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固收刘郁团队】宏观杠杆率趋稳假设下,2021社融有何变化?

刘郁 肖金川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微信小程序

区域经济、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10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520亿元,其中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3060亿元,占到社融同比多增的55.4%。贷款结构继续向好,10月新增贷款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897亿元,连续8个月同比正增长。M1同比继续上行,大方向上对长端利率难言利好。不过,新增社融总量环比减少,可能会强化债市投资者的社融拐点预期,社融给利率带来的调整压力有望减小。


我们按照宏观杠杆率趋稳的假设,对2021的社融进行了测算,可以发现,2021年经济进入信用边际收紧阶段。要实现2021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每个季度的新增社融规模均较今年同期有所下降。如果这种假设情景成为现实,那么长端利率可能见顶回落。对长端利率而言,信用边际收敛对应利率上行压力缓解。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10月新增社融1.42万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值1.4万亿元,前值3.48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升至13.7%。新增人民币贷款6898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值8000亿元,前值1.9万亿元。M1同比9.1%,前值8.1%。M2同比10.5%,前值10.9%(市场预期值来源于Wind)。



1


10月社融三个特征延续,M1继续上行值得关注

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


10月新增社融1.42万亿元,较9月规模明显缩减,不过考虑到10月国庆假期往往导致当月新增社融较少,存在季节性,因而也不宜以10月外推11-12月新增社融维持在1.5万亿元之内。10月新增社融、信贷的三个特征有所延续:


政府债是新增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10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520亿元,其中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3060亿元,占到社融同比多增的55.4%,低于9月的65.8%,但贡献度仍处于各分项的第一位。8-9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部分均主要来自政府债,在10月延续。


新增贷款同比略增。10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285亿元(非社融口径),7-9月的新增贷款月均同比多增709亿元,可见10月信贷仍在基本沿着7-9月的路径增长。假设11-12月按此趋势继续发展,全年新增贷款规模预计控制在20万亿元之内。


贷款结构继续向好。10月新增贷款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897亿元,连续8个月同比正增长。对应地,企业表内票据融资连续5个月同比负增长。值得关注的变化,10月社融口径下未贴现票据同比-36亿元,基本持平去年同期,而3-7月均为同比正增,且6-9月同比多增金额较大。考虑到央行9月末发布的三季度贷款需求指数较二季度边际走弱,贷款需求指数同比增减也较二季度有所下降,似乎指向融资需求边际转弱。但仍需要借助进一步的数据,才能确认是企业融资需求边际转弱,还是供给减少所致。



M1继续上行值得关注。10月M1同比上行至9.1%,较9月同比上行1.0个百分点。我们在《社融增速可能继续上行,债市仍有压力》分析发现,2010年以来,M1同比约领先PPI同比约10个月,领先10年国债收益率约12个月。当前M1同比持续上行,预示未来利率可能仍面临压力。


对债市而言,10月新增社融总量环比减少,主要源自假期导致的季节性规律,结构改善延续、M1同比继续上行,大方向上对长端利率难言利好。不过,新增社融总量环比减少,可能会强化债市投资者的社融拐点预期,社融给利率带来的调整压力有望减小。



2


情景假设:2021新增社融怎么走?可保持宏观杠杆率平稳

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续作,背后是超储率降至2017年水平


10月21日,易纲行长在金融街论坛上的讲话中,曾提到“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观杠杆率将会更稳一些。货币政策需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适当平滑宏观杠杆率波动,使之在长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考虑到当前社融口径纳入政府债,基本涵盖非金融企业、居民和政府三个部门,因而社融变化可以较好的反映宏观杠杆率。易纲行长提到的2021年宏观杠杆率更稳一些,对应的新增社融走势是怎样的?


受限于当前数据,较难对2021年各月的社融作出直接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严格假设,制作出一个基准情景作为“标尺”,以直观感受稳杠杆下2021年社融可能出现的情况。


首先,对于今年11-12月,假设社融口径信贷同比多增1000亿元,政府债按照剩余发行额分摊到两个月,其他假设持平去年同期。对于2021年1-9月,[1]考虑到2020年社融受到疫情影响,简化假设按照2019年季节性分布。


其次,计算得出12月末社融与现价GDP的比值(分别假设2020年现价GDP同比2.5%,2021年现价GDP同比10%)。参考历史数据,该比值往往略高于宏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参考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给出的季度数据。


最后,参考2019年新增社融季节性分布,调整2021年新增社融每月的假设值,使得2021年3月、6月、9月基本维持在12月末社融与现价GDP的比值附近。此处可选择加常数项或乘常数项来得到2021新增社融的值。详见表1(采用加常数项),据此估算的2021年1-9月新增社融,大部分低于2020年同期,这样才能保障宏观杠杆率基本平稳。


在该情景假设下,2021年经济进入信用边际收紧阶段。可以发现,要实现2021年宏观杠杆率趋稳,每个季度的新增社融规模均较今年同期有所下降。如果这种假设情景成为现实,那么长端利率可能见顶回落。


从近期社融走势来看,预计信用实际收紧的幅度比这种假设情景要小。不过稳杠杆、把好货币闸门,方向上是信用边际收敛。对长端利率而言,信用边际收敛对应利率上行压力缓解。



注:

[1] 考虑到202011-12月数据尚未公布,对2021年四季度数据需要作出更多假设,因而仅考虑2021年一到三季度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经济金融数据解读系列:

201020《投资“退”消费“进”,经济动力切换如何影响利率》

200912 《社融增速可能继续上行,债市仍有压力》

200907 《割裂的资金面:回购像2019,存单更像2017

200904 9月国债、地方债供给压力有多大?约1万亿元

200824 《跨年资金利率上行,资金面还能稳吗?

200818 《MLF超量续作超预期?超储率可能已低至1.1%

200815 《经济改善放缓,或需关注价格上行风险

200812 《社融和M2放缓、M1上行,债市该站哪边

200809 《同为货币政策收敛,本轮与2016有何差别》

200802 《货币政策表述变化如何影响债市
200716 《经济超预期反弹,利率尚能下否?
200701 《再贴现利率下调,对债市是什么信号?
200624 《一级发行中标利率较二级上行40bp,长端利率的锚在哪?
200618 《国常会首提“引导债券利率下行”,怎么看
200616 《经济恢复最快阶段已过,货币政策或有意外之举?
200516 《4月经济继续恢复,利率到拐点了吗?
200512 企业融资1.9万亿,都去哪了?》
200508 出口“+8%”和进出境运输“-60%”,债市为谁定价?》
200419 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如何影响利率曲线?》
200411 一季度社融高增长后,二至四季度未必延续》
200317 经济低点已过,利率低点未至》
200312 社融增量来自政府债,信贷增量来自金融贷款》
200221 《社融“开门红”之后,关注债市短期和中长期的冲突



   

已外发报告标题《宏观杠杆率趋稳假设下,2021社融有何变化?》

对外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2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肖金川,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2,邮箱:xiaojinchuan@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