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债市亟需信用配置盘

刘郁 郁言债市 2022-12-18

摘 要   


11月以来伴随债市调整,理财净值回撤,约74%的纯固收类&不可投股票固收+理财子产品在过去一个月收益为负。并且各类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也持续上升,截至12月9日,理财子破净率已达19.0%,超过了11月中旬的高点16.8%。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估算,全市场理财产品存量规模由10月末的31.84万亿元,降至11月末的30.90万亿元,到12月9日,存量规模再次下降至30.72万亿元。
与理财规模不断下降相对应的是,理财在二级市场净卖出资产的规模继续增加。本周(12月5-9日)理财卖出债券规模达到1218亿,连续第四周净卖出,且规模为近四周最高。与理财关系紧密的其他资管类机构和基金公司本周卖出规模也达到802亿元和1335亿元。
负债端稳定的大行自营承接力度增加,主要买入同业存单和利率债。保险机构主要承接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同时卖出存单,表现为仓位调整。而城投等信用债缺少承接机构。
在各类资管机构净卖出信用债规模加大的背景下,信用债收益率同步大幅上行,信用利差走扩。银行资本债在此轮调整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收益率大幅上行70-110bp,其中3年期品种调整最多。其次,中低评级城投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12月9日较11月10日,隐含评级AA、AA(2) 1Y收益率分别上行了123bp、140bp。伴随信用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取消发行呈现上升趋势,近两周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分别为204亿元、317亿元,数量分别为27只、52只。
当前债券市场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是债市预期较弱,负债不稳定的机构不敢轻易抄底买债。二是理财被迫卖资产,而流动性好的资产越卖越少,城投等信用债缺少接盘机构,估值调整压力仍较大。
如果要稳定当前债券市场,可能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降息降准等宽松措施,稳定市场对于低资金利率环境的信心。二是更为重要的,采取方法稳定理财的规模和净值,比如增量稳定资金直接购买理财份额;或采取混合估值法,稳定理财净值。
在政策没有进一步落地之前,银行自营盘可以承接的利率债、同业存单和商金债,以及保险资金承接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估值可能有一定天花板,继续大幅调整的概率有所下降。


风险提示。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1
12月最后两周,银行理财到期仍处高位
11月以来伴随债市调整,理财净值回撤,约74%的纯固收类&不可投股票固收+理财子产品在过去一个月(11月9日-12月9日)收益为负。并且各类理财子产品的破净率也持续上升,截至12月9日,理财子破净率已达19.0%,超过了11月中旬的高点16.8%。



截至2022年12月9日,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为27.03万亿元,其中理财子产品存量规模为21.78万亿元。由普益标准数据与银行业理财登记中心披露的数据对比,普益标准覆盖银行理财的规模达到88%。据此估算,全市场理财产品存量规模由10月末的31.84万亿元,降至11月末的30.90万亿元,到12月9日,存量规模再次下降至30.72万亿元。



从整体理财存量产品中封闭型及定开型的到期规模分布来看,12月到期规模仍处高位。12月12-18日封闭型理财产品到期规模为884亿元,定开型理财产品由于7天定开产品打开,导致到期规模又上升至9196亿元(我们在12月7日的报告《12月银行理财还有多少到期?》中统计的定开产品周度到期规模为3000多亿元)。具体来看,封闭型理财产品在12月剩余3周的时间内,到期规模持续上升,每周到期规模分别为884亿元、1040亿元、1255亿元。定开型理财产品在12月12-18日当周,共有9196亿元到期,仍处高位。而当前统计的12月19-25日到期规模为5576亿元,不过除此之外,运作周期在7天以内的定开产品还有4958亿元存续规模,也就是说最后一周的到期规模合计可能还在万亿元左右。




2

银行保险加大承接力度,不过结构并不匹配


与理财规模不断下降相对应的是,理财在二级市场净卖出资产的规模继续增加。本周(12月5-9日)理财卖出债券规模达到1218亿,连续第四周净卖出,且规模为近四周最高。分类型来看,信用债买入62亿元,存单、利率债和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分别卖出417亿元、280亿元和584亿元,其中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卖出规模较前一周大幅增加239亿元。


作为理财通道的其他资管类机构,卖出量也大幅增加。本周其他资管类机构卖出债券825亿元,而前一周仅卖出23亿元。其中利率债349亿元、其他(银行资本债等)154亿元、同业存单186亿元、信用债32亿元。


此外,基金方面,可能也被银行理财赎回,本周也在大量卖出。本周基金卖出规模达到1335亿元,而前一周为买入105亿元。分类型来看,卖出信用债规模较大,达到525亿元,卖出利率债357亿元、其他(银行资本债等)278亿元、存单174亿元。


在银行理财、其他资管产品和基金公司大幅卖出的同时,负债端稳定的大行自营承接力度增加,主要买入同业存单和利率债。大行自营本周(12月5-9日)承接870亿元债券,较前一周(11月28日-12月2日)的128亿元大幅增长。具体从债券类型来看,大行自营主要买入同业存单556亿元和利率债323亿元,分别较前一周多买入497亿元、55亿元。此外,大行自营买入信用债5亿元,前一周卖出198亿元,尽管大行从卖出信用债转为买入,但大行也没有主动承接信用债,可能主要是考虑风险资本占用和税收等因素,银行投资信用债的性价比较低。其他(银行资本债等)仍卖出14亿元,前一周卖出69亿元。


而保险机构主要承接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同时卖出存单,表现为仓位调整。本周保险买入其他(银行资本债等)367亿元,较前一周多买入183亿元,同时卖出存单308亿元,仓位从存单向信用债切换。


总体来看,银行自营净买入以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为主,保险机构主要承接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而城投债等信用债缺少承接机构。








3

信用债收益率大幅调整,取消发行规模增加

在各类资管机构净卖出信用债规模加大的背景下,信用债收益率同步大幅上行,信用利差走扩。银行资本债在此轮调整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收益率大幅上行,信用利差迅速走扩,其中3年期品种调整最多。主要在于银行理财持有较大规模的银行资本债,并且银行资本债流动性要优于普通信用债,因此在理财赎回过程中首先被抛售。12月9日较11月10日,3Y银行资本债收益率上行94-113bp,信用利差走扩63-82bp,而同期1Y和5Y品种收益率上行71-99bp,信用利差走扩37-61bp。调整之后,银行资本债信用利差已处于2021年以来的高位水平,中高等级利差分位数均在90%以上,性价比凸显。



其次,中低评级城投债收益率上行幅度较大。12月9日较11月10日,隐含评级AA、AA(2) 1Y收益率分别上行了123bp、140bp,信用利差走扩83-100bp。目前,信用利差已经调整至较高历史分位数,AAA各期限信用利差处于2018年以来65%-87%分位数,AA+、AA和AA(2)各期限处于72%-98%分位数。



相对而言,商金债受影响较小,2022年11月10日至今,收益率变动在36-47bp之间,信用利差变动均在20bp以内。其中,短久期商金债利差走扩幅度最小,在2-7bp之间,3年期调整最多,在10-17bp之间。



伴随收益率快速上行,信用债取消发行明显增多。11月第3周(11.14-18),共有50只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合计达404亿元,明显高于10月周度平均值50-100亿元的水平,其后一周有所修复。但近两周,信用债取消发行规模再度呈现上升趋势,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分别为204亿元、317亿元,数量分别为27只、52只。这指向债券二级市场的赎回负反馈,仍在拖累一级市场发行。




4

债市亟需信心与稳定资金

虽然当前负债端较为稳定的银行自营和保险资金已经积极入市,承接银行理财的抛盘,但是由于这几类机构之间风险偏好不同,银行自营主要买入利率债和同业存单,而保险机构主要买入利率债和银行资本债,而其他信用债缺少承接机构,很难真正稳定。


当前债券市场面临的核心问题,一是债市预期较弱,市场普遍预期伴随疫情影响下降,经济逐步恢复,债市存在调整压力,因而处于估值波动的担心,负债不稳定的机构不敢轻易抄底买债。二是理财被迫卖资产,银行理财净值回撤,面临的赎回压力始终较大,规模不断下降,被迫净卖出资产,而流动性好的资产越卖越少,城投等信用债缺少接盘机构,估值调整压力仍较大。


如果要稳定当前债券市场,可能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降息降准等宽松措施,支持实体降成本,同时稳定市场对于低资金利率环境的信心。不过由于经济恢复的预期很难打破,所以恢复债市信心可能不易。二是更为重要的,采取方法稳定理财的规模和净值,比如增量稳定资金直接购买理财份额,减少理财被迫卖出的规模;或采取混合估值法,稳定理财净值。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债市恢复过程可能相对缓慢。需要警惕负反馈所导致的一级市场取消发行,使得企业的债券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可能面临阶段上行。


在政策没有进一步落地之前,银行自营盘可以承接的利率债、同业存单和商金债,以及保险资金承接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估值可能有一定天花板,继续大幅调整的概率有所下降。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近期的充裕状态,但假如国内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流动性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相关文章:之一:《杠杆低、久期短,利率能下否?》
之二:《10Y美债又上1.6%,外资会从债市流出吗?》之三:《4月债市怎么看?怎么配?》之四:《国企债务风险演化路径猜想》
之五:《“资产慌”与“资产荒”》之六:《2016-2021,山西煤企债的轮回》之七:《地方债发行高峰,央行怎么对冲?》之八:《税期流动性意外宽松,能否延续?》之九:《这一轮城投政策收紧不一样》
之十:《地方债,等不来的发行高峰》之十一:《流动性正在起变化》之十二:《从流动性起变化到阶段性防御》
之十三:《2021下半年,城投“抱团”进行曲》
之十四:《城投政策收紧,万变不离其宗》
之十五:《从超预期收紧到超预期宽松,越来越窄的利率区间》之十六:《信用收加货币宽,2018重现?》之十七:《地方债发行高峰真的要来了吗?》之十八:《1Y山西煤企和津城建4.5%+,值得挖掘吗?》
之十九:《MLF+政府债约6.5万亿,基础货币缺口为何不大?》之二十:《安邦、海航和包商,往事并不如烟》之二十一:《泰禾、蓝光和华夏幸福,化债路漫漫》之二十二:《“类滞胀”往事》之二十三:《细数历次债务“恳谈会”》
之二十四:《10年国债利率可能下行突破2.8%》
之二十五:《疫情,出口和利率》
之二十六:《复盘2021,峰回路转》之二十七:《细数历次货币政策拐点的信号》
之二十八:《宽信用,从总量到结构的三阶段》
之二十九:《10年国债2.85%,利率或阶段顶部》
之三十:《从地产放松到利率拐点的往事》
之三十一:《疫情脉冲,10Y国债或继续下行》
之三十二:《多空交织,市场在博弈哪些民企地产债?》之三十三:《2018年中美利差倒挂启示录》之三十四:《中美2Y利差倒挂16bp,流动性或受约束》之三十五:《62地已放松地产政策,何时由量变到质变》之三十六:《汇率贬值下的利率往事》
之三十七:《疫情之后,债市的两种可能情景》之三十八:《资产荒演化论》之三十九:《6月流动性或有波动,但仍宽松》
之四十:《债市仅剩期限利差》
之四十一:《财政增量工具猜想》之四十二:《10年国债利率或向下突破》之四十三:《721国常会给出的信号》
之四十四:《长端利率或挑战前低》之四十五:《回调或是机会》之四十六:《30年国债,距低点一步之遥》之四十七:回购存单票据利率齐上行,未到拐点之四十八:《9月继续久期策略》之四十九:《流动性怎么看》之五十:《汇率贬值之下,债市无熊市之五十一:《同业存单量价齐升,传递信号?》之五十二:《11月利率或延续第三阶段下行》之五十三:《基本盘未变,5Y左右骑乘策略》之五十四:《债市,稳住》之五十五:《1年期存单利率2.48%,已经合理》之五十六:《债市的机构行为思考之五十七:信用债修复路径思考

   
已外发报告标题债市周思录之五十八:债市亟需信用配置盘》对外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1日报告作者: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