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乔治·梅瑞狄斯《我们的船失事的日子里》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英国19世纪作家,出生于1828年2月12号,猝于1909年。
乔治·梅瑞狄斯出生于1828年2月12号,猝于1909年。在朴茨茅斯(Portsmouth),他父亲是个裁缝,而他母亲在他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自从丧母之后,他的童年过的并不快乐.
他的父亲(Augustus Meredith)从自己的父亲手中继承到了一份摇摇欲坠的生意和沉重的赋税.1837年,Augustus Meredith被迫宣布破产.他到伦敦去设法谋生,而他的儿子George被送到乡下的亲戚家去寄养,最后进了寄宿学校.1841年,出于保护George那份小小的遗产的考虑,Augustus为自己的儿子申请了受大法官保护的未成年人的身份.(简单的说就是宣布他是无父母的孤儿了)
1842年,当George15岁时,他到地处莱茵河畔的Neuwied地区的Moravian school学习,尽管他只上了不到两年学,但他也提到这是他所受的仅有的正规教育.学校刺激了他的灵感,也教导他去尊重前人的经验和理论,还让他学会了自尊,真诚,和勇气.在学校度过的岁月也培养了他对德国诗作和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德国乡村的喜好.这标志着他正式教育的结束.




我们的船失事的日子里


我们船失事的日子里,有个时辰,

松松联结的炉中煤还烧得发红,

但我们已看见一道红色的裂缝

在喀嚓作声的煤块间加宽加深。

那夜只有我们俩静坐在书房里,

像一对恋人正在听“时间”说话。

门突然开了,传进来歌声喧哗——

长辈们用醇酒加闲谈打发着睡意。

我们很清楚:人生最宝贵的蓓蕾

要由我们处置。“唉,这是事实,

爱正在死去!”我说,决不少于此。

她呢,她切望我把这句话收回。

后来,当炉火已渐渐被黑暗笼罩,

她的颊在我的吻下透出咸味,

她的啜泣从胸口颤栗着高飞,

那咸味!那泣声!至今在我心头萦绕。

飞 白 译

《我们的船失事的日子里》节选自梅瑞狄斯的著名组诗《现代的爱情》(1862年),该组诗由50首十六行诗组成,主要反映了梅瑞狄斯与妻子之间那场以分手告终的“现代爱情”。诗人的妻子是小说家皮科克的女儿,她是一名美丽且风流的寡妇,比诗人大9岁。当时他们的结合曾引来众多非议,但陷入爱河的诗人没有理会外界的舆论,仍旧和她结婚了。婚后不久诗人便发现妻子旧习难改,两人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妻子跟情人私奔去了意大利,他们的婚姻宣告结束。这场失败的婚姻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创伤。本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和妻子分道扬镳前道别的场景。
第一诗节里诗人用失事的船只来比喻自己失败的婚姻。虽然在新婚燕尔的时候,“松松联结的”他们也曾经感受过热恋的激情(炉中煤烧得发红),但是,敏感的诗人还是感受到了他们之间存在着问题,一道“红色的裂缝”在两人之间出现,这道“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宽、加深”,直至他们婚姻的小船在世俗的洪流中失事。其实诗人和妻子的结合从一开始就不被众人看好,妻子的风流韵事他也有所耳闻,只是善良的诗人愿意相信婚姻可以令妻子改变,所以即使有裂痕、有伤疤他也尽力去弥补。只是诗人没有想到“裂缝”没补好反而越闹越大,最终不得不以分手收场。
第二诗节描写诗人和妻子道别的场景,他们二人在书房里静静地坐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们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像“一对恋人正在听‘时间’说话”。沉闷的气氛被突然打开的房门划破,门外歌声喧哗,觥筹交错,长辈们正喝着酒、聊着天,气氛温馨而和谐,和书房内即将成为陌路人的夫妻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心中的痛苦与孤独。
第三诗节,诗人和妻子要亲手去处置“人生最宝贵的蓓蕾”——婚姻。当爱已经死去,这没有爱的婚姻已如一具没了灵魂的躯壳,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诗人承认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消亡,婚姻走到尽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诗节,“炉火已渐渐被黑暗笼罩”,暗指两人的感情已经走向无法挽回的境地,分手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诗人亲吻着妻子的脸颊,而此时的妻子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泪水可能饱含着分离的不舍,也有可能是对自己行为的悔恨,毕竟是自己的不忠断送了这段美好的姻缘。这个时候无论妻子怎样哀求诗人收回分手的话都于事无补了,诗人心意已决。只是时至今日,妻子泪流满面的脸、低沉的啜泣声还依然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诗人用情之深可见一斑。( 魏 丽 娜 )



现 代 人 用 韵 的 困 
与 解 决 办 法

现代人写诗,在用韵的问题上,常会遇到两个比较大的困难。
1.分韵太细,不易分辨
在《平水韵》中,平声部里有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等五个韵目相近。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这五个韵目里的字可以通押。但是在写格律诗时,这五个韵目里的字却不能通押。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其中四个韵脚“荣、生、城、情”都属于“八庚韵”。如果把“春风吹又生”改为“春风吹又青”,这样行不行呢?从诗韵来看,自然是不行的。姑且不说意思怎么样,单就用韵来讲,“青”字不属于“八庚韵”,而属于“九青韵”,改为“青”字就出韵了。现代口语中明明可以押韵的字,诗韵里却并非都可以押韵,这是一件非常别扭的事,对现代人写诗也是一个困难。
2.有些字的平仄与现代普通话不同
现代普通话中一些平声字,在诗韵中读入声。入声的发音短促、急收,在平仄格式中属于仄声。如“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天末怀李白》),其中“达”字读入声,“过”字读平声。若按普通话的读音,这两个字的平仄就不对了。
对不熟悉诗韵的初学者来说,需常备两个工具:一是诗韵的常用字表。表中按《平水韵》对字的分类,列明每个常用字属于何声何韵,一般写诗差不多就够用了。二是简明诗韵字典。在其中可以用字典式的检索方法查到更多的字,了解其属于何声何韵。
初学者在使用这两个工具时,还有一些诀窍。在写一首诗之前,可以先确定用什么韵。若先有了一联或一句,自己觉得不错,打算以之为基础,就可以查一下这句的韵脚属于哪个部,然后就从这个韵目中找出若干个可用的字。这些字会为你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带来启发和引导。这个诀窍用顺了,就会觉得诗韵不仅不是束缚,反而是一种帮助。
现如今,有人主张放宽诗歌的韵脚,写诗时可以同时参考词韵,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因《平水韵》分部过细而造成的写作困难,这一主张已被诗界大多数人所接受。这里说的“词韵”,主要是指《词林正韵》。




推荐阅读:

扬尼斯·里索斯诗77首

特德·休斯诗14首

玛丽·奥利弗诗5首

克莉丝汀·加仑诗2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歌6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7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10首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诗8首

扬·瓦格纳诗20首

阿米亥诗15首

丹尼丝·莱维托夫诗8首

罗伯特·洛威尔诗8首

亨里克·诺德勃兰特诗35首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诗5首

西蒙·欧迪斯诗7首

帕特丽夏·凯瑟琳·佩奇诗4首

史蒂文斯诗60首

弗兰克·奥哈拉诗26首

根塔斯.古丁斯诗10首

李晟馥诗7首

希尼诗6首

玛丽安·摩尔诗10首

鲍尔·马尔登诗3首

安德拉德诗3首

诺德布朗德诗15首

艾略特诗9首

爱德华多·卡兰萨诗11首

波希维亚托夫斯卡诗14首

埃德温·缪尔诗7首

吉行理惠诗3首

山本道子《背运的椅子》

会田千衣子诗2首

阿米亥诗12首

丽玛·卡扎科娃诗27首

杜尔斯·格仁拜因诗5首

马斯特斯《匙河集》10首

米歇尔·维勒贝克诗12首

叶甫图申科诗6首

梅厄·魏塞贴尔诗3首

让·萨尔扎纳《欲望·姐妹》

米沃什诗集《此》17首

松本杏花俳句30首

k.塞奇达南丹诗10首

阿米亥诗8首

阿米亥诗11首

弗拉基米尔·霍朗诗3首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诗3首

安妮-迈克尔诗5首

阿米亥诗25首

阿米亥诗10首

品特诗7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8首

图维亚·鲁伯纳诗14首

叶莲娜·亨里霍芙娜·古罗诗10首

尤金·奥尼尔诗6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10首

阿米亥诗歌15首

阿米亥诗33首

弗拉迪米尔·霍朗诗16首

米罗斯拉夫·霍卢布诗4首


何当一来游 惬我雪山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