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动性怎么看

刘郁 郁言债市 2022-09-30

摘 要   


今年8月下半月,我们关注到资金利率阶段收敛。9月中下旬也出现类似的波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观察:一是8月存贷差未再明显增加,环比增量225亿元,反映银行负债端情况与7月末较为接近。二是银行融出潜力略降。8月末超储+库存现金,较7月末减少约1940亿元。三是银行融出资金略降。8月末银行净融出资金33327亿元,较7月末的34416亿元下降了1089亿元。四是债市杠杆率较高。9月中旬,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平均值达到6.84万亿元,甚至高于8月中旬,债市杠杆率较高,融资需求较大,也就放大了资金利率的波动。

9月资金面波动放大,是供需状态趋于平衡的表现,可能难以再回到7月初至8月上旬资金面持续充裕的状态。流动性可能进入一个资金利率中枢小幅抬升,波动放大的阶段。
10月流动性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角度:一是9月末财政支出对10月流动性的补充作用。这种补充效应预计使得10月中旬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二是MLF续作。10月15日MLF到期5000亿元,17日续作。如缩量续作延续,10月流动性状况或与9月类似。三是税期。作为季初缴税大月,25日是纳税申报截止日,26-27日税期走款,缴税规模参考往年数据,在1.4-1.5万亿元。四是政府债供给。10月地方新增债供给超5000亿元,再加上国债净发行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政府债供给压力可能高于9月。综合来看,10月资金利率预计先下后上,波动放大或延续,重点关注税期距月末较近,资金需求叠加可能带来额外影响。
利率经历阶段上行之后,或重回下行。跨季前夕资金利率出现季节性波动,面对潜在利空因素,债市的波动幅度相应增大。进入10月中旬,资金利率有望明显缓解,可能带动短端利率阶段修复。但中旬发布的9月金融、经济数据可能继续修复,受此影响,中长端利率可能难以明显下行,仍是布局的窗口期。
重点关注后续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加息周期中,全球贸易趋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中国出口也相应面临放缓压力,国内经济对内需依赖度将进一步上升,仍需政策放松,四季度存在继续降息的可能性,届时中长端利率或重回下行。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



1
资金利率波动加大,背后的供需矛盾


今年8月下半月,我们关注到资金利率阶段收敛。9月中下旬也出现类似的波动。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有所增大,基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资产负债表相关数据,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观察:



一是8月存贷差未再明显增加。从季节性角度来看,7月存贷差环比降幅的绝对值小于去年同期,而8月存贷差环比变动与去年同期较为接近。而单从8月金融机构存贷差的环比增量225亿元来看,其增幅也较为有限。存贷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的负债充裕程度,8月末存贷差增量较少、且接近往年季节性规律,反映银行负债端情况与7月末较为接近。


二是银行融出潜力略降。我们估算的8月末超储率约1.0%,相对7月末略降0.1个百分点,超储存量降幅在2000亿元左右。主要影响因素,一是MLF缩量续作净回笼2000亿元,二是法定准备金缴纳消耗约1800亿元,三是货币发行消耗约780亿元。三个因素合计消耗超储约4600亿元;而8月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政府存款释放资金约3076亿元,起到了对冲作用。8月末银行库存现金5065亿元,与7月末的5004亿元相差不大。8月末超储+库存现金,作为银行的融出潜力,较7月末减少约1940亿元。


三是银行融出资金略降。通过银行买入返售资产和卖出回购资产的差值来看,8月末银行净融出资金33327亿元,较7月末的34416亿元下降了1089亿元。


四是债市杠杆率较高。9月中旬,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额平均值达到6.84万亿元,甚至高于8月中旬。这一阶段质押式回购余额也达到10万亿元以上。债市在银行间融入资金维持较高水平,指向债市杠杆率较高,融资需求较大,也就放大了资金利率的波动。


综合来看,9月资金面波动放大,是供需状态趋于平衡的表现,可能难以再回到7月初至8月上旬资金面持续充裕的状态。流动性可能进入一个资金利率中枢小幅抬升,波动放大的阶段。


我们将银行融出资金、融出潜力加总,与质押式回购隔夜成交额作对比,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观察隔夜资金的供需情况。8月银行融出资金与融出潜力之和,略低于8月质押式回购隔夜成交额的最大值。而在3-7月,银行融出资金与融出潜力之和,均高于当月质押式回购隔夜成交额的最大值。可见,8月银行间市场的供需矛盾已经显性化,而9月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仍处于高位,以及9月15日MLF回笼2000亿元、9月政府债净发行回笼近5000亿元,使得9月税期前后、跨季前夕的资金供需存在缺口,资金面波动有所放大。


9月银行同业存单净发行量明显增加,也是资金利率波动放大的一个潜在信号。9月5-23日,同业存单净发行量合计达到6181亿元,连续三周同业存单净发行都在1000亿元之上。这是今年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存单净发行连续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负债端压力的边际增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存单发行放量的同时,1年期存单利率并未出现明显上行。说明当前的资金面,尽管出现了波动放大的情况,但资金利率中枢可能仍然明显低于对应的政策利率。



2

10月流动性:波动或仍在,重点关注税期和月末

9月最后一周资金面,面临跨季因素的扰动,部分投资者可能将当前的资金利率收敛,联想到2020年5月末的资金利率快速收敛。我们预判近期的资金利率的收敛是季节性波动,而非趋势。在央行投放逆回购对冲下,跨季对流动性的影响相对可控。跨季之后,10月流动性有望得到边际缓解。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9月末财政支出对10月流动性的补充作用。9月末财政支出对流动性的补充效应,主要体现在10月中旬(国庆假期之后)。9月作为财政支出大月,往年同期公共预算支出规模约2.4-2.5万亿元,这种补充效应,预计使得10月国企假期之后、税期之前的流动性保持充裕状态,资金利率可能显著低于9月最后一周的状态。


二是MLF续作。8月、9月MLF到期量均为6000亿元,央行均续作4000亿元。10月15日(周六)MLF到期5000亿元,17日续作。关注央行续作规模。市场对降准置换MLF有一定程度的预期,如央行延续缩量、同时不降准,MLF续作之后,市场的流动性预期或出现边际收敛。


三是税期。10月作为季初缴税大月,25日是纳税申报截止日,26-27日税期走款,缴税规模参考往年税收收入数据,在1.4-1.5万亿元,其中大部分在税期缴纳。而且27日距离月末仅1个工作日。税期与月末的资金需求相叠加,需要关注资金利率出现波动的可能性。


四是政府债供给。5000多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要在10月底之前发行完毕。剔除10月国庆假期之后,地方债发行预计主要集中在10月10日至28日这三周。9月政府债净发行规模接近5000亿元;10月地方新增债供给超5000亿元,再加上国债净发行预计在2000亿元左右,政府债供给压力可能高于9月。


综合来看,我们预计10月资金面维持相对平衡的状态,整体可能略好于9月。从节奏来看,10月资金利率预计先下后上,波动或集中在25-27日的税期以及月末两个工作日28日和31日,税期距月末较近,资金需求叠加可能给资金面带来额外影响。相对9月,10月末不涉及跨季,税期、跨月叠加对资金的影响,较跨季而言相对温和。



3

利率策略:静待资金面季节性波动过去

资金利率对债市的冲击,往往与基本面、政策等因素相叠加。回顾8月中旬降息以来的债市行情,可以发现,在9月上旬流动性充裕时,债市对基本面、政策等因素的反映相对钝化。而9月税期之后,资金利率边际收敛,长端利率的波动相应有所放大,单日波幅一度达到3bp左右。


静待资金面的季节性波动过去。本周受跨季影响,资金利率或仍存在波动,但央行逆回购投放量明显增加,可缓解波动幅度。国庆假期之后,10月中旬流动性有望保持充裕,直至10月税期前夕。而10月季初缴税规模较大,叠加政府债发行可能放量,10月下旬资金利率可能再度进入短暂的波动状态。


接下来,对债市偏利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9月税期、跨季等时段的资金面波动在放大,指向资金面进入相对平衡期。叠加美元指数上涨导致人民币兑美元阶段调整,面临外部约束,市场对货币宽松加码的预期可能降温。二是10月地方债供给增加,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叠加准财政等政策发力,后续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进一步反弹。三是地产相关政策可能进一步放松,以对冲地产销售和土地购置的下行。


对债市偏利多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庆假期之后的10月中旬,资金利率有望较9月末得到明显缓解,10月不存在跨季因素,资金面可能略好于9月。二是9月出口运价环比8月末下跌14.7%,指向出口及外需可能边际放缓,可能需要国内政策放松以进行对冲。


利率经历阶段调整之后,或重回下行。就具体节奏而言,跨季前夕资金利率出现季节性波动,面对潜在利空因素,债市的波动幅度相应明显增加。进入10月中旬,资金利率有望明显缓解,可能带动短端利率阶段修复。但中旬发布的9月金融、经济数据可能延续修复,受此影响,中长端利率可能难以明显下行,仍是布局的窗口期。长端利率的调整空间,参考今年以来长端利率波动区间,10年国债收益率的上限为1年期MLF利率,因而本轮调整,10年国债收益率2.70%-2.75%偏阶段顶部。


待债市接受资金利率中枢小幅抬升+波动幅度加大的状态之后,重点关注后续经济基本面边际变化,可能带动货币宽松预期再度升温。考虑到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加息周期中,全球贸易趋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中国出口相应面临放缓压力,国内经济对内需依赖度将进一步上升,仍需政策放松,四季度存在货币宽松加码的可能性,窗口可能在11-12月,届时中长端利率或重回下行。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近期的充裕状态,但假如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流动性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相关文章:

之一:《杠杆低、久期短,利率能下否?》

之二:《10Y美债又上1.6%,外资会从债市流出吗?》

之三:《4月债市怎么看?怎么配?》

之四:《国企债务风险演化路径猜想》

之五:《“资产慌”与“资产荒”》

之六:《2016-2021,山西煤企债的轮回》

之七:《地方债发行高峰,央行怎么对冲?》

之八:《税期流动性意外宽松,能否延续?》

之九:《这一轮城投政策收紧不一样》

之十:《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

之十一:《流动性正在起变化》

之十二:《从流动性起变化到阶段性防御》

之十三:《2021下半年,城投“抱团”进行曲》

之十四:《城投政策收紧,万变不离其宗》

之十五:《从超预期收紧到超预期宽松,越来越窄的利率区间》

之十六:《信用收加货币宽,2018重现?》

之十七:《地方债发行高峰真的要来了吗?》

之十八:《1Y山西煤企和津城建4.5%+,值得挖掘吗?》

之十九:《MLF+政府债约6.5万亿,基础货币缺口为何不大?》

之二十:《安邦、海航和包商,往事并不如烟》

之二十一:《泰禾、蓝光和华夏幸福,化债路漫漫》

之二十二:《“类滞胀”往事》

之二十三:《细数历次债务“恳谈会”》

之二十四:《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行突破2.8%》

之二十五:《疫情,出口和利率》

之二十六:《复盘2021,峰回路转》

之二十七:《细数历次货币政策拐点的信号》

之二十八:《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

之二十九:《10年国债2.85%,利率或阶段顶部》

之三十:《从地产放松到利率拐点的往事》

之三十一:《疫情脉冲,10Y国债或继续下行》

之三十二:《多空交织,市场在博弈哪些民企地产债?》

之三十三:《2018年中美利差倒挂启示录》

之三十四:《中美2Y利差倒挂16bp,流动性或受约束》

之三十五:《62地已放松地产政策,何时由量变到质变》

之三十六:《汇率贬值下的利率往事》

之三十七:《疫情之后,债市的两种可能情景》

之三十八:《资产荒演化论》

之三十九:《6月流动性或有波动,但仍宽松》

之四十:《债市仅剩期限利差》

之四十一:《财政增量工具猜想》

之四十二:《10年国债利率或向下突破》

之四十三:《721国常会给出的信号》

之四十四:《长端利率或挑战前低》

之四十五:《回调或是机会》

之四十六:《30年国债,距低点一步之遥》

之四十七:回购存单票据利率齐上行,未到拐点

之四十八:9月继续久期策略



   

已外发报告标题债市周思录之四十九:流动性怎么看

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9月27日报告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