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空交织,市场在博弈哪些民企地产债?

刘郁 黄佳苗 郁言债市 2022-06-26









郁言债市数据平台

https://www.yuyanzhaishi.com

区域、城投、地产数据一网打尽

欢迎关注使用!


摘 要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利多因素主要来自多个城市地产政策松绑,包括下调房贷利率、下调首套住房首付比、放松“认房又认贷”等。利空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民营房企债务违约或展期仍在持续,二是民企地产债一级发行和净融资依旧低迷,三是地产销售还在筑底,尤其是民营房企销售额明显下滑。多空因素交织之下,我们通过观察民企地产债成交情况,判断现阶段市场对民企地产债的风险偏好及交易思路。


民企地产债成交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低价成交占比上升,二是集中博弈1年以内个券,且短期化趋势较为显著。2022年3月1日至3月18日,净价50元以下成交量占比达28%,净价50-70元成交量占比为10%,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市场对民企地产债处于博弈清偿价值的阶段。


2021年10月以来,1年以内民企地产债成交量占比均超过50%,2022年2月高达63%。同时,6个月以内成交量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3月1日至3月18日,1个月以内成交量占比达13%,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伴随着地产政策松绑,部分民营房企尽力保持境内债兑付,因此,出现了博弈民企地产债兑付的交易力量。


从成交量看,成交较为活跃的民营房企主要有龙湖、世茂、融创、龙光、万达商管、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城控股等。从加权成交净价看,3月相比2月,多数民营房企的成交净价进一步下滑,其中,跌幅较大的有龙光、正荣、宝龙、合景控股和富力。


总体而言,目前多空因素交织,加剧了民企地产债的价格波动。其中,负面事件的冲击最大,民营地产债可能经历短时间内价格大幅下跌、市场情绪平稳后价格回升的阶段。但由于多数民营房企的流动性较弱,博弈价格波段也面临一定难度。


从民企地产债成交来看,一是少数基本面良好的房企正常成交,如龙湖;二是市场在博弈多数民营房企的清偿价值,导致低价成交占比提升;三是存在博弈即将到期个券正常兑付的交易力量。


现阶段,民营地产债正在经历筑底过程,接下来需观察民营房企销售额变化、发债情况以及是否拿地。对民企地产债整体保持谨慎,可适当关注土储布局良好、债务压力可控房企的超跌机会。


风险提示。信用风险超预期。




1

地产政策松绑,民营房企融资和销售仍偏弱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多空因素交织,利多因素主要来自多个城市地产政策松绑。其中,广州、深圳、上海、杭州、苏州等多个城市下调房贷利率,菏泽、重庆、赣州、南宁等下调首套住房首付比,郑州放松了“认房又认贷”。本轮地产政策松绑是2016年“930新政”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目标在于提振各地区地产销售,也有助于民营房企加快去化、回流现金以应对流动性压力。



利空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民营房企债务违约或展期仍在持续,二是民企地产债一级发行和净融资依旧低迷,三是地产销售还在筑底,尤其是民营房企销售额明显下滑。


债券融资方面,民企地产债持续19个月净融资为负,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仅有14只民企地产债发行。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民企地产债净融资额持续19个月为负,2022年1-2月虽然净融资缺口缩小,主因在于到期量下降,而非发行放量。


2021年10月初,花样年超预期违约,此后多家民营房企爆发信用事件,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2021年10-11月,仅有2只民企地产债发行。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民企地产债月度发行数量在3-5只,且资质相对较好的龙湖、滨江集团才有多只债券发行。




2022年1-2月,民营房企销售额普遍下滑,一方面影响现金流回流和偿债能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市场信心恢复。2022年1-2月,多数民营房企销售额下滑了25%-55%左右。此外,大多数民营房企2022年2月的销售额环比1月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多空因素交织之下,我们通过观察民企地产债成交情况,判断现阶段市场对民企地产债的风险偏好及交易思路。




2

民企地产债低价成交占比上升,短期化趋势明显


2022年3月1日至3月18日,民企地产债成交量为355亿元,占地产债成交量的比重为38%,高于2月成交量285亿元及其35%的占比。但与此同时,低价成交的民企地产债也在增多,加权平均成交净价由2月的79.98元降至74.34元。




进一步观察2021年以来民企地产债的月度成交情况,主要有两点变化,一是低价成交占比上升,二是集中博弈1年以内个券,且短期化趋势较为显著。房企信用事件爆发往往会导致恐慌式抛售,对成交净价的冲击较大,比如2021年2月华夏幸福违约,当月民企地产债净价50元以下成交量占比高达29%。2021年11月以来,民企地产债净价50元以下成交量占比均超过了15%,明显高于2021年3-10月的1%-9%。


2022年3月1日至3月18日,净价50元以下成交量占比达到28%,净价50-70元成交量占比为10%,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市场对民企地产债处于博弈清偿价值的阶段。



2021年10月以来,1年以内民企地产债成交量占比均超过50%,2022年2月甚至高达63%。同时,6个月以内成交量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3月1日至18日,1个月以内成交量占比达13%,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伴随着地产政策松绑,部分民营房企尽力保持境内债兑付,因此,出现了博弈民企地产债兑付的交易力量。



从成交量看,成交较为活跃的民营房企主要有龙湖、世茂、融创、龙光、万达商管、滨江集团、美的置业、新城控股等。


从加权成交净价看,3月相比2月,多数民营房企的成交净价进一步下滑,其中,跌幅较大的有龙光、正荣、宝龙、合景控股和富力。



进一步观察成交较活跃的世茂股份和融创的个券。其中,“19世茂G2”加权平均成交净价涨幅较大,由2月的92元涨至3月的97.77元,主要由于市场博弈该个券能够正常兑付。“19世茂G2”于2022年3月19日到期(实际兑付日为3月21日),3月17日,世茂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中证登上海分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足额划拨本金及利息兑付资金,用于兑付“19世茂G2”。而世茂其余剩余期限在半年以上的债券,成交净价仅在32-48元左右,且大多较2月净价下跌超过10元。


对于融创,除了即将行权的“20融创01”,其他债券3月的成交净价较2月下跌也超过了10元,净价在40-68元左右。



总体而言,目前多空因素交织,加剧了民企地产债的价格波动。其中,负面事件的冲击最大,民营地产债可能经历短时间内价格大幅下跌、市场情绪平稳后价格回升的阶段。但由于多数民营房企的流动性较弱,博弈价格波段也面临一定难度。


从民企地产债成交来看,一是少数基本面良好的房企正常成交,如龙湖;二是市场在博弈多数民营房企的清偿价值,导致低价成交占比提升;三是存在博弈即将到期个券正常兑付的交易力量。


现阶段,民营地产债正在经历筑底过程,接下来需观察民营房企销售额变化、发债情况以及是否拿地。对民企地产债整体保持谨慎,可适当关注土储布局良好、债务压力可控房企的超跌机会。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相关文章:

之一:《杠杆低、久期短,利率能下否?》

之二:《10Y美债又上1.6%,外资会从债市流出吗?》

之三:《4月债市怎么看?怎么配?》

之四:《国企债务风险演化路径猜想》

之五:《“资产慌”与“资产荒”》

之六:《2016-2021,山西煤企债的轮回》

之七:《地方债发行高峰,央行怎么对冲?》

之八:《税期流动性意外宽松,能否延续?》

之九:《这一轮城投政策收紧不一样》

之十:《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

之十一:《流动性正在起变化》

之十二:《从流动性起变化到阶段性防御》

之十三:《2021下半年,城投“抱团”进行曲》

之十四:《城投政策收紧,万变不离其宗》

之十五:《从超预期收紧到超预期宽松,越来越窄的利率区间》

之十六:《信用收加货币宽,2018重现?》

之十七:《地方债发行高峰真的要来了吗?》

之十八:《1Y山西煤企和津城建4.5%+,值得挖掘吗?》

之十九:《MLF+政府债约6.5万亿,基础货币缺口为何不大?》

之二十:《安邦、海航和包商,往事并不如烟》

之二十一:《泰禾、蓝光和华夏幸福,化债路漫漫》

之二十二:《“类滞胀”往事》

之二十三:《细数历次债务“恳谈会”》

之二十四:《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行突破2.8%》

之二十五:《疫情,出口和利率》

之二十六:《复盘2021,峰回路转》

之二十七:《细数历次货币政策拐点的信号》

之二十八:《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

之二十九:《10年国债2.85%,利率或阶段顶部》

之三十:《从地产放松到利率拐点的往事》

之三十一:《疫情脉冲,10Y国债或继续下行》



   

已外发报告标题《债市周思录之三十二:多空交织,市场在博弈哪些民企地产债?》

对外发布时间:2021年3月21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黄佳苗,SAC 执证号:S0260521090001,邮箱:huangjiamiao@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