to me to-day,

As this red rose, which on our terrace here

Glows in the blue of fifty miles away.




花坛上的两种玫瑰


玫瑰,在这花坛上,五十年以前

我在我的六月,而你在你五月,

“我的玫瑰 ”四个字惹你红了脸,

如今你头发斑白,我鬓发如雪,

亲爱的,五十年前你的红面庞,

像往日的花今天开在我眼前,

而这朵红玫瑰,在我们花坛上,

却像开在五十英里外的蓝天。




The Throstle


'Summer is coming, summer is coming.

I know it, I know it, I know it.

Light again, leaf again, life again, love again!'

Yes, my wild little Poet.


Sing the new year in under the blue.

Last year you sang it as gladly.

'New, new, new, new!' Is it then so new

That you should carol so madly?


'Love again, song again, nest again, young again,'

Never a prophet so crazy!

And hardly a daisy as yet, little friend,

See, there is hardly a daisy.


'Here again, here, here, here, happy year!'

O warble unchidden, unbidden!

Summer is coming, is coming, my dear,

And all the winters are hidden.




歌鸫 


“夏天呀已快来,夏天呀已快来。

我呀我知道,我呀我知道。

又将是光和叶,是生息和情爱。”

对,我激动的小小诗人鸟。


唱吧,在蓝天下把新年欢迎。

去年你为此也同样欢唱。

“新呀新,新呀新!”难道这样新,

竟使你欢唱得这样痴狂?


“又将爱和唱,将筑窝育雏忙。”

从来没这样疯癫的预言!

小朋友,连雏菊还没有开放;

你瞧,几乎一朵也看不见。


“这里呀这里,又来了好时节!”

你呀就管自放胆地啼鸣!

夏天是快来,是快来,亲爱的,

冬日已躲得没有了踪影。




The Oak


Live thy Life,

Young and old,

Like yon oak,

Bright in spring,

Living gold;


Summer-rich

Then; and then

Autumn-changed,

Soberer-hued

Gold again.


All his leaves

Fallen at length,

Look, he stands,

Trunk and bough,

Naked strength.




橡树


少年和老汉,

让你们一生

学学那橡树:

入春它焕发,

活像一树金;


接着是夏日,

它郁郁苍苍;

秋来它就变,

色泽转沉静,

又变成金黄。


满树枯焦叶,

终于都落地;

瞧它兀立着:

树干和树枝

是裸露的力。




The Bandit's Death


Sir, do you see this dagger? nay, why do you start aside?

I was not going to stab you, tho' I am the Bandit's bride.


You have set a price on his head: I may claim it without a lie.

What have I here in the cloth? I will show it you by-and-by.


Sir, I was once a wife. I had one brief summer of bliss.

But the Bandit had woo'd me in vain, and he stabb'd my Piero with this.


And he dragg'd me up there to his cave in the mountain, and there one day

He had left his dagger behind him. I found it. I hid it away.


For he reek'd with the blood of Piero; his kisses were red with his crime,

And I cried to the Saints to avenge me. They heard, they bided their time.


In a while I bore him a son, and he loved to dandle the child,

And that was a link between us; but I — to be reconciled? —


No, by the Mother of God, tho' I think I hated him less,

And — well, if I sinn'd last night, I will find the Priest and confess.


Listen! we three were alone in the dell at the close of the day.

I was lilting a song to the babe, and it laugh'd like a dawn in May.


Then on a sudden we saw your soldiers crossing the ridge,

And he caught my little one from me: we dipt down under the bridge


By the great dead pine — you know it — and heard as we crouch'd below,

The clatter of arms, and voices, and men passing to and fro.


Black was the night when we crept away — not a star in the sky —

Hush'd as the heart of the grave, till the little one utter'd a cry.


I whisper'd 'give it to me,' but he would not answer me — then

He gript it so hard by the throat that the boy never cried again.


We return'd to his cave — the link was broken — he sobb'd and he wept,

And cursed himself; then he yawn'd, for the wretch could sleep, and he slept


Ay, till dawn stole into the cave, and a ray red as blood

Glanced on the strangled face — I could make Sleep Death, if I would —


Glared on at the murder'd son, and the murderous father at rest, ...

I drove the blade that had slain my husband thrice thro' his breast.


He was loved at least by his dog: it was chain'd, but its horrible yell

'She has kill'd him, has kill'd him, has kill'd him' rang out all down thro' the dell,


Till I felt I could end myself too with the dagger — so deafen'd and dazed —

Take it, and save me from it! I fled. I was all but crazed


With the grief that gnaw'd at my heart, and the weight that dragg'd at my hand;

But thanks to the Blessed Saints that I came on none of his band;


And the band will be scatter'd now their gallant captain is dead,

For I with this dagger of his — do you doubt me? Here is his head!




恶棍之死 


先生,你看到这匕首了?别怕,你不必闪避。 

我是 那恶棍的新娘,但不会用它来扎你。


你出了赏格要他头;我是来领赏,不骗你。

这块布包的是什么?我马上给你看仔细。


先生,我曾经嫁过人,但幸福的夏天一过,

这求爱不成的恶棍,用这个捅死彼埃罗。


他把我拖进他山洞;有一天他急忙出去,

这匕首没带在身上。我见了便另外藏起。


他欠着彼埃罗的血债,他的吻含着重罪。

听到我复仇的呼吁,天使们等待着机会。


我替他生下个儿子,这孩子他爱逗着玩,

这成了我们纽带,但他这笔帐我能不算?


凭圣母之名,不行;对他的恨虽有所减退——

但若说我昨夜造了孽,我愿找神父忏悔。


听我说!昨天傍晚时,山谷里就我们三人。

我正朝宝宝唱着歌,他笑得像五月清晨。


这时候,我们看见你们的兵在翻过山脊,

他一把抢过小宝宝,我们钻进了桥洞里——


桥傍着枯死大松树,你知道。我们蹲着听,

听你们说话和走动,听武器碰擦的声音。


我们爬走时夜漆黑,天上更没有一颗星;

静得像坟墓的深处,可这时宝宝哭出声。


我悄声说“把宝宝给我”,但他没有答理,

却猛地卡宝宝的喉咙,宝宝就此没声息。


回山洞时纽带已断;他哽哽咽咽淌着泪,

咒了自己便打哈欠,这坏蛋竟倒头就睡,


直睡到曙色进山洞,一道血一样红的光

照上憋死的脸蛋(我真能变睡眠为死亡),


照亮这被害的儿子和熟睡的凶手父亲……

我操起他那件凶器,三次扎穿了他的心。


他拴着的狗倒还爱他,发出吓人的吠叫

“她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响彻整个山坳——


听得我耳聋目眩,差一点给自己来一刀——

收去吧,免得我自杀!我的心像在被撕咬,


手里的东西也很沉,我发了疯似地奔逃;

感谢升天的圣徒,他那帮人一个没碰到。


凶悍的头子死掉了,这帮人免不了分手;

我就用他这匕首——你不信?这里是他的头。




The Dawn


'You are but children.'

Egyptian Priest to Solon.


Red of the Dawn!

Screams of a babe in the red-hot palms of a Moloch of Tyre,

Man with his brotherless dinner on man in the tropical wood,

Priests in the name of the Lord passing souls thro' fire to the fire,

Head-hunters and boats of Dahomey that float upon human blood!


Red of the Dawn!

Godless fury of peoples, and Christless frolic of kings,

And the bolt of war dashing down upon cities and blazing farms,

For Babylon was a child new-born, and Rome was a babe in arms,

And London and Paris and all the rest are as yet but in leading-strings.


Dawn not Day,

While scandal is mouthing a bloodless name at her cannibal feast,

And rake-ruin'd bodies and souls go down in a common wreck,

And the press of a thousand cities is prized for it smells of the beast,

Or easily violates virgin Truth for a coin or a check.


Dawn not Day!

Is it Shame, so few should have climb'd from the dens in the level below,

Men, with a heart and a soul, no slaves of a four-footed will?

But if twenty million of summers are stored in the sunlight still,

We are far from the noon of man, there is time for the race to grow.


Red of the Dawn!

Is it turning a fainter red? so be it, but when shall we lay

The Ghost of the Brute that is walking and haunting us yet, and be free?

In a hundred, a thousand winters? Ah, what will our children be,

The men of a hundred thousand, a million summers away?




黎明


“你们只是孩子。”

——埃及祭司对梭伦说 


黎明的殷红!

幼儿在提尔城摩洛神的赤热手掌里尖叫; 

热带丛林里无兄又无弟的人吃着人肉宴;

凭天主之名,教士们让灵魂在火上受煎熬;

人头猎取者和漂在人血上的达荷美小船! 


黎明的殷红!

不信神的种族施暴,目无基督的王作乐;

战争的霹雳劈打在城镇和起火的村寨;

因为巴比伦是初生儿,罗马是怀中幼儿,

而伦敦和巴黎之类还只是学步的小孩。


黎明不是白天!

当诽谤给她的食人宴端上不带血的姓氏,

当残缺的尸首和灵魂在普通破船上沉掉,

当千百座城市的报刊因野兽气味受珍视

或为了钱财就轻易地对处女般真理施暴。


黎明不是白天!

有心有灵魂的人哪,绝非四脚欲念的奴隶,

却只有这么点爬离了低下的渊薮;可耻吗?

但是,如果说太阳中还藏有两千万个夏季,

我们人离中午还很远,成长的机会还很大。


黎明的殷红!

可正在变淡?即使变,那作祟的兽性幽灵

我们要几时能驱除,让我们能得以自由?

要千百个冬季,啊?那后辈是什么命运?——

那些人是我们子孙,虽十万百万年之后。




The Silent Voices


When the dumb Hour, clothed in black,

Brings the Dreams about my bed,

Call me not so often back,

Silent Voices of the dead,

Toward the lowland ways behind me,

And the sunlight that is gone!

Call me rather, silent voices,

Forward to the starry track

Glimmering up the heights beyond me

On, and always on!




无声的话音 


当穿着黑衣的喑哑时刻

把那些梦境带到我床边;

发出无声话音的已故者,

可不要把我频频地叫唤

让我回背后那些低洼路,

别唤我返回消逝的阳光!

无声的话音啊,若要唤我

就唤我去星光中的小道,

它隐隐闪现在远远高处,

我要上,永远要上!




Crossing the Bar


Sunset and evening star,

And one clear call for me!

And may there be no moaning of the bar,

When I put out to sea,


But such a tide as moving seems asleep,

Too full for sound and foam,

When that which drew from out the boundless deep

Turns again home.


Twilight and evening bell,

And after that the dark!

And may there be no sadness of farewell,

When I embark;


For tho' from out our bourne of Time and Place

The flood may bear me far,

I hope to see my Pilot face to face

When I have crost the bar.




过沙洲,见领航 


夕阳坠,晚星出,

一个呼声唤我多清楚!

当我出海去,

河口沙洲莫悲哭。


海深邃,洋空阔,

潮来海洋总须回头流;

满潮水悠悠,

流水似睡静无皱。


暮色降,晓钟起,

钟声之后便是幽幽夜!

当我登船去,

别离时分莫哽咽。


尘世小,人生短,

这潮却能载我去远方;

过了沙洲后,

但愿当面见领航 。

黄 杲 炘 译




阿 拉 伯 各 国 文 学
及 重 要 作 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各国仍被英、法、意、西班牙等殖民国家占领,或成为它们的保护国、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拉伯各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空前高涨,许多国家先后独立,或推翻本国封建统治者,建立共和国。
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或是酋长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至20世纪末,都经历了社会的巨大变化。世界及地区性的风云变幻,对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切都不能不反映到文学上。50年代和60年代初,在民族解放斗争高涨时期,在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影响下,许多阿拉伯作家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进行创作,在小说、诗歌方面都产生了一些重要作品。而另一些作家则更多受到西方影响,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或西方文学流派中的不同方法创作,同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还有一些文学家,主要是诗人采用传统手法创作,又融人新的生活内容,同样取得骄人成绩。阿拉伯国家众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之阿拉伯东方和阿拉伯西方(马格里布)在文化传统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上也不同,因而在文学上也表现为风格互异,各有特色。阿拉伯马格里布地区因长期受法国殖民统治,不少作家用法语创作,五六!'年代阿尔及利亚产生了穆罕默德·狄布等一批优秀作家,直到现代马格里布仍有一些作家用法语创作,这些作品是现当代阿拉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文化传统深厚的国家,如埃及、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20世纪末,优秀作家、诗人辈出,文学欣欣向荣。另一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现当代文学发展相对滞后,如马格里布诸国,特别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其阿拉伯文学的真正发展,长篇小说的产生,是在六七十年代。海湾国家的文学也大约是70年代才真正发展起来,而且以短篇小说创作为主。从总体上看,阿拉伯各国文学发展虽然不平衡,成就大小也不相同,但从五六十年代起,特别是70年代以后,其创作空前繁荣、活跃,各国都产生了一些重要作家、诗人和很有影响的作品。如叙利亚的哈纳·米奈及他的长篇小说《蓝灯》、伊拉克诗人白亚帖和他的诗歌、巴勒斯坦作家格桑·卡纳法尼和他的《阳光下的人们》、苏丹作家塔依布·萨利哈和他的《移居北方的季节》、摩洛哥作家阿·卡·埃拉布和他的《我们埋葬过去》、阿尔及利亚作家塔·沃塔尔和他的《拉兹》、本·哈杜格和他的《南风》、阿联酋作家艾·哈米德和他的《打场工》、巴林作家阿卜杜拉·哈里法和他的《珍珠》、科威特王室女诗人苏·萨巴赫和她的诗歌、沙特阿拉伯作家阿·拉·穆尼福和他的《大众的土地》等。
有的作家、诗人驰名阿拉伯世界,有的则具有一定的世界声望,如摩洛哥作家塔希尔·本·杰伦。
19世纪末,叙利亚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为反对奥斯曼暴政,进行了长期斗争。在埃及近代文化复兴和欧洲文化影响下,文学创作活动逐渐发展。早期不少诗人、作家用创作抨击奥斯曼统治,表达人民追求自由、解放、建设新社会的要求。1920年,法国对叙利亚实行委任统治。1921-1945年,人民举行多次武装反抗,这对叙利亚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作家取材阿拉伯历史或希腊神话,创作历史小说或戏剧,歌颂阿拉伯民族的光荣和反抗异族的传统。有的作家则描写现实生活,如艾布·埃尼迈的小说《夜晚之歌》、阿里·海勒吉的《春与秋》等,大多带有伤感情调。
30年代在小说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是福瓦德·萨依布。他的短篇小说《机器的葬礼》(1932)表现先进技术在农村引起的巨大反响和矛盾;短篇小说集《伤痕史》反映了农民自发反抗奥斯曼统治的斗争。小说构思和情节均富有艺术特色,被认为是叙利亚现代小说的起点。舍·贾比尔的小说《贪婪》(1937)、《捉弄人的命运》(1939)描写西方文化侵入给叙利亚社会带来的变化,反映了青年的生活、理想和内心矛盾,是30年代产生的重要作品。
1951年,一批作家成立“叙利亚作家联盟”,他们反对“为艺术而艺术”,提出文艺“为人民、为生活、为社会服务”的口号,对推动叙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作联”成立不久,出版过一部短篇小说集《通往顶峰之路》。1954年,哈纳·米奈发表长篇小说《蓝灯》,描写二次大战中叙利亚人民的生活和反对法国占领的斗争,是叙利亚现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五六十年代是叙利亚文学的繁荣期,短篇小说的创作尤为突出,大量作品表现了反抗殖民者的民族斗争。著名的作家及其作品有:阿·赛·欧杰利的短篇小说集《背叛者》、阿·巴沙的《英雄的土地》、穆·西巴依的《最初的火星》、白·哈基的《忧伤的土地》等。不少作品表现了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如赛义德·霍拉尼的短篇小说集《两年,森林在燃烧》《又一个严冬》等,表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和阶级矛盾,如在《第三个孩子》中通过一个农村女佣遭主人家两代人的蹂躏的悲惨故事,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控诉。女作家乌勒法·伊德莉比的短篇小说集《别了,大马士革》《叙利亚故事》等以大马士革为背景表现了各种生活场景及主人公们的人生故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西方现代派文学对阿拉伯现代文学也产生了影响。在叙利亚现代文学中表现似更突出。原因是不少叙利亚作家曾留学法国,五六十年代中东地区剧烈动荡的形势、国内保守势力与世界发展潮流脱节在青年和知识分子心中引起的矛盾、苦闷和不满,使他们较易接受西方现代派思潮,特别是萨特、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影响。一段时间中,按存在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和作品大量涌现。如穆·帅法迪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影子》、长篇小说《命运的一代》,乔治·萨利姆的短篇小说集《穷人们》、《地上的坟墓》、长篇小说《在流放地》,扎·泰米尔的短篇小说集《白骥的嘶鸣》、长篇小说《灰烬中的春天》(1963)和《惊雷》(1970),都是叙利亚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之作。乔治·萨利姆的短篇《一个阴雨的早晨》写一个学生清晨上学,看见一个因侄子死去交不起房租的老人被赶出屋外。他会去到什么地方呢?养老院?教堂门口?乞丐行列?这时学生们正围着街上一只死狗观看。通过简单对比,表现了人的价值、命运和归宿。沃·伊赫拉绥的短篇《木马上的旅行》写一贫穷青年为获得姑娘的爱,投身赌场,输给女赌场主,当了一周奴隶……在获得自由、财产、爱情和当奴隶的矛盾中,他一直赌下去……表现了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以后,存在主义的创作方法衰微,但一些作家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有益成分,形成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如扎·泰米尔将现实和荒诞结合在一起,语言近于诗歌,简洁而富于表现力,在文坛独树一帜。
诗人尼·格巴尼在表现阿拉伯女性的处境和现实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主要诗集有《姑娘对我说》《我的情人》等。其他重要诗人还有苏·伊萨、艾杜尼斯等。
1967年的中东战争,同样对叙利亚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在题材上呈多样化态势。反映民族解放斗争内容的作品相对减少。大量作品表现了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人的灾难感和苦闷,将个人忧虑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思考。新一代作家大量涌现,明显表现出他们独特的思索、见解和追求,运用西方现代文学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也更加成熟。
哈纳·米奈(1924-)生于海滨城市拉塔基亚,后全家迁徙到伊斯坎德隆省。1939年,法国当局将该省割让给土耳其,他全家又被迫迁回拉塔基亚。他家境贫寒,曾当过杂货铺学徒,药店和理发店佣工。他依靠自学获得文化知识,曾多次参加反法示威游行,数度被捕入狱,后到黎巴嫩谋生,1947年回到大马士革。1951年他与一批左翼青年作家创建“叙利亚作家联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60年代初他曾被聘为专家在中国工作过。他曾做过叙利亚文化指导部创作与翻译顾问,1954年他发表小说《蓝灯》,这是阿拉伯首部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长篇小说,引起文坛的注意,并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小说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在一家商店当学徒的法里斯失业在家,父亲是个老兵,母亲在烟草公司当女工,还有几个弟妹,一家数口在贫穷中苦度岁月。法里斯深深爱着同院居住的烟草公司青年女工兰达。一天,法里斯去买面包,由于老板刁难,引起人们骚动。法国军警前来弹压,法里斯和许多人被捕,人们拥上街头,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要面包”的口号。游行被镇压下去,但法国当局增加了面粉供应量。同狱的革命者格迪尔给了他很大启发。法里斯出狱后,迫于生活,参加“叙利亚志愿军”开赴利比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斗争并未停止,各大城市相继爆发更大规模反法斗争,要求法国撤军,实现祖国独立。远征的军人陆续回到家乡,法里斯受伤下落不明。当局把他列入失踪者之列,兰达忧伤而死,但罢市已持续了两周,人们高举着大旗,汇成巨流,高呼“不撤军,毋宁死”的口号,向前挺进。
小说以海滨城市拉塔基亚为背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他们与法国殖民者、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斗争。通过法里斯的成长,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主义革命思想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小说前半部写得生动、完美,对法里斯的塑造也很有光彩;后半部法里斯的失踪似乎有些暗淡。作者意在把他塑造成一个具有阶级意识的自觉革命者的形象,但由于当时叙利亚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像高尔基《母亲》中巴维尔那样的英雄主人公。但小说的描写还是客观真实的,表现了以法里斯为代表的普通叙利亚人的觉醒:一个人倒下了,更多的人英勇奋进。
哈纳·米奈是位多产的作家,以后他还写过长篇小说《帆与风暴》《阴云天的太阳》《残存的记忆》《水手的故事》《船桅》《春与秋》等,以及短篇小说集《白檀木》等。他拓宽了阿拉伯文学的表现领域,在描写人与海洋、森林、战争,人与历史、自然、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方面独树一帜,是阿拉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伊拉克地处阿拉伯世界东部边缘,与埃及、黎巴嫩等国相比,本国文化复兴运动相对较迟。本世纪初,民族意识觉醒。1920年,伊拉克受英国委任统治。20年代末,伊拉克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外国文化。由于报刊兴起,针砭时弊的文章、文学作品产生。1919年苏莱曼·摩苏里发表《醒世小说》,包括二十篇教诲性故事。艾哈迈德·赛义德于1927年发表小说《杰拉勤·哈立德》,描写一个青年到印度,受到西方思潮影响,回国后创办报刊,开展爱国进步活动,标志着伊拉克艺术小说的诞生。祖·努·阿尤布是一位重要的现代小说家。他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一直从事创作,共写过十三部短篇小说集,如《牺牲品》(1937)、《充满欲望的心》(1950)等五部长篇小说,如《手、土地和水》(1948)等,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无情揭露、热情讴歌劳动人民和他们的英勇斗争。
1958年,伊拉克封建王朝被推翻。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在相当长的时期中,进步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突出的代表作家是加尼布·塔阿迈·法尔曼,他创作过《另一个婴儿》《收获》《马尔鲁夫先生的苦难》等短篇小说集,以及《柳枣树和邻居》等多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释放》描写外国占领军士兵与本国警察勾结对一位赶车老人进行侮辱和摧残;《走向天边》描写一位老妇人不辞艰辛长途徒步跋涉到军营去看望他日夜思念的儿子,既表现了亲子之情,又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恨。
六七十年代,伊拉克短篇小说创作繁荣、题材广泛,艺术上更趋成熟。加尼姆·达巴厄创作了《甘甜的水》《瀑布》等短篇小说集。在短篇小说《大市场》中,写一妇女在市场艰难地买到肉后,被拥挤的人群挤掉踩碎。但她毫不灰心,仍然去拥挤的市场为她、为孩子、为家庭买肉。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把市场比作自由,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在其中找到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著名作家马吉德·拉比伊的短篇小说集《梦幻的眼睛》(1974)、《城市的回忆》(1975)、《水的秘密》、长篇小说《鲸墨》和《月亮和围墙》等广泛描写伊拉克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笔触细腻,风格明快,把伊拉克小说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福·阿·泰克里利的长篇小说《黎明之声》和《远方归来》(1981)等,都是当代阿拉伯文学的重要作品。
其他重要小说作家还有阿卜杜拉·尼亚吉、法兑勒·埃扎维、迪齐·艾米尔(女)、布赛娜·纳绥里(女)等。
伊拉克继承了古阿拉伯文学传统,是一个诗歌的国祺。数十年间,它产生了扎哈维、鲁萨菲、贾瓦希里、白亚帖等众多的爱国主义诗人。诗歌、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丰盛,是伊拉克现当代文学的一大特点。
40年代末,女诗人纳齐卡·梅拉依卡首先采用自由诗体进行创作,对阿拉伯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主要诗集有《碎片与灰烬》《在波涛之中》等。诗人白·沙·赛亚布继续了梅拉依卡的革新,出版过诗集《凋谢的花朵》等。
伊拉克文学中最重要的诗人阿卜杜·沃哈布·白亚帖(1926-1999)出生在巴格达一个贫穷市区,1950年毕业于高等师范学院,曾短暂当过教师,受进步思想影响倾向革命,因抨击本国统治者被捕入狱,饱尝了监狱、集中营的折磨,后流亡苏联、东欧等国。1958年伊拉克反动政权被推翻,他回到祖国,曾任驻苏联使馆文化参赞,但其思想仍不见容于当局,以后又被迫先后流亡至马德里、开罗、黎巴嫩等地,死于大马士革。他于1950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天使与魔鬼》,后又出版诗集《破碎的罐子》(1954)和《光荣属于孩子们和橄榄枝》(1956)。1957年出版诗集《流亡诗集》,震动阿拉伯诗坛,中国于1959年翻译出版。诗集表现了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感受,对专制暴虐的抨击,对祖国、亲人的思念,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对人民事业胜利的必胜信心:
伊拉克的孩子们,未来的蔷薇,
被暴君折磨得快要死去;
法庭上残酷的拷问和判决,
把我们的同志们监禁在牢狱里。
但是,在战斗的路上,我们的口号,
一定会被人民接受和了解。
我们歌唱友谊,歌唱和平,
我们,巴格达的孩子,怀着希望,
等待着自由的明天的光明!
(《和平、土地与面包》,魏和咏译)
在狱中,他怀着把牢底坐穿的坚强和勇气,虽然遭受折磨,但他的心与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对他们寄予了无限希望。同时,他还以极细腻的感情抒发了对自己亲人的思念,并把抒发亲情与对自由的向往紧紧结合起来。在《给我的儿子阿里的新歌》中,他写道:
我的小金丝雀!
我看见了你的脸……
天空把雨落在我的囚室上。
我的心在发痛,
我的孩子。
我整天都在想念你!
把你的手伸给我吧!
让你的手穿过,
世界上一切监狱的高墙。
(魏和咏译)
以后,他拓展了诗歌的创作内容。从关心祖国、个人的命运到关心阿拉伯国家、关心人类的命运。他从早期的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发展到现实主义。他较早运用自由体进行诗歌创作,音韵铿锵,富有音乐感。他的诗歌集还有《不死的语言》(1960)、《一个职业政治家的日记》(1970)、《阿依莎的花园》(1989)和《我听见大海在呻吟》(1988)等。他的经历和遭遇体现了时代的悲剧,阿拉伯评论界普遍称他为“盗火者和现代革命的歌唱者”。
以色列国建立后,随即同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争,侵占了阿拉伯领土,并造成大批流亡各地的巴勒斯坦难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在以色列本土还是流亡区,都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和诗人,如诗人卡尔米、麦·达尔维什,女诗人法·图甘,作家伊·哈比比、伊·杰伯拉,女作家赛·阿扎姆等。巴勒斯坦文学以其特殊的内容和风格成为现当代阿拉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桑·卡纳法尼(1936-1972)生于加沙市,12岁时被迫与亲人逃亡到黎巴嫩,后迁居叙利亚。他中学毕业后,一面在大马士革大学读书,一面在难民营教书,后到科威特教书谋生。他在50年代积极投身民族解放运动,60年代到贝鲁特,在《安瓦尔报》作编辑,1972年7月在贝鲁特街头被暗杀。他一直坚持创作,把自己的全部活动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结合起来。同胞的悲惨遭遇、苦难生活、觉醒、反抗和斗争是他创作的题材。1963年,他写出了巴勒斯坦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阳光下的人们》,描写艾布·盖斯、埃斯阿德、玛尔旺三个不同年龄又都遭受苦难的巴勒斯坦难民。他们为了摆脱贫困,幻想越过浩瀚的沙漠去所谓遍地黄金的科威特谋生。他们藏在一辆运水的闷罐车内,企图以此逃避边境检查到达科威特。一行人在沙漠的烈日中进行,到达科威特边境时,由于耽搁时间较长,三人全闷死在车罐内。司机只好在黑夜将他们拖出,扔到沙漠里。小说浓重的悲剧色彩,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它寓意着巴勒斯坦人的真实苦难。作者在结尾,通过司机之口问道:“为什么你们不敲打铁罐壁?为什么你们不喊?为什么?为什么?”这是冲击死闷现实的呐喊。小说出版后震动了阿拉伯文学界。作者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手法成熟自如。他在1969年出版的《重返海法》,描写一对巴勒斯坦夫妇逃离家乡时来不及抱走婴儿,婴儿被一对不育的犹太夫妇收养。20年后,这对夫妇重返海法,来到原来的住房,发现他们的儿子已经成为一名坚定的犹太分子。夫妇俩日夜思念儿子的初衷落空,他们毅然送走二儿子去参加游击队。作者还写过小说《萨阿德大妈》、短篇小说集《忧伤的柑橘地》和《十二号病员之死》等。
苏丹文学中较重要的作家是塔依布·萨利哈(1929-),他毕业于喀土穆大学,后赴英国学国际法,毕业后在英国广播公司阿拉伯语部工作。他在50年代初开始创作,写有中篇小说《宰因的婚礼》(1964)、《沃德·哈米德村的棕榈林》和长篇小说《马里尤德》(1977)等,现侨居国外。他于196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移居北方的季节》,是一部反映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力作。小说中说书人“我”曾在英国留学数年,回国后在喀土穆教育局工作。他接触到一个名叫穆斯塔法的50岁左右的人,后来知道他也曾在英国留学,他向“我”讲述了他的经历,穆斯塔法25岁到英国学习农业科技。在西方文明的诱惑下,他拼命寻求刺激,耽于享乐,先后与多名英国女子发生关系,得到一种自卑的满足。由于粗鲁和疯狂,他不慎杀死了不驯服的英国妻子而被判刑七年,他回国后,从迷茫中清醒过来,决心用知识为祖国效劳。他来到了一个偏僻贫穷的乡村,为村民办起了电磨坊、百货商店,后来在一次洪水泛滥时因抢救财产而淹死。小说真实地揭示了东西方文明的尖锐对立,以及东西方文明接触给阿拉伯社会造成的种种影响。小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同时揭露了东方社会本身的落后、愚昧,官员的腐败,真理与权力的斗争,一边是社会福利设施奇缺的乡村和贫苦无依的村民;一边是部长、官员们的贪污腐化和穷奢极欲,在瑞士拥有豪华别墅,走私物品全用飞机运送。穆斯塔法和“我”互为补充,用从西方学到的知识为祖国服务。小说成功地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技巧妙,打破时空界限,悬念迭生。
阿拉伯马格里布主要包括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三国,有时为了叙述方便,也把利比亚列入其中。近年来,在利比亚文坛最负盛名的作家是伊卜拉欣·法格海(1942-)。他于1991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部曲《一个女人照亮的隧道》《这是我的疆域》《给你另外一座城市》。小说从《一千零一夜》获得灵感,表现一个来自未开化的沙漠国家的主人公哈里里来到开化的国度,内心经受的原始和开放的斗争,他的性经历以及伴随着性过程的情爱、暴力和凶杀,使他始终处于黑暗和光明之间,处于融合和不协调的状态。他时而像是到了《一千零一夜》的虚幻世界,时而又回到了现实,但始终伴随着他的仍是女人、性、暴力。小说将古代和现代、落后和开化融为一体,使得时空范围扩展,思想内容加深。作者所处的那个社会中的“现代人”的思绪、情感、惶惑、内心矛盾,表露得十分充分。
50年代突尼斯文学中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数量均不多,六七十年代以后小说才呈发展趋势。前作协主席阿鲁斯·马特维(1920-)的长篇小说《哈里玛》(1962)和《苦桑》(1967),是突尼斯现当代文学中的两部重要作品。《苦桑》描写一个村子被迫种植大麻,许多村民染上吸毒恶习,人们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一群青年农民团结一致,砍除大麻,带领村民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斗争。
当代突尼斯作家多数来自农村,因此表现农村题材较多。许多作品表现农村与城市的矛盾,农村的价值观(亦即突尼斯本土的价值观)与城市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是外来的价值观)的冲突,以及生活在城市中来自农村的人不得不抛弃传统价值的惶惑。穆罕默德·萨利哈·贾比里(1937-)的长篇小说《海浪掀波》描写主人公戴尔巴利从农村来到首都突尼斯学习后的经历。一开始即承受着农村与城市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各种事件的发生使他屈服于城市生活,四年后他成为一名教师,从未回过家乡,也许是有意遗忘了它。母亲嘱咐他不要接近女人,他却与女人保持着暧昧关系。随着时代发展,农村也在变化,那里的旧屋被摧毁,盖起了高楼,修起了马路。他还写过另一部长篇小说《十年的一个夜晚》。穆·本·萨利哈的长篇小说《蛛网之家》,描写一对从农村来的青年男女在城市的生活经历和遭遇。他们背着家庭、历史和传统的重负,艰难地在城市中挣扎着。他还写有长篇小说《肉体与大棒》和《运动和太阳的坠落》。有的小说也描写了城市居民在婚姻、家庭、个人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方面的情景,如希萨姆·盖莱维的长篇小说《奴奴的故事》和《南方的七根支柱》就是这样的作品。
摩洛哥地处马格里布西端,长期遭受法国殖民统治。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精神生活长期停滞,文学发展迟缓。三四十年代报刊问世,文学开始逐渐发展。艾·拜纳菲从四十年代即开始创作以家乡非斯为背景的系列抒情小说,于1968年结集出版,名为《七个故事中的非斯》。马吉德·本·加伦于194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血谷》,表现摩洛哥人民的抗法斗争。他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阿特拉斯山下的战斗》、《如果没有人……》、长篇小说《童年》。阿卜杜·卡里姆·埃拉布是现当代摩洛哥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他安详地死去》、《我亲爱的土地》、长篇小说《我们埋葬过去》、《七扇门》、《阿里师傅》等。作品除表现摩洛哥人民的英勇抗法斗争外,还通过众多事件、场景,纷繁的社会关系揭示出摩洛哥人民的民族性格、他们建设新生活的信念和勇气。作家、诗人穆·萨巴格于1953-1964年间创作了《我的月亮》《受伤的狮子》等七部短篇小说集。穆·里苏尼于1951年和1957年分别出版短篇小说集《欢笑与泪水》《生活的春天》。还有穆·舒克里的《帐篷》、《光面包》,穆·扎弗扎夫的《夜晚对话》,哈巴比的《苦难与光明》等。这些作品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摩洛哥的社会生活,如哈巴比的《个性》,以监狱为背景,表现了善与恶的斗争,揭露了社会、司法不公的现象。穆·扎弗扎夫的《行走》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及对人的心理影响。近期的一些小说,如艾·哈米列什的《交错》则用新的手法表现了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他们的喜怒哀乐。摩洛哥有一批用法语写作的作家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们虽身在异国,但作品所反映的仍然是祖国社会生活的内容。今天,有的评论家把这些作品归于所谓“后殖民主义文学”的范畴。如塔希尔·木·杰隆,曾以他的小说《神圣的夜晚》获1988年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阿卜杜·卡里姆·埃拉布(1920-),他生于非斯城,毕业于开罗大学文学院,在外交界工作多年,曾任摩洛哥委任部长。他是反法战士,独立党领导人,曾任《旗帜》报及摩洛哥作家协会机关刊物《远景》主编。他的长篇小说《我们埋葬过去》(1966)和《阿里师傅》(1971)是摩洛哥当代文学的重要之作,前者曾获摩洛哥首次文学奖。
《我们埋葬过去》以非斯城为背景,描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及这个家庭成员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泰哈米是个靠剥削农民起家的财主,住在城市。长子埃尼酷肖其父,酷爱钱财。泰哈米占有女仆雅赛米娜后,生下一子马哈姆德。马哈姆德长大后当了律师。次子阿卜杜·拉赫曼参加反法斗争,坐牢两年更坚定了他争取祖国独立的信心。他不仅与父亲发生争执,也与审判革命者的马哈姆德产生分歧。小说还塑造了泰哈米之妻哈杜姬、他的处女妹妹法蒂玛、小儿子阿·拉梯夫、女儿阿以莎以及革命者阿齐兹、农民盖杜尔夫妻等众多人物形象。马哈姆德因车祸身亡,泰哈米也因病死去。阿卜杜·拉赫曼在墓地上得知祖国独立的消息,便自语道:“我们埋葬了过去!”《阿里师傅》则描写了非斯城的下层社会。阿里从小就在面粉坊、洗染坊、纺织厂当徒工,受尽欺凌,饱尝苦难。他在有法国工人工作的纺织厂了解到工会的作用,学会了争取工人自身的权利。在反法斗争的洪流中,他积极组织工人群众参加斗争,工会组织成为独立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54年阿尔及利亚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于1962年取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长期受法国统治。阿尔及利亚现代文学可以明显分为法语文学和阿拉伯语文学两大部分。独立(1962)前后,特别是1954年爆发反法革命斗争后,境外的阿尔及利亚法语作家写作了大量作品,产生了狄布、马默里、卡梯布·亚辛、费拉翁等重要作家。后来有女作家阿西娅·杰巴尔及其长篇小说《急不可耐的人们》、《新世界的儿女》。阿语文学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即已产生。二次大战后,里达·胡胡创作了短篇小说集《阿里·哈基姆的驴子》《有灵性的女人》,表现妇女的不幸遭遇,对资产阶级的虚伪、腐败进行揭露。独立后,阿语文学发展很快。阿·拉尔吉比的短篇小说集《造反的人们》,祖·瓦尼西(女)的短篇小说集《静静的人行道》等多为表现民族解放斗争的题材。现当代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两位作家:伊本·赫杜格,他除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南风》《昨日的终结》《天亮了》外,还著有短篇小说集《阿尔及利亚阴影》《七支烛光》《作家》等,广泛反映阿尔及利亚的社会现实,在表现农村生活上尤为出色;塔希尔·沃塔尔,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心中的烟云》《创伤》《烈士本周返回》,长篇小说《拉兹》《地震》《骡子的婚礼》《清廉总督返回他的聪明位置》(1999)等,表现了阿尔及利亚的革命斗争,以及独立后面临的在土地、妇女、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其作品有深厚的历史感、使命感和进步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使阿尔及利亚现当代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塔希尔·沃塔尔(1936-)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曾在突尼斯宰顿大学深造,1956年投身民族解放运动。1963年至1983年他一直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机关工作,现为“贾希兹文学协会”负责人。
《拉兹》中的主人公拉兹曾是一个弃婴,相貌丑陋,一身肮脏,经常与一个法国军官来往,人们以为他为法国人拉皮条,都看不起他。其实他在为革命工作,搜集情报,并偷偷将法国军营中的阿尔及利亚士兵策反出来。他被捕后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强不屈;出狱后仍接受革命领导人泽丹(共产党人)的领导,参加袭击法国军营的斗争,表现十分勇敢。他原来是泽丹的儿子,泽丹因早年流亡法国,离开了拉兹母子。革命者内部由于出现矛盾和意识形态分歧,解放阵线领导人马斯欧德(伊斯兰教徒)逮捕了泽丹,分裂革命队伍。拉兹目睹父亲被绞死的悲惨场面,忍住悲痛,继续参加斗争。其他不同阶层的群众,如盖杜尔、哈姆、巴尔图什等都以不同方式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斗争,拉兹的母亲也被杀死。革命终于取得胜利,但拉兹仍和从前一样,一无所有,四处流浪,靠领救济粮生活。小说尖锐反映了阿尔及利亚革命的艰苦、复杂的历程。革命胜利是成千上万的战士用鲜血、牺牲换来的,作者似乎以此在告诉人们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作出贡献的普通群众。小说首次用阿拉伯文反映了阿尔及利亚的武装斗争,在阿拉伯文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阿卜杜·哈米德·本·哈杜格(1925-1999),自幼生活在农村,曾在君士坦丁高等学院学习,后至突尼斯宰顿大学深造,以后在法国马赛技术学院学习。他曾参加过反法民族斗争,被捕入狱,后从突尼斯返回阿尔及利亚。他较早从事文学创作。197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南风》,被认为是阿尔及利亚首部用阿拉伯文写作的长篇小说。它描写革命胜利后,阿尔及利亚农村即将实行土改。地主加迪在民族战争期间为讨好革命,想把女儿宰莉哈嫁给革命者马利克。不想宰莉哈因从阿尔及尔乘坐的列车被革命者误炸而死去,于是加迪向法国当局告密,法国人便对村庄进行扫荡报复。革命后,马利克当了乡长,加迪为保住自己的土地,又想把二女儿奈菲莎嫁给马利克。奈菲莎不同意父亲的婚姻安排,决心出逃,但误入森林,被蛇咬伤,她家的羊倌拉比哈将她救回家中。加迪知道后,认为有辱门庭,砍伤了拉比哈,自己也被拉比哈的哑巴母亲砍成重伤,奈菲莎不得不回到自己家中。小说揭示了阿尔及利亚革命胜利之初农村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围绕土地和各自的不同利益而展开斗争,这实际是革命前的问题的延续,小说以此表明革命的途程是艰巨的。小说中奈菲莎这一人物形象,代表了阿尔及利亚正在成长的有文化的年轻一代。
阿拉伯海湾地区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其地位在阿拉伯国家中越来越重要。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在自己的小说发展史上经历了从模仿传统、传统与革新并存、借鉴西方到寻求具有本民族特色创作的长期探索过程。海湾诸国的小说发展在总体上与上述国家并无不同,只是大大缩短了这一过程。它们的作家面对自己国家的新特点如石油带来的繁荣、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大批移民的涌人(有阿拉伯国家的,更多的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的民工)、传统社会与新社会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们在价值观、道德观上的冲突,构成他们文学创作的特殊背景。他们重视民族特点,小说也成为他们“无声的良心”。由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的诗歌创作一直未曾间断,产生了大量民间诗人和诗歌。海湾诸国小说(主要是短篇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还是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事,阿联酋、巴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家。
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短篇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批女作家的涌现。原因是自五六十年代以来,妇女获得广泛受教育的权利,为女作家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封闭保守的国度里,女性面临的问题比男性更多,如丈夫的冷漠、不忠,夫妻间的不平等、女性只能在人洞房时才能见丈夫的面、女性婚前对丈夫的设想及由此产生的失望、女性的不育、工作机会的不均、女性的内心压抑……这些问题均在女作家笔下得到表现,如沙特阿拉伯的海里娅·斯加夫的短篇小说集《远航》、谢里法·舍姆莱的《平静的心》、法蒂玛·哈纳维的《男人、影子》、阿联酋的苏阿德·阿里米的《儿童》、科威特的莱拉·奥斯曼的《夜晚的眼睛》、巴林的法齐娅·拉希德的《绿茵怎么变成石头》等。
阿卜杜·哈米德·艾哈迈德是阿联酋作协主席,1958年生于迪拜,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他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在空旷的海湾游泳》(1982)、《打场工》(1987)和《在白天的边上》(1992),大多表现被忽视的阶层和小人物的命运,在价值观念发生剧变的社会中寻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作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常用内心独白、联想和意识流手法。作品中多用民间传说,同一个人往往在不同作品中出现,给人以一种整体感。《打场工》用闪回、时空交错手法,描写一个从阿曼来的民工由于社会剧变失去谋生手段而自杀的悲惨命运。《在白天的边上》揭示了繁荣的社会生活的另一面,写了纳比莱和玛丽娅两个不同类型的女性,前者代表堕落;在后者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与希望。
巴林女作家法姬娅·拉希德(1947-),长期在《海湾报》从事新闻工作,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是海湾地区一位多产的重要作家。她写有短篇小说集《阴影与欢乐的幻影》(1983)和《绿色如何变为石头》(1988),长篇小说《围困》(1983)和《阿拉伯怪骑士的嬗变》(1990)等。作品多描写传统社会与新生活的矛盾,大胆直露,颇具深度。如短篇小说《问》用短短篇幅揭示了传统社会中“性”的压抑:一个女孩仅仅与男孩在家中约会就被认为有伤风化,并在一个雨夜竟莫名其妙地永远消失了。她妹妹不解地在心中问道:“她无可选择地毁灭了,竟然没人间那是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她做了每日都能见、人人都在做的事吗?”巴林长篇小说80年代后才产生。除法姬娅·拉希德外,尚有穆·阿卜杜·马立克(1952-)的《模仿》。长篇小说虽然数量不多,却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阿卜杜拉·哈里法(1940-)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出版过短篇小说集《冬季之声》和《沙和茉莉花》,长篇小说《珍珠》(1982)、《海盗和城市》(1982)和《珍珠场》(1983)等。《珍珠》描写一个青年潜水员因父亲病重不得不代替他下海采集珍珠。他患有耳疾,但老板硬要他潜人深海,结果在海水的强压下因脑耳血管爆裂而死。小说通过船只在大海触礁沉没,水手们在荒漠中与死亡搏斗的惊险场景,对人与海洋、沙漠、自然的生死相依关系作了非常出色的描写,同时表现了潜水员们与老板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其内容在阿拉伯文学中独具一格。
科威特在海湾地区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一些重要诗人和作家,其中代表性的有女作家莱拉·奥斯曼、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莱拉·奥斯曼(1941-)毕业于开罗大学,曾从事新闻工作,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烟缸中的女人》(1976)、《明察之夜》、《多种多样的爱》(1976)、《他不适合爱》和《法特希娅选择死亡》(1989),长篇小说《女人和猫》(1983)和《沃赛米娅走出大海》(1991),表现传统社会中女人的苦难和她们对真爱的渴望和追求,强调女人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呼唤人际间的真诚和理解,同时揭露了社会道德沦丧、有悖情理的一面。如短篇小说《烟缸中的女人》通过几个男女的关系表现了社会生活中的乱伦,对此予以谴责。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1942-)是科威特王室公主,先后在开罗大学、英国萨里大学学习经济,并取得博士学位。她从70年代初开始创作,至今出版诗集十余部,如《生命之歌》《希冀》《献给你,我的儿子》《女人的悄悄话》《本来就是女性》《玫瑰与枪的对话》《最后的宝剑》等。阿拉伯妇女所处的“失权”、“失语”状况是激起这位具有女权意识、人文精神的现代女性进行创作的重要原因。她用诗歌倾诉阿拉伯妇女的悲惨境遇、呼唤女性意识和她们的天然权利。对她来说,揭露、批判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男女和谐相处、在差异中求平等、以爱为主导的社会。在她的诗中,“爱”的讴歌成了回响不绝的主旋律。她的诗中,有狭义的爱——通过家庭亲情之爱,对儿子、丈夫之爱,两性之爱,以唤起沉睡人们心底的感情;也有广义的爱——通过对祖国之爱,对阿拉伯古代光荣的追思,对反对专制暴虐、抵抗外来侵略的讴歌,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她曾深情地写道:“我是一个诗人,/乐于驾驭幻想的羽翼,/用幻想去歌颂美丽,/从美中获取诗意。/为爱情泼墨挥毫,/为希望的故园高唱美曲。/在盛开的玫瑰中,/在篇篇书页之间,/在祈祝和祷告里,/随时能和它相遇。”苏·萨巴赫的创作打破传统,勇于创新,独具一格。在阿拉伯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面对保守势力的挑战(她的诗作在某些阿拉伯国家曾遭查禁),她始终不屈不挠。她的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忧愤、凝重之感,也给人以欢乐和希望。她的诗中古典和现代声律融为一体。质朴中见出高雅,温婉中不乏刚毅。她的出现使当代阿拉伯诗坛上有了一位女性代言人,一位才华出众成果丰硕的女诗人。中国于1991年曾出版她的《希冀》等四部诗集。
沙特阿拉伯作家阿卜杜·拉赫曼·穆尼福(1933-),父亲是沙特人,母亲是伊拉克人。他在沙特、约旦上过中学,毕业于巴格达大学,在南斯拉夫一所大学获石油经济学博士,先后在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工作过,曾主编《石油和发展》杂志。他是一位具有独特创作思想而又多产的作家,出版过长篇小说《树木和马尔祖格的被杀》(1973)、《拜火教爱情故事》(1974)、《地中海之东》(1975)、《终结》(1977)、《我们离开桥梁》(1979)、《盐之城》(1984-1989,共五部)、《大众的土地》(1999)和《光之旅》(2001)等。其作品多表现政治内容。在《树木和马尔祖格的被杀》中以两个不同人物的遭遇,揭示某些阿拉伯国家对人和自由的压制。主人公曼苏尔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教师,被大学解雇,并被投入监狱,出狱后不得不四处流亡,但仍遭监视,就这样度过了20年。他对历史、对革命、对改变世界已失去信心,好不容易获准出国谋生。在火车上他遇见一个叫伊利亚斯的人,一个流亡者。他出身下层,因在家乡反对权势者砍掉他家树木去建农庄而遭迫害,四处流亡。他做过苦力等多种工作,甚至拦路抢劫,有家难归。小说尖锐揭示了某些阿拉伯国家专制制度对自由的压制,以及给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在不少作品中,作者观点明晰,对阿拉伯国家中许多社会弊端大胆进行揭露。作者本人也曾遭迫害。他的作品往往通过对历史的叙述,以展示现代社会形成、发展的轨迹,具有深广的内涵,在阿拉伯当代文学中独具一格,受到评论界的好评,并在1999年荣获首届阿拉伯长篇小说奖。




推荐阅读:

吉尔·维尼奥诗4首

邓肯·司各特《颂歌》

亚·詹·马·斯密斯《海岩》

塞维斯《孤寂的落日射出一派凄光》

爱·波·约翰逊《他说,继续战斗》

沃丁顿《新的季节》

里尔克诗18首

W·S·默温诗6首

野口米次郎诗3首

西条八十诗6首

新川和江诗3首

与谢芜村俳句选

与谢野铁干《败荷》

里尔克《上缴法兰西温柔的税》

里尔克《致荷尔德林》

布洛克诗15首

伊沃诗14首

班代拉诗6首

莫拉埃斯诗3首

梅格·内托诗3首

迪亚斯诗2首

安特拉德《海滩上的安慰》

阿尔维斯诗2首

古今和歌集①

古今和歌集②

古今和歌集③

阿尔丁顿诗2组

阿诺德《多弗海滨》

燕卜荪《两韵十九行诗》

霍思曼诗3首

吉卜林诗2首

麦克林诗2首

马维尔《致羞怯的情人》

金素月诗26首

鲁米诗3首赏析

柳谨助诗3首

鞠孝汶诗2首

罗俊敏诗2首

文忠成诗2首

郑澈《思美人曲》

尹善道《五友歌》

D·H·劳伦斯诗8首

贡戈拉诗3首

塞蒂纳诗2首

鲁米《同甘共苦》

阿特伍德《弃儿》

卡斯特拉诺斯《面对一块古石的默想》

马查多《给我的影子》

鲁米诗20首

阿特伍德诗4首

维加诗4首

埃斯普马克诗3首

萨利纳斯诗4首

塔伦斯《和杜甫》

卡琳·波伊《奉献》

弗勒丁《好天气》

里尔克《果园》

乌纳穆诺诗3首

海顿斯坦诗7首

艾米莉·勃朗特诗5首

正冈子规俳句选

与谢野晶子诗选

里尔克《窗》

里尔克《瓦莱四行诗》


青绫被 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