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里尔克礼赞

徐 迟 / 译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浅 析 里 尔 克 对 中 国 近 现 代 诗 歌 创 作 的 影 响

高 帅

   

  里尔克是德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以沉思的形象屹立在世-界诗坛。里尔克是诗歌界的哲学家,他孤独、敏感、崇尚爱和美。他的一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要么四海漂泊天地为家,要么隐居于乡间的城堡埋头创作。里尔克的一生,承受了太多的病痛与绝望,因此,常常感叹人力量的渺小与无奈,但是虽然处于困境,里尔克仍然崇拜生命的力量,高歌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他的一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虽然诗歌中也有各种痛苦的、绝望的和死亡的情绪,但是仍然透露了对生命的渴望。下面,就以受里尔克诗歌影响最大的三位中国诗人一陈敬蓉,郑敏,冯至为例,从诗歌中蕴含的哲学和诗歌的艺术手法两个角度来分析里尔克对他们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里尔克哲学思想对中国近现代诗歌创作影响 

   

  陈敬蓉,四川乐山人。陈敬蓉的诗歌,在精神气质上与里尔克是相通的。对人生的孤独和痛苦,他们都有深深的体验,因此,她的诗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比如有“我在这城市中行走/背负着我的孤独/无论是汽笛鸣呜,华灯的醉眼/对我都是暂时的招呼”(《我在这城市中行走》)这样的诗词都是里尔克最典型的诗歌格调;“手臂与手臂/在夜里接连/一双双眼睛/望着明天”(《群像》)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她对现实的不满,与里尔克一样,他们都不甘于沉闷的生活,把苦难作为生活对他们的挑战。袁可嘉先生说过,陈敬蓉竭尽全力的去思考,但是由于性情和年龄的关系,决定了她只能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充满了个人情感的体验;而里尔克却是从自我出发,但是最终却站在了全人类的层面与上帝展开对话,充满着大气。 

  然而小陈敬蓉三岁的郑敏,却透露出冷静和客观。由于哲学思维的关系,她总是不断的挖掘出事物背后的东西来。郑敏是43届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的毕业生,她的创造归功于读书时对哲学的热爱与学习。她没有浪漫感伤的情愫,却有对理想、美和智慧孜孜不倦的追求。与陈敬蓉不同的是,郑敏对里尔克的钦佩源自于里尔克的理智和思想上的折服,而不是陈敬蓉所追求的精神寄托与情感共鸣。她的诗歌,透露出对生和死的思考,把智慧伸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如《雕塑者之歌》里写道:“这里我造像将使你们的生命增长/这不是遗弃,是暂时的分离/谁不从生命里唤醒生命/他所需要的专城和安静/使他暂时忘记他的生命/那在有限时间里回旋沸腾的河流/我对于你们没遗弃/假如有,只是因为我要和你们之间永远停留”。郑敏比陈敬蓉更加执着。她和冯至是师生关系,郑敏是冯至的得意门生,有觉悟、有思想。然而这种思想却没有得到升华和发展。从49年55年,郑敏在英国和美国学习文学,回国后,就没有继续创造。知道1997年,已经六句的他才重拾诗笔继续创作了许多哲理诗。 

  与两位女诗人相比,冯至先生对诗歌的思想觉悟和艺术创作的水平都更胜一筹。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作为沉钟社成员的冯至先生就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浪漫诗人”。作为十四行诗代表的《十四行集》,被称为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又代表着中国十四行诗的最高成就。”在关于生存和死亡,孤独和沟通以及对日常事物诗性思考的基础上,冯至从内心得到里尔克的启示,那种强调人意作为自觉的生命个体应当求正当的死生,认真为人的态度唤醒了一代新人。在诗集中他坚持死亡是人生命的辉煌完成,他主张人要退却一切虚无的东西,要从内心觉醒而去不断探索存在着的生命和死亡的奥秘。在其诗集中他不否认人孤独的自然处境,号召人应该肩负起自身存在的职责,他极力宣扬人与人的和谐交流。在给里尔克的《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译本作序时借介绍里尔克之机强调了个人在世的根本处境――绝对的孤独无助,实在世界不能给人的存在提供什么根据,社会习俗则只能使人陷入非真实的存在状态。人生艰难而充满孤独,个人想要获得真实的存在,只能借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曾说过“:他(里尔克)告诉我们,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花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一个寂寞是一座岛,一座座都结成朋友。/当你向我拉一拉手,/便像一座水上的桥:”就是他这种与人为伴思想的翔实写照。他用诗性的心去看待自然事物和身边的人、物,去参悟生存的哲理,这让他从平凡中参悟到诗性,并将自己思维融入到凡俗中去。冯至从里尔克身上学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即使在苦难的中国也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冯至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诗人,他从里尔克的诗歌中找到了中华民族最需要的精神支柱,比如诗歌中所提到的“真实的生活”,“独立”,“充分忍耐的坦当”“不能抗拒的爱”等等。 

  冯至一生都致力的为多苦多难的中华民族寻找精神支柱,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可以支持自己的心灵,更是为了支持整个民族的命运。在人民和国家的面前,冯至相当的虔诚。这与里尔克对宗教的虔诚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本质上却与之有着不同。到十九世纪50年代,冯至对国家和民族的虔诚转化为对自己的否定,受五十年代代大一统创作方针的影响,冯至放弃了自己的个性,将自我淹没在了时代的合唱中,从此也彻底的失去了对诗歌的创作。 

  二、里尔克诗歌的艺术手法对中国近现代诗歌创作影响 

   

  从诗歌的艺术性来讲,陈敬蓉和郑敏的诗歌受影响最大的里尔克早期的印象主义与“咏物诗”创作的影响,冯至却是受到了里尔克晚年诗歌的影响。在语言风格上,陈敬蓉和郑敏的诗歌更加具有色彩性,诗句优美明朗,而冯至的诗歌却多了份意味深长与凝重。即使是风格相似的陈敬蓉和郑敏,由于人生经历不同,爱好不同等原因,所呈现的作品也是风格迥异。陈敬蓉更加活泼,诗句轻松,色彩亮丽,而郑敏比陈敬蓉多了份厚重,诗词端庄典雅,富有沉思性的特点。 

  陈敬蓉更加擅长迅速和准确的抓住自己内心的感觉,在心灵颤动或是产生共鸣的一刹那,用笔去捕捉,继而慢慢的品味并展开联想:时而抒情的出神入化,时而写的耐人寻味与思考;郑敏却是善于协调总体的氛围与情调,善于抓住事物总体的轮廓与色彩,常常表现厚重、宁静、静谧的美。她善于归纳和总结事物内部同一事物的规律,将读者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在学习里尔克咏物诗上,两人所表现出艺术风格也不同。陈敬蓉利用里尔克的“观看”法,将诗歌化作画去描绘,她的观察入微,对事物的细节都牢牢掌握,然后再赋予事物新的生命,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赋予其中。郑敏却擅长捕捉事物总的印象,把握整体的氛围再通过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得到更深层次的思考。郑敏的思维严密,这都归功于里尔克的“随物赋形法”。郑敏善于将自己的感情隐藏,却习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用意象把所见加以描绘。比如《春天》和《音乐》,这同里尔克的《琵琶》和《恋歌》更是有着相似之处。 

  《十四行集》作为冯至诗歌创作的最高峰,在1941年才完成了这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诗集。《十四行集》深受里尔克变体的影响,诗歌采用十四行的结构来保持语调,在限制中还要不被限制的发挥创造力,这就是冯至写作上所奉行的原则。《十四行集》接受的不仅仅是里尔克的思想和创作手法与思想观念,更多的是他诗歌中的意象。比如《十四行集》中的第十六首:“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际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和里尔克的《罗丹传》“如果我们将《塌鼻人》这面具放在自己面前,我们就会以为我们站在一座巍峨的塔巅,俯瞰一片广原,无数人已从那迷茫的路走过了”就有着不尽的相似之处。 

   

  三、结语 

   

  由此可见,陈敬蓉有冯至的明朗清新,却有他的文章所蕴含的博大深厚,郑敏有着冯至的典雅与沉思,却没有他的整齐与柔和。但是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吸取了里尔克诗歌特点,但也都没有超越里尔克。的确,中国的诗人还是需要在中国这块博大的土地上才能扎更生在,这不仅仅是外国文学的滋养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在于自身的努力以及个人所赋予自身创作的阳光和氧气。只可惜40年代的冯至和陈郑三人都没能在诗歌上加以创作,直到80年代哲理诗才悄悄的抬头发展。在这里,只希望我国的哲理诗能够形成自己的特点,在中国这块肥沃的文学土地上继续成长。 



推荐阅读:

特德·贝里根诗13首

三木露风诗6首

土井晚翠诗4首

柿本人麻吕诗4首

山上忆良诗3首

室生犀星诗3首

三好达治诗3首

鲇川信夫《船舶旅馆晨歌》

科恩诗12首

特德·贝里根诗14首

奥里维拉诗4首

拉莫斯诗3首

板顿诗7首

哈姆扎诗3首

伦德拉《人间的歌》

托埃蒂·赫拉蒂《孤独的渔夫》

叶芝诗15首

丁尼生《尤利西斯》

瓜尔兑亚诗3首

哲米勒诗2首

西都莫朗《早上的空地》

陶白《人们说》

穆海勒希勒《回忆仿佛沙粒》

马丁内斯《扭断那天鹅的脖子》

高村光太郎诗5首

丁尼生诗4首

塞亚卜诗4首

鲁萨菲诗3首

贾瓦希里诗4首

白雅帖《给我的妻子的情诗》

梅拉伊卡《颤抖的旋律》

宰哈维《我俩身在异乡为异客》

丁尼生《悼念集》

科加瓦诗5首

卡兰萨诗3首

瓦伦西亚诗2首

西尔瓦《夜曲第三首》

拉法埃尔·蓬博《夜间》

卡罗《钦波拉索的颂歌》

哈克夫《深奥的生活之歌》

克鲁斯诗7首

纳赫拉诗5首

吉尔·维尼奥诗4首

邓肯·司各特《颂歌》

亚·詹·马·斯密斯《海岩》

塞维斯《孤寂的落日射出一派凄光》

爱·波·约翰逊《他说,继续战斗》

沃丁顿《新的季节》

里尔克诗18首

W·S·默温诗6首

野口米次郎诗3首

西条八十诗6首

新川和江诗3首

与谢芜村俳句选

与谢野铁干《败荷》

里尔克《上缴法兰西温柔的税》

里尔克《致荷尔德林》

布洛克诗15首

伊沃诗14首

班代拉诗6首

莫拉埃斯诗3首

梅格·内托诗3首

迪亚斯诗2首

安特拉德《海滩上的安慰》

阿尔维斯诗2首

古今和歌集①

古今和歌集②

古今和歌集③

阿尔丁顿诗2组

阿诺德《多弗海滨》

燕卜荪《两韵十九行诗》

霍思曼诗3首


星期一诗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