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边炉2021文章总目录

ARTDBL 打边炉ARTDBL
2024-09-07
打边炉新办公室,工人在开窗




三个问题



我们的城市,未来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变老”

发布时间:2021-01-08

受访:张宇星、韩晶、梁道泓;采访:钟刚;编辑:田露思


“废墟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是“设计时间”和“设计自然”。






毛焰:艺术家要足够诚实

发布时间:2021-01-10

受访:毛焰;采访及编辑:蓦然


反反复复做一件事,意义就会在行动的过程中生发。





王晓松: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象海外华人艺术和他们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1-01-26

受访:王晓松;采访及编辑:钟刚


艺术本来就狭隘和势利,总是追着世俗的成功和跟风的价值走。







欧宁:声音与地方
发布时间:2021-02-12
受访:欧宁;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地方是有感情、有个人记忆、有历史的,只有当人的主体安放其中,才成了“地方”。





冯晖:顺德文化一定要走出去,要在活化中重塑和再造

发布时间:2021-03-04

受访:冯晖;采访及编辑:林半塘


找寻地方精神当中的那股“劲儿”。






陈淑瑜:策展,如同造一艘贼船

发布时间:2021-03-24

受访:陈淑瑜;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也许我们可以从“紧张活泼”里找到一些新的方法。







何见平:设计十谈
发布时间:2021-03-27
受访:何见平;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好设计一定是理性可控的。





周榕:单调是城市最大的敌人

发布时间:2021-04-15

受访:周榕;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有更多选择的城市才是更好的城市。







李佳錡:街头激流中的触发器
发布时间:2021-04-30
受访:李佳錡;采访:钟刚;编辑:曾一珏

放大与点燃!





杨乐宜:要警惕晦涩的观念与稀薄的真诚
发布时间:2021-05-01
受访:杨乐宜(Ruby Yang);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如果过程不饱满,做出来的作品我自己也不会喜欢。






姚志燕:艺术不是安慰剂
发布时间:2021-05-07
受访:姚志燕;采访:黄紫枫、田露思;编辑:黄紫枫

要诚实地面对画布和自己的一切。







丁乙:唯一不让艺术失败的方法是专注
发布时间:2021-05-14
受访:丁乙;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艺术家要有一点斗志。





顺滑、弹性和流动:陶寒辰谈OCAT上海馆

发布时间:2021-06-03

受访:陶寒辰;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我们更像是艺术家,在自己的态度立场上进行展示。






王尤:策展如做蛋糕,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滋味

发布时间:2021-06-06

受访:王尤;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不同的观众挖到不同的深度,所能品尝到的味道也有所不同。

 





王澈:深圳散步

发布时间:2021-06-07

受访:王澈;采访及编辑:林半塘


人并非万物的尺度。







李勇政:虚张声势
发布时间:2021-06-17
受访:李勇政;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权力有时候像食盐一样无所不在。





左靖:乡村更需要设计,而不是艺术

发布时间:2021-07-19

受访:左靖;采访:林半塘;编辑:黄紫枫


究其本质,对长效设计的倡导与实践是一种社会设计。







薛峰:试着成为城市艺术家
发布时间:2021-09-09
受访:薛峰;采访:钟刚;编辑:鄂轶楠

试图在变和不变之中,找到自由而不受牵制的自由时刻。






马良:你必须相信自己正在创造神话
发布时间:2021-11-08
受访:马良;采访及编辑:蓦然

用消磨对抗虚无。





钟维兴:有思想的摄影师才得自由

发布时间:2021-11-22

受访:钟维兴;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


只把摄影作为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时,他们就解放了。







卢妮:美术馆是一个媒体
发布时间:2021-11-25
受访:卢妮;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低空飞行。






 “荒原画家”刘商英
发布时间:2021-11-30
受访:刘商英;采访:陈颖;编辑:劳秀汶

文本和肉身是并置的。






孟煌:我和很多人一样,还保留着愤怒的火种
发布时间:2021-12-08
受访:孟煌;采访:陈颖;编辑:钟刚

一场暴雨,或者更多的干柴。





孙莉:美术馆的生命力在“附近” 

发布时间:2021-12-10

受访:孙莉;采访及编辑:蓦然


做美术馆要打破妄念。







广州真的需要一个当代艺术博览会吗?
发布时间:2021-12-16
受访:艾海;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

一个超级城市的留白。





费俊:艺术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巫术吗?

发布时间:2021-12-27

受访:费俊;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如何深入一种作为文化的技术?如何掌握一种作为能力的技术?






口述



厉槟源:做艺术,就像进山打猎
发布时间:2021-01-14
受访:厉槟源;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当代艺术本来就带着竞技的属性。





用设计与艺术,夺回我们的生活和知识

发布时间:2021-01-16

整理、编辑:田露思


活,做,思。






杨勇:在海边做“新”

发布时间:2021-01-20

受访:杨勇;采访:钟刚;编辑:钟刚、田露思


在欢乐港湾做的这场公共艺术计划,就像一场未知的马拉松。






崔灿灿:批评与自我批评

发布时间:2021-02-13

受访:崔灿灿;采访:钟刚;编辑:田露思


我做展览的这些年里,沮丧、愤怒和无奈是常态。







王子月:我们要警惕工作量和故事激发出的“自我感动”
发布时间:2021-02-28
受访:王子月;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面对社会议题做创作,要警惕自恋和武断。





冯博一:昨天已僵死,未来也已失效

发布时间:2021-03-01

受访:冯博一 ;采访及编辑:钟刚


整体的悲观。







一个新媒体艺术家的十个诘问
发布时间:2021-04-02
受访:郭锐文;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作品加互动,是必要的吗?







重要的是信任:一个外籍馆长的美术馆经营之道
发布时间:2021-05-18
受访:让-吕克·蒙特罗索(Jean-Luc Monterosso);采访、翻译及编辑:黄紫枫

合作、信任和历史价值。






仇浩然:收藏视角下的美术馆和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1-05-26
受访:仇浩然;采访:钟刚;编辑:田露思

中国当代艺术就像一块海绵,它有必要加强自己的味道,这样挤出去的水分才不是别人的。





田萌:在有限当中积聚能量

发布时间:2021-06-25

受访:田萌;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做一些和资本景观不一样的工作。






美术馆的建筑展,应该在何处发力和生效?

发布时间:2021-07-11

受访:冯博一 、王晓松;采访及编辑:钟刚


干扰、反思和刹车式的提示。







傅中望:做艺术,就要无中生有

发布时间:2021-07-15

受访:傅中望;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我们这代人,都带着一份深深的迫切感。







程大鹏:动物有逃离监视的自由
发布时间:2021-07-29
受访:程大鹏;采访及编辑:鄂轶楠

体制内的动物园和体制外的动物。





崔灿灿:动物凶猛

发布时间:2021-07-31

受访:崔灿灿;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动物一样沉闷,上来就是一口。




 




刘晓都:美术馆的生产、运营和状态
发布时间:2021-08-14
受访:刘晓都;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不管别人以前做过什么爆款游戏,我们得做自己的“王者荣耀”。








刘羽:深圳在共振
发布时间:2021-09-08
受访:刘羽、李婷婷 ;采访:钟刚、黄紫枫;编辑:黄紫枫

做画廊,就像烧一壶水。





毛文采:于无声处听惊雷

发布时间:2021-09-10

受访:毛文采;采访及编辑:蓦然


先做好另一个十年,我们再看。








梁铨:失败
发布时间:2021-09-12
受访:梁铨;采访:卢川 ;编辑:卢川、黄紫枫

只要真诚就好了。






孙逊:做一个野人
发布时间:2021-09-22
受访:孙逊;采访:钟刚、黄紫枫;编辑:黄紫枫

真正的艺术创作不是在动物园里打猎,不是在公园里探险。







何云昌:石头最终会砸在自己脚背上
发布时间:2021-09-30
受访:何云昌;采访及编辑:蓦然

行为是不会死的,人死了行为都不会死。





顺德三问

发布时间:2021-10-12

采访:卢川;编辑:卢川、劳秀汶


冯博一+冯峰+崔灿灿。






王晓松:策展的实与虚

发布时间:2021-10-13

受访:王晓松;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白菜雕花,见招拆招。







李纲:造反
发布时间:2021-11-11
受访:李纲;采访:钟刚、陈颖;编辑:陈颖、黄紫枫

不断和自己较劲,时刻都想撕破沉寂。





冯博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劫难逃

发布时间:2021-12-18

受访:冯博一;采访及编辑:钟刚


重新打回游击,也是一件带劲的事儿。







马泉:为什么我会一而再地走进沙漠
发布时间:2021-12-24
受访:马泉;采访及撰文:黄紫枫 、Sally M;编辑:黄紫枫

因为它足够恶劣,才能足够剧烈地把人抛向一处荒芜的缺口。





跨界工作的81条心得

发布时间:2021-12-29

受访:刘晓都、崔灿灿;采访及编辑:钟刚、黄紫枫


刘晓都和崔灿灿的跨界总结。






ARTDBL评论



深圳已经率先把他的夜晚交给了艺术

发布时间:2021-02-04

撰文:林半塘


光影艺术季是对城市空间价值的针灸、激发与深度挖掘。

 

 




参与的危机:美术馆如何面对观众

发布时间:2021-03-28

撰文:王姝曼


从一次无序参与的事件谈起。

 





既自信,又尴尬——女性艺术的窘境

发布时间:2021-05-02

撰文:黄紫枫


艺术家丰富、细腻的表达都被尴尬地悬置了。

 





被过滤的水体:“上双”三问

发布时间:2021-05-31

撰文:马玲玲


“水体”在幽深的概念之外又得到了何种拓展、补充、丰富、反驳和修订?






中国的美术馆时代正在退潮

发布时间:2021-07-25

撰文:林半塘


成就一个美术馆的关键,一定是观众和他们所在的社群。

 





上海:虚荣的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1-11-15

撰文:钟刚


艺术城市的样板。

 





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个刻板而结实的艺术媒体

发布时间:2021-11-17

撰文:钟刚


媒体存在的价值,就在于独立的观察和坚定的价值观。






专题



打艺术呢份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发布时间:2021-03-03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张芸、袁嘉敏、刘婷、L、匿名、xiaoxiao、金丹、Rheassss


一些不必回避的“忌讳”。

 





从A到Z:珠三角43位艺术工作者的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09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蔡影茜、邓春儒、戴岱、段煜婷、方立华、樊林、郭赟、胡斌、胡霁文、黄立言、贾立巍、梁道泓、李凤、吕华、吕红荣、李燎、李乐、梁铨、刘羽、李耀、秦晋、秦岫、全荣花、孙犁、沈丕基、沈少民、孙晓枫、seeyoutomorrow、苏芷庭、薛峰、徐乔斯、徐文、薛扬、银坎保、仰霖、杨青、杨勇、姚志燕、周赫、子静、周力、赵蓉、张宇星


得与失,进与退。

 





从A到Z:西南地区25位艺术工作者的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14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蔡丽媛、陈蕾蕾、程新皓、陈萧伊、冯立、何利平、胡燕子、焦兴涛、罗菲、蓝庆伟、李杰、骆莉、吕澎、李勇政、倪昆、田萌、童文敏、王俊、尹韵雅、张海超、张晋、周强、张晓、张小涛、张钊瀛


变与不变。

 





从A到Z:长江三角洲47位艺术工作者的年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3-19

策划:钟刚;编辑:田露思

受访(按中文姓氏首字母排序):布达、卞卡、包一峰、陈娅、丁世伟、芬雷、管怀宾、顾青、高世强、顾铮、胡介鸣、蒋斐然、计文于、金怡、拉黑、刘建华、李计亮、吕美仪、梁庆、李青、李舜、刘畑、马玲玲、卖糖君、毛文采、倪梁、鸟头、苏菲、石青、邵文欢、宋振熙、汤南南、汪斌、王犁、王丽云、王亚敏、王轶庶、王子月、徐泊、项苙苹、许潇笑、言由、应歆珣、左靖、钟乐星、周蒙、赵谦


坚持与提升。

 





摄影,还是一件利器吗?

发布时间:2021-05-03

策划及编辑:钟刚

受访:段煜婷、颜长江、海杰、曾翰、吴毅强


摄影的尴尬。

 





见所未见:漫步深圳一条隐秘的艺术小径

发布时间:2021-06-16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受访:陈东、方立华、黄扬、刘羽、李婷婷、全荣花、薛峰、杨勇


躁动深圳的背后。

 





毛卫东去世,给中国摄影拉响了什么警报?

发布时间:2021-08-11

策划及编辑:钟刚

受访:陈旻、钟维兴、海杰、高初、吴毅强


总有人坚持在那里,甚至过度燃烧自己。

 





九个收藏故事:深圳当代艺术的侧面

发布时间:2021-10-01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陈颖

受访:冯志锋、高少康、琚宾、匿名、苏阳、小静、杨锋、周力、晓昱


继续一起烧开水。






城市共振:一份深圳新书单

发布时间:2021-11-10

受访:高少康、韩家英、刘珩、刘晓都、薛峰、张宇星、张之杨 ;采访及编辑:钟刚、黄紫枫、劳秀汶、张悦佳


既有疾速的行进,又有漫步的散淡,躁动之间见深沉。






苏州,是一块艺术的软土吗?

发布时间:2021-11-12

受访:王晓松、姜竹松、王晓东、陈平;采访及编辑:劳秀汶


苏州园林的精神内涵,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抵抗。






深圳窗变:从世界到“附近”

发布时间:2021-11-19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张梓华

受访:梁铨、周力、李景湖、明天见、啾小组、薛峰


窗,终于回归到了它基本的功能和属性。

 





19条:扎入社区做艺术的观念与心得

发布时间:2021-12-10

受访:蔡丽媛、余童、高文谦、罗文涛;采访及编辑:蓦然


只有切身处地地关注这片土地,才是最重要的。






策划



南方,是一个陷阱吗?

发布时间:2021-06-20

与谈人:李耀、李燎、郭赟、徐乔斯、陈佳颖、蒋国远

整理、编辑:田露思


南方的源流,动能与宣言。






地方,可以成为一个超链接吗?

发布时间:2021-10-09

与谈人:郑达、蔡凯、邓碧文、冯原、01小组(梁链喜、陈荣彬)、冯晓峰、劳大伦、罗峣岚、屏幕间、谭景聪、袁鹏博、郑龙一海

整理、编辑:黄紫枫


地方就像是一个培养皿。

 





漫步者的街角:公共艺术中的“本地人”

发布时间:2021-10-11

与谈人(按发言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王澈、胡尹萍、蔡丽媛、邓春儒&王亭、卢杨丽、张晓飞、沈少民

整理、编辑:吴予捷


介入和活化,激发喜悦和改变。






在中国做乡建,绕不过去的10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1-11-18

与谈人:渠岩、吴重庆、庞伟、邓春儒+王亭

整理、编辑:劳秀汶


现在走在大街上,随便碰见五个人,就有三个在做乡建。






什么是好的乡村公共生活?

发布时间:2021-11-21

与谈人:王浩锋、陈曦、周实、谢琼枝、李耀

整理、编辑:张悦佳


乡村社会需要公共空间的“缝合”。


 




 徐志君:对艺术这条河流按下快门

发布时间:2021-04-06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徐志君;编辑:黄紫枫、李超群


试着呈现艺术“变量”,帮助纪录中国当代艺术现场发生变化的过程。

 





高初:时代之音与无名者的私语

发布时间:2021-04-07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高初;编辑:黄紫枫


档案工作的方向感往往比知识生产的方向来得更直接,因为它会把你带去真正值得做的问题上。

 





翁子健:档案十谈

发布时间:2021-04-08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翁子健;编辑:田露思


档案工作需要“历史的距离”。

 





李杰:儿童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沉默的大多数”

发布时间:2021-04-09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李杰;编辑:黄紫枫、曾一珏(实习生)


艺术和社会之间需要一个破冰点。

 





于渺:档案间的幽灵

发布时间:2021-04-10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于渺;编辑:黄紫枫


不仅仅是获得历史感知的媒介,往往也是反思当下的入口。





 

刘晓都:克服空间弱点的过程,是美术馆新一轮的创造

发布时间:2021-10-02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刘晓都;编辑:李超群、黄紫枫


一个好用的美术馆是不是就能产生最好的艺术展览?一个不好用的空间是不是就做不成一个好展览?

 





田霏宇:UCCA空间变迁史

发布时间:2021-10-03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田霏宇;编辑:陈颖、黄紫枫


有机会,有空间和地方的话,凭什么不多做一些?






孙莉:我是一个“改造命”的馆长

发布时间:2021-10-04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孙莉;编辑:李超群、黄紫枫


A4美术馆的空间连接、复合和转化。






段煜婷:建筑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感动

发布时间:2021-10-06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段煜婷;编辑:黄紫枫


我们可以通过建筑空间本身打破摄影既有的藩篱,和社会、和世界发生更多的关系。






赵趄:什么才是美术馆人要去呵护的“大熊猫”

发布时间:2021-10-07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赵趄;编辑:黄紫枫


对美术馆来说,未来就是多样性的变化。






刘珩:美术馆空间的后续生命,关键在于馆长
发布时间:2021-10-08
坪山美术馆四季学术沙龙 | 演讲:刘珩;编辑:陈颖、黄紫枫


责任、敬畏和使命感,会给美术馆生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驻地



入地与出地:一个南方驻地创作计划的行与思

发布时间:2021-03-18

牧云37°公共艺术驻地 | 整理、编辑:田露思


14则艺术驻地创作谈。

 





潜泳与打捞:在地行走八人谈

发布时间:2021-04-01

庖丁解味(顺德华侨城青云文社研究所+方志小说)|  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如同一次一口气的深潜只能捡回来一样东西,决定要做得快,同时保持意识清醒。

 





艺术驻地是糖果,还是松土菌?

发布时间:2021-06-02

燕玲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 | 整理、编辑:田露思、曾一珏


标准化的描述遮蔽了值得探讨的内容,因此我们需要行走、调研和对话。

 





王绍恒:艺术激发,开掘一个有质感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1-06-02

燕玲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 | 受访:王绍恒;采访及编辑:钟刚


在“世界工厂”标签之外,东莞需要有更多的叙述肌理。






易连:陷入文本的艺术非常危险

发布时间:2021-06-0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艺术家项目 | 受访:易连;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我一直想让构成作品的材料成为张力本身,而不是落入某种确切材料的细枝末节中做文章。

 





信号灯和扔砖头:彭可和赵谦谈驻校创作

发布时间:2021-07-30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艺术家项目 | 受访:Play Under(彭可+赵谦);采访及编辑:黄紫枫、吴予捷


建立规则,执行它们,与它们游戏的同时也打破它们,似乎就是Play Under在做的事情。 






做书



将相遇的瞬间凝固!“ARTDBL Zine”新鲜出炉

发布时间:2021-05-20

撰文:打边炉


做zine,是我们理解中文字可以被留存、被翻阅、被珍视的一条路径。






钟刚:试着给时间铸铁

发布时间:2021-06-22

撰文:钟刚


这13本书,是打边炉的一个新的开端。






ARTDBL Zine Vol.01-14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主编:钟刚;责任编辑:黄紫枫;校对:黄紫枫、田露思;装帧设计:刘伊芬


ARTDBL Zine 是打边炉于2021年推出的全新自出版系列,将过往发表在打边炉上的文章重新整理、编辑,并印刷成小册子。第一批 zine 中选择了12+1篇文章,12篇文章涵盖了打边炉过去从对话延伸至文本的不同实践面貌,“1”则是把打边炉过去发表的与黄小鹏有关的文章,结集印制,以致纪念。






Vol.01
《翁子健:认真,坚持,选择》
口述:翁子健;采访及编辑:钟刚

经济问题是整个艺术世界共同的问题,并且很严重,无论是盈利机构也好,非盈利机构也好,都一天到晚要为了这个资金的问题去打转,非盈利机构要筹款,每年都很痛苦,而画廊要做买卖,所有的经历都耗在了这里。于是我就想:能不能不这样玩?






Vol.02
《 蔡涛:失踪者与天才》
口述:蔡涛;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并不是所有的 “失踪者 ”都值得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回顾,我们的策展工作就是在彰显价值,重新评价。如果忽略了天纵之才,美术史就没有什么魅力可言。





Vol.03
《段煜婷:拒绝》
口述:段煜婷;采访及编辑:钟刚

为什么连州能够保持纯粹继续走下去,和我们主动与过于热闹的大环境保持一定距离有关系。连州坚持的背后,其实是拒绝。





Vol.04
《左靖:乡村工作》
口述:左靖;编辑:黄紫枫、吴碧芳

它很安静,一些内容在慢慢地、一点点地、温润地生长,我称之为文化的浸润。它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不能马上看到它的效果,可能不是明天,也不是后天,但终有一天会出现。





Vol.05
《唐昕:耕作》
口述:唐昕;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要做好一些事情,需要定力、时间和精力。






Vol.06
《陈丹青:乌镇夜谈》
口述:陈丹青;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做文化,一切的一切,归结为个人。没有机构的想象力,只有一个人的想象力。只要他能量够大。





Vol.07
《 杨国辛:沉沦》
撰文:杨国辛;策划及编辑:钟刚

愤怒和忧思开始麻木,一切有关艺术的思考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一个时代正在退回暗影中,当下也许就是个分水岭,眼下能做的仅仅是熬时间,熬生命,等待春暖花开……





Vol.08
《王鲁炎:我是我的敌人》
笔谈:王鲁炎;采访及编辑:钟刚、黄紫枫

我尽可能不去针对外在对象,而是针对自己。在我看来,自我是由无数他者构成的 “他我 ”,因而针对自己即是针对内在的他者。我并不惧怕而是期待自己成为被针对的对象,因为那将是一个被自己针对的另一个 “自己 ”。





Vol.09
《崔灿灿:九个词》
口述:崔灿灿;采访:钟刚;编辑:黄紫枫

我把自己归类为 “直觉型 ”的策展人,本能地对所有模糊的、毁誉参半的东西非常感兴趣,这也导致我成为了一个毁誉参半的人。变化是我一直坚定不移的方向,它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极度的自我——我就得变,我得在一件或许只有我能做的事情上去拼一拼。





Vol.10
《薛峰:薛峰词典》
口述:薛峰;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回过头去看,如果我还在杭州没来深圳,我会突然感觉到一种后怕。我会突然觉得,当时决定来的行动力是带有运气的。人只能存在于一个空间,顾此就会失彼。





Vol.11
《离开:黄小鹏纪念专辑》
编辑:打边炉

ARTDBL:最近让你印象深刻的图像是什么?
黄小鹏:一部货车穿过乡村公路时,监视器录下的村民傾巢出动碰瓷的情景。






Vol.12
《厉槟源:进山打猎》
口述:厉槟源;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当代艺术的属性带着很大的竞技成分,每个艺术家身上都别着一把 “ 枪”,看谁拔枪快,谁射得更准,彼此之间亦敌亦友。当然肯定人人都希望能做出伟大的作品,我不回避的,这是我很诚实的想法。






Vol.13
《内向的塔》
与谈人:李文海、曾镇威;采访:钟刚、黄紫枫;编辑:黄紫枫

海里有种生物叫海鞘,据说它有一部分器官负责帮它找到寓身之所,安定下来以后就把这个器官消化掉,才能更自在地生长。这个项目有点像海鞘的故事,打边炉很知道自己要什么,设计能做的是帮它找到自己的空间和形式语言,然后,被消化掉。





Vol.14
《伏笔》
与谈人:何见平;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在打边炉这个项目上, “ 预谋”的突破,就是如何理解设计的任务,将偶然性破译为恰当的布局。





《深圳眩晕》

出版时间:2019年7月

主编:钟刚;编辑:黄紫枫;校对:骆思颖;设计:何翩翩、麦石

 

《深圳眩晕》是打边炉的首本文集,打边炉自二〇一五年三月在深圳创立后,就持续不断地通过演讲、论坛、采访的方式提取这个阶段的深圳艺术发展和演化的凝结物,并通过文本的组织和传播,形成了这本书中的所有文章,最终在这个生态的支持下,完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深圳眩晕》首次印刷后于2019年售罄,2021年9月加印,再次入市。






产品



打边炉手袋

设计团队:hesign (杭州+柏林);材质:Tyvek;印刷:片张胶印;尺寸:380x450mm;重量:0.05kg


这个可以阅读的袋子,由hesign操刀设计,精选打边炉过往十二篇文章直接印上袋身,希望它们可以随着拎包人去到不同的地方,带着打边炉跳脱出手机屏幕的框限,成为街道图景的一部分。每个袋子会附带一本zine《伏笔》,文章内容是我们和袋子的设计师何见平的对话,何老师谈了他对打边炉工作的理解,如何在袋子的设计中将打边炉的工作视觉化,并照顾到袋子每个最基础的细节,如同这个袋子的“说明书”一般,使用者哪天对袋子背后的构思产生好奇心时,便可以随手拿起翻一翻。






何见平:一个可以阅读的袋子

发布时间:2021-07-14

受访:何见平;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伏笔和破译。






策展


 

钟刚:在激流中钉入一根木桩

发布时间:2021-12-19

撰文:钟刚


一次速度的实验。

 





厉槟源:和一条河流的消磨

发布时间:2021-12-20

受访:厉槟源;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自在就行了,不要奢望自由啦。






冯立:所有的猪都难逃被宰杀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1-12-21

受访:冯立;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黄紫枫


也许有一天它突然死掉,我是会开心的。

 





胡介鸣:以退为进

发布时间:2021-12-22

受访:胡介鸣;采访:钟刚;编辑:骆思颖、黄紫枫


影响力衰退之后,真正的地方特质会呈现出来。






王鲁炎:凝固的阻力

发布时间:2021-12-23

受访:王鲁炎;采访及编辑:蓦然、黄紫枫


悖论使任何观察角度都陷入否定之否定的困境。






打边炉:干预速度运行的100个方案

发布时间:2021-12-28

策划:打边炉

参与人:btr 、蔡奇真、陈定方、程大鹏、程新皓 、大门(章翔鸥)、邓春儒 、费俊 、冯果川 、葛宇路、谷腾、郭爽、何柳、何伊宁、洪沁、胡宇轩+彭嫣菡、黄立言、黄咏瑶、蒋子祺、拉黑、郦亭亭、李舜、李勇政、李云鹤、梁铨、梁晓晴、林铮、刘亦嫄、刘治治 、刘卓泉、陆冉、吕德安、罗菲、马玉江、蒲英玮、任倢、任薪羽、阮一家、孙大棠、汤南南、王超、王子耕、吴林寿+汤子昱、吴思阳、吴颖华、武毅、肖毅强、薛峰、杨灿、杨国辛、杨欣嘉、易连、银坎保、尹韵雅、于瀛、袁长庚、臧峰、张辽源、张献、张晓、赵尔东、赵梦莎、周蒙、周啸虎、朱荣远、祖宇






李文海:一个低生产力的摩擦地带

发布时间:2021-12-30

受访:李文海;采访及编辑:劳秀汶


速度与阻力,是停留,还是快速通过,由空间形态的塑造达成。






编读往来


打边炉在“假杂志艺术书节2021开春书会”

演讲主题:《反着做:打边炉的编辑方针与行动计划》

演讲人:钟刚

时间:2021-03-21

地点:宁波假杂志图书馆


打边炉的媒体工作,是基于自身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而言,也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逆反和试验。




 


打边炉在“上海野餐艺术节2021” 

时间:2021-05-21——2021-05-23

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打边炉带着新出版的“ARTDBL Zine”系列参加野餐艺术节,并带去了首场关于“ARTDBL Zine”的分享会。





演讲主题:《打边炉为什么要做zine?

演讲人:黄紫枫

时间:2021-05-23

地点: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我们做zine,是希望给读者,给我们自己创造一个体会文本的场景——在闲散、轻松的翻阅间,收获一些意外,或许是瞬间惊喜,又或许是刹那过后的长久回味。






打边炉在“艺术深圳2021

时间:2021-09-10——2021-09-12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打边炉首次以机构身份参加艺术博览会,并以抽象的”窗“为空间展位展示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形成的物质化工作成果。




论坛主题:《城市禀赋与艺术变局》

主办:打边炉

主持:苏芷婷

与谈人:朱荣远、周力、薛峰、李霞、钟刚

时间:2021-09-11

地点:艺术深圳论坛区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这个背景和动能。深圳的当代艺术呈现出勃兴之势,就离不开深圳这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和文化需求,当我们讨论深圳当代艺术时,非常有必要从艺术的语境下暂时抽离,面对更为开阔的城市文化的特征以及其中所孕育的可能性,予以挖掘、激活和发展。


本次论坛就基于这个背景展开,从深圳城市文化的潜能与艺术的变局展开探讨,议题如下:如何看待深圳当代艺术当前的发展态势,其中有哪些潜能还有待开发?如果说“深圳艺术之变”来描述当下,那么其中的“变”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需要警惕的问题?






打边炉在“深圳T街创意市集

时间:2021-09-23——2021-09-26

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秋意凉风时,我们带着打边炉近期所有出版物和周边产品,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和大家一起打书钉!







打边炉在“abC艺术书展2021·上海

时间:2021-10-21——2021-10-24

地点:上海艺仓美术馆


打边炉秋游去上海,首次参加abC艺术书展。




论坛主题:《自转的星球:地方工作的密林与小径》

主持:赵梦莎

与谈人:btr、陈韵、周安迪、钟刚

时间:2021-10-22

地点:上海艺仓美术馆


书展期间,我们和打边炉在上海的朋友们(btr、陈韵、周安迪),和大家一起在“花园”中以“自转的星球:地方工作的密林与小径”为主题,进行了一次对话。我们关注着那些在持续行动中另辟小径、在时间的浪击中自生一片坚固密林的同行者们。

 



 


打边炉在“SeP上海” 

演讲主题:《漫步与重复:在时间中做工的媒体实践》

演讲人:钟刚

时间:2021-10-23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550号八号桥三期6101室Special edition Project(SeP)上海空间


过去这几年,打边炉就是用一些笨拙的技术,在时间当中做一些土方挖掘的事情,不断重复,毫无新意可言。但就是这种在一方田地上的一以贯之、将错就错的工作,呈现出了一些行动的形状以及对自身行动的反观和思考。

 



 


打边炉在“不熟艺术书展2021·深圳” 

时间:2021-11-26——2021-11-28

地点:深圳G&G创意园区


不熟艺术书展2021·深圳”是在深圳举办的第一场艺术书展,打边炉受邀参展。




演讲主题:《躺平打鸡血:打边炉的有机农式编辑工作》

演讲人:黄紫枫

时间:2021-11-26——2021-11-28

地点:深圳G&G创意园区


在打边炉的“鸡血式”工作,时常是以一种“躺平”的态度去应对具体的“做”。躺平是对结果导向论的反抗,放弃创造转向挖井,带着“洒水”“松土”“摘藕尖”的有机农式编辑方针,最终在高强度工作运转中,找到个体行动的意义。

 





打边炉在第二届下榻艺术节

演讲主题:《画地为牢》

演讲人:钟刚

时间:2021-12-04

地点:江西师范大学青山湖校区新艺术楼

 

作为一个艺术媒体,《打边炉》的工作试图逆向而行,坚持“立足地方、独立发声”的编辑方针,进行与这个时代反向的媒体实践,挖掘单行道当中的歧路与密林,并在有限的工作范围当中,画地为牢,持续工作,在重复当中为时间做工。






打边炉在“BOOKED:2021香港艺术书展”

时间:2021-12-16——2021-12-19

地点: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


打边炉的出版物由“岛聚”代售,现场图书全部售罄。






打边炉在“第四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

时间:2021-12-26——2022-2-20

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C2展厅


打边炉的出版物在展览的第三个单元“艺术群落、组织与计划”当中展出。创立于2017年的打边炉,是现场最年轻的参展机构。






媒体关注



艺术有读 | 打边炉:一个艺术机构的文本修养

发布时间:2021-07-30


打边炉接受艺术播客“艺术有读”的邀请,和胡湖进行了一场对话。胡湖的提问构成了对我们工作的观察和评论。






有方空间 | 打边炉编辑部室内设计:充满肌理的朴素

发布时间:2021-05-15


摒除花哨与多余,通过对细节的拿捏,建构空间的质感。






ArchDaily | 打边炉编辑部/大星吉子设计

发布时间:2021-05-17


“望向窗外”的想法,一直贯穿于设计和实施落地的过程之中。


扫码查看






深圳电视台财经频道 | 钟刚:在时空漫步中做小且有力的媒体实践

发布时间:2021-11-06


我们对待一个媒体的态度,就像对待家里阳台上的一个盆栽,每天洒水,一直重复,不要放弃。


扫码查看






OCAT深圳馆 | 钟刚:策展就像组织一次射击比赛

发布时间:2021-12-04


做展览和做采编,都面临着如何去做选择,以及如何将“选择”转化为一个结构关系。展览最终表现为一个空间的结构,文章则表现为一个文本结构,而编织这个结构的活儿,就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编辑工作。






画刊 | “艺术传播与媒体生产”论坛对谈录

发布时间:2021-12-17


今天艺术媒体的工作如何切实生效,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儿童



方立华:美术馆可以成为孩子和艺术的“连接器”

发布时间:2021-01-24

受访:方立华;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美术馆要与儿童建立持续而深入的连接。






孩子学艺术,不应该仅仅为了“完成一件作品”

发布时间:2021-01-25

受访:姚志燕、王纯;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来自艺术课堂的12条建议。






美术馆应该有怎样的“儿童观”?

发布时间:2021-08-24

策划:钟刚;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受访:李杰、陈蕾蕾、王思思、黄雅晨、哈西月、刘阳、刘林娴、李耀


为有更多可能性的儿童去刺破曾经的“皇帝的新装”。






孩子们拿起相机,他们会拍什么?

发布时间2021-09-01

受访:程基伟;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用眼睛看到的,肯定比屏幕看到的更真实。






李杰:给孩子赋能,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发布时间:2021-10-08

演讲:李杰;整理、编辑:劳秀汶


共同的成长,比所谓帮助孩子,或是给予他们什么,更为重要。






杜梁:艺术教育的重点不是艺术,是儿童发展

发布时间:2021-10-09

演讲:杜梁;整理、编辑:劳秀汶


艺术像空气一样,时时刻刻都在。






王柯:艺术启蒙四步目标法

发布时间:2021-10-10

演讲:王柯;整理、编辑:劳秀汶


一般有艺术思维的人都会比较开心,人生的视野也会开阔起来。






唐烨:孩子是不用教的,我们大人先活好自己

发布时间:2021-10-11

演讲:唐烨;整理、编辑:劳秀汶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唯一的存在。





杨小彦:儿童学画画的秘诀

发布时间:2021-10-12

演讲:杨小彦;整理、编辑:骆思颖


其实不是在教儿童画画,而是通过一种有创意性的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创意精神。






汪丹青:蓬皮杜进入中国,为孩子们做了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1-10-13

演讲:汪丹青;整理、编辑:劳秀汶、吴碧芳


从孩子本身出发去做工作坊,孩子给我们的惊喜是超乎想象的。






艺术家的建议 | 王璜生:孩子学艺术,应该努力成为“大写的人”

发布时间:2021-10-29

受访:王璜生;采访:钟刚;编辑:劳秀汶


一个小孩的成长,周边的朋友很重要,比老师都重要。






做乡建,我们可以为儿童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1-11-13

受访:胡斐、黄骥、刘庆元、刘亚兰、王沁雪、徐敏;采访及编辑:黄紫枫


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培养“当地人”。






艺术家的建议 | 施勇:带孩子,就像放风筝

发布时间:2021-12-01

受访:施勇;采访:劳秀汶;编辑:劳秀汶、张悦佳


扯得越紧,她可能越想要飞得更远,还是要常常松一松。






艺术家的建议 | 宋冬:家长往往是儿童艺术教育最大的障碍

发布时间:2021-12-17

受访:宋冬;采访:钟刚、劳秀汶;编辑:劳秀汶、张悦佳


孩子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成长的,不要害怕烦琐,也不要害怕犯错。






往年总目录


打边炉2020文章总目录


打边炉2019文章总目录


打边炉2018文章总目录



文章版权归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转载、合作及广告投放请联系我们:info@artdbl.com,微信:artdbl2017,电话:0755-8654915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打边炉ARTDB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