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3首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克里斯蒂娜 ·吉奥尔吉娜· 罗塞蒂(英文名: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1830-1894)英国诗人,在题材范围和作品质量方面均为最重要的英国的女诗人之一。

她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双重的自相矛盾的感情,一方面它们表达感官上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又含有神秘圣洁的宗教信仰。

她是加布里埃莱·罗塞蒂和弗朗西斯·普利道瑞(Frances Polidori)最小的女儿。加布里埃莱·罗塞蒂是伦敦肯斯学院的意大利语教授,而弗朗西斯·普利道瑞一度担任拜伦的医生和秘书,还是哥特式小说《瓦姆普瑞》(Vampyre,1819)的作者。意大利语和英语是家中共同交流的语言,罗塞蒂其后也用两种语言写诗。创造的努力显然在罗塞蒂一家受到鼓励。

在19世纪的英国文坛上,涌现出两位杰出的女诗人:一位是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即布朗宁夫人(1806-1861),另一位是她。“拉斐尔前派”著名画家但丁·加百利·罗塞蒂是她的大哥(她就是哥哥这幅名画《受胎告知》里的圣母玛丽亚的模特)。她天生丽质,常做“拉斐尔前派”画家的模特儿。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




小妖精的集市(节选)


每逢清晨和黄昏,

姑娘们听到小妖精在叫卖:

“来买我们果园的水果,

来买呀,来买:

苹果和榅桲,

柠檬和香橙,

胀鼓鼓的樱桃没有鸟儿啄过,

甜瓜和山莓,

粉红的毛茸茸的蜜桃,

紫黑的一球球的桑葚果,

野的自由生长的蔓越橘,

野苹果和悬钩子果,

波萝蜜和乌莓,

杏子和草莓——

全都一齐熟透,

赶在这夏天的时候——

晨光不等待,

黄昏飞得快,

来买呀,来买;

刚摘的葡萄多么新鲜,

石榴美好又饱满,

椰枣和布拉斯李,

青梅和稀奇的梨,

欧李和越橘,

请你尝一尝,试一试;

红醋栗和圆醋栗,

火一样红亮的伏牛花果,

无花果能给你塞满嘴,

香橼本自南方来,

看起来可爱尝起来美,

来买呀,来买。”

一个黄昏又一个黄昏,

在溪边灯芯草丛间,

萝拉低头在细听,

莉姬遮住发红的脸;

在渐渐变凉的空气里,

她俩紧紧挤在一起,

双臂紧抱,嘴唇儿在警告,

指尖儿发麻,面颊发烧。

“挨着我,”萝拉说着

把她金发的头抬了起来。

“我们不可以看小妖精,

他们的水果也不可以买,

谁知道它的根吸什么养分,

谁知道它在什么泥土上栽?”

小妖精们叫着“来买呀”,

一瘸一拐走进谷中。

“啊呀,”莉姬叫道,“萝拉,萝拉,

你不该偷看小妖精。”

莉姬捂住自己的眼睛,

紧紧捂着,免得它们偷看;

萝拉却抬起金发闪闪的头,

轻轻地耳语,像那小溪潺潺:

“看哪,莉姬,看哪,莉姬,

小人儿们沿着溪谷走。

这个拖着只篮子,

那个捧着个盘子,

第三个拽得好费劲——

那金碟子准有好多磅重。

长出这样香甜的葡萄的,

该是多么茂盛的藤!

吹拂这样丰饶的果园的,

该是多么温暖的风!”

“不!”莉姬说,“不不不!

别让他们的货色迷住,

他们的礼物对我们有害处。”

她用带小酒窝的手指

塞住两耳,闭着眼睛跑了。

好奇的萝拉却还在逗留,

想把小贩们好好瞧瞧:

这个长着一张猫脸,

那个摇着一根尾巴,

这个踏着老鼠步,

那个在学蜗牛爬;

这个笨头笨脑探头探脑,

像只袋熊毛茸茸,

那个慌慌张张跌跌撞撞,

像只食蜜獾出了洞。

她只听得一片声音,

仿佛是咕咕齐鸣的鸽群;

在凉爽宜人的晚风中

听起来可亲而无比诱人。

萝拉伸长雪白的颈,

好像苇丛中的天鹅,

好像山溪边的百合,

好像月光下的白杨枝,

好像砍缆下水的船只

失去了最后的控制。

沿着长满青苔的溪谷,

小妖精成群结队走了回来,

他们尖声地叫个不住:

“来买呀,来买。”

当他们走到萝拉跟前,

就在青苔上一齐站定,

这批奇怪的小兄弟

互相使着眼色,

这批狡猾的小伙计

彼此眨着眼睛。

这个放下了篮子,

那个托起了盘子,

这个忙着把花冠编织——

用卷须、叶子和多毛的棕色核果

(人类市场不卖这样的果子),

那个使劲地向她举起

沉甸甸的满装水果的金碟子。

“来买呀,来买,”他们叫个不停,

萝拉盯着看,却不动弹,

真想买可又没有钱。

那尾巴像掸子的小贩要她尝尝,

音调像蜜一样甜,

那猫脸的打呼噜讨好,

那鼠步的致词欢迎,

那蜗牛爬的说话刚刚听得见,

这个用鹦鹉嗓子叫得高兴,

不叫“漂亮鹦鹉”却叫“漂亮小妖精”,

那个像小鸟儿似的啭鸣。

可是爱甜食的萝拉赶紧说:

“好人儿们,我一个钱也没有,

拿了你们的等于是偷。

我钱包里没有铜币,

我钱包里没有银币,

我的全部黄金都在金雀花上,

它们每当春风荡漾,

就在铁锈色的石南丛上摇荡。”

他们齐声答道:

“你头上的黄金有许许多多,

用一卷金发买我们的水果!”

她剪下贵重的金发一束,

她落下一滴眼泪赛过珍珠,

然后就吮吸他们的水果——

又圆又胀,鲜艳漂亮。

果汁迸流——比水更清,

比岩上的蜂蜜更甜,

比醉人的酒更浓烈芳香;

这样的美味,她从没尝过,

尽情地吃吧,怎么会餍足?

她把这神秘果园里生长的水果

吮呀,吮呀,吮个不住;

直吮到嘴唇都痛了,

才把吸空了的果皮抛弃,

只把一颗果核收藏。

当她一人回到家里,

她已不知是天黑还是天亮。

飞 白 译

在童话叙事长诗《小妖精的集市》中,英国先拉斐尔派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通过描述一个有关妖精果实的童话故事,将自己把尘世情欲视作禁果的宗教情绪透露出来。
《小妖精的集市》全诗共567行,采取了民歌格律,语调拙朴欢快,语言清新生动。整首诗的描写简洁细致,极具想象力,而想象中包含着具体的象征。
这首诗述说了莉姬和萝拉两姐妹的故事:萝拉经不住小妖精的诱惑,用一卷金发换取了看起来美丽诱人的水果。水果很好吃,只是吃了第一次之后,萝拉再也没有机会吃第二次,而她在对那些水果的渴望中日渐消瘦憔悴,金发变得灰而暗淡,人也濒临死亡。为了救萝拉,莉姬找到了幽谷中的小妖精集市,希望可以买到那些让萝拉日思夜想的水果,然而小妖精们却一定要诱惑莉姬先品尝,莉姬拒绝之后,妖精们凶相毕露。他们之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正面交锋,最终莉姬带着伤痕和满脸的果汁回到家。萝拉品尝到姐姐脸上果汁甜美而苦涩的味道,晕倒之后再醒来,终于恢复为当初那个纯洁美丽的自己。后来,萝拉和莉姬都成了幸福的妻子和母亲,萝拉常向孩子们讲述莉姬如何冒死救自己的故事。诗中称,同性之间的情谊是可靠的,无论什么情况,她们都会给予彼此最无私的鼓励、接引、搀扶和支持。
选段是全诗的开头,罗塞蒂在此将小妖精们描绘得活灵活现,或洋洋自得,或笨拙迟缓,或慌慌张张。他们在诱惑萝拉买水果时的神态和动作更显示其居心叵测:彼此斜着眼睛互换眼神,语调悦耳得像蜜糖。在莉姬买水果时,他们更是百般诱惑,一定要莉姬尝过之后才肯将水果卖给她,诱惑不成便设法折磨莉姬,玩厌了便哄然离去。
显然,在宗教和维多利亚社会风俗的影响下,这首诗有意无意地讽喻了情欲的诱惑。在维多利亚时代,金发常被用做女子贞操的象征,小妖精相互应和,用看起来美丽诱人的水果换取女子珍存的东西,女子因为欲望而堕落,并因此走向死亡;而如果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小妖精们便露出丑陋的真面目,粗暴地将坚贞的女子折磨一番,之后再结伴离去,寻找下一个可以诱惑的猎物。至于那些看起来饱满美丽的水果,正如莉姬所说:“我们不可以看小妖精,/他们的水果也不可以买,/谁知道它的根吸什么养分,/谁知道它在什么泥土上栽?”
与堕落了的萝拉不同,莉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她与小妖精们谈判,使萝拉从迷途中返回纯洁无瑕的世界,帮助她恢复了处女的身份。作为《小妖精的集市》中的近乎完美的女子,莉姬既有坚贞纯洁的品格,又有为别人的危难挺身而出的勇气。她是罗塞蒂树立的理想女子形象,她的美德是罗塞蒂认为女子应该有的操守,而尘世情欲,则被罗塞蒂视作禁果。
对于本诗还有一些不同的解读,比如有人认为它的主题是赞扬姐妹间的情谊;有人认为它表现的是自然对人的诱惑;有人认为它是对交友的劝诫。这主要是因为解读者关注点的不同。( 魏 丽 娜 )




在我死后,亲爱的,

不要为我唱哀歌;

不要在我头边种蔷薇,

也不要栽翠柏。

让青草把我覆盖,

再洒上雨珠露滴;

你愿记得就记得,

你愿忘记就忘记。

我不再看到荫影,

我不再感到雨珠,

我不再听到夜莺

唱得如泣如诉。

我将在薄暮中做梦——

这薄暮不升也不降;

也许我将会记得,

也许我将会相忘。

飞 白 译


克里丝蒂娜曾有过两次恋爱,都因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破裂了,后终身未婚,只把毕生精力投诸侍奉父母和为别人做好事之中,但爱情的破灭在她的诗中却留下深深的烙印,发而为这首清丽、真挚和隐含淡淡的哀怨的《歌》。
《歌》在语言和诗体上的质朴自然与其表达情感的纯洁诚挚是相互映衬的。诗上阕的头两句要求“亲爱的”情人在自己死后节哀,她愿自己远离蔷薇和翠柏的隆重,而置身于雨露青草的简朴,这是一种极其谦逊的自我表白,也是对宁静淡泊的大自然怀抱的一种热切向往。上阕尾句“你愿记得就记得,/你愿忘记就忘记”,在语境上意味奇妙,它将活人对死人怀有的两种态度都包容了,故在作者和读者的角度上都占据着主动权;而那“亲爱的”无论是记得,还是忘记,都符合死者的心愿,——一种宽厚淡泊、情真意切的爱的意愿。
下阕的前几句仍质朴无奇,那“不升也不降”的薄暮,意喻生命的静止状态,孕育于薄暮中的“梦”又把死亡表现得超脱和别有洞天,颇具神秘气息。而下阕尾句在此铺垫下与上阕呼应,以“也许我将会记得,/也许我将会相忘”再次在淡中出奇。逝者的世界与现实的生活之间的那道屏障使我们对其中的奥秘始终迷惑不解,而这种“不可知”的境界在这首诗中是互相共存的。上阕是死者对生者的是否记得不得而知,下阕则是逝者对自己是否将会忘记也无从知晓。这既不知你也不知我自己的情景,在精神上体现了维多利亚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怀疑态度和内省式思考,在宁静和谐的诗句下面涌动着迷茫、不安的探索情思;而从性格气质上看,这“不可知”的境界又融入了克里丝蒂娜带有悲剧气息的人生体验,并凝聚着她对爱情的虔诚追求和哀怨回味。
20世纪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认为,“在英国女诗人中克里丝蒂娜·罗塞蒂名列第一,她的歌唱得好像知更鸟,有时又像夜莺”。克里丝蒂娜的诗在形象、意蕴和格律上都不复杂,但却如鸟儿以简单的音符婉转成歌,悠然入耳,使那如泣如诉的曲子萦绕心际。( 潘 一 禾 )




记着我


望你记着我,在我离去之后——

远远地离去,进入寂静之国,

那时你不能再把我的手紧握,

我也不能再犹疑着,欲去还留。

记着我,当你不能再无止无休

对我描绘我俩未来的生活。

只望你记着我,因为你也懂得:

那时已来不及再商量或祈求。

不过如果你暂时把我忘记,

随后又重新记起,你别悲痛,

因为假如黑暗和腐朽之余

还留下我的思念的一点痕迹,

我情愿你忘记而面露笑容,

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

飞 白 译


由于健康的原因和恋爱上的挫折,克·罗塞蒂诗中时常回响着事物(包括人的生命)迅即消逝的主题。这首《记着我》与前一首《歌》一样,再次写到了“我”的“远远地离去,进入寂静之国”,咏叹着逝者对生者的祈求。这首诗在形式上以工整的十四行诗体驾驭情思,韵式是彼特拉克式的 abba, abba, cde, cde,结构是标准的起、承、转、合。前半段以别无选择的离去和时过境迁的无情来恳请“望你记着我”,后半段又对“你”可能会有的暂时忘却表示宽容和安慰,尾句更以“我情愿你忘记而面露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将“勿忘我”的主旋律变奏成“请忘我”,从而在一首“望你记着我”的情歌恋曲中表现出自己“忘我”的崇高境界。女诗人之所以祈求情人“望你记着我”,是因为她自身将永远不会将他忘怀,即便是生的分手,即便是死的诀别,她都一如既往地衷心祝愿他的幸福。
在这首诗里其实一切的祈求和愿望都建立在一种假设上,即“在我离去之后”。此中暗示了女诗人认为现存的一切都将转瞬即逝的观念,诗中“你不能再……我也不能再……已来不及……暂时……随后又……”等一系列表达都隐约提示着世事的沧桑和人生的变迁。但女诗人对这迅即消逝的世事人生并无置身其中的悲哀和感叹,而是以旁观者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超越。也许女诗人认为这种生活的现存和消逝都应该如此,所以对情人在自己离去后可能有的暂忘和重记表示完全的理解和真诚的谅解。这种善良和宽容带有较浓的宗教气息,它不仅表现了女诗人虔诚的宗教信仰,更表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幸福、痛苦的认真体味和思索。她以宗教式的虔诚姿态迎送着生死变异,以“无我”的人生态度侍奉父母并帮助穷人,在这首以《记着我》为题而又追求“忘我”境界的诗篇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克·罗塞蒂特有的那种纯真诚挚的感情世界,以及她甘为别人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潘 一 禾 )




在一位画家的画室里


他所有画布上都是同一张脸,

同一个形象,或坐或行或倚窗,

我们发现她在这些帘幕后隐藏,

镜子反映出她何等惹人爱怜,

有时是皇后,全身珠光闪闪,

有时是青枝绿叶间无名姑娘,

或是圣女、天使——但每幅画像

都有同样含意,既不增也不减。

画家日夜饱餐着她的秀色,

她也回盼画家,真诚而温情,

如明月般皎洁、阳光般欢乐,

而不在等待和哀怨中憔悴凋零。

不像她,却像希望照耀的时刻,

不像她,却像她进入他的梦境。

飞 白 译


这首诗描写的显然是女诗人的哥哥但丁·迦百列·罗塞蒂的画室,这位画家一生创作大都以他的妻子伊丽莎白·西德尔为模特儿,这个姑娘不仅能诗善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而且她的美色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梦幻色彩,她那种罕见的古典美的神韵,为罗塞蒂提供了集理想主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于一身的艺术女神原型。克·罗塞蒂对哥哥至爱的艺术追求是非常理解的,她以极其虔诚的态度祝福哥哥和他的“女神”。在这首十四行诗里,各部分都围绕着末尾两句的意思组织起来,全诗由于向着一个明确的高潮不断推进而具有灵活多变的流转和回旋,突出了画布内外弥漫整个画室的梦幻气息。
这首诗在构思上围绕着变与不变展开笔墨,“他所有的画布上都是同一张脸,同一个形象……”表现的是不变,而她“或坐或行或倚窗”,或皇后或圣女或无名的姑娘,则是表现变;但无论怎样打扮也无论采用何种姿态,她的秀气都“不增也不减”,画家的画面也“都有同样含意”,而且两人之间相互的顾盼也总是那样“真诚而温情”,又都在表现不变。形变人不变,画不变情更不变,这“万变不离其宗”的变异关系,真实地再现了罗塞蒂画室的特殊格局和画家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不变的方面,女诗人一则表现女主角不变的美色,突出她热情而神秘的秀美和非凡尘的神韵,不仅如明月般皎洁、阳光般欢乐,且永不在等待和哀怨中憔悴凋零;二则表现画家与妻子之间不变的爱情,表现他们之间互相的吸引,彼此的顶礼膜拜和共通的灵魂境界;三则表现不变的艺术追求,这既是画家及妻子的刻意追求,也是女诗人自身的执著寻觅。事实上,在克·罗塞蒂诗中经常出现的物质世界迅即消逝的主题,在但丁·迦百列·罗塞蒂的画室里也刻下了悲伤的印迹——由于经济原因,罗塞蒂与其心爱的姑娘相恋十年后才终成眷属,而婚后一年多伊丽莎白就死了。其实不变的美色并不存在,是不变的情感将其刻在爱美的人心间,而艺术的笔墨又赋予这心灵的情感以永恒的存在形式。由此,女诗人在末尾两句中点出题旨:“她”,是“希望”和“梦境”,非人间可寻;无论是希望实现的理想,还是梦中恍然若见的幻境,都不是现实的存在,但却给这存在以光的照耀和美的洗礼。
总之,克·罗塞蒂在诗中赞美了但·罗塞蒂画室中笼罩一切的梦幻气氛,但其寓意则是要赞美一个艺术家集理想主义、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于一体的爱情追求和艺术原则。( 潘 一 禾 )




推荐阅读:

罗伯特.洛威尔诗5首

罗伯特·勃莱诗3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7首

乌拉·哈恩诗3首

伊丽莎白·毕晓普诗7首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11首

A.E.史陶林诗12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诗7首

埃利蒂斯诗4首

蒂姆·利尔本诗11首

简·赫斯菲尔德诗13首

罗伯特·瓦尔泽诗3首

迈克尔·杜曼尼斯诗9首

马斯特斯《匙河集》38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13首

普拉斯诗3首

萨拉·基尔施《乡村之行》12首

塔尔科夫斯基诗6首

保罗·穆顿诗27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7首

安娜·斯维尔诗3首

米沃什诗15首

帕沃·哈维科《冬日宫殿》

穆罕默德·达维什《爱德华·赛义德:一种对位的阅读》

根纳季·艾基诗3首

露易丝·格利克诗5首

翁贝托·萨巴《山羊》

凯瑟琳·巴内特7首

安娜·斯维尔《夜间一场悲哀的对话》

阿尔·珀迪诗11首

安娜·斯维尔诗12首

布伦达·希尔曼诗10首

凯瑟琳·巴内特诗4首

玛丽亚·科钦诗3首

莎朗·奥兹诗7首

翁贝托·萨巴诗4首

阿尔冯西娜·斯托尼《伤感》

阿米亥诗16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十四行诗4首

罗伯特·哈斯诗3首

尼克拉斯·尼尔松《乌托邦》

萨巴诗5首

莎朗·奥兹诗7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7首

约翰·阿什贝利诗4首

博尔赫斯诗92首

杰佛瑞·希尔诗5首

雅典娜·法罗赫扎德诗3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4首

约翰·阿什贝利诗5首

约翰·阿什贝利《凸镜中的自画像》

华莱士·史蒂文斯《弹蓝色吉他的人》

杨·瓦格纳诗6首

保罗·策兰诗4首

玛丽琳·海克尔诗13首

曼努埃尔·德·巴罗斯诗5首

乔·夏普科特诗5首

谢默斯·希尼《格兰莫组诗》

杨·瓦格纳《蒺藜》

玛丽·奥利弗诗43首

理查·威尔伯诗15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77首

特德·休斯诗14首

玛丽·奥利弗诗5首


乌啼隐杨花 君醉留妾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