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洛博诗2首

葡萄牙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歌谣:她赤脚奔向泉边


她赤脚奔向泉边,

莱安诺尔穿过绿原;

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

花结飘在胸前,

手持一只陶罐,

柠檬色的裙子,

纱巾围在颈间,

清晨唱着歌儿,

踏花穿过绿原:

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

手拿一只垫圈,

是她毛巾做成,

一手叉在腰间,

一手提起裙边;

露出双足妙不可言,

白雪相比亦黯然;

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

她走在百花中间,

玉足踏到之地点,

花儿嫉妒尽无言,

羞惭使其更娇憨;

她踩出的每个脚印,

引出草原百花争妍;

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

并非因为阳光灿烂

新的敌人不会出现,

她如此来到泉边

必然冒有风险,

她忽视这种恶果

一径来至清泉:

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


1581年葡萄牙为西班牙占领后,葡萄牙的民族文学受到歧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葡萄牙文学急剧地衰落,宗教题材的文学作品盛行。追求辞藻和形式的“贡戈拉主义”的贵族文学成为正统。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洛博青年时期所写的抒情诗,虽然也受到“贡戈拉主义”的影响,但他的诗歌不仅继承了前代诗人卡蒙斯的诗风,而且融进了时代的新特点,这使他扮演了在15世纪诗歌和巴洛克诗歌之间承上启下的角色。这一特点在他的诗作中得到很好的证明。
在洛博的《歌谣:她赤脚奔向泉边》中,贡戈拉主义的色彩较之卡蒙斯诗风会显得鲜明一些。没有很多情节的叙述,主要是景象的描写,运用了大胆的比喻、奇特的形象、对偶的句式和夸张的词汇,以及优美的结构,都充分表现了“夸饰主义”诗歌的特色。在本诗的五个诗节中,洛博用四个诗节来描写和颂扬一个名为莱安诺尔姑娘的美丽:清新秀丽的妆扮,偶尔露出的雪白的双足,引得百花争妍的举止,甚至还带有一丝丝的勇敢的精神。在手法上,洛博不仅直接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莱安诺尔的美——“柠檬色的裙子”,“清晨唱着歌儿”,“露出双足妙不可言”;而且还将百花拟人化——“花儿嫉妒尽无言”,间接地来表述她的美丽。此外,“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带来的叠句效果,犹如莱安诺尔嘣嘣的心跳声,将莱安诺尔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置身于其中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最后一个诗节犹如画龙点睛,给整首诗带来了灵魂。“来到”,“冒有”,“忽视”,一系列动词将莱安诺尔内心的果决和勇敢展现在众人面前,同时给本首诗歌赋予追求的主题,塑造了一个美丽和智慧并存的完美天使形象,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卡蒙斯诗风的人文主义精神。
洛博是一位将民间语言和典雅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因此,他的诗歌语言既清丽又典雅,不乏创意的表达方式,而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五个诗节都以“她美丽动人,又忐忑不安”作结句,叠句带来轻快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性,给整首诗歌蒙上了一层欢乐的色彩,使之在民间久远流传。



歌谣:好事难求不常在


好事难求不常在,

坏事易来甩不开。

今日过去不再有,

何谓幸福降尘埃?

我的幸福快乐,

全是阴差阳错,

对我姗姗来迟,

忽而一日飘过。

偿付我的不幸,

代价实在不公,

因为幸福的价值,

难以与痛苦持平。

我所受的苦痛

已成情理之中,

一切命该如此,

便是行赏论功。

我有过多少期盼

收获却是欺骗?

如果为此知足,

我受苦理所当然。

我现在目睹之事

谁能有所预见,

谁就能在期盼之前

看到事情的全部!

谁信奉怀疑

便不再容纳信任!

谁只看到变化,

便无视付出的努力!

当苦难达到顶点,

幸福便向你走去,

请你让她成为我的,

因为你是个外人。

在过去的时光

我仅能达到

对你的向往

却无法做到拥有。

我的希望啊

你被时间焙干,

属于你的一切

尽皆烟消云散。

你是一棵绿树,

曾经信誓旦旦;

每当结了果实,

却消失在花间。

敏捷的思绪啊,

你无所顾忌,

我总怀有恐惧

害怕你的结局。

如果你把蜡翅膀,

贸然靠近火堆上,

还有谁会不明白,

危险就在你身旁。

已经失掉的东西

我绝不会抱怨,

因为有失必有得

我从中学到了经验。


弗朗西斯科·罗德里格斯·洛博青年时期所写的抒情诗,结合了注重修饰和辞藻的贡戈拉主义和贴近民俗的前代诗人卡蒙斯诗歌的元素,这使他的诗歌既典雅又具有民族性。这个特点贯穿了洛博诗歌创作过程的始终,使他在16、17世纪葡萄牙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在《歌谣:好事难求不常在》中,诗人洛博采用娓娓道来、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一个人失恋后心态起伏的过程,从对幸福逝去的叹息,到对爱情的怀疑,再到对目前精神状态的恐惧,最后豁然开朗,果断放弃。在这首诗歌中,“我”是感性的,所以会忧愁,会叹息,会黯然神伤。“我”明白这段感情的来之不易——“全是阴差阳错”,所以格外珍惜这短暂的幸福,所以当感情“忽而一日飘过”时才会怀疑爱情的快乐和痛苦、得到和付出是如此不公平。同时,“我”又是理性的,当希望化身为泡沫,誓言转变成空气时,曾经的爱人早已变成昨日黄花,明白再多的执着只会庸人自扰,如同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最后,理性战胜了感性,“我”断然选择斩断情丝,不再沉浸于痛苦的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对失去的感情,抱着感恩的心态,庆幸自己得到了经验。这样的感性和理性的抉择,这样的心路历程在旁人看来是如此的真实,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在诗句中找到自己感情的影子,每个人都可以将心比心获得属于自己的豁然和启示。这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如同在对自己的伙伴泣泪倾诉,没有文本和书面语的阻隔,拉近了诗歌与大众的距离,更能被人们所接受和铭记。诗歌所流露的情感和所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就这么不经意地打动人心,带来的不仅是理解,更多的是处理感情方式的赞同和启迪,还有无穷无尽的回味。
《歌谣:好事难求不常在》较之《歌谣:她赤脚奔向泉边》明显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叠句带来的音乐性,但是语言纯正,口语化,具有亲切感;没有太多景象的描述,没有华丽的句型结构,但感情真挚感人,风格较为质朴;没有奇特的形象,没有大胆的比喻,但是生活化的形象深入人心,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丁 文 林 译 季 丽 丹 评



葡萄牙最早的文学创作可上溯到12世纪末的民间抒情歌谣。这些歌谣多属口头相传,带有明显的乡土特色,由民间行吟歌手配上乐曲进行说唱。葡萄牙最早的行吟歌手若昂·苏瓦雷斯·德·派瓦,生于1140年前后,大约于1189年开始创作。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诗歌集是13世纪末编的《阿儒达歌集》和14世纪编的《梵蒂冈歌集》与《科洛克西-布兰库蒂歌集》。这些歌集收录了迪尼斯一世在位(1279~1325)前后由民间歌手和宫廷诗人用加利西亚语、葡萄牙语创作的爱情诗和讽刺诗。《阿儒达歌集》插图
到了14世纪,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相继出现。1344年,巴尔塞洛公爵佩德罗亲王主持翻译西班牙国王阿方索(一译阿尔方斯)十世下令编写的《西班牙通史》,并作了改写和补充。葡萄牙王室还主持编写了4卷《王族家谱》。这些史书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改写后的《西班牙通史》中对葡萄牙第一个国王阿方索·恩里克斯战功的叙述,是葡萄牙的第一部史诗性作品;《王族家谱》第3卷中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萨拉多战役中击败摩尔人的记述,则是葡萄牙最早的散文作品。葡萄牙最早的小说是14世纪的骑士小说《阿马迪斯·德·高拉》,但它是用葡萄牙文还是用西班牙文写成的,已无法查考。
15世纪初,宫廷是文学创作的中心。经过1383到1385年的政治动乱之后,葡萄牙由博尔戈尼亚王朝过渡到阿维斯王朝。若昂一世和爱德华多国王在位期间,宫廷主办的书局翻译、编辑了多种宗教、伦理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如若昂一世编写的《骑术》,爱德华多国王编写的《真诚的训诫者》,以及佩德罗亲王编写的《真德善行》等。富有民间传统的抒情诗逐渐为讲究形式的宫廷诗歌所代替,流传最广的诗集是宫廷诗人加西亚·德·雷增德(生卒年不详)在1516年编的《诗歌总集》,收集的作品大多是宫廷的艳情诗和带有神秘色彩的抒情诗,同时也收录了部分传统的民间诗歌。宫廷史官费尔南·洛佩斯(1380?~1459?),编写了葡萄牙王国自建国到若昂一世时期的历史,流传至今的有《佩德罗国王纪事》、《斐迪南国王纪事》和《若昂国王纪事》的第一部分等。这些史书记录了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许多历史人物。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在若昂一世、曼努埃尔和若昂二世3个王朝统治期间,葡萄牙逐渐形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新的地理发现和海外扩张,又使它成为一个强盛的殖民国家。它在经济上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它的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称为黄金时代。反对封建势力、主张宗教改革和人文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各种体裁的作品,尤其是戏剧和史诗,都达到了鼎盛状态。
贵族出身的萨·德·米兰达(1481~1558),曾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文学的发源地意大利旅居多年,首先把意大利诗歌的新格律引进了葡萄牙。他写了大量的田园诗和十四行诗,革新了原有的诗歌格律,创造了更富于表达力的新形式,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楷模。古典悲剧《卡斯特罗》的作者安东尼奥·费雷拉(1528~1569)、贝尔纳丁·里贝罗(1482~1552)以及迪奥戈·贝纳德斯(1530?~1595?),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抒情诗人。
优秀剧作家、葡萄牙戏剧创始人吉尔·维森特(1465~1537)一生创作了44部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和一些出色的讽刺剧。维森特主要为宫廷中婚丧喜庆、送往迎来和佳期节日的演出进行创作,但他的作品很快传到了民间,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发展。除以宗教故事和游侠骑士为内容的剧本之外,维森特还写了不少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的讽刺剧。由于他在宗教方面具有改革思想,他的许多作品在他死后遭到宗教裁判所的查禁。
在这一时期,中世纪的骑士小说虽已衰落,但还有较重要的作品流传,如弗朗西斯科·德·莫赖斯(生卒年不详)的《英国的帕尔梅林》和若昂·德·巴罗斯伊罗·沙加斯(1842~1895),以及剧作家若泽·达·西尔瓦·门德斯·莱亚尔(1818~1896)等。
在此之后的浪漫主义作家中,卡米洛·卡斯特洛·布兰科(1825~1890)一生共创作了约260部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他的后期作品已经带有现实主义色彩。以笔名儒利奥·迪尼斯闻名的小说家若阿金·吉列尔梅·戈梅斯·科埃略(1838~1871),著有《院长先生的女学生》(1867)和《一个英国家庭》(1868)等作品。诗集《鲜花盛开的田野》(1893)的作者若昂·德·德乌斯·拉莫斯(1830~1896)以及诗人安东尼奥·奥古斯托·苏亚雷斯·德·帕索斯(1826~1860)也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
19世纪中叶,由于欧洲新兴思想的影响,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葡萄牙出现。被称作“科英布拉派”或“七十年代派”的科英布拉大学的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是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中坚。他们与浪漫主义派作家展开了论战,提出文学创作应如实反映社会现实以求改造社会的主张。其领袖人物安特罗·塔基尼奥·德·肯塔尔(1842~1891)受第一国际的影响,曾公开赞扬法国的巴黎公社,并积极参加葡萄牙工人运动。他于1865年发表的《良好的判断和健康的趣味》是一篇出色的现实主义文学宣言。葡萄牙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是著名小说家若泽·马里亚·埃萨·德·克罗兹(1845~1900)。他的代表作《阿马罗神父的罪恶》(1876)和《堂兄巴济利奥》(1878)等小说,都是葡萄牙社会的真实写照。作者在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新的文学语言使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文艺理论家若阿金·特奥菲洛·费尔南德斯·布拉加(1843~1924)曾参与肯塔尔与浪漫主义派作家之间的论战,著有《葡萄牙文学中的新思想》(1892)等理论著作。吉列尔梅·德·阿泽维多(1839~1882)是继肯塔尔之后重要的科英布拉派诗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阿比利奥·曼努埃尔·德·格拉·戎克罗(1850~1923)除抒情诗外,还写了一些讽刺诗,如揭露社会道德败坏的《若昂之死》(1874),抨击僧侣阶级的《埃特尔诺神父的晚年》(1885),以及批判宫廷的《祖国》等。科英布拉派诗人若泽·若阿金·塞萨里奥·韦尔德(1855~1886)以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形象而准确地描绘里斯本的日常生活而著称,他的全部作品收集在他死后于1887年出版的《塞萨里奥·韦尔德作品集》中。安东尼奥·杜阿尔特·戈梅斯·莱亚尔(1848~1921)也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著有《反对基督》和《一个世界的末日》等诗集。其他现实主义小说家还有弗朗西斯科·特谢拉·德·克罗斯(1849~1919),若泽·弗朗西斯科·特林达德·科埃略(1861~1908),以及若泽·瓦伦廷·菲亚洛·德·阿尔梅达(1857~1911)等。若泽·杜阿尔特·拉马略·奥尔蒂冈(1836~1915)曾经参与反对科英布拉派的论战,后来受到埃萨·德·克罗兹和特奥菲洛·布拉加等人的影响,转而成为科英布拉派的重要成员,曾与他们二人共同主办《投枪》杂志,著有《荷兰》(1883)等游记作品。埃萨·德·克罗兹漫画像
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作家还有自然主义小说家阿贝尔·阿卡西奥·德·阿尔梅达·博特略(1856~1917),高蹈派诗人安东尼奥·坎迪多·贡萨尔韦斯·克雷斯波(1846~1883),安东尼奥·若阿金·德·卡斯特罗·费若(1862~1917)等。
19世纪末叶以来,葡萄牙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流派繁多,新的作家大量涌现。最早有受法国文学影响的象征主义派,代表人物是诗集《私房话》(1890)的作者欧仁尼奥·德·卡斯特罗(1869~1944)和卡米洛·德·阿尔梅达·佩萨尼亚(1867~1926)等。1910年,以《鹰》杂志为中心,形成了“萨乌达德”派,它的代表作家有特谢拉·德·帕斯科艾斯(1877~1952)和阿方索·洛佩斯·维埃拉(1878~1946)等。1915年,以《奥尔甫斯》杂志为中心,出现了第一批现代主义作家,主要成员有费尔南多·安东尼奥·诺格拉·佩索阿(1888~1935),马里奥·德·扎·卡尔内罗(1890~1916)以及若泽·索布拉尔·德·阿尔梅达·内格雷罗斯(1893~1970)等。1927年,又出现了以《现场》杂志为中心的一批现代主义作家,有若泽·马里亚·多斯·雷斯·佩雷拉(1899~1969),米格尔·托尔加(1907~),阿多尔福·卡扎伊斯·蒙特罗(1908~1972)和托马斯·德·菲格雷多(1904~1970)等。由于1926年独裁政权的确立,葡萄牙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阿尔维斯·雷多尔(1911~1969)在194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雇农》为起点,主张通过揭露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兴起,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索埃罗·佩雷拉·戈梅斯(1909~1949),若泽·马尔梅洛·埃·西尔瓦(1913~),费尔南多·纳莫拉(1919~),曼努埃尔·德·丰塞卡(1911~),若泽·罗德里格斯·米格伊斯(1901~),若泽·戈梅斯·费雷拉(1900~)以及若阿金·纳莫拉多(1914~)等。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有所发展。近代葡萄牙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安东尼奥·诺布雷(1867~1900),著有诗集《孤独》。诗人、小说家劳尔·布兰当(1867~1930)对后来的作家有较大影响。小说家阿基利诺·戈梅斯·里贝罗(1885~1963),以写农村题材小说见长。他的长篇小说《魔鬼的土地》,对农民的苦难生活作了逼真的描写。小说家若泽·马里亚·费雷拉·德·卡斯特罗(1898~1974)的早期作品《侨民》(1928)和《原始森林》(1930),描述了他侨居巴西时的遭遇,这是葡萄牙文学中最先描写工人阶级苦难生活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名的作家中,在诗歌方面主要有安东尼奥·热德昂(1906~),塞巴斯蒂昂·达·加马(1927~),索皮阿·德·梅洛·布雷内尔·安德雷森(1919~),欧仁尼奥·德·安德拉德(1923~),安东尼奥·拉莫斯·罗扎(1924~),埃尔贝托·埃尔德尔(1930~),鲁伊·贝洛(1933~),曼努埃尔·阿莱格雷(1937~)等;在小说方面主要有乌尔巴诺·塔瓦雷斯·罗德里格斯(1923~),维吉利奥·费雷拉(1923~),费尔南多·博特略(1926~),奥古斯托·阿贝赖拉(1926~),阿古斯蒂纳·贝萨-路易斯(1922~)和若泽·卡尔多佐·皮雷斯(1925~)等;在戏剧方面有路易斯·弗朗西斯科·雷贝洛(1926~)和贝尔纳多·圣塔雷诺(1924~)等。




推荐阅读:

德斯诺斯诗6首

勒内·夏尔诗15首

布洛东诗2首

博斯凯诗3首

博纳富瓦诗9首

贝特朗诗4首

杜·贝莱诗3首

海涅诗9首

阿拉贡诗选

马克·阿兰诗3首

卡·瓦拉诗2首

索德格朗诗14首

索尔维格·冯·绍尔茨诗5首

雪莱诗选

艾拉·梅里罗奥托诗5首

帕沃·哈维科诗选

贡纳尔·比约林《唯一的词是我去寻找的》

夏德《我的年轻的爱人》

沙尔维格诗2首

波德莱尔诗23首

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里夫贝亚《柳树下》

鲍伦诗2首

安徒生诗3首

塞弗尔特诗10首

扬·聂鲁达诗3首

兰波诗25首

魏尔伦诗22首

马哈诗2首

赫鲁伯诗21首

哈列克诗选

爱尔本诗2首

贝兹鲁奇诗5首

雨果诗9首

马拉美诗14首

米赫里奇诗5首

瓦普察洛夫诗8首

列夫切夫诗3首

盖尔马诺夫诗选

伐佐夫《丁香为我送芬芳》

哈代诗33首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60首

大卫·奥瓦迪亚《因为我爱你》

凡尔哈伦诗5首

雨果·克劳斯诗11首

巴格利亚娜《昏昏沉沉》

莱瑙诗4首

辛波丝卡诗28首

伊萨克扬诗2首

A·萨阿强诗选

普罗佩提乌斯诗4首

奥维德诗2首

贺拉斯诗3首

勃罗夫卡诗选

爱默生诗24首

巴赫曼诗16首

维吉尔《牧歌》

索因卡诗15首

梅特林克诗4首

弗拉绥里诗2首

卡图卢斯《歌集》

纪伯伦:沙与沫

里尔克诗33首

特拉克尔诗58首

沃尔科特《白鹭》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20首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15首

曼德尔施塔姆《彼得堡诗行》30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70首

达尔维什诗11首

《恶之花》各译本之比较

特拉克尔诗62首

波德莱尔《恶之花》

R·S·托马斯诗17首

骚塞诗2首

柯勒律治诗3首

威廉·华兹华斯诗9首


时间可能不会带来你想要的 但一定会带走你不想要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