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生豪的生平及其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二)

2016-03-04 宋清如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

小编的话

一直都想把这篇长文介绍给大家,今年适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正逢其时。看了宋清如女士的文字,知道中文可以这样美;而其对朱生豪先生的怀念中,充满对才华的仰视,侧面可见朱先生的文笔到了何种地步。通过这篇文章,也能明白,为什么朱生豪先生是一位“圣徒”。


文章实在太长,只能分条发布,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回复“朱生豪”,先睹为快。想看朱生豪译本的读者,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宋清如曾应多种报刊之邀写过许多零星的回忆朱生豪的材料,本文系应《新文学史料》编辑部之约所写,是她在综合已有回忆材料后撰写的最为全面完整的一篇,在《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1期以《朱生豪与莎士比亚戏剧》为题发表时,因为需要控制篇幅和突出“译莎”的重点,故被删去过半内容。但文中其他关于朱生豪生平的介绍也有一定史料价值,这里是宋清如原作全文。】


目前这篇文章全文收录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伉俪——朱生豪宋清如诗文选》。此书非常值得收藏!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才子才女!


本书分上下两篇,全部由朱生豪宋清如的后人朱尚刚先生整理。

上篇收录朱生豪留存至今的主要诗文作品及其手迹,特别是相对完整地收录了朱生豪民国时期尘封的散文随笔、翻译小说、评论等。

下篇全面收录宋清如从民国时期到建国后发表的和未发表过的诗歌、散文、纪念文章、通信、手迹等。

此外,还收入了上百幅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全面展现了朱生豪和宋清如平凡而悲壮的爱情和生平历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它和《朱生豪情书全集》(手稿珍藏本)是目前收录的两人最全面、最完整、最珍贵的作品与资料汇编。




前情回顾:

朱生豪的生平及其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一)



追求    豪情


带着落寞的忧伤和阴影,也怀着飘渺的新的希望,朱生豪告别冷落的家门,来到了杭州。在既秀丽,又雄壮的秦望山头,开始了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朱生豪选修的是中国文学系,简称“国文系”,而选英文系作为辅系。当时之江学生,都必须在主修系之外,再选修一辅系,以免所学范围偏窄。国文系学生往往从日后就业工作条件考虑,选读教育、政治、经济等系作辅系。像朱生豪那样,选取英文作辅系的确也绝无仅有。当时英文系开设的课程,他全部选读,可见他在英文方面,不但有深厚的基础,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新的环境中,对朱生豪吸引力最大的,不单是晨暾夜月,山水风光,可以踽踽独步,浅唱低吟,更主要的是拥有大量书籍的图书馆,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搏击迂回,蒐珍觅宝。国文系主任是钟钟山(泰)先生,德高望重,治学严谨。教师中有专攻词学的夏承焘老师以及李雁晴、胡山源、邵潭秋等专家学者。朱生豪在修毕一年级基础学科之后,才名卓著,师长都刮目相看,许为天才。国文系不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经、子、小学、诗、词曲、理学、清儒考据等等。如果说,朱生豪在中学时期,已经初步熟悉经史诗词,那毕竟只是粗识皮毛,未究真谛。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他领会了老师揭示的精髓,指示的方向。但这些都还不能使他满足,课后他就钻进图书馆广泛阅读,深入思考,揣摩比较,触类旁通。特别对诗、词方面常有独到的见解。他所写的读诗词短论,受到老师高度评价。一九八四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夏师所著《天风阁学词日记》中,载有下列数条:


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未易才也。(一九三一年六月八日——208页)


阅卷甚忙。朱生豪读词杂记百则,仍极精到,为批十字曰:审言集判,欲羞死味道矣。(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六日----210页)


……

 

在大学一年级时,朱生豪即将选录的纳兰容若词和自己所写的评论,寄给当时在电话局工作的朱文振。在他的启迪影响下,朱文振到之大附中读书之后,也显示了诗歌方面的卓越才华。在古昔诗人中,最受生豪推崇的是太白之逸,义山之丽,长吉之鬼,而屈原的悃款忠诚,能使他迴肠荡魄;渊明的澹泊恬适,也使他欣然向往。他读诗,也写诗,古体、近体、长短句、新诗,各具风骨,不落俗套。


当时之江校园内,爱好诗文的师生为数不少。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以夏承焘老师为社长的“之江诗社”初次开展活动。参加的不但有本校部分有共同爱好的师生,也有外来贵宾,如浙大校长程天放,教授郑晓沧等都曾参加过诗社活动。朱生豪当然是社员之一。诗社活动除寻幽访胜,觅句怀古之外,诗友间往往互相传阅酬和。有一次,诗人们泛舟西溪,观赏芦花秋色。朱生豪写了《唐多令》二阙(西溪和彭郎):


(一)

一棹泛溪船,潆洄水自闲,对芦花零落秋田。遥想孤舟寒月夜,有飞雪,扑琴弦。

沉恨上眉头,神游忆曩年,今宵清梦到苇边。懒作寻春春日燕,化鸥鹭,漫相怜。


(二)

寥落古词魂,孤庵我拜君,月明溪水影无痕。飞絮飘蓬千万恨,自呜咽,冷云根。

芳意不堪论,休歌纨扇春,繁华事散逐香尘。漫忆徐郎诗句好。流水梦,落花心。

(自注:徐志摩有秋雪庵芦雪歌)

 

在诗社诸人中,跟朱生豪唱和最多的有彭重熙、张荃(女诗人)、郑天然、任铭善等。后来在一九三四年,朱生豪曾将历年积存的词稿,包括诗友们酬和的篇章,精心甄简,汇抄成《芳草词撷》一册,遗赠彭重熙君。五十年后,彭君亲笔另抄全册,把朱生豪的手笔还赠给我,并且加了附记:


附记

彭重熙甲子(一九八五年)春

生豪于甲戌春(一九三四年春)自沪来杭。重会于秦望山头。握手叙旧,慨然以此册贻我,弥见相知之深,亦从我所好也。所录词颇见当年唱和之乐,雨窗风夕,展咏之亲切有味,足以自遣。四八年,余入蜀时藏于吴门。文革中旧籍尽失,此卷亦不测所在。七八年返里,于意外得之,其喜可知。去冬东归,访晤清如于嘉兴。五十年阔别,得此机缘,亦意外也。问询生豪遗墨,痛惜古梦丁香诸集,均已毁于残暴,则此卷之得全,尤为珍贵。宁割爱还赠清如,以酬相知之深。他日藏之玉笈,传之子孙,则岂仅所好而已。

 

《芳草词撷》卷中,生豪对所选录的词,不但在佳句警句上加上密圈,而且对各个作者的风格作了精当的评价。如对彭郎的评价是“早作风流宛转,神似饮水。迩来风骨既备,清俊蕴藉,洵是词人本色。”女诗人张荃诗词并佳,古诗苍劲俊逸,才气纵横。生豪对她词的评价谓“清华緜丽,徘徊无厌,有李易安之风神”。而对于气质相近,才学超群的任铭善,则许为“造句生新冷隽,逸才无两,然颇自珍重,不多作。”卷中生豪自录十三首,大多是诗友间唱和之作,对景抒情,伤时怀旧。独《庆春泽》(次韵诸君作)一章情调豪放,别见一格。原词为:


万里秋云,千山落日,丈夫无事萦心。莽莽长河,风高试与凭临。壮怀惟爱投荒雁,谁更听琐琐蛩音。潮深深,濯足沧流,逸兴难禁。


拏云意气擎天志,笑蚁封兔窟,尘梦酣沉。我有豪情,岂愁绿鬓霜侵。欲挥长剑乘风去,等他年化鹤重寻。尽而今,放眼高歌,唱徹平林。

 

这里充分体现了他胸怀寥阔,意在高远。不甘困守藩篱,在琐琐蛩声中自扰;也蔑视世俗利禄,不屑在醉生梦死中虚度年华。也许有人说,像朱生豪这样的文弱书生,甚至“渊墨如处子”,不像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豪情壮志。实际上,这正是他的“古怪”所在,他的“孤独”的根源。他经常自己标榜“超然高蹈,与世无争”,正因为他怀着“拏云意气擎天志”的“豪情”,不甘与庸俗同流,不能不落落寡含。诗友中也仅彭重熙任铭善相知较深。往往相对默契,会心微笑。


朱生豪在大学期间,除了认真学好国文系各种课程外,在英文方面,也花同样的甚至更多的精力努力学习钻研。他选读了英文系开设的全部课程,而更主要的是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加深理解,扩大视野。他日文、法文学得不多,所以只能从英文本阅读世界名著。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哲学之类,,都深入研究,分析比较。给他感染最深,影响最大的是许多英国诗人的杰作。他曾经在信里说过:“由于受英国诗歌的浸润较多,自己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都是英国化的”。英国诗人中给他影响最深刻的,首先是雪莱。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把美好的理想寄托于未来,這些,和雪莱确有相似之处。朱生豪曾经译过一些喜爱的诗篇,收编在《古夢集》里,现已无从查考。


朱生豪在读书时期所写的诗论、诗、词、译诗、论文,为数不少。老师曾鼓励他发表。可他总认为是不足以传世之作,无足重轻。因此,只有极少篇章载在之江校刊上。他甚至说:“我不愿意不认识我的人读我的诗”。这种深自韬讳,不求人知的所作所为,怎么能不感到“孤独”,成为“古怪”呢?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事变发生之后,全国人民以学生界为先锋,纷纷起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之江师生积极开展各项宣传、请愿活动。朱生豪是校学生会秘书,总是默默地工作。但他的信念是空喊口号不能救国,只有加强自己,才能为国出力。所以,即使在罢课期间,他仍然没有放松过学习。


一九三二年秋,我考入之江文理学院(之江大学于一九三一年春改定校名为之江文理学院,设文、理两学院)国文系。入学不久,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写了一首半文半白的“宝塔诗”,报名参加“之江诗社”的活动。在会場上,初次见到了始终不发一言的朱生豪。在座的诗人们看了我的怪诗,投来各种异样的目光,朱生豪只是低头一笑。后来我才知道,诗社同人间传阅交流的都是古体诗词。诗人中既写旧诗、词,又写新诗的,仅朱生豪、郑天然、任铭善几人。而我只写过新诗,对旧诗词的平仄都不会分辨,难怪要出洋相了。会后不久,朱生豪写了封信给我,并且附有他的几首新诗。以后就常有书信往来,交流诗作。在我学写旧诗、词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朱生豪的指导修改。


一九三三年夏季,朱生豪毕业前夕,就由前之江教师胡山源介绍,确定去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汉编译工作。同去的还有之江附中校长陆高谊先生担任世界书局经理。那年代,毕业同学中除非自己有得力的靠山,找工作并不容易。所以,生豪虽非踌躇满志,但也感到对口,可以有所发挥。他抱着新的憧憬,勇气百倍地告别了大学生活。我们可以从他离校前夕所写的“级歌”《八声甘州》和长诗《别之江》中,体察他当时的情怀和愿望。


八声甘州  (一九三三级歌)


又一江春水搅离情,惜别苦匆匆。忆晨暾夜月,鳴涛霏雪,芳树丹枫。转眼弦歌人去,塔影暝孤钟。别夢应来此,挂屩苍松。


聚散何须惆怅,看纵怀四海,放志廖空。慨河山瓯缺,端整百年功。赠君婉娈幽兰色,一枝香应与寸心同。长记得年年今日,人笑春风。


注:兰花是一九三三级级花



别之江


再回头望一望你的家,

五月过去了,玫瑰

尚残留在枝头;

一步步一步步你远了!

再回头望一望你的家,

你的相思,你的爱。

望着烟雾的一片,

也别用发愁。

今天开今天的花,

明天结明天的果。

一步步一步步你远了,

记忆发出明净的

縇艳在你的心中。

我再不恨西风

吹冷了我的年华。

只是这一片天真,

永远深锁在心扉,

因为你,慈爱的人

在你的歌声里藏着

我无尽的美梦……

……

不是矜严的朝阳

又在催我?留恋

已不是时候!珍重地

我藏好这一切,

你美丽的恩赐!

揩干了泪,我走,

趁着朝阳的光辉,

大气的清鲜。再回头

望一望草叶上露珠的

跳跃,密密的林中

小鸟唱着旧日的歌。

唉!我不能忘记

星空下的草坪,月夜的

渔船,一星微弱的萤火

伴着我寂寞的行路;

无数的梦,无数的悲哀,

无数欢忭的笑,无数

天真的活跃,我能寻出

在夕阳下的沙滩上,

在放羊的山坡上,

在寂寞的溪边,

在无寐的夜间

鸣着蟋蟀的墙下……

……

从今天起我埋葬了

青春的游戏,肩上

人生的担负,做一个

坚毅的英雄。过去

有什么好忏悔的?

幸得这一切,医治

我零落的伤痕!但现在

已无须,我要忘记,

不,深锁在我的心头


古昔诗人一句话,

冬天来了,阳春

岂能久远?如今我只期望

西风吹落了辛苦的收成,

残酷的霜霰终究

压不碎松柏的青青;

绵绵的长睡里有一天

会响起新生嘹亮的钟。

我欢喜,我跳跃,

春天复活在我的心中,

那时我再看见了你!

一九三三年五月(1933年《之江年刊》)



(未完待续)







在众多莎士比亚的译本中,小编推崇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如果您知晓了朱生豪先生翻译的过程,自然也就理解了小编的想法。


朱先生的译本现在已经是公版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哪个出版社的都差不多呢?当然不是。


朱生豪的译本,以人文社为佳。小编这么说,当然有根据。首先,1954年,大陆首次出版莎士比亚戏剧集的时候,人文社就使用了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七十年代大陆第一次出版莎士比亚全集时,大部分作品也沿用朱生豪先生的译本(朱先生并没有全部译完就去世了)。另有重要的一点,当时请了专家给朱先生的译本做了校订,同时那一代老编辑们也和朱先生的家人沟通过,确认了当时翻译的细节,这是别的版本无法比拟的。您打开人文社版的莎士比亚,会看到"朱生豪译、XX校"的字样。


如果完全用的是朱先生的公版内容,应该来自民国时期的世界书局版本。至于某些社连人文社校订的部分都一模一样的“公版”,小编也不知道那是怎么来的。


2014年人文社出版了11卷本的平装本《莎士比亚全集》。如果觉得太贵太多,以下这两本书相信非常合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精选莎翁最有代表性的五部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五部悲剧《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皮面精装,还有彩色插图哦。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

shijiewenxue



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 关键词 查看更多内容



文学琅琊榜

史上最伟大的100部小说

新书速递

2015单行本 | 2015丛书

海与毒药 | 我似猫 | 狄更斯的圣诞故事 | 断背山

中国翻译家

丰子恺 | 叶君健 | 朱生豪 | 查良铮 | 罗大冈 | 纳训

名家读本

D.H.劳伦斯 | 索尔仁尼琴 | 里尔克 | 芥川龙之介 | 高尔基 | 华盛顿·欧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