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桂冠诗人作品

在英国,传统上桂冠诗人一词的使用并不严谨,获得这个称号的诗人有: 高尔、利得盖特、斯凯尔顿以及伯纳德•安得烈亚斯(Bernard Andre),后者是奥古斯丁教派的托钵僧,在亨利七世朝廷担任宫廷诗人和皇室史官两个职务,日后德莱顿 (John Dryden)也曾有此殊荣。斯宾塞、德雷顿和丹尼尔等都是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宫廷活动,是得到官方承认的诗人。本•琼森 (Ben Jonson)在宫中供奉,受到恩宠,善于写作颂词,认为自己是一名正式的桂冠诗人; 他得到两笔年金,也深得大众喜爱。达韦南特 (William D'Avenant) 在查理一世、查理二世时似乎都被默认为桂冠诗人,但没有获得官方证书。
直到1668年约翰•德莱顿被正式被任命为第一位桂冠诗人,1670年他又被任命为皇室史官,这一职务才最终获得官方正式认可。此种为皇家服务的职位,被确认为出缺即应继补的官职。在一六九○至一八二○年间,英国桂冠诗人的主要任务为在国王御前祝贺新年及生日颂诗等活动。1692年,这两个职务分开,不再由一人兼任,桂冠诗人的年薪定为100英镑。
但自一八四三年开始,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华兹华斯为桂冠诗人后,废除让桂冠诗人在王室或国家重大场合写应景诗的任务,并表示今后桂冠诗人的职衔,应成为诗才卓越的奖赏。英国桂冠诗人的称号一直存在至今。
998年之前的桂冠诗人是终身的,自安德鲁•莫辛开始,桂冠诗人制度出现变革,此后桂冠诗人不再是终身的,而改为十年任期。同时,桂冠诗人的年薪也不再是象征性的100英镑外加一桶雪莉葡萄酒,而是变为大约5000英镑外加一桶雪莉葡萄酒。


英国桂冠诗人列表:


本·琼森(Ben Jonson)1619—1637 

  本·琼森诗6首

  本·琼森诗3首

  本·琼森《给西丽亚》

威廉·达韦南特(Sir William D'Avenant)1638—?

  威廉·戴夫南特诗2首

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 1668—1689 

  约翰·德莱顿诗8首

  约翰·德莱顿诗6首

托马斯·沙德韦尔 (Thomas Shadwell),1689-1692;

  托马斯·沙德韦尔诗3首

内厄姆·泰特 (Nahum Tate),1692-1715;

  内厄姆·泰特诗11首

尼古拉斯·罗 (Nicholas Rowe),1715-1718;

  英国桂冠诗人尼古拉斯·罗

劳伦斯·尤斯登 (Laurence Eusden),1718-1730;

  劳伦斯·尤斯登《The Origin Of The Knights Of The Bath》

科利·西伯 (Colley Cibber),1730-1757;

  英国剧作家和桂冠诗人科利·西伯传记

威廉·怀特黑德 (William Whitehead),1757-1785;

  威廉·怀特黑德诗2首

托马斯·沃顿,(Thomas Warton),1785-1790;

  托马斯•沃顿诗2首

亨利·詹姆斯·派伊 (Henry James Pye),1790-1813;

  亨利·詹姆斯·派伊诗13首

罗伯特·骚塞 (Robert Southey),1813-1843;

  骚塞诗2首

  罗伯特·骚塞诗8首

威廉·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1843-1850;

  威廉·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威廉·华兹华斯《不朽颂》
  威廉·华兹华斯《水仙花》
  布鲁姆|经典记忆:早期的华兹华斯与简·奥斯汀的《劝导》
  华兹华斯诗2首
  华兹华斯《早春遣句》
  华兹华斯诗4首
  华兹华斯《致杜鹃》
  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华兹华斯诗10首
  华兹华斯十四行诗6首
  威廉·华兹华斯《永生颂》
  华兹华斯《露西》
  华兹华斯《丁登寺旁》
  华兹华斯《孤独的刈麦女》
  威廉·华兹华斯诗9首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 (Alfred Tennyson),1850-1892(丁尼生死后,4年没有选定桂冠诗人);

  丁尼生《尤利西斯》

  丁尼生《悼念集》

  丁尼生《鹰》

  丁尼生诗4首

  丁尼生诗2首

  丁尼生诗39首

阿尔弗雷德·奥斯丁(Alfred Austin),1896-1913;

  阿尔弗雷德·奥斯汀诗10首

  布鲁姆|经典记忆:早期的华兹华斯与简·奥斯汀的《劝导》

罗伯特·布里吉斯 (Robert Bridges),1913-1930;

  罗伯特•布里吉斯诗4首

  罗伯特·布里吉斯诗7首

约翰·梅斯菲尔德 (John Masefield),1920-1967);

  约翰•梅斯菲尔德《海之恋》

塞西尔·戴·刘易斯 (Cecil Day Lewis),1968-1972;

  戴·刘易斯诗5首

约翰·贝杰曼 (John Betjeman),1972-1984;

  约翰•贝杰曼诗3首

泰德·休斯 (Ted Hughes),1984-1998:

  泰德•休斯诗37首

  特德·休斯诗8首

  泰德·休斯诗21首

  特德·休斯诗14首

  泰德·休斯诗23首

安德鲁·姆辛 (Andrew Motion),1999-2009;

  安德鲁•姆辛诗选

卡罗尔·安·达菲 (Carol Ann Duffy),2009- ,任期为十年。英国首位女性桂冠诗人。

  卡罗尔·安·达菲诗17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3首



漫话英国桂冠诗人


“桂冠诗人”这一称谓,流行于欧美,在英国则是久盛不衰。三百四十多年来,封授“桂冠诗人”称号在英国已成定制,世代相传,连绵不断。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从封授体制到受封者职责都有所变化,争议也不断。因此,这一原本带有封建色彩的文学现象一直为人关注。
所谓“桂冠”,是指用月桂树枝条编织的冠冕。据古希腊神话传说,河神之女达佛涅艷美无比,许多人向她求爱,均遭拒绝。主管音乐和诗歌的天神阿波罗一往情深,对她穷追不捨。迫于无奈,她在父亲帮助下变成一棵月桂树。阿波罗遂折其枝条编成头冠,作为崇高荣誉的象徵自戴并授人。神话到中世纪变为现实,一些欧洲国家不约而同,把桂冠授予杰出文人和各种比赛的获胜者。后来,一些高等学府设立“桂冠诗人”称号,将其颁给在演说、文法和语言方面取得卓著成就的学人。再后来,一些封建君主网罗文人雅士撰写赞词颂语,然后把这一称号作为回报相赠。这样,“桂冠诗人”就逐渐作为独得君主青睐的御用文人的专称流传下来。
“桂冠诗人”这一称谓在英国有个比较长的演化过程。据记载,英国歷代君主都喜欢招纳诗人骚客作扈从,随时命令他们赋诗取乐。西元十一世纪征服者威廉一世在位时,此风尤炙。其幼子亨利一世一一○○年登上王位,特设“国王诗人”一职,专为王室撰写颂歌。十四世纪,被称为“英国文学之父”的杰弗里.乔叟一方面作廷臣,一方面也为王室写赞歌,另得一笔不菲的犒赏。
十六世纪下半叶,埃德蒙.斯宾塞独步英国诗坛,通过友人邀宠于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为她撰写不少颂诗。乔叟、斯宾塞等文人雅士,被后人称为“志愿桂冠诗人”。一五九九年,斯宾塞逝世,伊莉莎白一世任命塞缪尔.丹尼尔为“宫廷诗人”;十多年后,她的继任人詹姆斯一世正式设立“宫廷诗人”一职,授予其时的文坛盟主本.琼森。琼森去世后,剧作家兼诗人威廉.戴夫南特继任。宫廷诗人的作用同后来的“桂冠诗人”极为相似,因此,后来也有人称他们三人为“桂冠诗人”。
“桂冠诗人”这一称谓的正式使用,始于戴夫南特逝世两年之后。那是一六七○年,国王查理二世任命诗人兼剧作家约翰.德莱顿为桂冠诗人兼王室史官。前者的职责是为王室的重大活动撰写颂诗,后者的职责,顾名思义,是记录那些活动的盛况。这是英国首次正式将“桂冠诗人”设为一个官职。因此,严谨的英国文学史家总是把德莱顿称为英国第一位“桂冠诗人”。
德莱顿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剧作家和英国文学批评创始人。他一生创作戏剧作品近三十部。他的文学批评论著《论戏剧诗》和《寓言集序言》在英国文学史上首次对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等作家作出中肯的评价。他在一六五九年写成的《纪念护国公逝世的英雄诗》,赞扬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的护国公克伦威尔。翌年,斯图亚特王朝復辟,他又写作《回来的星辰》一诗,歌颂封建復辟和查理二世当政。他政治上的这种急剧转变,受到查理二世的赏识,于一六七○年颁布特别诏书,封他为“桂冠诗人”。他恪尽职守,是公认的王室的忠实代言人。岂料,一六八八年发生“光荣革命”,代表復辟势力的詹姆斯二世逊位,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威廉三世继位。德莱顿拒绝宣誓效忠新王,遂被褫夺官职。这样,英国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桂冠诗人”,又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政治原因被罢黜的“桂冠诗人”。
从德莱顿开始,“桂冠诗人”的册封逐渐形成定制,一旦受封,终身任职,一个去世就再封一个。册封长期由君主一人决定。遴选的标准没有明确开列,一般认为,一是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成就,二是忠于王室,甚得君主青睐。两条相较,最重要的当然是后一条。因此,有些艷羡这一职位的人,不是努力把诗写好,而是想方设法打通关节,或直接向君主陈情邀宠,或买通王公大臣而得到举荐。这样的事例,在英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当然,也有一些人,或由于政治见解不同,或由于并不看重这一头衔,不但不去追求,即使被提名也拒不受命。这样的耿介之士,有名有姓者至少有七位,在英国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受封为“桂冠诗人”者年俸不高,长期只有一百英镑,另有一点赠品。直到一九九八年,年俸才提高到五千七百六十英镑,外加几箱雪梨葡萄酒。但是,许多文人“重名轻利”,总是把得册封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耀而苦苦追求。到目前为止,三百四十六年过去,获得桂冠诗人封号者共有二十人。
继德莱顿之后成为“桂冠诗人”兼王室史官者,是其早年的好友、后来的政敌,诗人兼剧作家托马斯.沙德韦尔。从他开始,“桂冠诗人”的责任正式确定,每值新年,每值新王登基、生辰,每值王室成员婚配、添丁,每值有重大战事胜利,都要撰写颂诗。沙德韦尔也许是太劳累,经常酗酒,大量吸食鸦片,于一六九二年逝世。
此后,诗人兼剧作家内厄姆.塔特被遴选为“桂冠诗人”,而宫廷史官一职则另择他人。从此,“桂冠诗人”和宫廷史官两个职务剥离开来。塔特之后的整个十八世纪,受封为“桂冠诗人”的先后有尼古拉斯.罗、劳伦斯.尤斯登、科利.西伯、威廉.怀特黑德、托马斯.沃顿和亨利.詹姆斯.派伊等六人。这些人大多出身于牛津或剑桥大学,但才情比较平庸,诗名不大。他们为王室撰写的歌功颂德诗篇不少,但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其中,尤斯登据说从未出版过一本像样的诗集,而西伯本为演员和剧作家,先靠钻营跻身仕林,后靠献媚受封,更是遭到世人的诟病。
同那些追名逐利之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三位诗名较大而又被提名为“桂冠诗人”者,却拒绝接受册封。其中,以写《墓园輓歌》而诗名大震的诗人托马斯.格雷,在西伯去世后被提名为继任人。但是,这位看来是参透人生的学者型诗人却拒绝了。他表示,他不愿把自己“禁锢在宫廷狭小的天地中”。他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先是前往伦敦新建的大不列颠博物馆钻研威尔士和冰岛的古代诗歌,后又去剑桥大学就任歷史学教授。这样,怀特黑德才有机会接任。怀特黑德逝世后,威廉.梅森被提名,他也拒绝了,沃顿这才得以继任。沃顿逝世后,有威廉.海利和派伊两个人选,但是,海利拒绝。派伊实际上是个政客,是在当朝首相威廉.皮特的极力推荐之下才入选的。派伊去世后,摄政王提议将这一头衔授予以长篇叙事诗《最末一个行吟诗人之歌》而蜚声文坛的苏格兰诗人兼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但是,司各特断然拒绝。他说,写应景诗既非己之所长,亦非己之所愿。他不无讥讽地“建议”,将此头衔和由此而来的年俸授予对两者都非常感兴趣的诗人罗伯特.骚塞更为合适。骚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以册封为“桂冠诗人”的。
骚塞是十九世纪以威廉.华兹渥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中湖畔派的一员。他早年思想激进,积极支持法国大革命。他创作的剧本《瓦特.泰勒》歌颂十四世纪的英国农民起义,长诗《圣女贞德》指斥宫廷贵族为“粪堆”。中年之后,他的思想变得保守,“从激进诗人沦为官场绅士”,为保守的托利党撰写政论文章。因此,他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宫廷的恩宠。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戈登.拜伦对他极为蔑视,斥之为“歌谣贩子”,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则称之为“可怜的托利党人”。
继骚塞之后成为“桂冠诗人”的华兹渥斯也有类似的思想歷程。他年轻时满怀叛逆精神,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歌,成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但随年龄增长和声誉提高,他思想越来越趋保守,创作也渐趋平庸。他接受“桂冠诗人”头衔后,与现实生活隔绝,艺术上失去活力,撰写的大多是应景之作。因此,有人说,他“从叛逆的烈焰中升腾而起,毁灭在自满的灰烬之中”。著名诗人罗伯特.勃朗宁讥讽他是“仅仅为了一把银币,仅仅为了获得一条丝带”,“就把灵魂卖给英国‘桂冠诗人’头衔的汉子”。
华兹渥斯的继任者是诗人艾尔弗雷德.丁尼生。他受教于剑桥,在校时有一挚友叫阿瑟.亨利.哈勒姆。一八三三年,哈勒姆猝死于维也纳旅次。丁尼生闻讯极为悲痛,经过长达十七年的构思,写成组诗《悼念》。在这组共有一百三十一首的悼亡诗中,他把对亡友的沉痛追怀扩大为对整个人类之爱的思考。这组诗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哀歌之一。组诗发表之时,恰值维多利亚女王深陷丧夫的悲恸之际。据说,一本《悼念》到手,她彻夜诵读,沉痛难眠,泪水一行行滴落在诗页上。为向诗作者表示感激,她随即封他为“桂冠诗人”。当时,有人劝说丁尼生不要接受这种恩赐,但他却说:“我为什么要自私,因我的缘故而不让一项荣誉加诸文学呢?”文学上的成功给他带来荣誉,而荣誉却损害了他的创作。受封之后,他虽然又创作了一些激动人心的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没有价值的应制之作。因此,著名诗人查尔斯.斯温朋批评他晚年的诗作是“技巧过分,真情不足”。
在英国文学史上,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担任桂冠诗人的时间最长,从一八五○年册封到一八九二年去世共四十二年。他的继任人的遴选一时遇到很大困难。当时,最被看好的人选是诗人兼小说家鲁德亚德.吉卜林。吉卜林出版有大量诗歌和小说,赞扬大英帝国的强盛和殖民主义制度的“美好”,被称为“帝国主义诗人”,受封桂冠诗人本是顺理成章之举。但是,还未等正式提名,他就表示对此不感兴趣。他这种表示显然不是出于政治原因。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不愿意受任何约束”,希望“更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怀”。
除丁尼生之外,当时诗坛上名气最大的诗人是斯温朋和威廉.莫里斯。斯温朋诗作甚多,诗艺纯熟。但是,他宣导无神论,支持意大利独立运动和法国大革命,被指责“离经叛道”。而且,他因病瘫痪,行动不便。这就使他很难获得提名。莫里斯是以写作《地上乐园》和《乌有乡消息》而饮誉整个欧洲的诗人和社会主义先驱者。他的政治理想是实现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社会主义社会。“桂冠诗人”这一头衔虽令许多人垂涎,但他却毫无兴趣。因此,一八九四年被提名后,他拒不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宁缺勿滥,暂时中止册封。王室没有接受这一建议,在延宕四年之后,把这一头衔授予以律师为业、缺少诗才的诗人阿尔弗雷德.奥斯丁。
继奥斯丁之后,二十世纪的英国桂冠诗人有五位:罗伯特.布里奇斯、约翰.梅斯费尔德、塞西尔.戴─刘易斯、约翰.贝杰曼和特德.休斯。总体来看,这些人的成就和影响远不及上个世纪的前辈,预示着桂冠诗人的作用和地位在发生微妙变化。
布里奇斯大半生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品不多,也很少为人所知。一九一三年,他获得桂冠诗人头衔后,诗集《人的精神》和《美的确证》才开始行世。梅斯费尔德与其他桂冠诗人不同,并非出身牛津或剑桥,而是长期漂泊海上,完全靠自学成才。他的许多作品反映海上生活,一九一一年完成的长篇叙事诗《永恆的宽容》使他扬名诗坛。戴─刘易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左翼诗人”。他在创作中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嚮往共产主义的美好前程。他于一九三五年加入英国共产党,三年后因思想消沉又退出。后来,他写小说和散文,诗歌则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失去当年的锐气。他的继任者贝杰曼,以在电台主持建筑专题节目而闻名遐迩,诗名不大。贝杰曼去世后,诗人兼小说家菲利普.拉金被提名为继任者。但是,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或许是因为年逾花甲、健康状况欠佳,他谢绝受封,翌年病逝,被称为“未受封的桂冠诗人”。
正是因为拉金未接受册封,休斯才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得以继任。休斯来自约克郡乡野,喜欢将猛禽野兽入诗,以自然界的弱肉强食象徵人世间的残酷。对他册封桂冠诗人,英国舆论一时哗然,认为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汉子,不会成为众人期待的“安分守己的公众人物”。一九九八年初,他出版诗集《生日书简》,回顾三十多年前同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一段悲剧性的婚姻生活。结婚之初,两人极为恩爱。不久,休斯另有新欢,普拉斯被迫离异,自杀身死。诗集的出版引发一片谴责休斯有违社会道德的声浪。人们认为,他扼杀一位才女又毫无歉意,简直是“一个令人不齿的恶棍”。有人提出,他实质上是杀人犯,应该承担法律责任。休斯赶紧出面,岂料越辩解、掩饰越引起众怒。他很快陷于精神崩溃,于一九九八年十月病逝。英国王室在歷代国王加冕的西敏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仪,欲藉此“抚慰休斯临死都难以安生的灵魂”。社会舆论对他的指责并未从此消弭,并进而引发对设置桂冠诗人这一职位的质疑。
英国桂冠诗人特德.休斯去世之后,其继任人一直难以确定。据说,被提名者有三四人,各方面意见不一。在这种情况下,爱尔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谢默斯.希尼获得特别关注,但他明确表示“不掺和英国人的事”。这样,七八个月过去,直到一九九九年五月,诗人、小说家兼传记作家安德鲁.莫申才得到册封。莫申同诗人兼小说家菲利普.拉金是好朋友,但他没有像拉金那样拒绝受封,而是在就职后採取了不同于歷届前任的做法。他表示,一是打破桂冠诗人的终身制,他只担任十年;二是在尽桂冠诗人之责、为王室红白喜事写诗的同时,他要“使工作更加多样化”,积极参与工会、慈善、公益活动,还要使创作“更加政治化”,将“公众广泛关注的国内外大事”入诗。二○○三年一月,在美英两国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前夕,他先是公开发表谈话,认为那不过是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藉口,美英两国领导人隐瞒了发动战争的真正原因。紧接着,他发表一首仅有四行的短诗,题为《战争起因》。他写道:为了“选举、金钱、帝国、石油,还有那老爹”,他们“只知道那燃烧的火箭的嘶叫”。诗中所指很明确,美英领导人为了帝国的金钱和石油利益,总是不惜发动现代化侵略战争。此诗一发表,招致英国舆论一片哗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首反战诗作,矛头直指作为美英领导人的“他们”,还有一心想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一个桂冠诗人本该为政府发动战争进行辩解,而莫申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能不令英国官方感到极为尴尬。莫申并未就此而罢手。在美英联手以战争手段强行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他又发表一首题为《改变政权》的诗作,利用以古喻今的方式,描述死神驱赶着军队佔领伊甸园、两河流域、巴比伦,直逼巴格达,迫使那里的政权改变。他在接受记者採访时说,这首诗是他的“政治宣言”,意在“强烈地反对战争”。他这种直言不讳的反战态度,在英国桂冠诗人中实属空前,令英国政府极为震惊和愤怒,但又无可奈何。
莫申说到做到。二○○九年五月,任职十年届满,他就坚决辞去桂冠诗人一职。他在卸任之前撰文说:“过去的十年很开心,有时是既开心又为难,遭到很多这样和那样的指责。不管如何,还是挺下来了。”卸任之后,他一方面继续写诗,一方面仍经营在任期间创建的“诗歌档案”线上专案,把当代英国诗人和诗歌的资料都整理和保存下来。
接替莫申的是卡罗尔.安.达菲女士。她的就任在英国桂冠诗人歷史上一连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女性诗人,第一个苏格兰人,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她在接受册封时说,这个职务简直是负担,年俸少且不说,从女王结婚纪念到工会集会都要写诗,实在不胜其烦。而令她更为烦心的是,“尽心尽力写出来的东西,恐怕根本无人阅读”。就这样,她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写诗。她说,她不但为女王写应制诗,还就英国议会政治、气候变暖、物种灭绝、空难事件、足球比赛、同性恋生活写作“时事诗歌”,“用简单的文字把复杂的事情描述出来”,供青年和民众阅读。
休斯、莫申和达菲被称为“新一代桂冠诗人”,他们以各自不同的作为引起英国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论争。论争涉及的问题广泛,而最大的则是对桂冠诗人设置的质疑。设置的初衷本是出于君主巩固其统治的需要。可是,几百年过去,形势大变,就君主来说,现在只是国家的象徵,是否还有必要再专设桂冠诗人为其歌功颂德;就政府而言,很难期望桂冠诗人成为官方发言人,弄不好就像莫申那样,“政府给自己树立一个对立面”。因此,有人建议乾脆把这一职位取消。但是,有人不同意,认为沿袭已久的桂冠诗人的歷史不能就此中断。还有人主张作些改革,通过诗歌的写作、朗诵和其他活动更多地传播“人民的福音”。人多嘴杂,聚讼纷纭,英国桂冠诗人制度今后究竟如何演化,现在恐怕还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 高 秋 福 )

青楼临大道 一上一回老 所思终不来 极目伤春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