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通信】短期or长期?深度解析云视频发展机会——通信行业掘金5G应用方向系列(二)

招商通信团队 招商通信研究 2024-04-13

   1    报告亮点&核心观点

本报告的亮点主要体现在:1)对企业部署硬件视频会议及云视频会议的成本进行了详细拆分与对比;2)对Zoom的商业模式和中美环境差异(从用户习惯、付费习惯、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3)对国内云视频企业的产品和布局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随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成熟和5G时代的开启、云计算技术和新一代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硬件的普及,云视频发展基础已经夯实,同时硬件视频会议天然的缺陷无法适应5G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判断云视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此次疫情只是加速了用户习惯的培育,使得云视频会议加速发展的窗口期提前到来,对标非典拉动我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进入长期繁荣期,我们认为本次疫情有望成为云视频加速变革发展的起点。


对比中美竞争环境的差异,我们认为Zoom模式在国内很难走通,互联网巨头覆盖通用视频会议市场,云视频企业可以走差异化错位竞争路线,通过“云(软件)+端(硬件)”的方式从垂直行业切入,最终实现向大客户市场渗透。中美两国在用户习惯、付费习惯、竞争格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性,我们认为Zoom的成功取决于技术以及美国差异环境下的商业模式的成功,我国用户没有移动视频办公的习惯,同时对纯SaaS类产品付费意愿不足,另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云视频会议市场竞争,但我国垂直行业存在大量预算刚需,且都有定制化的产品需求,巨头难以覆盖所有细分行业,同时垂直行业空间较大,我们认为云视频企业的大机会在于云视频与垂直行业应用的结合。


国内云视频企业从布局和技术角度来看,差距较小,均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基础,我们认为云视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产品、商业模式、销售渠道、垂直行业卡位等综合实力。我国云视频企业目前虽然均大都具备“云+端”的布局,但在技术路径选择、商业模式、销售渠道等各方面尚存在差异,不同云视频企业侧重点不同,且选择细分赛道不一致,我们认为具备优质产品能力、对细分行业理解透彻和卡位精准、拥有优质销售渠道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投资建议:云视频发展基础已经夯实,云视频应用为大势所趋,疫情加速对用户习惯的培育,使得云视频会议加速发展的窗口期提前到来,我们认为本次疫情有望成为云视频加速变革发展的起点,云视频有望成为今年5G率先落地的应用方向,长期发展空间较大。重点推荐:会畅通讯(“云+端+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深耕教育行业)、亿联网络(硬件单品+云视讯通用能力开放)、星网锐捷(网络设备二线龙头+深耕智慧党建);建议关注:二六三(电话会议龙头布局云视频)、齐心集团(轻工组覆盖)。


风险提示:5G建设不及预期、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2    长期发展基础已夯实,云视频为大势所趋

1、固网和移动网络速率不断升级,固网宽带接入和移动流量资费持续下降,网络基础准备已就绪

我国通信固网和移动网络不断演进升级,同时网络资费不断下降,为云视频的发展奠定了网络基础。从固网来看,固网从传统电话网升级到光纤宽带网,截至2019年三季度,全国光纤宽带用户占比已达91.4%,同时宽带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网宽带用户数已占总用户数的84%,部分地区已开始提供千兆(Gb)网络接入服务,同时下载速率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三季度,全国固网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已达37.69Mbps,同比提升50.82%;从移动网络来看,截至2019年三季度,4G用户数占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79.7%,4G网络全国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达24.02Mbps,同比提升11.93%。与此同时,5G网络建设即将全面开启,预计2019年年底5G套餐的签约用户数量有望超300万。同时网络资费持续下降,根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上半年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仅为5.6元/GB。


2、云计算带来成本端下降和扩展性提升,有助于云视频的推广与普及

云计算正加速成为提供IT资源的新方式,云计算应用逐步成为企业IT支出的主流。根据Gartner统计,全球云计算收入占IT支出占比不断提升,从2009年的1.0%不断提升至2018年的4.7%,同时云计算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同期IT支出增长率,这种趋势在我国发展更加明显,IT支出正在不断向更为高效的配置方式转变。

云计算部署模式灵活,混合云更适合垂直行业的推广。垂直行业客户存在定制化、安全性、可控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通常采取私有云的模式进行部署,但由于公有云经过多年的链路优化,在通信质量上要远优于私有云,混合云的部署有助于推动云视频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根据RightScale调查数据显示,多云策略是2018年大多数企业的选择,其中51%的企业采用的是混合云策略。

云计算IAAS层为云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PAAS层可以为云视频企业提供定制化研发的中间件平台,同时涵盖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等,云计算的分布式架构具备高并发高扩展性,大大降低了视频会议部署的成本,有助于推动云视频的普及与推广。

1)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以MCU(多点控制单元)和专线为核心,组成部分通常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终端设备、GK网关,及会议场地设备(摄像机、话筒、功放、音箱、显示器等),同时还需要企业部署专用通信线路。

2)云视频会议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视频企业在公有云厂商的云平台上搭建云视频服务,以SAAS的形式交付产品,企业只需要按月/按年支付租金即可。

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价格昂贵,可扩展性较差,且无法互联互通,场景也较单一,仅限于会议室场景。一般来说,硬件视频会议的成本主要包括专用设备、专用线路成本、运营维护成本。我们以30点位(参会人员分布的地点数量)的视频会议方案为例来进行测算,目前30点位的视频会议专用硬件价格约为200万元(不同品牌之间略有差异),同时一条10M带宽专线费用约为1.5万元/年(各地区定价略有差异),则30个点的硬件视频会议需要30条专线,则每年专线费用约为40万元,如果不考虑运营维护成本,企业使用期限1年/2年/5年在硬件视频会议上的支出至少为245万/290万元/425万元。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一般最多只能开100个点的会议,超过100个点,则需要增加MCU以及相应的专业IT维护人员,随着点位的增加,以及宽带的提速,需要同时扩容MCU和专线,不仅价格昂贵,而且申请专线耗时较长,使得硬件视频会议可扩展性较差。

与硬件视频会议相比,云视频会议成本更低,且可扩展性非常强,市场上的云视频会议 产品大部分可按月/按年(按年优惠力度大)购买,使用成本不到传统硬件视频会议的1%,且支持任意终端随时随地接入,方便便捷。


3、新一代编解码技术发展,保障音视频质量

SVC柔性编解码技术可以克服传统音视频在网络丢包时出现的卡顿、马赛克等情况,在丢包率在50%以上的情况下,也能维持音视频较高的质量。传统硬件视频会议主要是基于H.323标准的编解码技术,由于采用专网,一般不会存在丢包,而基于互联网的云视频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丢包现象。SVC(Scalable Video Coding,柔性编解码)为H.264/AVC编码技术的扩展,是一种能将视频流分割为多个分辨率、质量和帧速率层的技术,SVC技术将视频流两个或更多个码流,这些码流也称为层,这些层中至少有一个是基本层(BL, Base Layer),其余的为增强层(EL,Enhancement Layer),基本层包含视频信号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接收端接收到基本层就可重建得到基本质量的图像;增强层包含视频信号的细节信息,接收端将基本层和增强层一起解码,可以重建出更高质量的图像。

与不可伸缩编码相比,SVC在带宽较差情况下,仍能使音视频维持较高质量。SVC技术这种分层方式大大提高了设备相互通信时的误码弹性和视频质量,且对带宽要求较低,同时一个多层SVC视频流可以支持多种设备和网络。SVC技术使低码流下的传输和解码成为可能,与传统的不可伸缩编码相比,SVC能够自动适应带宽变化,当带宽值较大时,两者图像质量都较好,当带宽质量较低时,不可伸缩编码质量比较差,而SVC能维持较好质量。


4移动智能硬件的普及,为云视频提供了更多便捷高效的方式

移动智能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已经实现全面普及。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2018年发达国家智能手机渗透率达已达76%,且国内外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持续放缓,我们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全面普及,为云视频提供了更多便捷高效的接入方式,催生了更多随时随地连接的需求。

我国平板电脑也逐步普及,出货量保持增长。据 IDC 发布的《IDC 中国季度平板电脑跟踪报告》显示,2019 年第三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 567 万台,已连续 6 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较缓,同比增幅为 1.4%。其中传统直板式平板电脑出货量约385 万台,同比下降 25.8%,而可插拔键盘平板电脑出货量约 182 万台,同比大幅增长356.3%。

云视频通信终端类型丰富,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接入方式,更适合推广和普及。传统硬件视频会议只能满足单一的会议室场景,可接入的终端类型也比较单一,对比而言,云视频通信终端既包括会议室终端,也包括桌面/移动触控终端以及各种智能硬件,用户也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客户端、小程序接入。

   3    需求端:疫情加速用户需求和市场的培育,加速云视频+应用的普及落地

2003年非典疫情带动我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迎来加速发展拐点,带动了我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的繁荣。从90年代中期开始,视频会议开始正式进入我国,当时邮电局采用CLI产品开始搭建基于专线网络(E1)的视频会议系统,并首先服务于国务院和各省级政府部门;1996年11月,H.323协议的正式发布,标志着视频会议IP时代的来临;2000年以后,H.323视频会议系统开始走向成熟,但我国视频会议发展仍相对缓慢;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大量硬件视频会议部署的机遇,拉开国内硬件视频会议发展热潮。

硬件视频会议近年来发展缓慢,格局相对固化。硬件视频会议由于比较昂贵、设备之间无法兼容以及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使用场景局限于会议室等,近年来发展较慢,增速持续放缓,且格局比较固化,市场份额基本都掌握在像华为、苏州科达、宝利通、思科这样的巨头手中,这几家合起来占比保持在80%以上。

疫情赋予云视频通信发展新机遇,加速云视频通信普及落地,有望拓展出更多市场及长尾用户,推动总规模数倍增加,从而推动云视频应用迎来加速发展窗口期。云视频通信作为一种远程线上办公交流形式,在欧美得到大范围普及,并诞生了ZOOM这种云视频通信巨头,云视频在国内尚处在行业初期阶段,尚未养成用户习惯及粘性,此次武汉新冠疫情牵动万千人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商务沟通交流习惯,带动云视频会议用户数的短期高速增长。同时远程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应急指挥等需求快速提升,我们认为疫情对用户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加速云视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

根据我们的调研情况,不少云视频相关企业疫情期间用户数近十天均呈现十倍以上增长,云视频业务正加速普及。云视频会议企业如好视通保障中国太平人寿保险集团40万人次的在线云视频会议顺利召开;腾讯会议从1月29日到2月6日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计算资源投入)。

   4    供给端:国内会出现ZOOM吗?看巨头竞争下云视频企业的发展机会

我们认为全球云视频企业Zoom的成功源自于技术+美国差异环境下商业模式的成功。Zoom是全球云视频标杆企业,虽然ZOOM营收和净利润体量还较小,但总市值却超千亿。ZOOM是纯SAAS企业,没有硬件,硬件主要和罗技、快思通、宝利通等合作,Zoom提供的产品大致经历了几代迭代,从云视频工具逐步演进发展到形成生态平台。

从估值上看,我们认为Zoom在美国的地位与微信类似,这也是为什么Zoom能获得如此高估值的原因。美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有移动办公的需求,而又没有像微信这样的超级APP去满足这样的需求,Zoom通过领先的技术做出性价比高的产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去进行推动,先在个人和中小企业中大力推广,再向大企业去进行渗透。我们看到Zoom的客户数量在快速增加,但单个客户体量仍比较小,目前拥有1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客户数量超7万家,其前十大客户近几年每年贡献营收占比均不足10%,但我们也看到年贡献超10万美元的客户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10月30日,这类型客户同比增长了97%,同时截至2019年1月31日,超过50%的财富500强公司至少是一项Zoom服务的付费用户。

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云视频产品以及远程办公产品(集成云视频会议功能),参与通用市场竞争。我们认为巨头具备流量和品牌优势,更容易在通用市场覆盖大量的中小企业客户,在巨头的竞争压力下,云视频企业走Zoom自下而上的竞争路线很难成功。但巨头的参与对行业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认为Zoom模式在国内很难走通,国内云视频企业很难成长为“中国版Zoom”主要是由于中美两国在用户习惯、付费习惯、竞争格局等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从用户习惯来看:美国超3000万人有移动办公的刚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美国超八成企业引入了远程办公制度,已有3000万人在家中远程办公,占美国工作人口的16%-19%;而对比我国,据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仅有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仅为8%。但我国政府等垂直行业具备大量预算刚需。

2)从付费习惯来看:美国企业倾向于纯SaaS的运营模式,客户付费意愿高;对比我国,国内对纯SaaS的产品没有付费习惯,纯SaaS公司很难生存,所以国内云视频企业更多是通过“云+端”的模式去拓展客户,通过终端占据客户,然后以年付费方式产生长期收益。

3)从竞争格局来看:美国没有超级APP去满足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人的需求,Zoom通过“中小企业和个人-大企业”这样的自下而上的方式抢占市场;我国有腾讯会议、阿里钉钉等产品,我们判断我国通用视频会议市场主要是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巨头的地盘,已经可以覆盖中小企业和个人市场,国企云视频企业自下而上推广较难,我们认为在我国云视频企业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垂直行业-大企业”这条路径去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国内云视频企业应该走差异化错位竞争路线,通过“云(软件)+端(硬件)”的方式从垂直细分切入,通过终端在垂直细分行业先抢占客户,并进一步向大客户市场渗透,并以年付费方式产生长期收益。

   5    国内云视频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布局、商业模式、销售渠道、垂直行业卡位

我们对主要云视频企业进行了梳理,认为从布局和技术角度来看,国内云视频企业差距不会特别大,均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基础,云视频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产品布局、商业模式、销售渠道,以及在细分垂直应用行业的卡位

从国内几个主要云视频上市企业来看,目前云视频业务的营收主要由“软件+硬件”构成,其中硬件占比均较大,但不同云视频企业深耕在不同的市场,商业模式略有不同:

1)会畅通讯:硬件与品牌集成商合作,具备核心设计能力,深耕在教育行业。

我们认为公司的优势在于“云+端+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将深入发展“一体两翼”,以国产自主云平台为“一体”,大力发展细分行业应用,目前主要深耕在教育行业,同时大力推进硬件规模化发展。公司的硬件客户主要为品牌集成商,如星网锐捷(党建)、好视通、华为Cloudlink等,公司目前是华为Cloudlink智能终端唯一的合作伙伴,以JDM的合作模式,为华为提供硬件产品,所以公司的硬件不涉及和思科、宝利通、华为等品牌厂商的竞争。

2)亿联网络:通过性价比高的硬件单品从下而上切入,主打通用市场。

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硬件产品实力、渠道布局、音频技术等方面。公司主要通过附赠云视讯使用权限的方式销售硬件单品,目前公司在海外有微软、Zoom等优质渠道,在国内和中国电信、腾讯等都有合作,公司主要布局通用市场,主要打法为用性价比较高的云视频硬件产品从中小企业切入,然后渗透到大企业。

3)二六三:自建视频云,更具安全性、稳定性。

公司为国内电话会议龙头企业,经过一系列调整,目前形成三大产品线。公司通过收购展视互动切入视频会议市场,从2019年开始大力投入视频会议市场。公司有自己的自建机房,主要通过搭建自有视频云平台的方式推出云视讯服务,具备较强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公司在细分行业也有自己的布局。

4)齐心集团(好视通):深耕云视频行业已久,具备丰富经验。

齐心集团通过收购好视通切入视频会议市场,目前也主要是“云+端”的模式,深入细分行业,公司目前也是会畅通讯的硬件产品的客户。


   6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云视频长期发展基础已夯实,疫情加速对用户习惯的培育,有望成为云视频加速变革发展的起点。随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成熟和5G时代的开启、云计算技术和新一代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硬件的普及,云视频发展基础已经夯实,同时硬件视频会议天然的缺陷无法适应5G时代的发展需求,我们判断云视频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此次疫情只是加速了用户习惯的培育,使得云视频会议加速发展的窗口期提前到来,对标非典拉动我国硬件视频会议市场进入长期繁荣期,我们认为本次疫情有望助推云视频行业加速发展。


中美竞争环境存在差异,Zoom模式在国内很难走通,云视频企业可以通过“云(软件)+端(硬件)”的方式从垂直行业切入,最终实现向大客户市场渗透。中美两国在用户习惯、付费习惯、竞争格局等方面皆存在差异性,我国用户没有移动视频办公的习惯,同时对纯SaaS类产品付费意愿不足,另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云视频会议市场竞争,但我国垂直行业存在大量预算刚需,且均有定制化的产品需求,巨头难以覆盖所有细分行业,同时垂直行业空间较大,我们认为云视频企业更大的机会在于云视频与垂直行业应用的结合。


我们认为具备优质产品能力、对细分行业理解透彻并卡位精准、拥有优质销售渠道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国内云视频企业从布局和技术角度来看,差距较小,均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基础。虽然目前云视频企业大都具备“云+端”的布局,但在技术路径选择、商业模式、销售渠道等各方面尚存在差异,不同云视频企业侧重点不同,且选择细分赛道不一致,我们认为产品能力、商业模式、销售渠道、垂直行业卡位为云视频企业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云视频发展基础已经夯实,云视频应用为大势所趋,疫情加速了用户习惯的培育,使得云视频会议加速发展的窗口期提前到来,我们认为本次疫情有望成为云视频加速变革发展的起点,云视频有望成为今年5G率先落地的应用方向,长期发展空间较大。重点推荐:会畅通讯(“云+端+行业”全产业链布局+深耕教育行业)、亿联网络(硬件单品+云视讯通用能力开放)、星网锐捷(网络设备二线龙头+深耕智慧党建);建议关注:二六三(电话会议龙头布局云视频)、齐心集团(轻工组覆盖)。


风险提示:

1、5G建设不及预期

如果5G建设不急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下游5G应用的推广与发展,从而不利于云视频+垂直行业应用的推广。

2、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

如果云计算发展不及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与影响到云视频的升级与迭代。

3、行业竞争加剧

如果行业竞争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单个云视频企业的盈利能力。


7

历史报告

行业深度:

公司深度:


余俊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 东南大学微电子学硕士,7年民航空管通信方向技术及管理经验,民航局通信导航专家库成员。2017年金牛奖第一名,新财富第四名,保险资管最佳分析师第二 重要团队成员;2016年新财富第三,水晶球第二 重要团队成员。

蒋颖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分析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理学学士,3年通信行业研究经验,专注于云计算产业链、超高清、运营商、光通信等相关领域研究。

欧子兴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研究助理 北京邮电大学工学硕士,6年中国移动集团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经历,专注于通信元器件、通信设备、通信服务等相关领域研究。

张皓怡 招商证券通信行业研究助理 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专注于运营商、物联网、专网、5G下游应用等相关领域研究。


免责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招商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招商证券认为可靠,但招商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招商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招商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