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地,真系够吸引人!”

三二七 文娱春秋 2023-07-10



九七前,蒋天养先生说:

“那么多的人移民加拿大啊美国啊,最后还是要回来香港。香港地,真系够吸引人!”

九七之后呢?

25年后的今天呢?

那些银幕上的香港艺人,都被内地吸引了。

而饰演蒋先生的一代巨星万梓良,当年意气风发,如今定居内地,老态龙钟,走穴为生。

图源自1997年3月上映的电影《古惑仔战无不胜》

上个月的香港,刚确定了一部新电影的开拍。

香港演艺协会会长古天乐牵头,由英皇、寰亚、安乐、邵氏等香港十大电影公司分别出资300万,百余位香港艺人零片酬出演。抗疫主题,旨在救助小半个演艺圈的底层艺人和香港其他电影工作者。

用古天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这个意思是,香港电影和电影人当下的日子都很惨很难。

有多难?港圈音乐支柱陈奕迅自称从2020年疫情一开始便有大半年没有看到进账“+”字了。

其他人呢?送外卖,开出租,卖鱼蛋,当保安……

待拍的这部电影被称为“新版《豪门夜宴》”。上一次聚集了大半个香港娱乐圈百位艺人参演的,还是31年前1991年的老版《豪门夜宴》。

1991年夏,华东五省水灾,只安徽、江苏两地受灾民众就达9000万。

当年7月27日,香港跑马地马场,徐小凤“月儿弯弯照九州”拉开了娱乐圈“忘我大汇演”序幕:

刘德华表演了胸口碎大石;张艾嘉一手抱着一岁的儿子一手拿话筒唱了6分钟的《童年》;杨受成10万买成龙一个翻跟斗结果成龙翻了7个;有善人捐百万点梅艳芳一首《孤身走我路》,没有准备的梅姐清唱完成;刚结束后黎明又被一名富婆捐50万点唱《对不起我爱你》,气喘喘跑回又遭遇调音师调高导致连续走音,从此“走音小王子”的帽子在黎天王头上戴了30年……

所有明星,在自己没有节目时,都托起水桶穿插在场中观众里现场募捐。

100多人持续近十小时的演出,筹得1亿多港币。

香港娱乐圈很快又用4天的时间集齐百位艺人零片酬出演并捐献了全部2000多万票房来赈灾,就是1991版《豪门夜宴》。

该片里有没有解散前的Beyond,也有已经移居加拿大后为义举回港的张国荣……那是一个可以用行动和微笑点燃希望和勇气的时代,也是一个熠熠生辉香港演艺圈的黄金年代,却也像极了宾客散场前的盛大趴体。

这两场盛举,当时评论有四个字:空前绝后

因为血浓于水不变的背后,变了的是此后的港娱,泥沙俱下一泻千里。难得,古天乐和他身后已经孱弱的香港演艺圈,今时今日,再次做到了“万众一心”。

救灾之外还有多大意义吗?这表示港娱还有希望吗?或者只是“绝后”前的回光返照?

无论怎么想,在回归25周年的当下,谈论纯正港娱,都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话题。 


1



1991年的香港,赈灾可以让四大电视台首次放下矛盾首次合作、也让无线五虎和温拿五虎史上唯一一次十人同台合作、还让四大天王同时参演了一部影片——看上去起码那还是一个“舞照跳、马照跑、股照炒”的好年代。

但是,第二年1992年,风向就都变了。

李连杰的经纪人当街9枪毙命;Beyond失望而远走日本;陈百强因安眠药昏迷入院;周星驰张国荣的《家有喜事》电影胶片被抢劫勒索;老板成龙为被枪指着头拍戏的张曼玉、王祖贤、张学友发声报警;梅艳芳被黑社会当众掌掴引起了一连串血溅当场的黑吃黑连锁反应……

怎么办?有的人选择了北上,有的人选择了出走。

梅艳芳带着电影界40人参加北京电影局会议,讨论香港电影发展方向。取得真经的她,当年年底便与许冠文、周润发等人成立了“香港演艺人协会”,旨在“促进香港演艺人沟通、提高演艺人专业水平、保障演艺人权益、参与社会公益”。

1993年4月,为了帮助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内地和香港在人民大会堂联手公益演出——“减灾扶贫创明天”。

这是又一段让人动容的血浓于水。每一次的公益活动,香港明星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香港明星的大陆人沸腾了。难得有机会来大陆的香港明星也在北京四处行走打卡留念。

后来出走的是吴宇森、成龙、周润发、李连杰他们,去开辟好莱坞战场了。

实际上,1992年到1997年,共有30万港人选择移民海外。王祖贤、周慧敏、杨采妮、钟楚红也正是在那几年纷纷宣布告别娱乐圈出走海外。

当时的女明星们何其任性和强大啊,事业顶峰之时,说转身就转身,洗手作羹汤。

世界是很公平的。这边有人放弃,那边就有人迫不及待想要候补进来。他们放弃的香港,正是大陆艺人的神往之地——“大陆艺人”,准确而言应该叫“文艺工作者”,毕竟那个时代的大陆有的只是文艺圈,而不是娱乐圈。

一首“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磡体育馆”唱出了歌手艾敬对男友的思念,也唱出了大陆满大街的郭富城天王分头们对香港的想象。

为什么是红磡?香港出道五年的东城区女孩王菲,在1994年拿下“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奖,并在红磡体育馆举办了18场演唱会,刷新了中国香港歌手首次开演唱会的纪录。

另一个北京男孩窦唯,同一年年底,与张楚何勇和唐朝乐队在红磡举办“摇滚中国乐演唱会”,让全港和台下的四大天王跟着癫狂。红磡成就了一个神话,魔岩三杰一唱封神。


2



1997,到底来了。

1月份,王菲和窦唯的女儿窦靖童出生。这位香港歌坛的当红炸子鸡,两年前在北京的胡同穿着大拖鞋倒尿盆,被香港的狗仔逮了个大新闻。当年就产后复出,以55首歌6000万的签约费签约百代唱片,同年同名专辑《王菲》开启了自己的天后时代。

那一年的红磡真是要靠抢的。

阔别七年正式回归的张国荣“跨越97”演唱会在红磡开唱,20场的门票两天被抢空后不得已又加开两场,正好凑满100场演唱会。一代绝唱,从香港到内地又唱遍东南亚欧美。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钱包也不好骗。艺术水准之上的巡演,是敬业劳模。而水准之下的,则是摆烂圈钱。那会儿,大家还都没有学会摆烂。

这一年的劳模除了王菲、张国荣,还有张学友,这一年他在红磡演出了42场《雪狼湖》;黎明开了20场;郑秀文16场……

1997,“十大劲歌金曲”依旧被四大天王垄断。结果出来前,入选者接受采访会互相提名谁会获奖,唯独没有人提“走音小王子”黎明。

一个字,冤。

但“最受欢迎新人奖”,终于给了17岁的谢霆锋。在此之前,年轻气盛的他一直因为星二代的身份被质疑。新人奖并不能宽慰这个星二代,1999年的演唱会上,谢霆锋怒砸吉他,帅是帅爆了,可是有什么值得他如此暴躁?

“耳朵里一直传来杂音。”

香港娱乐圈人人垂涎的大奖,除了“十大劲歌金曲”,还有金像奖。

1997年第16届金像奖,最大的赢家是《甜蜜蜜》,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9项大奖。王菲的拒演,成就了张曼玉的最佳女主。

这部借着甜蜜爱情写尽命运无常的电影,像极了二人,二人又像极了从大陆到香港讨生活的新移民,挣扎半生,一声叹息。张曼玉压根不需要金像奖啊,她已经拿到手软了并发誓再也不出席颁奖现场,反正再多影后也是招来一堆评论黑。最需要一座奖杯来摆脱偶像派标签的,反倒是黎明,但是那一年,他还是无缘最佳男主。可能他的好运气在后头,毕竟第二年《玻璃之城》他就恋上了舒淇。都是一家人,奖在谁手里不一样。

金像当年的双黄蛋是舒淇,因《色情男女》包揽最佳女配和最佳新人。21岁的她站在领奖台上很真诚,“我很想成为张曼玉那样的演员”。她是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起来了,但过去怎么会放过她啊。

分歧是暂时的,融合才是永恒。

1月份还在明争暗斗的四大天王,6月份就同台了。

北京,人民大会堂,一首《香江组曲》,四大天王之外还有天后王菲、叶林夫妇——那个时候的叶倩文还是那么飒,林子祥还没有白头。


3



回归的前一天,6月30日,CNN拍下了在美国的香港人陈可辛的纠结:

“我们这些人对回归有很大的矛盾,既有对以前的留恋,也有对前面的期待。心情很复杂,不知道想见证还是不想见证。”

他选择了参与。与友人一起早餐的陈可辛心血来潮,“如果我赶一点钟最后一班回香港的飞机,是否来得及?”只有行动了才知道。拿护照买机票,晚上八点,他在飞机上看到了维多利亚港的绚烂烟花,看到了皇后大道东、油麻地、弥敦道的人山人海。还是导演会选视角啊,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那一年,得罪了掌握香港电影命脉的台湾片商而被封杀了黄金十年的汪明荃终于复出。尽管再复出时,她只能在《创世纪》里出演妈妈的角色,但汪明荃的十年却有更重要的责任和不一样的意义。作为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汪姐姐,在1988年到1997年十年间,每一年都来北京参加了会议。作为香港演艺界的唯一代表,汪姐姐在北京出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签署仪式,并参与起草了《基本法》。

《基本法》还有金庸的功劳。

香港回归前,他与另一位海宁查家人,富商查济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推出了有名的“双查方案”。后来,这一法案经过修订,被纳入了《基本法》。

那一年,金庸事了拂袖去,卸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一职。但他已经得罪了黄霑。二人因为香港特首选举时支持的对象不同,在报纸上隔空对骂,导致回归后老死不相往来。既生瑜何生亮。

8月底,汪明荃在红磡开了十全十美演唱会,准备迎接事业的转折。

1997这一年,也是王家卫事业的分水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可能要感谢那一届是巩俐初当戛纳评委。彼时,墨镜还没焊在他的脸上,在香港的他更是备受争议。这能怪谁呢?1994年,张国荣拍完《东邪西毒》后还困惑的问身边的人,“你看得懂讲了什么吗?”后来的“墨镜王”正是这一年开始转战国际。

这一年的香港电影确实一直在告别。

胡金铨1月去世,作为新派武侠片的开创者,他的离开似乎是与黄金时代告别。

成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的成龙却去了好莱坞,同行的还有林海东、李连杰、周润发。徐克也走进了好莱坞继续与吴宇森票房大战,结果成绩差了一个亿。周润发的好莱坞处女作《替身杀手》反响寥寥。

可是香港本土的电影也好不到哪里去啊。打入好莱坞的成龙《一个好人》票房4542万港元,似乎可观,就是不能和第一名票房过亿的《泰坦尼克号》相比啊。第三名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是李连杰的最后一部黄飞鸿,只有3027万。前有好莱坞大片的侵入,后有台商的政治性撤资,李连杰他们能不走吗?

因为一位长者的批示《我看铁达尼号》见报,大陆的观众也看到了《泰坦尼克号》。全球21.9亿美元票房,有中国大陆3.6亿人民币的功劳,内娱开始初见曙光。

1997年姜文在《有话好好说》里喊出了“安红,我想你”,大陆就像充满荷尔蒙的姜文一样,开始躁动了。

湖南卫视等几大卫视上星,在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的当时,这意味着内娱与世界连接上了。歌坛上最红的岭南金童玉女毛宁和杨钰莹,一个北上签约索尼厂牌,一个从歌坛转身进了红楼。

画了一个圈的那位长者2月去世,坐着轮椅也想去的香港,还是没能去成。

那一年,王家卫在《春光乍泄》里说“让我们重头开始”,可是许鞍华却在《半生缘》里说“我们回不去了”。杜琪峰老搭档韦家辉则在《一个字头的诞生》里,用古惑仔暗喻香港的命运。

风云起,香港电影回不去了是真的,那香港艺人又该何去何从?

 

4



一个时代过去,另一个时代尚未开启,但岁月之河它从不会停止。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冯小刚用贺岁档这部《甲方乙方》揭开了1998年的序幕,票房3600万。

但是对于香港人来说,怀念的岂止是1997年的娱乐圈啊,还有过去数十年让人津津乐道的璀璨绚丽。

在这个人口只有几百万的弹丸之地,奇迹一直在出现。60年代的邵氏,70年代的嘉禾,80年代的新艺城,90年代的银河映像。全盛时期,对全世界每年输出200多部港片,数量仅次于好莱坞,成为华语文化对世界的发声筒。

从1896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在香港放映了前一年在巴黎公映的世界上最早的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自此电影进入香港。

只要有了种子,就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力。1958年邵氏成立,代表香港电影进入全盛时期。

在当时万马齐喑九州哀的华语以至东亚文化圈,充当“桥头堡”香港,那是相当自由。自由就意味着有文化发展的充分条件:交流和融合,开放和冲击。

邵氏旗下香港无线广播电视公司于1971年开设的无线艺人培训班,在未来三四十年里,负责并撑起了多半个香港娱乐圈人才的输送,你知道的8成香港明星都是从这个“黄埔军校”出来的。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也成为标签。邵氏新派武侠电影是整个六七十年代的主旋律。张彻《独臂刀》推出了以新一代荷尔蒙偶像,王羽。今年4月仙去的他,是当年张彻前辈“暴力美学”的御用男一号。1970年,王羽自编自导自演《龙虎斗》用207万破掉自己的票房纪录,迎来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迎来了自己的对手,另一个武力值满分的男人,李小龙。

1971年,李小龙应嘉禾之邀回港。他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把中华文化与世界深度连接了,并与好莱坞合拍了《龙争虎斗》,遗憾的是,上映前三天,1973年,李小龙猝死。

李小龙也带走了功夫片的灵魂,香港电影开始喜剧并市井化。许氏兄弟登场,《鬼马双星》成为香港喜剧的集大成第一名。大哥许冠文冷面笑匠,是周星驰的喜剧前辈,二哥许冠武幕后摄影,老三许冠英延续了哥哥的喜剧,老四许冠杰则是一代歌神。这位粤语乐坛的开山人物有多火呢?他的歌词在当时一字千元。
1983年,无线电视台举办了首届“十大劲歌金曲”。谭咏麟和张国荣你谦我让的互相拿了若干年奖。
现在的粉丝混战在二位大哥的粉丝面前都显得小儿科,当时的粉丝可是既动口又动手。
直到80年代末,二人宣布拒奖退隐封麦,争霸才告一段落。
80年代的香港电影,励志片、爱情片、僵尸片,英雄片、喜剧片,风格多样百花齐放,尤其“中产口味”。徐克、曾志伟、周润发、梁家辉、洪金宝、成龙、周星驰开始站在舞台中心。
1990年,票房首次冲破4000万,是周星驰的《赌圣》,接下来四年,他连续打破自己的记录。胡金铨和徐克的《笑傲江湖》1990年也推出,1991年那部赈灾公益片《豪门夜宴》的导演正是徐克,第二年他又献上了一座无法超越的《新龙门客栈》……双周一成和琪峰银河映像、刘伟强的古惑仔系列以及王晶的情色片,就是香港90年代的主旋律,百花齐放的反面是资本驱动的过度商业化和跟风严重。
从黎明+刘德华被封为“双子星”,到加入张学友成为“三剑客”,再到1992年一朝颁奖,香港娱乐圈的资源开始了至今长达三十年的“四大天王”时代。


5



纯正港娱最后的高光,是2002年的《无间道》。

2003年,和今日的形势一样,非典疫情爆发后,电影制作停滞,影院空空如也,也是香港娱乐圈最黑暗的一年。一呼百应的梅艳芳率领百位艺人参加《1:99音乐会》,筹得二千多万善款。

也还是那一年,香港演艺人协会第五届会长梅艳芳率理事会成员至北京交谊拜会文艺部门领导,香港演艺人协会也开始吸纳内地艺人入会。

忙完这些事情后,12月30日,梅艳芳遗憾也走了,去陪4月1日走了的张国荣去了。哥哥走后的娱乐圈,还是纷纷扰扰。

这一年香港只有54部电影产出,这只是黄金时代两个月的数字。绝境,逢生。这一年,香港与内地签订了《CEPA货物贸易协议》,电影也被提上文件,给了香港电影一根救命稻草。香港导演北上从此成了一大潮流,创作者们在京沪广纷纷开设工作室。在台资之后,内地的钱成为香港作品的乳汁。

融合其实一直都有,只是面相多样。1983年在故宫实景拍摄《火烧圆明园》时,不会讲普通话的梁家辉和听不懂粤语的刘晓庆怎么互动呢?导演李翰祥一句一句翻译。语言可以借力沟通,待遇上的不平等现在看来却像个笑话。香港演员餐车送饭有鱼有鸡,主演刘晓庆只有馒头小菜,就连香港的幕后场记都比她吃的好。

2005年,国语版本的《雪狼湖》在内地开演,最后演了103场,歌神含泪谢幕。

2016年,始终保持着香港电影特有批判意识的银河映像,以1997年三大贼王末路为背景创作了电影《树大招风》映射了香港娱乐最后的辉煌。

尔冬升说,“纵观整个香港的娱乐圈,新生代能拍戏的也就4位:谢霆锋、余文乐、古天乐和吴彦祖。”是啊,20年过去,当年人民大会堂回归晚会上的内娱明星基本上都大换血了,乐圈基本上大换血了,谁还记得解晓东、林萍、陈红啊?但是香港娱乐圈始终还是八九十年代那些人在活跃,可能,这就是香港人不服的力量吧。

可是,连吴彦祖都移民了,余文乐也卖衣服了,在后来的25年里谢霆锋也并未能接过四大天王的大旗。只剩古天乐,这个除了太阳没人能黑的男人,2017年上任演艺协会会长之后,以一己之力扛起香港演艺圈,像个赤子,甚是动容。

女神在侧的谢霆锋大概放弃了在乐坛的执着,毕竟赫赫的商界战绩,就能让他成为了新生代里最能代表香港的那张名片,谈谈恋爱做做饭,何不快哉。

可以打败王菲尿盆照的只有她自己的另一组照片了:三年后的2000年,王菲与20岁的谢霆锋“世纪牵手”,不仅炸了娱乐圈,还把当日《花样年华》庆功宴的风头压了下去,人们后来记住的只剩花边了:那是刘嘉玲主办的,而梁朝伟的绯闻女友张曼玉却缺席了。

花边八卦带来的生产力作用在低迷期的就显得很重要了。

起起伏伏周周转转后在市场不美时,退圈的周慧敏、杨采妮又相继付出,赚钱养家,能屈能伸可以一赞。

与金庸闹掰的黄霑事业爱情双失意,到离去前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没人再找我填歌词了?怎么那些狗屁不通的词反而有人要?都交给时间吧,老爷子不用困惑。2022年的芒果TV港风乐综《生生不息》开播后,黄霑早年的一篇研究香港流行乐的博士论文,被怀旧的大家盘活了。

98年开始与天王相恋七年的舒淇,甜蜜之余,受尽舆论的屈辱。但后来她做到了自己当年在金像颁奖台上的期望:与张曼玉比肩,拿到了金马,成为戛纳和柏林的评审。后来小白鞋嫁给冯德伦的她,不惧过敏长斑也还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另一股清流便是张曼玉。这位金像金马奖的亲闺女,就算被贴上“行走的花瓶”标签,至此已经拿下26个影后了。姐不care啊,音乐节露脐装打碟不是更帅?

有人说,北上之后的香港创作者们水土不服,没了原汁原味的港风。对一与统一的辩证法怎么就学不明白呢,题材、叙事、文化内核等从香港人到中国人本就不该有矛盾,我们怀念的港风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近日,周星驰接受回归25周年采访时,说了如下的话:


延伸阅读:香港流行乐50年兴衰史
撰稿 | 三二七
策划 | 文娱春秋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我们关注文娱产业线上线下的发展相关商业合作及建议请私信或发邮件至 wanghai@wanghai58.com

往期回顾


【文娱产业观察】

当德云社的家法碰上刑法

董宇辉,明星们学不会‍

《武林外传》后,中国再无情景喜剧

恐龙救市:电影院绝处逢生?

浮躁环境下,他们试图用文学对抗流量

“浪姐3”大评测|与前两季相比有哪些得失


【人物专访】

专访柳岩|一个人也能过好这一生

对话《风起陇西》编剧金海曙

对话张楚|中国人特别喜欢道德绑架

专访导演徐纪周:杨洋是我的流川枫

专访《人世间》导演李路:中国人缺爱

专访作家梁晓声:当代青年对近代史没认知


【特写】

他俩,才是「最佳CP」

该死,宋丹丹认真了

「恶之花」吴亦凡|一位母亲的在场与缺席

一个“天选电视剧咖”的归位|刘亦菲

我是演员,还坚持着,因为梦想|实录

我还在影视行业坚持,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