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尔德《歌》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Chanson



A ring of gold and a milk-white dove

Are goodly gifts for thee,

And a hempen rope for your own love

To hang upon a tree.

For you a House of Ivory

(Roses are white in the rose-bower)!

A narrow bed for me to lie

(White, O white, is the hemlock flower)!

Myrtle and jessamine for you

(O the red rose is fair to see)!

For me the cypress and the rue

(Fairest of all is rose-mary)!

For you three lovers of your hand

(Green grass where a man lies dead)!

For me three paces on the sand

(Plant lilies at my head)!





一只金戒和一只白鸽

是给你的重礼,

一根绳索缚住了你爱

高高挂在树枝。

象牙之屋给了你,

(花亭里盛开着白玫花)!

狭窄小床留与我,

(白呀,呵,白如毒芹花)!

给你香桃木和茉莉花,

(呵,红玫瑰看去真艳丽)!

给我丝柏和芸香,

(迷迭香可算最美丽)!

看你迷住那些个情种,

(那人长眠绿草茵)!

看沙滩我留下的行踪,

(种棵百合在我心)!

汪 剑 钊 蔡 海 燕 译


王尔德以其自由和大胆而著称。在社会环境比较宽容的今天,他已经成为同性恋社群的一个文化偶像。不过,很多人对他有一个误解,认为他生来就是同性恋者。事实上,他在年轻的时候狂热地爱慕着一个名为弗洛伦斯·拜尔康比的美貌女子,只可惜后者最终选择嫁给“鬼怪小说之父”布拉姆·斯托克,令他深受重创。这首《歌》,便是王尔德失恋后的产物,收入1881年的《诗集》中。
从结构上而言,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歌”,即“chanson”。这种“歌”,本来每个诗节只有两行,而且两行的音节数目相同,类似于双韵体。王尔德在这里对传统的“歌”进行了变体。每个诗节由四行诗组成,第一行和第三行的音节数目相同,第二行和第四行的音节数目相同,韵体形式为abab,就仿佛两首传统的“歌”被交错地融进同一首“歌”中。另外,诗歌中还重复出现了“for you”、“for me”、“red”、“white”之类的叠词,增添了全诗的音乐性。

第一诗节含蓄地点出了王尔德夭折的恋情。据说,王尔德于1876年在都柏林见到了拜尔康比,对她一见钟情。他送给她刻有自己名字的十字架,为她精心绘制肖像画,甚至向她求婚。诗歌中的“一只金戒”和“一只白鸽”,正是王尔德送出的一颗真心和发出的求爱信息。不过拜尔康比并不领情,因为她已经心有所属。她的“爱”由“一根绳索”牵引,高高地挂在了“树枝”上。
随后的两个诗节,处处彰显着一种“你”与“我”、得到爱与失去爱、幸福与悲伤、快乐与绝望之间的对比。“你”住进爱情的“象牙之屋”,与白玫花、香桃木、茉莉花和红玫瑰为伴;“我”却瑟缩在白如毒芹花的“狭窄小床”,身边是丝柏、芸香和迷迭香。这里的植物和花卉,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诠释出“你”与“我”的不同情绪和境遇。白玫花的花语是纯洁的爱情;虽然毒芹花跟白玫花一样,也盛开着白色的花朵,它却含有剧毒,当年的苏格拉底和狄摩西尼就是饮用毒芹汁而亡。香桃木又名爱神木,在西方神话里是专门奉献给爱神维纳斯的,因而是爱情的象征;丝柏是悲哀和哀悼的情感载体,相传有一位叫赛帕里西亚斯的少年,爱好骑马和狩猎,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后化为柏树。茉莉花素洁、清芬、久远,被视作爱情之花;芸香的英语单词是rue,但在古英语中rue还有“悔恨、悲伤”的含义。红玫瑰象征着炽烈的爱情;迷迭香的花语却是回忆和纪念,古代西方人常常将小枝的迷迭香放进死者的墓穴,以示敬仰、怀念。诗歌中的“你”,正如白玫花、香桃木、茉莉花和红玫瑰般,饱蘸爱情,洋溢着幸福和快乐。失去爱情的“我”,却在毒芹花、丝柏、芸香和迷迭香的簇拥中看到了忧伤、绝望和死亡。

到了最后一个诗节,“你”与“我”之间情绪和境遇的对比无限激化,直接以生与死两种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你”继续周旋于甜美的爱情,“我”却只能在沙滩上留下孤独的足迹。最后,“我”长眠在“绿草茵”,但求心头上“种棵百合”。我们知道,百合散发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自古就是纯洁高雅的象征。“我”虽然得不到“你”的爱,暗自神伤,生不如死,但是“我”仍然希望像百合那样高尚,保留自我的尊严。现实生活中的王尔德,在遭到拜尔康比拒绝后,给她写了一封信,宣称自己将远离爱尔兰,再也不回来。他没有像诗歌中的“我”那样选择死亡、长眠地下,而是避走他乡、重新开始。可以说,王尔德是将伤痛的自我掩埋在诗歌的“绿草茵”中,然后整装待发,投入奇光异彩的新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诗歌果然具有神奇的疗伤作用。( 蔡 海 燕 )




律 诗 的
对 仗

对仗是诗歌格律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诗句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有韵味和乐感,从而增加诗句的表现力。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其实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当然,也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要求字面要基本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若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对仗。
第一节 对仗的分类
对仗又称对偶,由骈偶文发展而来,在格律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因其两两相对,整齐如公府仪仗,故又称队仗。
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按作者命意的正反分为正对和反对;按语句组合的状况,分为双名对、隔句对,当句对和流水对;从用词的角度看,又有借对和连珠对。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与现代汉语语法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词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九类:名词、形容词、数词(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代词、副词、虚词。
在对仗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数目词要跟数目词相对,“孤”、“半”等字也算数目词一类。
二、颜色词跟颜色词相对。
三、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北”、“上”、“下”等。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
四、干支词自成一类,如甲乙、子丑等。
五、不及物动词可以与形容词相对。
六、联绵词只能跟联绵词相对。联绵词可分为名词联绵词(鸳鸯、鹦鹉等)、形容词联绵词(逶迤、磅礴等)、动词联绵词(踌躇、踊跃等)。不同词性联绵词一般不能形成对仗。
七、专有名词通常只能与专有名词相对。最好是同类名词相对,即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国名对国名,朝代名对朝代名。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讲对仗的各个类型。
1.工对
工对是诗律术语,也是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工对即工整的对仗。简单说来,凡同类词相对,即为工对。严格说来,凡词类相同,平仄相反,或同义又不重复,在词语意义或语法结构上都对得非常工整的,就是工对。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这是一首对仗相当工整的绝句。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
以下几种情况也算工对:
1.有些词虽不同类,但是两种事物经常并提,如天地、诗酒、花鸟、人物、兵马、金玉、金石等,它们经常在上下句中相对,也算工对。
2.句中同类字与下句异类相对的,也叫工对,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此句中的“山河”与“草木”相对。
3.反义词相为对仗的应算工对。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此句中的“晓”和“宵”就是反义词相对的例子。
在学习对仗时,还要特别注意“合掌对”的问题。出句和对句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叫合掌,或合盘,是诗病的一种,为诗家大忌。正所谓“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相对似工而实拙。
为加强读者对合掌的认识,现特将《楹联报》王妄君戏拟《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2.宽对
宽对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与工对不同,宽对是一种不太工整的对仗。一般来说,只要句型相同、词性相同或相近,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就是“宽对”。宽对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只要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即可。宽对更宽一些就是半对不对,如“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黄庭坚《答龙门秀才见寄》)这便是宽对的典型代表。
3.邻对
在对仗中,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互为对仗,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或相邻,就像“天文类”与“时令类”相对;“地理类”与“宫室类”相对;“器物类”与“服饰类”相对;“植物类”与“动物类”相对;“方位”与“数量”相对。如“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上句的“鹊”对下句的“花”,就是动物对植物,属于邻对。
有时,不相邻的两类事物的字词也可以互为对仗,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构成邻对。
4.自对
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自对是对仗中的一种,也称“当句对”、“边对”,一句中可以一至多字自对;一联内可以一至多次自对。上下联中分别自行对仗,又在全联中相互两两对仗。李商隐诗中多各自为对,如《当句有对》“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第二句“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游蜂”对“舞蝶”;第六句“孤凤”对“离鸾”;第七句“三星”对“三山”等都是“当句对”的例子。
5.借对
结对又被称为假对,是近体诗中一种特殊的对仗方式。有些词会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使用一个词的一种意义,同时又借用这个词的其他意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诗人正是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使对仗工整。
(1)所谓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个词的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其中“朝”对“顾”用的是“朝”的别义来相对,“下”对“臣”用的是“下”的别义来相对,而不是用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2)所谓借音是指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其中“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这种谐音的借对多见于颜色对。如“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杜甫《秦州杂诗》)此句以“珠”谐音“朱”,与“白”相对。
6.扇面对
扇面对又称扇对,是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且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并不构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就诗方面说,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这里的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7.错综对
在近体诗对仗中,错综对较为特殊,它不拘字词的特定位置。错综对中相对的词语往往处于错综交叉的位置,又称“交错对”、“交互对”、“交股对”、“磋对”、“犄角对”。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其中“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结成对仗,但这两对相对的词语位置并不相同,这就是所谓的“错综对”。
8.流水对
流水对是近体诗中对仗的一种,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相互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如“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
再看这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这两句之间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先到水穷之处,然后才能坐下来,看云起云落。这两句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在律诗对联中流水对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一首诗中有了一联流水对,就显得灵动。古有云:“古人律诗中之流水对,常为难得之佳联,即因其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
第二节 对仗的要求
对仗中的“仗”字,来自于仪仗中的“仗”字。仪仗通常是两两相对,排列整齐;与此相应,诗词中所用对仗,也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
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一种修辞上的需要,并没有硬性的规定。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
诗词对仗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两句相对时,句子的组成结构要相同或相近。
两句相对是对仗的一般形式,是指两个相连的句子形成对仗。如: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的首联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又是形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在这两个句子中,“火树”对“星桥”,“银花”对“铁锁”,“合”对“开”。下面颔联和颈联也是对仗句。
律诗中相连的两句往往形成对仗,但不是所有相连的句子都要求对仗。如上面诗中第七、八句,虽相连却不对仗。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对仗的两个基本要求:
1.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词性要相同或相近
词性是划分词类的根据。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类划分基本一致,大致可以分为十三类。同类的字词词性相同,邻类的字词词性相近,都可用于对仗。
(1)名词类:如“日”、“月”、“山”、“川”、“宫”、“室”、“笔”、“墨”、“诗”、“书”、“身”、“心”、“花”、“鸟”等。用名词写就的佳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其中“花”对“草”,“人”对“马”,“眼”对“蹄”,就是典型的名词类词语用作对仗的例子。名词分类多而细,较为复杂,后面有详细讲解,此处不赘述。
(2)专有名词类: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自成一类。用人名、地名形成对仗,如“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夜读揽辔录》)其中“宗泽”对“岳飞”,就是人名对人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中“黄河”对“太行”,就是河山名对河山名。这些都是专有名词用作对仗的典型例子。
(3)方位词类:表示方位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如“东”、“西”、“南”、“北”、“前”、“后”、“左”、“右”、“高”、“低”、“上”、“下”、“中”、“外”等。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其中“外”对“前”,就是方位词用作对仗。
(4) 数词类:表示数目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如“一”、“二”、“五”、“十”、“百”、“千”、“万”、“双”、“两”、“孤”、“半”、“独”、“众”等。佳句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其中“三”对“八”,就是数词对数词的例子。
(5)代名词类:如“吾”、“余”、“汝”、“尔”、“他”、“谁”、“君”、“子”等。佳句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其中“我”对“谁”,就是代名词用作对仗。
(6)形容词类:如“轻”、“重”、“疏”、“密”、“明”、“暗”、“美”、“丑”、“贫”、“富”等。佳句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其中“疾”对“轻”,就是形容词用作对仗。注意,此处的“疾”是敏锐的意思,用作形容词。
(7)颜色词类:表示颜色的字词自成一类,如“红”、“赤”、“朱”、“丹”、“白”、“绛”、“素”、“黑”、“玄”、“青”、“苍”、“翠”、“绿”、“黄”、“金”、“银”、“玉”、“粉”等。佳句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其中“绿”对“青”,就是颜色词用作对仗的例子。
(8)动词类:如“看”、“读”、“耕”、“织”、“爱”、“恨”、“行”、“归”、“飞”、“鸣”等。佳句如“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其中“读”对“报”,就是动词用作对仗的例子。有时,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也被看成同类,可以用作对仗。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其中的“老”对“飞”,就是形容词对不及物动词。
(9)副词类:副词是从虚词类分出的,自成一类词。如“将”、“已”、“忽”、“渐”、“皆”、“俱”、“频”、“屡”、“只”、“但”、“又”、“复”、“更”、“都”、“不”等都属于副词一类。佳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其中“不”对“又”,就是副词用作对仗的例子。
(10)虚词类: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如“与”、“同”、“而”、“则”、“于”、“为”等都属于虚词一类。如“渐与骨肉近,转于童仆亲。”(崔涂《除夜有作》)其中“与”对“于”,就是介词对介词。
(11)连用词类:连用词是指经常连在一起用的两个字,分同义和反义两种。同义的连用词,如“骨肉”、“宾客”、“兵马”、“渔樵”、“星斗”、“风尘”、“少壮”、“老病”、“战伐”“干戈”等。反义连用词有“天地”、“古今”、“前后”、“远近”、“表里”、“沉浮”、“兴亡”、“有无”、“往来”、“纵横”等。佳句如“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王安石《即事》)其中“纵横”对“高下”,就是反义的连用词相对。
同义连用词和反义连用词,也可形成对仗。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其中“破碎”对“浮沉”,就是同义连用词对反义连用词,也是工对。
(12)联绵词类:联绵词与连用词不同,连用词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词运用,而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按类型分,联绵词分为双声词、叠韵词和非双声叠韵词三种。按词性分,联绵词可分为以下几种:名词性联绵词,如“苜蓿”、“葡萄”、“芙蓉”、“鹦鹉”、“鸳鸯”、“蟋蟀”、“霹雳”等。如“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其中“芙蓉”对“薜荔”,就是名词性联绵词用作对仗的例子。形容词性联绵词,有“磅礴”、“依稀”、“峥嵘”等,佳句如“但愿暂成人缱绻,不放常人月朦胧。”(朱淑真《元夜诗》)动词性联绵词,有“踌躇”、“匍匐”、“徘徊”等,佳句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其中“寥落”和“流离”,就是动词性联绵词用作对仗的例子。一般来说,名词性联绵词、形容词性联绵词、动词性联绵词,各自相对。
(13)重叠词类:如“悠悠”、“幽幽”、“萧萧”、“凄凄”、“萋萋”“滚滚”、“茫茫”、“密密”、“历历”、“沥沥”、“粒粒”、“年年”等。佳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其中“历历”对“萋萋”,就是重叠词类用作对仗的例子。
以上十三类是近体诗中常见的用于对仗的词类,但没有包括所有用于对仗的词类。此外,还有量词类等,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其中“千里”与“一层”相对,“里”和“层”属于量词相对。
在上述十三类中,名词类所属字词最多,最为复杂,故将名词划分为若干小类。
(1)天文类:如“天”、“日”、“月”、“星”、“风”、“云”、“雨”、“雪”、“气”、“烟”、“阴”、“阳”、“雷”、“露”等。
(2)时令类:如“年”、“月”、“日”、“时”、“春”、“夏”、“秋”、“冬”、“昼”、“夜”、“朝”、“夕”、“晓”、“宵”等。
(3)干支类:自成一类,一般不与别类相对。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
(4)地理类:如“地”、“路”、“山”、“川”、“江”、“河”、“湖”、“海”、“峰”、“岭”、“浪”、“涛”、“国”、“城”、“京”、“郊”、“村”、“田”、“家”等。
(5)宫室类:如“宫”、“室”、“房”、“屋”、“楼”、“台”、“亭”、“阁”、“门”、“窗”、“阶”、“壁”、“府”、“库”等。
(6)器物类:如“车”、“舟”、“床”、“席”、“干”、“戈”、“旗”、“鼓”、“灯”、“镜”、“杯”、“盘”、“刀”、“剑”等。
(7)衣饰类:如“衣”、“裙”、“巾”、“布”、“帛”、“冠”、“簪”、“钗”、“盔”、“甲”等。
(8)饮食类:如“酒”、“茶”、“饭”、“饼”、“药”、“丹”、“蜜”、“餐”、“粮”、“油”等。
(9)形体类:如“身”、“首”、“手”、“足”、“心”、“胸”、“耳”、“目”、“音”、“容”、“声”、“色”、“蹄”、“爪”、“角”、“羽”、“魂”、“魄”等。
(10)人伦类:如“父”、“母”、“兄”、“弟”、“子”、“女”、“姑”、“舅”、“君”、“臣”、“将”、“相”、“农”、“渔”、“士”、“兵”等。
(11)人事类:如“道”、“德”、“情”、“志”、“才”、“力”、“功”、“名”、“恩”、“怨”、“歌”、“舞”等。
(12)文事类:包括文具和文学。如“诗”、“书”、“章”、“句”、“文”、“字”、“图”、“典”、“藉”、“笔”、“墨”、“纸”、“砚”、“琴”、“棋”等。
(13)动物类:如“鸟”、“兽”、“虫”、“鱼”、“鸿”、“雀”、“犬”、“虎”、“蝶”、“蝉”、“虾”、“蟹”等。
(14)植物类:如“草”、“木”、“花”、“果”、“禾”、“麦”、“杨”、“柳”、“菊”、“荷”、“枝”、“叶”、“絮”等。
一般说来,要求严格的对仗应该是同类字词相对。如形容词类对形容词类,颜色词类对颜色词类,动词类对动词类,副词类对副词类等。而名词类相对,必须是同一小类相对,才算是工对。如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事类对人事类等。
如“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白居易《酬李十二》)其中“柳”对“梨”,“条”对“叶”,是植物类相对“绿”对“红”是颜色词类相对;“日”对“时”是时令类相对;“君”对“我”是代名词类相对;“相”对“始”是副词类相对;“忆”对“知”,是动词类相对,这就是工对的例子。
放宽点,也可邻类字词相对,这种对仗称为邻对。如名词类中的天文类对地理类,器物类对衣饰类,等等。再放宽点,相对两句中的字词,有的相对,有的不甚相对,这种对仗称为宽对。
2.两句相对时,句子的组成结构要相同或相近
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还要求两句的句子组成结构相同或相近。工对的两句,句子组成结构也应是相同的。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这两句的句子组成结构是相同的,其中“疏”对“暗”是定语对定语,“影”对“香”是主语对主语,“横斜”对“浮动”是谓语对谓语,“水清浅”对“月黄昏”是补语对补语。这两个句子中又都存在着省略和倒装,“水清浅”和“月黄昏”原应是“在清浅的水面上”和“在黄昏的月色中”。 
在严格的工对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处位置也相同。当然,这仅是句子组成结构相同的一个例子。句子组成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两句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关于对仗的两条基本要求,以第一条为主。常见的对仗中,一般多注意词性的相同或相近,而不太在意句子的组成结构是否相同或相近。
第三节 对仗的规则
所谓律诗的对仗是针对近体诗中一联的出句与对句而言。在律诗的四联中,通常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首联和尾联则没有这种要求。
一、对仗的基本规则
1.字数相等,平仄相反
“字数相等,平仄相反”是格律诗固有的特点。格律诗中一联诗句的字数必须相等,出句与对句都要相对,且平仄相反。所谓平仄相反,亦仅指不失对而言,主要指偶序位上的字和尾字平仄对应相反。如杜甫《秋兴》中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句诗中“江间”与“塞上”相对,“波浪”与“风云”相对,“兼天涌”与“接地阴”相对,这两句的平仄也完全相反,是工对。

2.语义相对,词性相合
“语义相对,词性相合”是对仗的词性特征,是近体诗对仗的根本特征。语义相对是指句中所用词语的字义要相互对应;词性相合是指对应词语的词性协调一致。如南宋叶采《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首诗中首联对仗,“双双”和“点点”相对,均为量词重叠词;“瓦雀”和“杨花”相对,均为名词;“行”和“入”相对,均为动词;“书案”和“砚池”相对,均为名词。
对仗的诗联又叫作对偶句,亦称为对联,凡是满足以上两条要求的一联诗句皆谓之对仗句。为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明清以来,才学之士编写了很多关于声韵和格律的启蒙读物,如《训蒙骈句》、《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其中,清代康熙年间车万育编写的《声律启蒙》独具一格,经久不衰。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兹将“一东”韵部的开头一段摘录如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对仗在诗中的位置
一般来说,近体诗只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对首联和尾联则没有对仗的要求。如李白《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再如欧阳修《答丁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以上两首诗的对仗皆为正格,是严格遵守格律诗规则要求的。不过,很多诗人写诗并不囿于上述的规则,在其他联中也常会出现对仗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律诗中多于两联的对仗
虽然规定颔联、颈联必须对仗,也不是说首联和尾联就完全不能对仗。实际上,只要能做到,全诗四联都对仗或其中三联对仗也是可以的。
如杜甫《老病》,四联全对仗: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
药残他日里,花发去年丛。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
合分双赐笔,犹作一飘蓬。

再如杜甫《恨别》,前三联对仗: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问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杜甫的《悲秋》,首句不对仗,后三联对仗: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2.诗中只一联对仗,或虽两联对仗却并非在颔联、颈联
有些诗人并不看重诗中对仗与否,有些诗歌只有一联对仗,有些虽两联对仗,却并非均在颔联和颈联。如李白《与贾至舍人》,仅颈联对仗:

翦落梧桐枝,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像上述这种只在颈联对仗的诗,被称为“蜂腰体”,谓其腰细,“若已断而复续也”。又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诗,也是“蜂腰体”的代表作: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再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全诗虽有两联对仗,却不全在颔联、颈联,而是一对在首联,一对在颈联。此种对仗类型的诗歌被人称为“偷春格”,本应在颔联的对仗提前,置于首联,“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全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的《送友人》诗,亦为“偷春格”的代表: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绝句中的对仗
一般来说,绝句不要求对仗,但愿意用对仗亦可。绝句用对仗有以下几种情况: 
(1)全诗两联均用对仗。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一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又如杜甫《漫兴》一诗: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2)首联,即一二句对仗。如张栻《立春偶成》一诗: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再如夏竦《廷试》诗:

殿上衮衣明日月,砚中旗影动龙蛇。
纵横礼乐三千字,独对丹墀日未斜。

又如高蟾《上高侍郎》一诗: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3)尾联,即三四句对仗。例如杜甫的《漫兴》诗: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再如苏轼《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又如南宋僧人志南《绝句》一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除律诗与绝句要求对仗外,排律也要求对仗。在排律中,除了首联和尾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第四节 对仗的避忌
诗以精练为宗旨,对于对仗句来说,精练尤其重要,从而形成了一些避忌。避忌就是在作诗中不允许出现的情形。对仗的避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避同字,二是避合掌。
诗歌是用最短小的句子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诗中尽量不要出现相同的字,相同的字容易造成词语的冗余和诗意的平淡。如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
日比皇明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诗中出现了两个“还”字和两个“解”字,这在诗词格律中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出现同字在对仗中是大忌,除诗人为了某种特殊的修辞需要而特意为之,否则是不允许的。常建这首《听琴秋夜赠寇尊师》中出现的同字,显然是他特意为之的:

常建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闻自可亲。

在对仗中还应当尽量避免同义词相对。如“河”对“川”,“红”对“赤”,“兵”对“卒”,否则便是病对。如“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韦庄《思归》),其中,“外地”与“异乡”是同义词,“寂寞”与“凄凉”是近义词。此对实乃句义重复,为对仗一大忌讳,即“合掌”。
合掌是指对仗的两句诗表达同一个意思。一首诗中,如果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全同义,那么上下句的意思就会重复,这就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所以称这样的对仗为“合掌”。这种现象在唐代近体诗中会偶尔见到,宋代以后对合掌的限制更严,基本上不再出现。如“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杜甫《江亭》),其中“心不竞”与“意俱迟”是一个意思,就是犯了“合掌”之病。又如“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其中“玉蕊会”“牡丹期”也是合掌,因为“玉蕊”是“牡丹”的别称,“会”与“期”的意思也相同。 
此外,上下两联对仗结构完全相同,即上一联与下一联对仗方式完全一致,也是应当避免的,这种情况容易使全诗显得呆板。




推荐阅读:

乔治·赫伯特诗3首

苏尔达斯诗25首

斯宾塞诗4首

瓦尔特·雷利诗3首

锡德尼诗3首

马洛《大自然》

布罗茨基《以撒和亚伯拉罕》

黑塞诗20首

密尔诗2首

乔叟诗5首

华埃特诗3首

萨里伯爵诗2首

马修·阿诺德《相见恨晚》

伊丽莎白一世诗2首

司马特《为身材短小向某女士辩白》

索雷斯库诗25首

肯尼斯·帕钦诗5首

史蒂文斯诗5首

鲁米诗26首

泰戈尔《游思集》

纪伯伦《暴风集Ⅰ》

纪伯伦《暴风集Ⅱ》

荷尔德林诗15首

伯特·阿尔芒诗6首

奥登诗23首

雪莱诗25首

里尔克诗23首

勒韦尔迪散文诗31首

普希金《神甫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

屠格涅夫散文诗20首

悌丝黛尔诗8首

泰戈尔《再次集》

塔索《我爱你,只因为你美艳》

布鲁诺《老橡树》

马里诺诗2首

梅塔斯塔齐奥《自由》

帕里尼《祝酒》

阿尔菲耶里《孤寂的树林》

伐致呵利诗3首

迦梨陀娑诗2首

彼特拉克诗7首

薄伽丘《江河化成了玻璃》

马基雅维利《机会》

阿里奥斯托《十四行诗》

佩索阿诗29首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泰戈尔《渡口》

莱蒙托夫诗65首

荷尔德林《如当节日的时候……》

荷立克诗5首

豪斯曼诗5首

拜伦诗28首

劳伦斯诗29首

菲茨杰拉德《献诗》

纪伯伦散文诗《珍趣篇》


请留磐石上 垂钓将已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