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总目录

马学科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4-02-05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总目录





本刊特稿


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刘伟(1.4)


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创新

洪银兴(3.4)


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田心铭(5.4)


马克思“资本一般”和“许多资本”理论与中国资本问题研究

顾海良(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王伟光(9.4)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逄锦聚(1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学习研究

冯俊(12.4)

人物访谈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辉煌成就和伟大意义

——访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

逄锦聚 赵春玲 (2.4)


卢卡奇思想遗产的批判性回顾与研究展望

——访国际卢卡奇协会主席吕迪格·丹内曼博士

吕迪格·丹内曼 刘健(4.4)

深入推进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

——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朱传棨教授

朱传棨 康晓静 (6.4)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

李慎明 单超(11.4)

圆桌论坛


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张雷声 韩喜平 肖贵清 钟明华 韩建新(7.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研读

肖贵清(1.17)


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

石云霞(1.2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新要点分析

刘书林(1.38)


历史经验视域下的坚持中国道路

陈金龙(2.17)


多维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杨凤城 肖政军(2.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陈锡喜(8.17)

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理论体系与价值研究

刘贞晔(8.29)

习近平关于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徐宏潇(8.3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郇庆治(3.15)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

王雨辰(3.2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智慧与人类贡献

韩秋红(3.36)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张文显(4.14)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性贡献

黄文艺(4.26)


论习近平关于政治和法治关系的辩证思维

郭晔(4.35)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

周文(5.17)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基点

张占斌 毕照卿(5.28)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体系

李玉峰(5.39)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


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蒲俜(7.17)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底蕴与精神品格

毛维准(7.26)


深化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的着力点

张骥(7.35)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逻辑

李忠军(3.102)


守正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重温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王新生 朱雪微(3.111)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的引领作用

吴付来(6.17)


高校要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韩震(6.27)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

杨晓慧(6.3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科学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靳诺(11.17)

开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新境界

任晓伟(11.26)

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贡献

金民卿(12.15)


略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

武力(12.28)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


《资本论》价值形式理论语境中的拜物教与物化

王校楠(2.34)


“现实的个人”与“历史科学”的双重逻辑

——《德意志意识形态》探析

杨金洲(2.43)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本的国际传播探析(1946—1956)

王海军(4.4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重读《反对本本主义》等经典文献的思考

李婧 窦莹莹(4.53)


资本总体生产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运动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的资本生产辩证法

杨洪源(9.17)


《神圣家族》对青年黑格尔派的道德批判分析

陈文娟 崔冰洁(9.27)


马克思人权观建构的四维论析

——基于《论犹太人问题》及相关文献的研究

张晓萌 周鼎(10.17)


论自由个性的显现

——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的研究

黄志军(10.26)


“博士论文”: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

白刚(11.3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叙事转变

王志强(11.4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价值和剩余价值源泉再认识

刘儒 李超阳(1.49)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劳动过程的制度优势

——基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的视角

胡莹(1.5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所有制问题研究

邱海平(2.53)


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基本定向

吴宏政(2.66)


马克思的劳动观及其当代价值

——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

宗爱东(2.76)


论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两个维度及其现实意义

刘凤义 曲佳宝(3.46)


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困境与中国优势

刘皓琰(3.55)


论恩格斯晚年历史合力论的根本问题

左亚文 李栋(4.62)


正确认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肖潇(4.72)


信息文明时代劳动对象演变的劳动价值和人类发展意蕴

王天恩(5.48)


重释“劳动价值论”与“劳动所有权论”的关系问题

——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

郗戈(5.57)


马克思资本积累论的历史辩证法蕴涵

付文军(6.45)


平台资本主义的批判

杨慧民 张一波(6.56)


唯物史观中的社会结构及其二重性

阎孟伟(7.43)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阐释及其当代价值

包炜杰(7.53)


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实质的三重蕴涵及其现实意义

胡海波(8.5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探赜

李楠 王继晨(8.59)


建构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

张雷声(9.3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四个维度

王敏(9.46)


论理解生产力的三个理论向度

吴育林(10.35)


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灿 韩文龙(10.44)


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谢地(10.54)


“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道理学理哲理

韩庆祥(11.57)


历史规律、历史主体与历史主动

沈江平(11.64)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创新发展

唐正东(12.37)


坚持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创新性发展

杜仕菊 石浩(12.4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各种“非科学”形态的批判

——基于《共产党宣言》的考察

刘秀萍(1.67)


十月革命前列宁塑构工人阶级意识的实践路径与价值意蕴

黄岭峻 徐婷婷(1.77)


马克思的欧洲史研究及其对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构想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的政治哲学解读

臧峰宇(2.83)


生产社会化的辩证逻辑及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列宁的思想遗产在21世纪

户晓坤(2.92)


历史合力论: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内在一致性

祝黄河 张云英(5.67)


论晚年恩格斯历史进程的“缩短论”思想

叶泽雄 乐康(5.78)


“政治算术”范式与资本社会的“内部联系”

——重新理解威廉·配第的经济思想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聂锦芳(7.62)


《马恩通信选集》译本考证初探

姚颖(7.74)


作为政治性文本的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鲁克俭(8.67)


从探索“人类历史新社会”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法兰西内战》的人类解放意蕴及当代诠释

刘昊(8.77)


晚年恩格斯对实证主义思想的批判及其理论意义

赵立(12.58)


列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历史经验

王进芬(12.6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

宋进 王朝庆(1.87)


党的建设理论体系构建的历程、要求和尝试

杨德山(1.9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蕴

韩喜平 郝婧智(2.102)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主要依据、理论要义与实践要求

刘燕(2.112)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燕连福 林中伟(3.6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核心内容

项久雨 马亚军(3.76)


论民主集中制视阈中的“两个确立”

李海青(4.81)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

邱吉 贾蕾(4.90)


习近平关于政治能力重要论述的生成理路、核心内容及价值意蕴

岳奎 何纯真(6.66)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段妍(6.75)


论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

周向军 武文豪(7.82)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经验研究

张浩(7.93)


“中华文化时代精华论”的三维解读

沈壮海(9.54)


关于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断的理解

陶文昭(9.61)


毛泽东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杨畅(10.6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逻辑演进

田克勤(10.73)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罗文东(11.74)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禀赋

刘伟(11.84)


“两个大局”交织互动的中国力量与历史走向

王勇 王含阳(11.93)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大理论成果的内在逻辑

唐立平(12.77)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发展与创新

吴学琴(12.84)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四个维度

何虎生 汪文慧(12.93)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逻辑思路及局限

郑伟(6.85)


民族性、文化与社会主义

——安德森-奈恩命题的理论折射与回响

方珏(6.9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安德烈·卡托内 李凯旋译(8.86)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从民族复兴视角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

宋学勤 卫玮岑(3.86)


新青年与新格局:抗战变局下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自我革命

李蕉 王博伟(3.94)

党的建设研究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价值功能和实践进路

米华全(4.98)


论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

王永友 骆丹(8.95)


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

欧阳恩良 王建超(8.104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付科(9.69)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三重内涵

骆郁廷 付玉璋(9.8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共产党人对劳动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宇文利(1.104)


从“简单说明”到系统“灌输”:列宁“灌输论”形成分析

赵冶(1.114)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百年历史演化

杨峻岭 张昊楠(5.87)


百年党史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意义、要求及路径探析

王剑俊(5.97)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理论审思

冯刚 朱宏强(6.104)


网络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析

罗仲尤 刘玉立(6.111)


人工智能的工艺学阐释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任志锋(9.9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治理研究

吴满意 高盛楠(9.99)


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历史论域

黄蓉生(10.83)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

王宝鑫(10.93)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思维

李辉 林丹萍(11.103)


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解释力

史宏波(11.112)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党性原则

——基于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教育思想研究

李晓光 杨浩(12.102)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吕倜然(12.1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李冉(4.10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徐蓉 张琪(4.1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的教学建议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5.104)


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原则遵循与基本要求

王树荫(5.117)


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本质要义

石书臣(7.104)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曾令辉(7.113)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吴潜涛 沈茹毅(10.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着力塑造五种形象

白显良 章瀚丹(10.11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论党内法规学的学科独立

刘俊杰(6.120)

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与未来出路”教学设计

欧阳彬(8.114)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教学设计

张学昌(8.12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教学设计

刘鹏飞(9.114)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郭 华(9.121)

博士学位论文精粹


自媒体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情景演变与策略选择

张林(2.121)


埃里克·赖特社会主义过渡策略的批判性研究

马莲(7.121)

博士生论坛


共同富裕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冯凌亢(1.121)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内在逻辑的四维考察

沈浩(3.121)


“坚持自我革命”的唯物史观叙事

董方(9.108)


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的异化批判理论

彭麒蒙(10.12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建设的话语表达

——以红色歌曲为视角的分析

熊维娜(11.121)

研究动态


铸魂育人 协同育人 创新育人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创新云论坛综述

刘有升 (4.124)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指导,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本刊自2021年起将改为月刊,大16开本,月末出刊,每期定价20元,全年定价为240元(含邮费)。读者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也可到当地邮局订购。一次性订购50套以上者可享受适当优惠。本刊国内刊号:CN 10-1351/A;国际刊号:ISSN 2096-1138;邮发代号:82-624。


本刊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2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29

联系电话:010-58556500

投稿邮箱:maxkyj@126.com

微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年总目录

马学科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