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塞诗16首

德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岁。

黑塞1877年出生于德国施瓦本地区一个牧师家庭,家境小康。早年为了逃避规范化教育,在工厂做过学徒并学习如何自谋生路,直到与家庭和解才发奋自学。黑塞所走的正是歌尔德蒙那种自我完善之路。1904年,黑塞以《彼德•卡门青》获得包恩费尔德奖才成为专业作家。他是以成熟的作家身份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因而他对待战争的态度与那些在世界大战中成长的作家完全不同。后者不管如何反战仍会重视自己战时的成长经验(比如写了《西线无战事》的雷马克),而黑塞从根本上厌弃战争。于是,他于1912年迁居于中立国瑞士,并且逐渐抛掉小说中的现实(变成了纳尔齐斯式的学者)。

但黑塞是了解现实的,他早期那些现实主义小说有一些感人至深。像《彼德•卡门青》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短篇小说。在这些小说里,读者可以领略到托尔斯泰那种雄浑的、如阳光一样温暖的洞察力,黑塞将它们赋予小说中的一些角色,用它们冲掉不幸者内心深处的森森寒意。被他用慧眼和巧手抚慰过的心,愈合了最难痊愈的伤疤。是他的反战立场使他不想和现实有太亲密的接触。在他眼里,现实太糟糕了。因此,当有人指责他脱离现实时,他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我觉得现实没有充分注意的必要,因为现实自身就够麻烦的了,而且永远是客观存在,却要求我们注意和思虑所要求的包含更美好和更必要的事物。人们生活于现实中永远不可能满足,如同人们不可能崇拜和尊敬现实一般,因为现实是一种偶然性,是生命的垃圾。对于这种可怜的、令人失望和荒芜的现实,人们除了否定之外,别无选择。而同时,我们表现出我们自己比现实更强有力。”

黑塞说人们“不可能崇拜和尊敬现实”当然是主观武断的,至少那些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不会同意。他这里是用美学上的论断,回避了自己立场上那些麻烦的争论,同时也找到自己回避现实的托词。这也是为什么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经验在他的小说中几乎不存在。在他心里,他似乎也觉得自己像个纳尔齐斯。而他的本性却是个极其热爱自然的歌尔德蒙。人们把它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也是因为他那歌尔德蒙的一面。但是,黑塞后期那些小说并非浪漫主义,而是象征主义,就像卡夫卡(黑塞很欣常卡夫卡)那样用人来寓言人,用城来寓言城,用国来寓言国。浪漫主义的本质是对现实进行个性化处理。黑塞小说自然而流畅的。不仅很少看到个性化的表现,甚至还带着民间故事的纯朴。

黑塞和托马斯•曼之间有很多相似和相通,同是德国的诺奖作家,同样的反战立场,早年都创作现实主义小说,后期都是象征主义小说的巨匠,托马斯•曼的《魔山》与黑塞的《玻璃球游戏》都有一个虚拟的世界。他们之间的对应似乎表明德国作家对现实的回避行为中隐藏着真正的、深刻的现实主义。





在 现 代 中 国 各 体 文 学 格 局 中
小 说 为 什 么 处 于 优 势 地 位

中国小说起源甚早,古代的神话传说,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及稍后的俳谐笑话故事、传说,都是它的源头。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称小说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列之于十家之末。此后近两千余年里,国人的小说观一直没有质的改变。除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小说自身原因外,这与封建时期的科举制有关,它的考试内容是八股文和试帖诗,和小说几乎无关,这造成了国人轻视小说的普遍社会文化心理。明代虽有所改变,但亦未触动传统文学格局,小说仍居于边缘末流的地位。
现代中国小说在文学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是多重历史合力的结果。首先,域外文学的影响。伴随着西方现代思潮涌入中国的各种形态的现代小说,使得人们以全新的现代性视野来审视小说地位和进行小说创作,从而推动现代中国文学格局的重新调整。其次,现代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前现代等级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崩溃,现代出版业、现代教育体制、现代市民阶层的生成基础之上的现代文学生成机制的成熟,弱化了传统的诗词歌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把具有高度现实反映力和审美生命力的小说推举到了文坛中心。再次,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中国特定时期的现代性历史与政治因素。在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和现代中国政权重组过程中,秉承传统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志士仁人们希望借小说强大的警世训喻功能来塑新民、立国家。可以说现代小说生成和发展就是包蕴在现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中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保种救国成为文学的主题。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把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了无所不能的高度。五四先驱以白话小说为文学正宗的正名行为成为五四新小说创作的理论先导,进一步确立了小说在现代中国文学的中心地位。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后,在影响与改造现实的逻辑理路上,文学“救国论”发展成为文学“定国论”,小说也在意识形态合法性确立和新型想象共同体的历史叙述与话语赋权的过程中巩固了自身在文坛的优势地位。
最后,小说自身特质所决定的:其一,小说具有强大的文本容纳量和社会生活呈现能力,能够充分反映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性图景,这也暗合了中国作家的“补史绘世”情结。其二,小说文体叙事的高度“似真性”和逻辑合理性使得小说的社会载道训谕功能强大。读者在享受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很容易接受小说作品的历史叙述,认同它所塑造的想象共同体。




推荐阅读:

D·H·劳伦斯《钢琴》

徐志摩译李清照词

徐志摩译哈代诗3首

徐志摩译曼殊菲尔诗3首

普希金《青铜骑士》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

R·S·托马斯诗30首

狄兰·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约翰·弥尔顿《哀失明》

赫塞《梦》

马丁松《三月的夜晚》

曼德尔施塔姆《干草堆》

扎加耶夫斯基《房间》

叶赛宁《我记得》

辛波斯卡·扎加耶夫斯基·布罗茨基《云》

张枣译史蒂文斯诗13首

张枣译马克·斯特兰德诗5首

叶芝《茵尼斯弗利岛》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托马斯·哈代《对镜》

张枣译希尼诗6首

米沃什《第二空间》

休姆《秋》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希尼《阳光》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彭斯《友谊地久天长》

兰波《奥菲莉娅》

荷尔德林《海德堡》

兰波《醉舟》

策兰诗15首

兰波《黄昏》

聂鲁达《女人的身体》

特拉克尔《给孩子埃利斯》

波德莱尔《感应》

策兰诗88首

里尔克诗选

蒲伯《隐居颂》

罗赛蒂诗2首

麦克尼斯诗2首

梅贵《短短的烟袋》

敏杜温诗2首

佐基诗2首

露斯·玛洽多诗2首

帕斯托里诗2首

里瓦斯诗2首

伊萨科夫斯基诗3首

叶夫图申科诗7首

谢维里亚宁诗19首

黎萨尔《我最后的告别》

乔卡诺诗2首

普拉达诗3首

布伦南诗3首

道伯森《鸡鸣》

坎贝尔诗4首

兰纳依沃《恋歌》

雷倍里伏罗诗2首

阿古斯蒂尼诗4首

伊巴博罗诗3首

狄布诗2首

扎卡里亚《请作证》

马蒙索诺《飞升》

桑托斯《归来》

辛波斯卡《在一颗小星下》

但丁·罗赛蒂诗3首

司各特《青春的骄傲》


升坛预洁祀 诘早肃分司 达气风霜积 登光日色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