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生豪的生平及其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三)

2016-03-09 宋清如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


小编的话

一直都想把这篇长文介绍给大家,今年适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正逢其时。看了宋清如女士的文字,知道中文可以这样美;而其对朱生豪先生的怀念中,充满对才华的仰视,侧面可见朱先生的文笔到了何种地步。通过这篇文章,也能明白,为什么朱生豪先生是一位“圣徒”。


文章实在太长,只能分条发布,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回复“朱生豪”,先睹为快。想看朱生豪译本的读者,可以直接拉到最后。




【宋清如曾应多种报刊之邀写过许多零星的回忆朱生豪的材料,本文系应《新文学史料》编辑部之约所写,是她在综合已有回忆材料后撰写的最为全面完整的一篇,在《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1期以《朱生豪与莎士比亚戏剧》为题发表时,因为需要控制篇幅和突出“译莎”的重点,故被删去过半内容。但文中其他关于朱生豪生平的介绍也有一定史料价值,这里是宋清如原作全文。】


目前这篇文章全文收录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伉俪——朱生豪宋清如诗文选》。此书非常值得收藏!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才子才女!


本书分上下两篇,全部由朱生豪宋清如的后人朱尚刚先生整理。

上篇收录朱生豪留存至今的主要诗文作品及其手迹,特别是相对完整地收录了朱生豪民国时期尘封的散文随笔、翻译小说、评论等。

下篇全面收录宋清如从民国时期到建国后发表的和未发表过的诗歌、散文、纪念文章、通信、手迹等。

此外,还收入了上百幅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全面展现了朱生豪和宋清如平凡而悲壮的爱情和生平历程,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风云。

它和《朱生豪情书全集》(手稿珍藏本)是目前收录的两人最全面、最完整、最珍贵的作品与资料汇编。




前情回顾:

朱生豪的生平及其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一)

朱生豪的生平及其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过程(二)




彷徨  无聊


到了上海,在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新的生活。为了方便,他的寓所,就在离书局不远的平凉路平凉村陆高谊先生家的亭子间里,也就在陆先生家搭伙。世界书局的规模,虽然不能和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相比,但也有一定的阵容。朱生豪的职务是英文编译所编辑。头几年的具体工作是参与编纂《英汉求解、作文、文法、辨义四用辞典》。这部辞典,是在商务《英汉模范辞典》,中华《英汉双解辞典》的基础上,再参考日本最新的英日辞典加以扩充修订编写的。因此,所收条目完备,例证丰富,成书之后,普遍受到初学者的欢迎。


初到上海,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但他并不是沉湎过去,而是开始了新的追求,正象他在《别之江》中说的:“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上人生的担负,做一个坚毅的英雄”,他准备着新的搏击。繁华的十里洋场,也是人文荟萃的中心。新旧的书店吸引着他,大小的剧院电影院吸引着他,使他大开眼界。因为过去之江图书馆的英文书也是陈旧的多,反映近代文艺潮流的极少。可是,他毕竟是穷小子,读新书也不容易。他只能在星期日,假日遛北四川路、四马路,逛旧书店,选买喜爱的书。只要身边有一些钱,每次总要抱一大包回去。放工回家后,天天得都读到深夜。由于特定的性格,长期的习惯,他基本上还是独往独来,除在办公室外,很少与人接触,甚至很少开口说话。他自己说过:“一年之中,整天不说一句话的日子约有一百天,说话不到十句的约有二百天,其余日子说得最多的也不过三十句。”亭子间是他的小天地。在这小天地中,他可以放声歌唱,专心读书,确有“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情味。有一次,他在信里对他的小天地作了详尽的介绍;

 

房间墙壁昨天粉刷过,换了奶油色。我告诉你我的房间是怎样的。可以放两张小床和一张书桌,当然还得留一点走路的空隙,是那么的大小,比之普通亭子间是略为大些。陈设很简单,只一书桌、一坐椅、一小眠床(已破了勉强支持着用)。书,一部分线装的包起来塞在床底下,一部分放在藤篮里,其余的堆在桌子上;一只箱子在床底下,几件小行李在床的横头。书桌临窗面墙,床在它的对面。推开门,左手的墙上两个镜框,里面是任铭善写的小字野菊诗三十律。向右旋转,书桌一边的墙上参差的挂着三张图画。一张是中国人摹绘的法国哥朗的图画,一个裸女以手承飞溅的泉水,一张是翻印的中国画,一张是近人的水彩风景,因为题目是贵乡的水景,故挂在那里,其实不过是普通的江南景色而已。坐在书桌前,正对面另有雪莱的像、题名为《镜吻》的西洋画、和嘉宝的照相三个小的镜框。再转过身,窗的右面,又是一张彩色的西洋画,印得非常精美。这些图画,都是画报杂志上剪下来的。床一面的墙上,是两个镜框,一个里面是几张友人的照片,题着Old familiar Faces, 取自 Charles Lamb 的诗句;另一个里面是几张诗社的照片,题着 Paradise Lost, 借用JohnMilton的书名。你和振弟的照片,则放在案头。桌上的书,分为三组,一组是外国书,几乎全部是诗,总集有一本 Century Readings in English Literature、一本《世界诗选》、一本《金库》、一本《近代英美诗选》,别集有莎士比亚、济慈、伊利沙伯·白朗宁、雪莱、华茨渥斯、丁尼孙、斯文朋等,外加圣经一本。一组是少少几本中国书,陶诗、庄子、大乘百法明门论、白石词、玉田词、西青散记、儒门法语。除了陶、庄之外,都是别人见赠的,放着以为纪念,并不是真想看。外加屠格涅夫、高尔基和茅盾的《子夜》(看过没有?没看过我送你)。第三组是杂志画报:《文学季刊》《文学月刊》《现代》《万象》、《时代电影》等。杂志我买得很多,大概都是软性的,而且有图画的,不值得保存的,把好的图画剪下后,随手丢弃;另外是歌曲集,有外国名歌、中国歌、创作乐曲、电影歌等和流行的单张外国歌曲。桌上有日历、墨水瓶、茶杯和热水瓶。


其中变动得最多最快的是书籍方面。每隔一个星期,总有“新”的读物进入他的天地。他陆续读到了许多驰名世界文坛的名篇巨著,如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托尔斯泰、莫泊桑、狄更斯、威尔斯、萧伯纳、西席地米尔、辛克莱、马克·吐温、福楼拜、巴尔扎克、乔治·伊里奥、弗洛伊德、王尔德等等的作品,他都深入玩味,探究比较,偶尔也把读后观感写在信内。但他自己声明“最不适合作一个文艺批评家,因为所持的观点不久便放弃了”。渐渐地,他一向偏爱诗歌的情趣,有了显著的改变。对批判现实主义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就小说而论,法国和俄国的大作家的成就远胜英国,象福楼拜、契诃夫这样的作家,英国毕竟没有。但是,更使他发生浓厚兴趣的,是戏剧,他认为读戏剧比小说有趣得多。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除了广泛阅读、扩大视野之外,更主要的是受到一些优秀的电影名片潜移默化的影响。银幕上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使他神往,优美精彩的演技使他倾倒。尤其是象嘉宝、利玲哈惠以及其他一些天才明星主演的片子,他都不止一次地去看,觉得那是无上的享受。自从到了上海之后,星期天看电影,成了他的必修科目,有时甚至连看两三场。看后的感想评价,往往也在书信中吐露。


但是,他毕竟不是生活在象牙之塔里。那年代,国际间的风云变幻,侵略者的步步深入。国民党政府一面是不抵抗政策,屈辱苟安,一面是“白色”围剿,镇压革命。上海租界上的红头阿三(印度巡捕)盛气凌人;公园门口,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霓虹灯下,纸醉金迷,街头路角,乞丐成群。到处是胜利者的狞笑,被压抑者的呻吟。现实生活教训了他,他把人与人的关系归纳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神气的人,一部分是吃瘪的人。神气的人总是神气,吃瘪的人总归是吃瘪。而自己呢?是无用者,是弱者,象虫豸,象猪猡,深深感到受压抑的痛苦。对于法西斯的抬头,学术界的复古运动,反动政府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倒行逆施,都感到痛心疾首。他渴望联苏联共,挽救民族危机。但这些思想,都只是埋在心灵深处,偶尔形诸梦寐,吐露在书信之中。因为他绝少交游,更少活动,是游离在文艺主潮之外的小卒,革命的曙光,可望而不可及。因而明明涉足在人山人海的大都市,却感到有如踽踽独步在沙漠中的困乏、寂寞和孤独。


这种寂寞感和孤独感的由来,也因为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他经常思索着“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他既不能满足于平凡的单调的生活与工作,又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出路究竟在哪里。他甚至哀叹“…如果到了三十岁我还是这样没出息,我真非自杀不可。所谓有出息,不是指赚三百块钱一月,有地位有名声这些,常常听到有人赞叹地或感慨地说‘什么人什么人现在很得法了’,我就不眼热(嘉兴方言,意谓:羡慕)这种得法;我只要能自己觉得不无聊就够了。像现在的样子,真令人丧气。读书时代自己还有点自信和骄矜,而今这些都没有了。自己讨厌自己的平凡卑俗,正如讨厌别人的平凡和卑俗一样,趣味变得低级了,感觉也变滞钝了。从前可以凭着半生不熟的英文读最艰涩的Browning的长诗,而得到无限的感奋,现在见了诗便头痛……”。他的所谓“无聊”,无非是不甘于无所作为的心境,是彷徨中的寂寞和忧伤。


(未完待续)



在众多莎士比亚的译本中,小编推崇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如果您知晓了朱生豪先生翻译的过程,自然也就理解了小编的想法。


朱先生的译本现在已经是公版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哪个出版社的都差不多呢?当然不是。


朱生豪的译本,以人文社为佳。小编这么说,当然有根据。首先,1954年,大陆首次出版莎士比亚戏剧集的时候,人文社就使用了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七十年代大陆第一次出版莎士比亚全集时,大部分作品也沿用朱生豪先生的译本(朱先生并没有全部译完就去世了)。另有重要的一点,当时请了专家给朱先生的译本做了校订,同时那一代老编辑们也和朱先生的家人沟通过,确认了当时翻译的细节,这是别的版本无法比拟的。您打开人文社版的莎士比亚,会看到"朱生豪译、XX校"的字样。


如果完全用的是朱先生的公版内容,应该来自民国时期的世界书局版本。至于某些社连人文社校订的部分都一模一样的“公版”,小编也不知道那是怎么来的。


2014年人文社出版了11卷本的平装本《莎士比亚全集》。如果觉得太贵太多,以下这两本书相信非常合适: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


精选莎翁最有代表性的五部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五部悲剧《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皮面精装,还有彩色插图哦。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

shijiewenxue



识别二维码关注



点击 关键词 查看更多内容



文学琅琊榜

史上最伟大的100部小说

新书速递

2015单行本 | 2015丛书

海与毒药 | 我似猫 | 狄更斯的圣诞故事 | 断背山

中国翻译家

丰子恺 | 叶君健 | 朱生豪 | 查良铮 | 罗大冈 | 纳训

名家读本

D.H.劳伦斯 | 索尔仁尼琴 | 里尔克 | 芥川龙之介 | 高尔基 | 华盛顿·欧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