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澜图书馆

其他

访谈·廖细雄 | 不再等待允许,在附近去建设

但她也担心自己没有精力来做以及失去个人空间。反复无常的健康宝弹窗带来的愤怒,成为了细雄行动的源动力,她问自己,“为什么要等待允许呢?”
2022年12月31日
其他

访谈·林轩 | 享受资源的人,对社会负有更多义务和责任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微澜图书馆,城市边缘的真实公益

南方都市报:她忽然接到通知,学校一周后就要拆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行动带来微小的改变关注微澜图书馆微博:@新公民计划豆瓣:@新公民计划数据提供:廖细雄全文编写排版:岳毅桦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访谈·许方洲 | 爱己与爱人,它们是一回事

微澜北京35馆,2021年12月采访者说:许方洲是35馆的理事长,他于今年2月报名加入微澜,并于7月当选35馆理事。他会留意到馆内每个不符合他直觉的细节,并在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提出意见。方洲对待馆务的细致劲儿,偏直觉的思维模式,从实际出发的行事风格,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方洲由只关心自己到将关心自己与关心他人相融合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脱胎换骨。而方洲通过向最亲近的人学习,经历无数个深夜内心的自我思考实现了这一转变,这又能体现出他是一个善于自省并擅长向他人学习的人。方洲对细节的关注得益于他的原生家庭,上大学前,他在情感上的漠然也归因于原生家庭。但他通过向爱人学习,慢慢找回被忽视的情感,治愈自己,治愈母亲,并奉献给微澜的孩子们一份关照,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力量。在访谈中,我们聊到馆藏中的性教育图书问题,如何对待性教育图书,是微澜在实际馆务中一定会面临的问题。笔者和方洲达成的共识是,应该增加对性教育图书的科普,在遇到小读者有异议时,可以无需讳莫如深或不知所措,可以认真向小读者解释这是常识性的科普,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了解的东西。受访者
2022年10月30日
其他

【邀请函】一场真正的元宇宙盛会

可真实落座外场体验与社交入场降落外场入口会场助理辅助全场探索全空间陈列多种探索路径所有屏幕可点击嘉宾延展内容彩蛋探索各类展台视频触及突破线下限制的嘉宾素材多元化展示休闲区落座社交可真实落座入座同桌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访谈·一木 | 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访谈·魏佳羽(下) | 把基本事实作为方法,我们终会相遇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访谈·魏佳羽(中) | 理想回归现实,我们终将相遇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访谈·魏佳羽(上) | 把自己作为方法,我们终会相遇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2022年7月31日
其他

全职妈妈李晓楠丨在微澜,慢慢地觉得自己还能给别人帮助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我们的图书馆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微笑的小米 | 走遍千山万水后的她,十年如一日,回到乡村做阅读推广

2021年6月,彭丽静在康县王坝镇学校指导绘本阅读培训会在北京,哪儿也去不了。为微澜图书馆进行了一系列绘本故事培训课程的小米老师彭丽静,4月,干脆从北京回了老家,她想,要是威海先解禁的话,还可以去乡村推广阅读。5月,我们和在威海老家的彭丽静,聊了聊她过去的经历,她如何走上乡村阅读推广的公益路,如何扎根在乡村做阅读,以及如何突破的。乡村出生的彭丽静,初中时起很小就通过收酒瓶,卖冰棍,经济上自立,高中毕业后一脚踏出国门,在异国他乡边打工边做中文家教,攒够钱又回国上北京读书,毕业后从报社转行做导游,旅游旺季,宁愿不挣钱也要做翻译帮助牧民,后来边工作边旅行,在60多个国家留下足迹。这些经历让她相信个人奋斗,也有些“冲”,自由不羁的她,想走遍千山万水,好奇他人怎样生活的她,到了2012年,决定换一种活法,选择了乡村阅读推广这条公益路。从蒲公英图书室,微笑图书室,再到小贝壳图书室,疫情时和伙伴一起成立“1234童书会”,通过线上童书讨论给乡村老师赋能,彭丽静从加入别人的组织到创立自己的组织,从去乡村建馆,提供书到做阅读推动,走上前台培养讲师团,培养有支持能力的志愿者和教师,阅读推广目标从贫穷的西部乡村回归老家威海,努力改良乡村孩子的教育土壤。现在,威海本地的文广局采购小贝壳的下乡讲座服务,她的阅读培训遍布了威海乡下所有幼儿园。阅读公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的躬身实践,有哪些思考和改变,我们一起来听听彭丽静的讲述:常予他人之需我出生于1974年,农村孩子,小时候过得还蛮快乐的,有几件事情印象特别深。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访谈·凌校长|微澜带来了学校生态的改变

2018年,在暨南大学主办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讨会上,广州番禺会江实验学校的校长凌玉明结识了微澜图书馆的负责人之一岳毅桦,很快,他便主动申请了微澜图书馆,广州7馆就此落地发芽。一开始,微澜只是组织志愿者协助整备,学校负责日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7馆坚持做到了上学日的稳定开馆。随后,馆东计划的实施,志愿者的全面加入,鲜有人问津的图书馆真正地「活」了起来。在微澜图书馆执行长左樵看来,「广州7馆给微澜与学校合作的协办模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证明了在微澜提供有限度外援的情况下,图书馆也可以实现稳定开放的可能性」。目前,7馆一直坚持一周五天开馆,即使在志愿者无法参与值班的情况下,开馆也没有中断。这都得益于凌校长对阅读的重视和支持。协办馆期间,他任用数学老师韦老师分管图书馆,并慢慢减少她的课时量,减轻她的负担,这让7馆有了相对专门的图书管理员。理事会成立后,由于微澜的志愿者无法覆盖上学日,凌校长便发动和号召全校师生来报名做志愿者。现在,除了理事会和微澜志愿者参与开馆,学校形成了以韦老师为主、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为辅的开馆模式。凌校长说,这是微澜给学校带来的「造血功能」。2019年,他曾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表彰活动上,公开嘉奖了为微澜图书馆做出贡献的韦老师和学生志愿者,正式向韦老师颁发馆长聘书,并号召全校师生向微澜图书馆捐书。理事会成立后,他也主动加入广州7馆的微信工作群,及时响应馆里的大小事务,给予各种支持和协助。他认为,微澜和学校的关系,就像池塘里各自自由生长的植物,大家是在一起共同成长。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访谈·杨天宇 | 有时候,相比发表意见,支持别人更重要

微澜北京13馆,2022年3月采访者说:过去的一年里,微澜北京13馆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学期近2000的读者,每天中午20分钟的借阅时长,不足40平米的图书馆空间内,要开展常规的借阅工作都并不容易。2021年,微澜这个读者最多的北京分馆,平均单日借阅量从2019年的114册次提高至181册次;开馆日从每周3天增至5天,比2019年增加了39个开放日;ISBN码去重后,2122个读者借阅了3857本不同的图书,共计24624册次,人均借阅11.6册次。2021年,微澜北京13馆所在学校超80%的孩子走进了图书馆。笔者曾于2020年年末去13馆值勤,那时的孩子们对图书馆依旧漠然和疏离,而现在,他们在图书馆的神态自由而欢快,图书馆已成为寻常之地。这一切变化要归功于一个新的有凝聚力和行动力的团队。杨天宇是一名影视从业者,没有项目的间隙,他会每周固定到图书馆值班。因为对馆务的诸多主动介入,2021年5月,杨天宇被邀请加入了13馆理事会,成为一名理事。之后的半年多来,他与馆长任渺,理事刘佳,三位日常入馆值班的伙伴以及其他远程理事相互协作,负责13馆运营,他们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并严格落地执行,给13馆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新突破和活力。每一次从工作群里看到的孩子们的状态,以及社区13馆小组杨天宇发布的一篇又一篇文档中,都能真切感受到变化。带着对13馆实践的好奇,3月中旬,笔者采访了现任13馆传播理事杨天宇。受访者
2022年3月3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访谈·麦开|紧握星星,献给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

魔法象故事森林丛书,《手中都是星星》图书封面截图叙利亚大马士革,一个面包师的儿子在艰难动荡的世情中,追求成为记者的梦想。日记体,全书时间跨度四年,成长主题之外,还触及阶层、宗教、政治......内容丰盛,笔触却轻盈,不时的插曲令人会心一笑,少年的生命历程跃然纸上。采访者说:一见面,麦开就递给我两本书:《手中都是星星》《致艾米丽的秘密手稿》,让我读完丢图书馆里去。“这是我自已恨不得到处塞给人看的书,是那种孩子能读、能欣赏,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他们的阅读状况的书。”受访者
2022年2月28日
其他

在一起!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 2021

微信:小新(xingongmin2007)支持和帮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戳阅读原文月捐,和新公民计划一起守护流动的希望
2022年1月31日
其他

腾讯新闻×新公民计划 春节特别节目 | 流动的教育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9.02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然只有45.4%,流动人口有3.76亿人,其中流动人口子女约1.3亿人,超过中国儿童总数的40%。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月17日最新发布数据:2021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25万人,比2020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城镇区域扩张、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和乡村人口流入城镇三方面因素分别影响城镇化率提高0.36、0.12和0.35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50429万人,比2020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962万人,流动人口为38467万人,分别比2020年增加268万人和885万人。国家统计局网站对于许多流动人口家庭来说,把孩子带在身边成为流动儿童,在居住地城市会面临入学、升学方面的诸多困难;送回“老家”成为留守儿童,父母就不能亲自养育和陪伴孩子的成长,这对于每个流动中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很多的孩子,在尚未成年之前,他们在这两个身份之间切换;还有些在城市出生的孩子,因为教育升学被迫和父母分离;所有的遭遇,给孩子成长带来的挑战和伤害,可能是终其一生都难以修复弥补的。
2022年1月31日
其他

访谈·程春华 | 一个没有上海身份证号码的上海人

采访者说:做完程春华的采访,我脑子里多次闪出小津安二郎的名字以及多年前看小津的电影那种留白后的余味。如《豆腐匠的哲学》中所说,“泥中之莲……泥土是现实的,莲花也是现实的,泥土肮脏,莲花却清丽,可是莲花的根在泥土中……我想可以通过描述泥土和莲藕来衬托莲花,也可以反过来通过描写莲花以凸显泥土和莲藕。”小津也说,“社会常常把很简单的事情搅在一起搞得很复杂,虽然看似复杂,但人生的本质其实很单纯。”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余清|流动中的迷茫与找寻

余清的经历是千千万万个流动、留守子女中一个幸运的切面,这份幸运更多的在于她的自我找寻和实现。余清出生于江西省鄱阳县,父母在杭州打工生活,两岁开始留守,在老家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八岁时被父母接到杭州读小学,十四岁回到老家读初中、高中。在年少的成长经历中,她一直在留守和流动、城市和乡村的环境中切换。高中时,她自称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人,因为班上的学习环境较差,周围很少有喜欢阅读的人,她爱看胡适、王小波、龙应台等,但是没有人能跟她交流,「只能在书里去找朋友」。第一次高考失败,她去杭州跟着家里做网店生意,她卖掉了家里囤积的卖不出去的衣服,赚了几万块钱,「第一次体会到了赚钱的快乐」。在帮家里设计淘宝店铺的过程中,她意外接触到了CSS,觉得代码特别神奇,于是对编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本想一边赚钱一边自学编程,但出于对家里网店经营状况的担忧,也迫于外界对学历的要求,以及想要四年纯粹的自学时间,余清还是决定回老家复读报考计算机专业。在大学期间,她更多的时间是用来自学,由于自己流动、留守的经历,她也一直在关注和参与公益,想从事互联网和公益结合的就业方向。机缘巧合又像是命中注定一般,她知道了微澜,认识了左樵,在左樵的推荐下,现在就职于益迪教育科技,实现了自己“为公益组织做技术”的职业理想。同时,她现在也是微澜技术组的志愿者,负责小新机器人系统的维护。对于自己的经历,余清谈及最多的是迷茫、自由与幸运。在迁徙动荡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余清没能在阅读中找到庇护,那她的生命又有着怎样的悲喜和期待?余清的故事,或许也正是微澜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下是余清的讲述。受访者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访谈·左樵(下)| 微澜是拓荒者的乐园

左樵,也叫小撮,微澜图书馆执行长。40岁从北京一所中学老师的岗位出走,创业失败,窘迫无业两年。2016年,新公民计划接纳了他,半年的公益实践,对公益失望的同时,又意外留了下来。2017年夏天,发起和创立微澜图书馆项目。微澜至今在全国7个城市有48所分馆,累计服务流动儿童5.5万人,正在为4万个儿童提供服务,超过3500人通过持续服务或者捐赠参与和支持微澜。但同时,左樵是一个在媒体对微澜的公开报道中几乎被隐匿的人,连左樵自己也说,他的人生是一个普通人可能有的经历,没有光环,也没有故事。采访者说:左樵采访篇,最后一篇内容是关于微澜图书馆。微澜的生长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大部分谈话嵌于长对话之中;问题单独提炼出来,难免有些过于零散,也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很多问题远未深入谈及。与左樵的对话之所以很长,并不仅仅是因为左樵执行长的身份,也因为采访者从做志愿者到专职人员,在参与微澜与左樵共事的近四年里,彼此之间有很多具体事务的交集、争论、相互批评、也有很多疑问,但静下心来的探讨并不多;关于左樵,关于微澜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希望可以借由这场对话,多呈现一点出来。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微澜建立在共享和共建的基础上,在微澜的每一次参与,都是繁琐细碎的基础的行动,但这种日常的、持续的参与,往往又是需要参与者持续付出心力,发挥主动性;这样的联结一点一点发生,像涟漪一样彼此发生影响,我们具体的个人在微澜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也因为如此,微澜才具有生命力。笔者自己一开始作为微澜志愿者,是带着一个教育者的期待,两年后成为专职,又有了新的角度和观察;不同身份意味着对于微澜有了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了解左樵作为项目执行长的所思所想,既是好奇心所驱,也是为了助力微澜的长久发展。参与微澜的工作是辛苦的,同时也是幸福的;与我自己不同,一开始就作为专职的左樵其实常会因志愿者参与而生出羞愧之感,觉得自己付出得太少。微澜还有许多的问题,笔者相信,微澜的不完美、对他人的需要,也正是对于参与者的意义;当我们以完整意义的个人来参与一项公益事业,不受身份的约束,灵活地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心力参与其中,本身对我们个人意义就是巨大的。很多朋友说,参与微澜,是因为这里的纯粹,纯粹的劳动、纯粹的付出、纯粹的努力;这种纯粹可以滋养我们。持续的时间和心力投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慎重的选择;我们深知这一点。微澜也期待所有的参与不仅仅是付出,而是共建共赢;在共同建设微澜、服务好小读者、帮助小读者成长的过程中,也希望每一个参与者本身可以有所收获和成长。也以此文,献给微澜图书馆的四周岁生日。下微澜图书馆微澜社区细雄:先聊一聊微澜社区。2017年11月刚加入微澜、在微澜社区做服务登记时,我就觉得这特别好。毅桦当时也说这个特别好,告诉我是你自己一个人独立设计的。我一直认为,登记服务不仅仅能增加志愿者的粘合度、促进交流;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于项目执行信息的留存和披露,对于项目本身的传播和筹款,这些数据和信息非常重要;另外,更重要的是,如果微澜这个项目有了大的影响力,比如说教育部某个教委说所属地每个学校的图书馆都要有效地开放,那图书馆人力和资源的投入、服务成本的计算,微澜这种完备的实践经验和数据记录的参考价值是非常珍贵的。左樵:微澜社区是基于出走社的经验,组织建设和技术平台搭建,二者缺一不可。在项目一开始我就决定做一个微澜社区,与线下的微澜图书馆以及微澜志愿者组织相对应,这是微澜的重要一环。当时佳羽觉得没必要开发,已经有很多现成的工具,直接拿来用就好,何必再开发一个。他说BBS已经过时了,没人会去访问;需要花时间开发,还要去运营它,招呼大家来访问,得不偿失。但我是坚持要做,微澜社区在我设想中不仅仅是BBS,也是管理工具。直接使用现成的工具,必然是一个通用工具,我们有个性化的需求,它满足不了,即使有订制的功能,往往非常昂贵,而且随着项目不断深化,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订制的功能不可能跟得上,我只能使用自己开发的工具,我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满足微澜不断变化的需求。细雄:佳羽后来有改变看法吗?左樵:佳羽当时不支持,但后来发现微澜社区的价值,改变了看法。他后来还道歉了,他认为他的反对我构成了打击,我觉得挺好玩的,没想到他会道歉。在新公民计划里面,做的事情即使有不同意见,有人反对,如果自己觉得对,坚持要做的话,仍然可以继续做下去,不会有人真的来阻止。细雄:技术平台搭建好了,我理解的组织建设包括对组织里面每个人的支持,比如要协助个人去了解到社区这个技术的架构是什么样的,怎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社区这个平台。比如微澜图书馆馆员报名是一个自动化的流程,参与者是不是能理解这个流程,能观察到过程中的指令,然后往下走,适应这个环境;那后面的支持工作,实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一部分链接。都是很必要的。我从你2016年的求职简历里也看到,你做出走社的时候,要建立一个自动化的、规模化的、没有人工干预即可把事情运转下去的流程;我去查看的时候,发现出走社本身网站建设也是根据需求在不停地优化、不停地流动。微澜社区现在也是如此。你也曾说过微澜是某一个意义上的出走社,而且更大,这个怎么理解?左樵:出走社也具有公益性,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社群,它也为公众提供福利,至少为爬山爱好者提供了福利,满足这部分公众的需求;参与者的自发性,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一些特长,来共同建设这个家园,通过公共讨论来形成决策、制订规则、组织公共生活。每一次爬山,出走社都会按照自己的规则来组建小团队,一个临时的自组织。细雄:组织出走社活动的规则与经验,是在行动当中摸索的形成的,还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左樵:摸索形成的;开始有一个框架,有一部分是基于想象,但我从来不认为这个模式不可突破。细雄:到微澜的时候,出走社的模式是不是可以直接复制过来?左樵:经验和方法论是直接复制过来的。包括要用一个互联网工具来尽可能提高效率,一定程度的管理自动化,结构化地呈现数据等等。除了对效率的考虑,产品设计中还渗透着对公平、公正、开放等价值的追求。细雄:产品附带的这些价值观是从出走社形成的,还是你本身就想通过出走社来实践这些?左樵:本来就有,想去实践,在出走社找到了载体,找到了实现的方法。细雄:我听出走社的播客,有一期会聊到出走社的文化,简朴、不争强好胜,不斗勇,崇尚非竞争、反时尚、低消费;大家也聊到你很有领导力、号召力,才华横溢。左樵:都是溢美之词。细雄:你自己认同这些吗?左樵:太夸张了,至少才华横溢这个词用得浮夸。有才华的人太多了,我们中国不缺有才华的人,跟他们比,我只是有点小聪明,再加上胆子大敢干而已。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担当,也可以说是不知天高地厚。我是一个最基本的语法、函数都背不下来的人,经常现用现查,长年处于小白状态,但是却冒充程序员,自己写代码,整出来好几个项目。回头看看有点不真实。细雄:那是因为你有想法,你想去实现它。左樵:对,我就愿意去DIY。我小时候读的《大草原上的小房子》里面的情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再现了。我虽然是一个外行,但有那么多共享的资源,那么多攻略,我现学现卖,就足够用了,居然实现自己的想法,门槛这么低,好幸运啊。
2021年10月31日
其他

访谈·盘成芬 | 在东莞,八年,快递员和社区图书馆

盘成芬是东莞市佳邻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他和妻子已经扎根此社区8年,以他的话说,“我们8年没有回过老家过年,平时也很少回老家,8年,大部分时候,生活就是楼上楼下。”东莞市佳邻公益服务中心是微澜东莞1馆的合作方,也是微澜为之上线月捐馆东计划的第一个社区分馆。采访者说:采访之前,我对盘成芬的了解并不多。采访的时候,我潜意识地忽略了盘成芬发给我最近关于他的公开报道,也忽略了他在视力和听力障碍上的问题,希望在被塑造以及表彰的各种形象之前,来先认识他本人。盘成芬坦承,荣誉,公开报道,很少能带来经济和资源上的回报,但这是一种对他们工作社会价值的认可,也是很重要的。盘成芬1986年生人,今年35岁,大专毕业,湖南永州人。小的时候,他有过留守经历,十二岁开始爸爸妈妈外出务工,他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和弟弟妹妹,在家做饭,种菜,喂猪。他坦承,即使父亲没有外出务工的日子,酒醉后的父亲会打骂他和兄弟姊妹,甚至母亲,对老家的依恋更多源自于他对母亲的牵挂。而母亲,虽然从未真正理解他所坚持的事业,不理解公益活动,志愿者之类的,但她知道儿子做的是好事情,更多的牵挂,是让他多多注意身体。成年之后,外出务工的盘成芬很少回家过年。同样工厂生活经历,盘成芬有视角可以看到务工人员真正的生活的需求,小到如何以及社区哪里可以补办丢失的手机卡,回家过年之前哪个银行可以换取包红包的零钱。与工友在一起,给因各种不同原因未能回家过年的大家组织除夕晚会活动,是佳邻很重要的传统。2009年之前,曾在深圳的工厂上班的盘成芬,当大部分工友们工作外的时间用来打牌或者看电影消遣的时候,他会去一家社区图书馆看书,参加活动和做志愿者。他说,社区图书馆的义工活动,让在迷茫时的他收获很多精神的力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工厂倒闭,认为自己没有技术和文化的盘成芬决定到一家公益组织里学习电脑维修,平面设计,后来留下来做助教老师。三年里,他很少离开学校,吃住行,思考,写诗,唱歌,学习各种技能,也做志愿者和助教帮助同样为工友的其他人以及他们的子女。我偷空看了一下他那时候的博客,他的苦闷,思考,记录,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痕迹。2013年,盘成芬恋爱,有了孩子,在家人的建议下,他们决定留在更为温暖的南方,不再北上。2013年,他和妻子两人到了东莞,参加东莞市蓝衣公益服务中心的工作,后来蓝衣公益因为缺乏运营资金逐步停运,盘成芬独立承担起来,2016年蓝衣转型成现在的东莞市佳邻社区公益服务中心。佳邻在租赁的58平米的房子里,是社区的活动室,也是社区图书室,免费为社区里外来工子女、居民提供图书借阅。佳邻开办各种讲座、电脑学习班、面点师培训班,应有尽有,帮助社区外来工在打工之余提升自己。盘成芬也坦承,因为没有专业的人力和资源,佳邻的服务主要通过与其他社工机构合作活动,佳邻主要做对接服务,承担招募服务对象的工作;而在图书馆的运营方面,他坦承也同样缺乏必要的经验。2018年起,佳邻在没有任何资助和筹款情况下,需要靠他自己,把这个图书室支撑起来,不管如何,他希望能一直保留住这个社群空间,在需要的时候,为同在东莞务工的家庭和子女提供支持。最艰难的时候,他会半夜去做水果批发搬运工,来补贴图书室房租水电。疫情后,他和妻子利用服务中心上午未开放的时段,承接社区送菜以及快递外卖增值服务,同时,他也兼职为几个公众号写推文和运营,以此来获得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和支付佳邻的房租。盘成芬他坦承,他也曾经觉得做公益不容易,自己不是做公益的料,但现在,他更坦然地走这条路,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相信,虽然不能服务很多人,哪怕只服务到社区身边的家庭和儿童,一个人,一个生命,他的努力也是有价值的。他希望加入微澜,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经验和支持,也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帮助他一起来运营好图书馆。盘成芬说,图书馆是社区共有的。他希望借由此能促成社区空间里发生更多的联结。而微澜,也希望借由佳邻这一个窗口,走进东莞,让更多图书馆真正“活”起来!盘成芬从深圳工厂到北京学习社创细雄:因为之前微信我们有简单地聊过,我可能就直接就一些具体的问题向您提问了。您说2009年在北京同心实验学校做志愿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参与,当时主要做什么?盘成芬:2009年之前,我在深圳的一个工厂上班。2008年金融危机,我们厂也经常裁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比较迷茫的一段时间。刚好,2009年,北京的一个公益组织,有专门招收社会上愿意继续学习的工友的电脑维修和平面设计的公益培训班,当初,我们在深圳看到,可以学电脑维修,平面设计,免费,觉得很好;当时我们在深圳也特别迷茫,就想,要不我们去学一点技术吧。就这样去了北京。学习场地就是在北京同心实验学校,会上一些电脑维修,以及怎么开展社区活动和社区图书馆的课程。学习的课程当中,除了技能学习,下课了以后,会到同心实验学校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当初的时候,同心实验学校有个特别小的图书馆,会开放给学校的小朋友,我们也会去图书馆值日;同心实验学校也会组织儿童公益活动。六一,主要的节假日筹办活动或者社区活动,我们会做志愿者协助开展活动。盘成芬在北京写的诗词今天二十四岁出去打工五年多了电子厂、五金厂、塑胶厂、手袋厂、......连自己也记不得进了多少个厂今天二十四岁想着出去好好闯闯原以为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没想到反而被钱给挣了没有钱寄回家不敢去医院也不敢谈恋爱这样的生活还能忍多久今天二十四岁今夜还这么多的工友大家一起喝酒相互诉说我们的打工经历互相鼓励你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你的幸福就是我幸福
2021年10月31日
其他

访谈•小瑜馆长|我愿意做一个组织者

2020年11月,小瑜馆长加入了微澜图书馆。在团队没有组建前,她就着手组织微澜广州8馆的开荒和筹备工作;12月,小瑜参加8馆馆东大会理事竞选,并成功当选理事,兼任了馆长一职。在竞选理事的自我介绍中,小瑜写道:“能在家附近为社区的广州的外籍建设者的孩子们做一些事情,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广州快乐成长,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去8馆采访她的当天,馆里来了三位新手志愿者,小瑜进馆第一件事,先对新来的志愿者们进行培训。培训包括益迪云图的使用、借还流程、值班日志的填写,也包括图书馆内书籍的分类排放,甚至还包括馆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她都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一番。小瑜馆长注重沟通、重视规则、强调分工,由于她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对于图书馆,她也有自己坚持的管理理念,这让8馆有着区别于其他分馆的运营风格。此次访谈,我们和小瑜来谈一谈一个图书馆从前期开馆整备到后期持续运营的具体过程,以及遭遇的困境;也来了解一下理事和馆长的双重角色之下,她是如何理解并平衡两个角色的。受访者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访谈·隋元丨流动儿童对社会的反哺

隋元是2021年6月正式加入的微澜图书馆,起初通过月捐成为上海1馆馆东,后来增选为分馆理事。她主张平等的赋能,提议建设家长志愿者团队。从中学时代至今十几年的时间,她一直不间断地参与对流动、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公益服务。对于从小在流动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隋元来说,少年时代身边朋友一个一个离开成为隋元参与公益的动力,做的事情就像把搁浅在沙滩上的海星扔回海里,对于每个海星来说,都是100%的意义。受访者
2021年8月29日
其他

访谈丨跨省服务的志愿者

为流动儿童服务的微澜图书馆,吸引了众多志愿者来参加服务,他们的真诚善良,像春风般温暖着孩子们,让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孩子们,在得到更多教育资源的同时,体会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很多城市目前还不具备开馆的条件,但距离挡不住善良热心的志愿者们,本期微澜人物采访的就是3位跨省服务的志愿者,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内心,倾听她们的人生感悟。这三位志愿者分别是邓妮妮、上海3馆馆员朱一砂、北京5馆的马小婷。受访者
2021年7月29日
其他

访谈·左樵(中) | 从出走的一小撮到微澜

xingongmin2007微信公众号:微澜图书馆新浪微博:@新公民计划想要加入微澜图书馆?👇戳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我们的图书馆 | 访学生志愿者

编者:微澜图书馆有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给大家普遍的印象是忙碌。学生志愿者们正处于个人学业、今后发展等各方面业务及生活的起步阶段。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下,在多元化的选择中,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微澜图书馆?在没有了志愿时数的约束后,他们为什么选择继续参加图书馆工作?本期微澜人物访谈希望能通过对学生群体的采访,结合他们的工作服务日志以及群讨论,让大家能近距离了解这些年轻人,了解他们在微澜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相信读完本文,你对前面的问题会得出自己的答案。这次访谈没有在全馆开展征集活动,只是微通社成员推荐了几个熟悉的学生,他们是北京4馆的大三学生伍泓、北京18馆的彭子琛、上海2馆华东师范大学的雷佳妮和奚嘉璐、广州大学何文光,他们的认真负责和组织能力引起了微通社的注意。同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学生志愿者在微澜图书馆还有很多很多。受访者
2021年6月30日
其他

访谈·左樵(上) | 永远直立行走的小撮

左樵,2021年5月18日在皮村他租住的小屋廖细雄/摄左樵,也叫小撮,微澜图书馆执行长。40岁从北京一所中学老师的岗位出走,创业失败,窘迫无业两年。2016年,新公民计划接纳了他,一年的公益实践,对公益失望的同时,在同事的挽留之下留下来。2017年夏天,发起和创立微澜图书馆项目。微澜至今在全国7个城市有48所分馆,累计服务流动儿童5.5万人,正在为4万个儿童提供服务。但同时,左樵是一个在媒体对微澜的公开报道中几乎被隐匿的人,连左樵自己也说,他的人生是一个普通人可能有的经历,没有光环,也没有故事。采访者说:这是一场迟了一年的采访,5月10日几乎是出于一种冲动,更改本月微澜人物想采访左樵,给他发出邀请,他说好。首先浮现在脑海的,仍然是一年前整理左樵采访提纲时的第一句话:“要把左老师真挚和坚持的一面,‘水至清而无鱼’的一面挖掘出来。”对话在18日进行,期间,我们一早在微澜28馆见了面,采访,下午一起值班,然后沿着东郊运河公园走回皮村,顺便去已经关闭的同心实验学校和没有开放的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绕了一圈。之后回到主街,在一个麻辣烫店坐下来,边吃晚餐,边继续后面的采访。吃过晚餐后,我们回到了他最近租住在皮村的出租屋。他笑称本来可以用樱桃招待我,但樱桃被冻住了。他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崇尚极简生活,家里没有塑料袋;他本来打算把樱桃带去和同事分享,也只能作罢。妹妹邮寄过来的樱桃怕坏掉,只好冻在冰箱。他泡了一壶果茶,我们席地而坐,一直聊到晚上10点。对我自己来说,在新公民计划的这两年,与同事的相处,可能是一生里最纯粹的时刻。我们因为工作各自忙碌,很少见面。但每个人都真实地呈现在你面前,常常在两个极端之中。很多时候,个人身上的多元和矛盾不加掩饰,会带给我极大的困惑和撕裂;但另一方面,或许这才是人真实的模样。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这也会带到工作中,当我们去做倡导平等公正,通过微澜图书馆去给孩子提供教育支持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把自己倡导的价值观,比如独立,比如平等,在我们每个人自身,以及彼此之间,加以实践。这是在公益机构工作的幸运,与我们的愿景和使命契合;但这与组织目标之间,也常常出现巨大的张力。“常常”意味着,我们会为了坚守某个价值原则而放弃可能的利益。我很难用简短的词句来描述近两年与伙伴们在一起协作的感受;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冲突不会止息,亲密无间的协作也会照旧,也在冲突和相互支持中,建立越来越深厚的信任,尝试对彼此有更多的理解。想借用一条朋友曾发过来的信息,来表白一下所有的同事,以及新公民计划和微澜的伙伴们:“细雄,我觉得微澜真的很宝贵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的是令人兴奋,尽管在民国也只存在部分群体当中,但是当真理从精英走向大众,这个过程真的是一个不同阶层相互交流,可以对话甚至逐渐走向平等相处的过程,彼此的偏见逐渐消除,产生越来越多的尊重。突然就回想起你说你们同事之间‘吵架’的过程,回想起你和你的同事们还有其他志愿者说话时互相平等对待的感觉,起初我以为是刨除社会属性的对话,会觉得你们根本都不去论职业等;后来觉得相比大众而言,是你们愿意放下很多刻板印象和偏见。而且微澜里的每一件小事,不是基于名利,而是基于对某种愿景或者其他的认同,基于大家共同配合把一件事情做好,让每一个细节一步一步清晰地向前发展,少有投机取巧,都是脚踏实地。常常看到群里的对话在体现着‘这个不好,那什么是更好的?’,这样上一步的失败与下一步的改进就衔接的很紧密,不会沮丧,也有进步的成就感。而不是互相责任的推卸,功劳的比较,不会因为某一件事情被捧上天或踩入地,我才开始知道为啥待在微澜是有踏实的感觉了。”收到这样一条信息,有一种走进历史洪流里的错觉,但又清晰地知道,我们确实行走在历史的路上;除此以外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肯定和期待带来的压力,这意味着我们,我们有局限的个人,需要更多的克制和忍耐。加入这个团队越久,接触的伙伴越多,也越能理解没有任何恐惧的平等是多么珍贵,以及脚踏实地做事有多么踏实笃定的力量。言归正传,这是第一篇正式的关于新公民计划同事的访谈,将完全用对话的形式呈现,如果有机会,也期待可以访谈更多的同事。主角终于要出场了,左樵作为微澜图书馆项目的发起人和现任执行长,他是在关于微澜图书馆的公开报道中被绝大多数记者和编辑们自觉隐匿的那个人;他是个会因为在年会使用执行长身份发言而觉得羞愧,但是又“沉迷”于搭建各种架构编写各种规则的人;他是微澜初期,一对一接待每一个志愿者,耐心地解答各种疑问,也是会在工作群怒怼志愿者而被认为或者真的有点“专制专权”的人;也是在微澜馆东计划实施以后,越来越藏身于背后支持系统运转,有时又突然现身的那个人。他说,微澜有岳毅桦这么优秀的伙伴,有整个团队的共同协作,还有这么多微澜伙伴的参与,他对微澜的贡献被稀释,他甚至可以接受自己在微澜的历史中被抹去,但自己却是永远会为微澜感到自豪的人。左樵喜欢命名,他把这比喻为圈地运动;他说命名只是搭好架子,允许反对,但常常在他搭好的架子面前,所有的意见都会被一一批驳,但他从来不善于解释,而让别人无法动弹;他相信平等,作为微澜社区的开发者和维护者,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垄断意见,作为程序员,他垄断技术;他说自己只是窝里横,不善于公共表达,但是一旦他开始表达,不管中间你掐断多少次,他都会坚持把他想说的说完;他是一个绝对的忠实于真实的人,事无巨细,不遗漏细节,也不希望有一点的扭曲和夸饰;这种倔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使他立于边缘,被视为异端,被孤立被欺辱,不过也是在这种训练中,他懂得利用知识来“挽尊”。身处边缘也有利于他发现主流之外别人看不见的风景和世界,善于找漏洞,填补空白。在填补空白中,他也得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他人,我们到底存在多少误解,或许只有更频繁的进行没有恐惧没有顾虑没有防备开放的对话,我们才可以往前走,相互靠近一点点。关于左樵的种种好,期待诸君自己去发现;至于他的容易让人误解,甚至因为他的倔强和坚持会伤害到别人,这一点,我几乎也可以肯定。去穷追左樵这个人,对于如何理解微澜,也是意义巨大的。我们的访谈,从他的各种名字开始。上童年和阅读的秘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细雄:你的微信号cuzokio
2021年5月31日
其他

性伤害|预防是最好的保护

2021年3月,“女童保护”发布的《2020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中,据“女童保护”统计,2020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8岁以下)案例332起,受害人数845人。实际上发生伤害的人数,会远远高于报道。一边是频发的伤害,一边是常识的匮乏。在图书馆的执勤过程里,经常会面对各种状况,哪怕面对平常的性教育绘本,当一年级的孩子当作平常的绘本认真阅读时,高年级的孩子们经常会跑过来,“阿姨,好恶心啊,你把书收起来吧。”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访谈·王晨 | 我相信相信的力量

别人看到的是我们的付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是在得到。——王晨采访者说:这几乎是一篇王晨的自叙,为了彰显采访者我的存在,先写一写我自己有关王晨的记忆。最初的印象里,王晨几乎没有多余的话。2017年底,微澜北京5馆开馆的第一个学期,她和好友崔艳华一起来参加过值班,第二个学期她转到了8馆,再后来8馆关闭,她去了13馆服务;疫情之后,她到微澜北京11馆值班。这次采访才知道,是馆长张全红了解到王晨也在做希希学园的志愿者之后,鼓励她把性教育课程引进学校;后来王晨主动和校长推荐,并把希希学园(儿童全面性健康教育公益课程)韩雪梅老师推荐给学校,并成功开课。之后,王晨每次去值班,也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低年级班级兼上性健康课程。尽管王晨是最早参与微澜5馆值班的志愿者之一,也见过面,但我做专职前,和王晨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只记得她严肃又腼腆,在国有单位工作,离职。这几乎让我有种错觉,就是她对我这个馆长或者微澜并不太满意。对王晨更多的印象是我成为专职的工作人员之后,发现微澜发起的这两年中,王晨一直在坚持服务。2019年99公益日,我们举行微澜三十六时辰不间断朗读接力活动,9月初,微澜各个分馆要开馆,做大型的活动人力很紧张,举办活动本身已经很吃力,虽然活动反响很好,但几乎没有时间和心力顾及筹款。当时王晨和崔艳华一起来现场参加活动,她主动为微澜发起了一起捐,在活动现场,她就电话微信不停地向身边人推荐微澜,帮忙筹资。99公益日三天,她同时为微澜和希希学园筹款,为每个项目找到了60多位捐赠人。在北京,有多位朋友通过王晨分享进入微澜成为志愿者,并一直持续服务。2020年8月,在北京23馆的撤馆现场,我又见到了她,她提来了一袋书,说,给图书馆的。漫长的疫情过后,在一个即将撤离的图书馆,王晨带来了书;接过书的瞬间,我百感交集。我记得王晨当天身体状态不是很好,她没有多余的话,只是一趟一趟楼上楼下地往返搬运图书。我们2019年99公益日前夕互加了微信,通过朋友圈才知道她有众多的参与公益,行动也很多;她几乎会转发我们的每一篇文章,招募,参与我们的每一次筹款以及倡导。平常的生活里,她也旅行、观影、进行各种学习;她把所有这些作为日常不断的分享。采访时我问她,分享这些是否有压力和期待,她说没有。她坦诚,在这些分享的过程里,对即使“不相信”的人也产生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王晨坚持做自己个人能做的,包括分享。我一直很好奇,她持续不断的分享动力来自于哪里。但不管是和其他的志愿者聊天,还是和王晨本人对话,都发现王晨所有的行动都很自然,几乎没有冲突,直到采访三周后,王晨发给我一段文字:"那年(2019年)九月五号我爸爸去世了。妈妈是2014年去世的。我是独生女,不到50岁就没有了父母,好像有点早。九号去微澜朗读我曾担心眼睛肿着,刚才看和崔艳华的相片,还行。爸妈是老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坚持不留骨灰,我尊重他们,都没留。我受他们影响,做了捐献器官遗体的登记。"在某个瞬间,我似乎理解了她的"平常心"。文
2021年3月28日
其他

访谈·王燕 | 我比较老派,为了工作,可以“放弃”孩子

细雄:那时候有流动儿童这个概念吗?王燕:知道留守儿童。也知道一些跟着父母在外面打工的孩子,但是冠名流动儿童,这个好像没有。
2021年2月28日
其他

对话志愿者张迪 | 当一个年轻人因严肃而痛苦,Ta应该做什么?

张迪出生在一座被称作“留守儿童之殇”的地方。那个让5名孩子一氧化碳中毒的垃圾箱就在她中学附近,她的同学、表姐妹、好朋友也都是留守儿童。但直到大学时,她才真的会开始使用“留守儿童”这个概念。在以前,没有人会说自己是留守儿童,通常会说“爸妈出去打工了”以及“和爷爷奶奶住”。在2021年1月10日的微澜年会上,张迪以微澜图书馆志愿者的身份,在“微席”演讲环节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初中时,她是武侠和玄幻小说的拥趸;大学后,她跳出舒适圈关注着社会的点滴。她说自己是一个严肃的年轻人,严肃到经常被身边的朋友吐槽。但也是这份严肃,让她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被奚落的愿望,以及生活的复杂和无奈。“清理低端人口”后,强烈的无力感和“想不通”促使张迪来到新公民计划实习。后来,她成了微澜图书馆的志愿者。随着打工子女学校的关停与重建,她先后服务过北京16馆、23馆、7馆,留下了许多回忆。“爱是我非常需要的东西,不只是爱情、友情与亲情,更是一种人与人的温情时刻。”从学生到社畜,身份的转变让这位小镇青年有了更多体悟,她也希望自己有不那么严肃的时候。“我估计还得和自己严肃本质挣扎一段时间,但不管严肃还是不严肃,我们在微澜相遇,相信通过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也正在通过实际的行动,期望着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一些。”她在演讲时说。这是当天颇为特殊的一段演讲,到后来张迪有些哽咽,全场寂静无声。这次年会的主题是“2020,彼此照亮”,过去一年无疑是艰难的,但我们希望张迪的故事也可以照亮你。张迪和刘瑜老师一起值班
2021年2月14日
其他

故事姐姐播种记|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绘本组成员雨滴姐姐李雨辰李雨辰参与了微澜各种各样的行动,除了绘本课和分馆值班,她参与多个分馆的整备,疫情期间电话热线,十一期间798YoungDays
2021年1月27日
其他

访谈·李雅 (上)|不要把书神圣化,图书馆也不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开学记,插班生与《寻宝记》广州红姐:51岁,我颠覆了过去的人生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微澜,报名馆东或者馆员。
2020年11月30日
其他

访谈·李雅(下)|不批评原则

微澜广州2馆小读者在看书,来源:广州2馆工作群被采访者李雅有许多身份,华南理工大学老师,也是两位孩子的母亲;2年前组织发起一个读书会,现在有100多位成员,她自己读过海量的书,家里也有海量的书;在来微澜之前,她一直想开一家图书馆,希望把自己积累的读好书和好好读书的方法分享出去,成为一个桥梁。加入微澜之后,她是微澜广州2馆的馆长,理事,同时也成为微澜广州执行部的一员。下不批评原则别人不能替你建立原则细雄:前两天也看到有另一位馆东提到,首先我们不要把书看得那么珍贵,可能先放下这一点。李雅:对的,所以说丢书,或者把书弄脏了呀或者怎么样,不要把他们看得那么严重。基本的爱惜肯定是要有的,但是不要把它变成一个过分神圣的东西,以至于要去崇拜它或者怎么样。这样就限制自己了。我虽然是个非常爱看书的人,但是我觉得我对书没有迷思,我也看了很多坏书,我们的馆藏里面不会都是好书。细雄:这个也可以聊一聊。李雅:我其实基本的原则我都有的,所以可以聊。我们要建立一个「不批评原则」。这一段时间我们已经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会在借还书的这个过程里面去跟大家去聊这个原则。「不批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遇到问题要找其中我能做的事情,而不是去责备人。比如说这个孩子,他要来借书,他的这个卡上已经有两本书没有还,他借不成,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批评他什么,你只要跟他解释说:现在你这两本书没有还,所以你没有办法借书。那你看看,第一,你能不能在这儿继续看这本书啊,第二,你要不要把把借走的书找出来还掉,这样你就可以借了。这叫「不批评解决问题」。比如我们昨天就看到一个小孩儿,有些书借了将近一年了,去年2019年12月份借的。可能因为疫情了没开学,书一直没有还。我们会说:哎哟,这本书没还,好久哦;但是呢,你还有机会借另外一本书,我先帮你借那本书,你再找找看怎么办?你自己考虑一下。就是不批评你。孩子在这里面大声吵闹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说:哎,孩子们请你们小声一点说话,只要你们彼此听到就可以。同时你在工作的时候,你也是小声说话,你也不大声。一边示范,一边强化这个原则。孩子把读书卡丢了,也不谈他丢这件事,只是说:哎,你丢了卡,我们能怎么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指责,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指责了。细雄:去告诉他理由、去解释发生了什么、可以怎么解决,这是一种比直接去指责他,更有力量的方式,我一直这么觉得的。这个也蛮想跟您交流的,一直以来我也遵守「不批评原则」,但前两天打破了,上周,在场的志愿者很温和,图书馆里都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说话的孩子太多了,非常吵,我当时就朝他们真的大吼了“你们不要闹”,试图盖过他们的声音。李雅:不容易。教育原则里面有一些是可以探讨的,这实际上是方法问题。我们传统的管理方法是规定你不可以做什么,但是实际上有效的方法是告诉你可以做什么。比如说你说“不要闹”这个,其实说起来是不太有力量的,但是你可以说“请你们两个,小声一点”。这个实际上是告诉他可以做什么,这样可以给他一个出路,给他一个方法,他就容易去做到。但有一个大前提是,我觉得大家不能太累。就比如我现在跟你聊,我说「不批评原则」,我对我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完全做到,如果我都已经不理智了,那时候我就可能会随意发泄了。所以为什么我说设置“值日馆长”,而且以两周为一个周期,其实目标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太辛苦。你在不辛苦的时候,更容易建立和维护你的原则;如果太辛苦的话,这个原则,除非它是深植于你的内心,否则的话其实你是容易失控的。这种失控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我们需要想办法去避免。细雄:这也是我自己来微澜,一直希望跟人探讨的,在我们馆也会这样实践,可能没有提到「不批评原则」,我们说「温和而坚定」,你之前在馆东大会上聊到人自我的驱动,当时说的是成人。但是在做微澜的这三年的时间当中,我会觉得对于孩子其实也是同样的,甚至说更重要。他的这种自驱动的培养可能最先要建立他的自我(自尊),他对自己要有认知觉察,他知道自己这个行为在干什么。我们会通过去解释每件事情,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比如说我们有一个规则,为什么不能这样,我们可能要解释后面的理由,比如说在图书馆不要打闹,可能有安全问题,发生安全问题会带来很多麻烦,会影响到其他人阅读,种种。这样会把很多公共性的东西带出来,让孩子自己能自由地做一个判断和选择,我觉得这还是蛮重要的。李雅:对。细雄:但实践起来还是很难的。因为这个不是说贴一张告示就可以了,需要在日常当中反反复复地去提醒,一次两次三次去做反复的交流沟通,确认。李雅:我刚才也一直强调的,是原则。坦白说,我们的整个教育系统的理念,对于自驱动这件事情是提得非常少的。我们的教育基本上是一个就是命令式的教育、权威性的教育,就是“我”要求你做到什么和不许做什么。“你”是没有太多的自由去考虑说我能做什么和我不能做什么的。但事实上,权利没有的时候,责任也没有了,那么他就失去了自我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可能。就会变成这一方的秩序,只有你说了算,你心里觉得可以打闹就打闹一会儿,你明天觉得不能打闹就不能打闹。那就不是一个原则。所以我觉得原则蛮重要,有原则的话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自发地去维持吧。但这个原则建立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因为原则不是别人能帮你建立起来的东西。两份书单细雄:我一直认为,我们对孩子的支持,也包括对老师的支持。你也提到了,首先我们要去接纳老师去尊重他们。图书馆是否也会对老师开放?然后这方面你们大概会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李雅:我们会出两个书单,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书目丰富会基于书单。这个书单是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由我们自己出,从理事、从馆东、从志愿者的角度,我们会有一些推荐的书单,以及一些传统的推荐书单,包括我在看的爱阅的书单,我觉得也很不错。我自己也会去看一些名家的书单,所有这些汇总成一个“图书馆推荐书单”。同时在这个书单旁边,会有另外一份,会请老师和学生写下他们想要的书。我们汇总书单的方式,学校里所有的老师,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专科老师,每个人可以推荐五到十本书,这五到十是他自己要看的。同时呢,老师要给学生,比如说他这个班的同学,他希望推荐学生们看什么书,这个可以基于他自己任何的原因,比如说这是教育部要求看的,或者他觉得是好的辅导书啊,那么他会提供一份书单。每个老师可能提供大概20本,用这样的一个选择来丰富我们的馆藏。他挑选20本,同时他需要在我们的书单里对应地挑出20本,就是说我们共同产生书单。你想要,同时我们也觉得这些你也应该要,然后对学生也是一样。学生就是你在挑我们的书单的同时写下你的心愿,你的一个心愿要对应挑一本我们的书。这个书单有了以后,我们就很容易丰富我们的馆藏了,这个馆藏有一半都是日常在这里使用工作的人非常熟悉的书。我觉得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就是一个自主的原则。这个图书馆是我们自己建,自己管理,自己使用。细雄:对,好棒。其实还会有一点,就是当孩子们能借到五到十本书,就高年级的,然后低年级的他们能借到,比如说三到五本书的时候,很多孩子他会把书带回家去。我们在北京遇到的很多情况就是父母会担心他,比如说你书包过重啊或者什么,老师也会有丢书的负担,当然我们这个可以跟他讲。李雅:首先需要仔细地清理一下孩子现在手上有的书,还有他们出现的情况,要做一个统计。比如说一个班或者一个年级里面有多少个同学,他有可能是逾期不还,这种情况有多少,然后根据他们的能力去拔高一点就行,就是我们做的叫自己管理,其实是也是一个叫作学习改进,持续改进就行了。比如这个孩子现在两本书,他会有一本书没还,丢了。好,那我们就先保持他的这个习惯,我们给他三本书的权限。那以后三本书都能还了,我们试试五本书。五本书都能还了,那么就试试十本书。细雄:对,但是这个还是不能针对个别,还是看统一的、大概的情况是吧。李雅:按这个统计的这个结果来看,针对个别的孩子没有关系。就是你的这个环境,其实大多数的人都在那个90%以内,正态分布吧。那么特别需要关注的孩子和特别不需要关注的孩子都是很少量的。给他的自由要逐渐放大,但是不能一直放任不管,然后转头来批评他,这就很麻烦。我们图书馆实际上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他利用资源(信息)的能力。那么你可以去定义各种各样的能力。那就像我们家,我们家两个孩子在图书馆的信誉不太好,其中一个大问题是我们家的书太多了,而且我们家的书真的是遍地都是,到处都放。所以这两个娃有时候会把图书馆的书和家里的书混一块儿,会丢书的。但是呢,我们家姐姐到五年级再没有这件事儿。我就在想,其实都没有关系啊,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那么严重的事儿。细雄:对,没有关系很重要。李雅:是的,所以不要批评,没什么太多可批评的,你只要教他就好了。不打扰原则细雄:孩子把书借回去,家长本是没有阅读习惯的,但是因为孩子借书回去,跟他家长可能会有互动,你们会考虑这方面的服务延伸吗?
2020年11月30日
其他

微澜月报 | 2020.10

10月,引用一位馆员志愿者的话『只要把图书馆开起来,即使是(环境差点)凑合整起来,书架之间也会自动长出小孩儿』10月,更多的朋友加入微澜馆员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微澜志愿者说 | 开学记,插班生与《寻宝记》

《我是微澜志愿者》,视频拍摄于2019年秋季学期廖细雄是微澜北京5分馆的馆长,也是微澜第一批馆长,即使转为全职,依然保留了志愿者和馆长身份。2020年秋季学期,微澜5馆有来自至少7个北京打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学生626人,目前在馆读者695人,包括学校老师,志愿者。廖细雄在服务日志里写道,她也希望可以给学校校工办理图书卡。从数字上看起来,和北京其他分馆所在的学校相比,北京微澜5馆人数不降反升,但实际上,在春季学期末开学又停学的冲击下,学校之前的不到500个孩子,流失超过200+人(不含46位6年级毕业生),几乎是一半的孩子,老师20+人。如老师所说,如果不是双校合并,我们也很惨。疫情前撤掉的微澜北京12馆孩子并过来,再加上附近8月有多所学校拆迁关闭,也有少量的转学生过来。这个学期,学校学生增加至620+人以上的规模,其中1年级新生120+人,六年级多所学校合并,总计50人。2017年11月微澜入驻的时候,学校有学生808人,2018春季学期减到600多人,每一个学期都在减少,到2019年秋季学期,已经减至不到500人。2020年年初疫情之前,12馆的孩子已经计划并过来,学校学生规模会恢复到2年多前,900多人。当时馆长和志愿者团队会担忧两所学校的孩子相互相处的问题,还邀请了12馆馆长做了分享。经历疫情漫长的8个多月,学校开学,图书馆开馆,这种焦虑仍旧在。只是,原来的孩子,转学走了很大一部分,现在的孩子,来自更多的学校。本文是5馆馆长廖细雄的一些心路历程以及开馆后遇到的一些挑战以及观察。12020年开学之前插班生·逃学的李锦2019年秋季学期,与老师和学生增进的交流,才发现了流动引发的种种问题,日常里无处不在,其中常见的就是插班生问题。李锦是一个很善良的四年级孩子,很耿直,当许同学被人喊脑子有毛病的时候,他会站出来说,他没有毛病,他比我们都聪明,只是他不认真听课罢了,他要是努力,成绩比最好的同学还要好。他也是在许同学因为打预防针哭的时候,不会嘲笑,而是认真问着要看他胳臂上针孔的孩子。后来才知道,老师们也很喜欢李锦,但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现实是,即使如此,他仍旧无法避免的要遭遇很多的公开批评。三年级从老家转过来,幼儿园教育和一年级音体美教育都有限,一过来跟不上课,一开始只是心不在焉上课,时间久了,开始逃课。每次上课完毕后老师无奈又宠溺的把他拧上讲台,进行公开批评。“我们也没有办法,不能为了某一个孩子而牺牲其他人的上课时间,无视规则。”后来老师讲,由于学生和老师的双重流动性,这样的孩子并不少,本校一年级上来的孩子,还算系统的上着学校的音美课程(学校有公益教室和老师),但转学来的孩子,特别老家来的,很少有跟得上的,有一些北京其他学校来的转学生也是,学校没有专门的音美课程。现实里,每个班级里都有这种流动的学生,他们的这种困境即使被看见了,也几乎是被自动忽略的。而这些学生,在五年级六年级重新回到老家,又面临无法适应严苛的应试教育问题。2019年万圣节,李锦上音乐课逃课。星妤写给他鼓励的话插班生·我只认识一个同学另外一个是六年级的孩子殷紫,一次让她帮忙捎书给同班同学慧欣的时候,她说出口的是“我不认识她。”“那黎姿呢?”“我也不认识。”一开始只是认为这是她赌气的话。慧欣成绩极好,可以说是很傲娇的孩子,总是毫无遮掩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批评别人,无意中伤害到别人也是能预见的;她总是被簇拥着,意见领袖,要是班上谁说不认识她,我自然是不信的。但黎姿极为温和,是那种人畜无害,不会和任何人冲突的孩子。于是小小的追问了一下,才发现大家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冲突,不过殷紫五年级后半期才转过来后;一年多过去,只和班级里邻桌的男生奥茗说过话,成为朋友。奥茗是图书馆的常客,所以殷紫也是,不过她总是安静,遇到眼光相遇的时刻总是躲闪,两个人在图书馆也没有什么互动,所以,大家没怎么注意到她。之后找机会了解了其他孩子的想法,大家其实都没有刻意做什么,不过是什么都没做。了解情况以后,向殷紫介绍了其他同学,包括他们的一些特点,自然也嘱咐其他孩子要主动打招呼。关系,似乎才有一点进步。殷紫后来来图书馆,也要放松些,会主动和图书馆管理员打招呼,也会和同学有了些许的互动,还参加新年的贺卡活动。“阿姨,我知道我的贺卡是你写的。”很多孩子收到的贺卡,其实都是特定的馆员写得,往往对他们有所回应。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样简单的互动,对他们很重要,是被看见被肯定。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十月活动 | 微澜分享会“最打动我的那些书”

10月8日左老师组织的定向越野活动,倍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定向越野将继续成为今后微澜活动的保留项目,爱运动喜欢挑战的朋友们,敬请期待下一期。那十月第二个活动会不会像定向越野一样有趣呢?大家说了算。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阅读的过程更是妙不可言。比如我在疫情期间就读了几本非常棒的书,体验真的不能再好。第一本《枪炮、病毒与钢铁》,这本书讲了为什么今天的世界是这样的,为什么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不在非洲,而在欧洲和美洲,是种族差异么?还是环境差异?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距呢?另一本是罗素的《幸福之路》,传说爱因斯坦说读罗素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我觉得一点不夸张,罗素平实、幽默地和我们谈论了他的幸福观,大师眼中的幸福之路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些好书影响着我们人生的宽度和深度,那又是什么书触动了你情感的深处,思想的边界呢?何不来和平时在微信里知道名字,知道头像,但是从未谋面的微澜朋友聊聊呢。互联网时代是分享时代,同时又把人们相互分割到了自己钢筋水泥的小空间里,面对着手机和电脑,通过屏幕互相分享。这种分享缺少了温度,也违背了人们最原始的促膝长谈,围炉而聚的本能愿望。微澜是小朋友们可以来借阅图书的物理空间,微澜也是一个社区,在这里我们服务小朋友,认识大朋友。不论最触动你的书是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是畅销书《解忧杂货铺》,是经典名著《红楼梦》,或者是杂志《读者》,又或者只是想来汲取下读书的快乐,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欢迎大家来一起面对面地分享,像朋友一样聊聊,从微澜社区里汲取养分,收获快乐与感动,或许你会被种草一本颠覆你三观的书,或许你会发现那个头像背后的她真的如你想象的一样有趣,又或许你会找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并发现世界比你想象的要更开阔,更可爱。还等什么,来报名吧!PS:《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这本真人真事改编的小说,曾经深深地打动我,让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公益的“不归路”,推荐哦!活动时间:10月24日星期六下午2:00-5:00活动地点:微澜总馆,丰台区洋桥马家堡东路108号院远洋自然1-2-1305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2020年10月20日
其他

微澜月报 | 2020.9

如果微澜在某些方面是富翁的话那就是志愿者的参与和小读者的热情时隔8个月,一个接一个的分馆终于再次在学校里挂上「开馆了」的牌子周一
2020年10月8日
其他

广州红姐:51岁,我颠覆了过去的人生

微澜志愿者参加微澜图书管理员义工工作已有两个月之久了,这是退休后的第一份义工工作,同时也是人生中第一份具有社会意义的义工工作。穿上微澜的工服,责任感油然而生,它不仅代表我是微澜志愿者,还代表着服务的精神,助人为快乐之本,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广州红姐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微澜月报 | 2020.8

8月,一扫疫情的阴霾沉寂了半年之久的微澜图书馆也活跃起来啦!这个月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有分馆召开了馆东大会成立了“理事”团队也有分馆因所在学校关闭结束了自己的使命8月新鲜事8月8日和8月9日,广州1馆和北京21馆分别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由分馆#馆东大会#民选产生的分馆理事,和学校代表、总馆代表共同组成的分馆理事会正式成立,将担负起分馆的组织、运营等多项职能。#馆东#岗位的推出,是希望有更多志愿者能够以多种方式参与分馆运营。分馆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人力和支持。伴随第一期两个分馆改制的顺利进行,所有的微澜分馆都将逐渐改革为馆东制。8月图片秀龄8月17日,北京3馆组织整备活动,搬动书架,重新规划布置图书馆。迎来最高龄(72岁)和最低龄(4岁)的两位志愿者。他们在3馆相识相知,合作劳动。搬将北京23馆的部分图书和部分书架搬到3馆、部分图书搬到6馆、部分书架搬到11馆,将北京14馆的书架搬到新1馆,将北京10馆的图书搬到新1馆,将北京6馆的部分图书搬到29馆。受多个学校、社区中心关闭的影响,微澜分馆也未能幸免地奔波起来——8月的主题词就是“搬”。新2020年初就确定可以开放的新馆,北京28馆,受疫情影响延误至8月才进行第一次开荒。从空白的教室,到书架摆放固定、约7000册图书完成贴码、全部上架、近半完成录入,只用了近20名志愿者一天的全情投入。合8月16日,志愿者在因学校被关闭而闭馆的北京23馆拆卸书架,打包图书,以待搬运分配给其他分馆。重体力劳动后,志愿者留下了在23馆学校的最后一张合影。拆今年疫情后,确定被关闭的分馆有(原)北京1馆、北京10馆、北京14馆、北京17馆和北京23馆。仍处于未确定状态的有北京24、25和26馆。另外,北京6馆和7馆所在学校都曾经接到了确定的取缔通知,两天后又“幸运地”被通知可以开学。原1馆学校所在的位置已被夷为平地。拍摄和剪辑:七茗
2020年9月8日
其他

从今天起,这家公益图书馆可以属于你

成为馆东后,你应尽的义务有:*满足馆东身份条件(持续月捐或持续到馆服务)*出席一年一次的馆东大会(线上)微澜北京18馆的馆员志愿者与读者名词解释0102030405滑动查看更多(点击可放大)
2020年6月7日
其他

100个十三邀

今天,小伙伴们都在兴奋地筹备着世界读书日活动。下午伙伴群里传来消息,微澜图书馆申请到了项目在支付宝上的Banner位。也就是说,在4月23日读书日当天,支付宝会在首页推荐我们的微澜图书馆,好消息!!
2020年4月21日
其他

2019年工作简报|微澜图书馆·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

微澜图书馆微澜图书馆是开设在城市边缘打工子弟学校和打工社区中的小型图书馆。通过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图书馆实现稳定持续开放,是流动儿童身边真正“活”的图书馆。微澜图书馆组织章程微澜图书馆:为城市边缘默默生长的孩子们寻找一片绿洲推荐:低调庆祝-微澜图书馆2周年微澜月报
2020年3月13日
其他

微澜月报 | 2019.12

23%,向图书馆每天开放又迈进了一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在12月,对外经贸大学的志愿服务中心支援了图书馆每周四下午的开馆,所以,图书馆由之前的每周一、三、五开放,增加到每周一、三、四、五开放。
2020年1月15日
其他

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倾听、看见与改变

我们都爱孩子,看重孩子,希望他们远离伤害。所以当我们看到新闻里的恶性事件时,激愤与谴责常常是第一反应。不过,我们需要更多的反思,而非简单的谴责。过于明晰的愤怒和悲哀常常会遮蔽一些更需要深究的东西。呈现在新闻和影像里的,有时会失于直接;而那些潜伏于琐碎日常里的,却又过于隐秘。站在2019年尾,我们从这一年受新闻和网络关注的个别新闻案例出发,回顾关于儿童的出版和影视作品,希望对隐秘于琐碎日常的问题作出一些回应和反思。厘清过去是艰难的,种种问题叠加在一起,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千头万绪,无法用某一个简单的原因和结论来概括。而每一种过去都会通向未来,每一个孩子都会成长为“大人”,如果他们的心灵曾经遭受过冷酷,那么就会像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所写的: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的儿童的心会萎缩,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布满深沟。我们需要倾听、看见与改变。因为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不过,在开始今天的回顾之前,我们需要再次强调一个概念——“儿童”。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所以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儿童”,既包含了日常语境中的“儿童”,也包含了人们通常所说的“青少年”。撰文
2019年12月28日
其他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毛姆写过一本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是一本关于作家以及作品的随笔集,作家的成长经历,背景,他为什么要写某本书。这本书也许是对“读一本好书,交一位益友”最好的诠释。这是一封志愿者替孩子们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作者在微澜图书馆做志愿者,两年的服务里,她认识了成百的孩子,看到他们的成长,倾听他们的心事。亲爱的家长:
2019年12月28日
其他

益迪云图|11月新增和优化的功能

益迪云图是微澜图书馆采用的图书管理系统,目前有网页端和小程序两种使用模式。关于为什么要选择益迪云图,微澜图书馆执行长左樵回答说,益迪云图是一个成长中的产品,我们可以一起成长。当然不仅仅如此,益迪试图通过融合教育和科技的产品和服务,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高品质的阅读和教育。这与新公民计划,微澜图书馆的愿景不谋而合。两年里,微澜图书馆也在把自己使用益迪云图以及图书馆实践和管理中遇到问题和益迪反馈,双方相互沟通和促进,除了图书馆的日常的数据管理,也把图书馆的管理功能融合到益迪云图中来。在未来,微澜图书馆和益迪还会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一起携手为孩子们提供更良好的阅读服务。整理|益迪云图编辑|微澜图书馆1.新建读者录入模板及借阅规则详情功能位置:网页端&小程序——【录入读者】应用场景:录入读者时,对于“学校班级”、“借阅规则”等重复性高的字段,可将其生成模板,加快录入读者的速度;又可有效规避不同操作者,录入系统时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在选择借阅规则时,可直接查看规则详情,方便管理员选择对应的借阅规则。实际操作:1、每个分馆可按班级,志愿者、教师等创建不同的读者录入模板2、创建新读者时,可以从下拉菜单选择对应的读者模块,完成基础录入2.读者借书身份识别方式的优化功能位置:网页端&小程序——【借还】应用场景:读者进行无卡借书时,可输入读者的姓名或姓名拼音首字母识别其身份,加快借书的速度。3.班级借阅分析的数据导出功能功能位置:网页端——【数据中心】——【班级借阅分析】应用场景:方便了解学校学生的借阅情况。根据不同场景,可以应用不同的排序方式。图书馆管理员可以通过网页端了解具体时段内学校每个班级的借阅情况,方便分班了解问题,寻找解决方法。与老师沟通时,需要一份班级借阅数量统计数据,方便沟通。班级读者借阅排行榜,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班级每个孩子的借阅情况,包括没有借阅记录的孩子。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帮助到更多孩子。4.索书号批量打印功能位置:网页端——【图书管理】——【索书号打印】应用场景:有大量图书(大于50本)需要一次性录入时,配合益迪提供的标签打印纸,可批量打印索书号标签,节省手写标签的时间。友情提示:为了便于孩子们查找图书以及馆员进行还书上架;目前微澜图书馆主要是通过自定义索书号来标定图书在书架中书格位置。实际操作:在图书馆初期开荒时可以使用此功能。图书进行精确分类——确定陈列书格位置——按序粘贴益迪二维码——录入系统——小程序批量录入自定义索书号——按益迪码号段打印——粘贴益迪码对应自定义索书号标签。物料需求:益迪专用标签打印纸,现场需要有打印机。5.帮助中心功能位置:网页端应用场景:当遇到疑问时,可通过帮助中心自行查询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方法。要了解更多微澜社区与益迪云图一起成长历史,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在微澜社区的益迪云图小组中查看。微澜志愿者也可以在小组中就使用益迪云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反馈,可以报bug,也可以提需求。
2019年12月15日
其他

微澜月报 | 2019.11

11月大数据开馆日北京24个分馆,广州11个分馆,合计开放421天,比10月增长14%借阅量7,110名小读者到馆借阅图书35,973本,读者数量比10月增长17%,借阅量增长41%志愿者276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971小时11月新鲜事在广州志愿者不断地坚持和推动下,广州有4个学校分馆在11月实现了首次开馆。广州的合计开放分馆数已经达到11个。图片为广州15分馆,育苗小学的图书室。11月开馆日让我们从不同的维度来深入了解一下28个学校分馆在11月的开馆情况:
2019年12月15日
其他

微澜社区|众筹系统开通了,大家都来实现心愿吧

去看微澜图书馆执行长左樵最近的朋友圈,无论如何都会觉得他是个技术发烧友。这篇文章里,笔者将着重对微澜社区上2019年11月新开发的,与用户相关性比较强的众筹系统——心愿模块(下文简称心愿模块)进行了解和报道。文|廖细雄编辑|信丽丽左樵的朋友圈2019年11月17日
2019年12月15日
其他

志愿者|李亚楠记录

微澜图书馆志愿者说2019年11月13日,新加入的志愿者李亚楠,在微澜北京1馆和18馆服务,她每天值班完毕后,记录下一天发生的工作。虽然有些“小插曲”被省略,但她记录下解决方案以及不断提供反思建议。本篇文摘全文摘录了李亚楠从第一次到微澜图书馆实地服务到2019年12月9日第10次服务的服务日志,除修改个别错别字外,没有更改和删减。志愿者王凤霞在某一条李亚楠的服务日志上写下一下评语:写的具体。值得学习。用温柔的态解决了问题,遵守了制度。与小读者沟通了感情,加强了亲密感。感召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成为小读者。增加板块互相交流,使图书馆办的更加有声有色!更好服务各学校。更多小读者受益。同时馆员也从小读者学身上学习到许多东西,提升了自我!感恩有你!2019-11-13微澜图书馆李亚楠记录2019-11-13
2019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