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德拉德《阳光质》

葡萄牙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1923出身在葡萄牙中部地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先后在省府白堡市、首都里斯本和科英布拉求学,在此期间阅读了葡萄牙和国外诗人的大量作品,并开始写作。1946年在里斯本的卫生部门担任公职,1950年定居北方城市波尔图。1942年他发表处女作诗集《纯洁》,但给他带来声誉的是《手与果实》(1948),奠定了他作为一个优秀诗人的地位。
他从未终止过写作,至今已发表了三十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手与果实》、《水的前夜》(1937)、《没有钱的情侣》(1950)、《禁止的话语》(1951)、《一日之计》(1958)、《九月的大海》(1961)、《奥斯蒂纳托》(1964)、《大地走笔》(1974)、《鸟的门槛》(1976)、《关于这条河的回忆》(1978)、《阴影的重量》(1982)、《白色上的白色》(1984)、《新生》(1988)、散文集《寂静的流动》(1968)、《脆弱的面孔》(1979)以及诗歌翻译作品等。




阳光质


1


你可以让手学习

另一种艺术:

如何穿过玻璃;

你可以让手学习

挖掘土地,

这里有你窒息的一个个音节;

或者让手学习为水,

在水中凝视星辰,

久了,它们自会坠入心怀。


2


白色的墙

突然

黑夜降临在白色的墙上。

一匹马走近寂静,

一块冰冷的石头,

一块因睡意而失明的石头

压在唇间。

我爱你,如果你此刻奔来,

把脸贴在

我如此纯洁如此迷茫的脸上。

哦,生活。

3


黑暗中

一个词。

小写的词。无人知晓的词。

我锤打黑暗。

我锤打

水的路面。

自时间深处,

我锤打。

我锤打墙壁。

一个词,

在黑暗中。

在黑暗中把我呼唤。


4


这轮太阳,不知我是否已经提及,

它是我童年的

全部海洋。

犹如高高升起的黎明,

海的头发在燃烧,

而我梦着另一片嘴唇。

在唇间,我学习成为水。


5


你当然渴求,渴求这些身体,

在身体中,时间

尚未把犄角深深地埋葬——这渴求难道不是

太阳的密友吗?

你渴求这些身体,好像每一个身体

都是最后的身体,都是你的身体,

用来相爱的最后的身体。


6


午后的野兽抖了抖鬃毛,

孩子们在镜子里延宕,

一个朋友开始在夏天

隐秘地脱掉阳光。


7


你通过气味认知夏天,

认知

墙的古老寂静,蝉的疯唱,

你带来酸味的直射阳光,

孩子酣睡的短暂阴影,

以及洒在肩胛上的辉光。

肌肤上的太阳,令你迷失视线。


8


微笑。

以绽开的微笑

阻止墙壁。

如同野草,

微笑

十分古老。

它在野草中绽开

它越过高墙

它在路上蔓延。

是谁把它连根拔出

带在身上?


9


又一次,院子装上晨光的玻璃。

你出现了,说:我看见一艘船。

此时,一个陶土的哨子从另外的嘴唇

抵达我的嘴唇。

我走在变成飞鸟的途中。

10


清晨静止。

蓝。

眼瞳深处。

还不口渴,

也不发热,

也没有声响。

躯干赤裸——

光线摇曳。


11


是在下雨的时候,是在我缓缓凝视的时候

你的身体在闪光。

描述它的嘴很笨拙,

手也需要看到它的光芒,不仅把它变成音乐

也把它变成家。

所有的词语都在讲述火焰,

它们熟知这湿漉漉的光。


12


触摸你的肌肤,

敞开的脉搏

迎向眸光的锋刃。

希望这是

家,是

初始的星辰。

绚丽的玫瑰,

空气的嘴唇。


13


你拥有我在此,与太阳心有默契,

在这场燃至灰烬的身体大火中:

双手在飞翔中变得十分贪婪,

嘴在你的胸脯上忘记了

老去,但还不忘拒绝。


14


阳光,

南方徐缓的

微尘,

空气的石头

清晰地被吸噬,

太阳的微尘

洁白,赤裸

如此古老,

栖息

在我的眼瞳。

依然如此。


15


你用以呼吸的是你的眼睛,

没有皱褶的蓝色太阳,

爱抚的第一掬水。

嘴唇有船的气息!——

有时,这被称作青春,

被称作血液沸腾的星辰。

大地背向黑夜,燃烧的时候

就像是一条河。


16


你伫立的地方

眸光开始疼痛,我又认识了八月

慵懒的喧哗,大海的红彤彤。

对我说一说吧:蝉,沙子的风格,

赤裸的脚,

还有空气的微尘。


17


很容易找到我的友人们,

在有海的地方,我见到他们

眼睛缓慢地绽放,

词语艰难地经营,

膝盖上是夏天的身体。


18


我热爱这些地方,

在此太阳

任人悄悄地抚爱。

在此嘴唇轻轻地掠过,

双手无邪地奔跑,

而寂静炙热。

我爱过,像有人劈开过石头

像有人迷恋于

天空自由地绽放花朵。


19


手,被许诺的土地

越来越远,只有手

还熟悉道路。

一个身体不是悲伤的家园,

我总是坐在

夏日石头的门槛上。

哦,石头石头——快乐的石头。

恼怒的石头。


20


触摸一个身体

和空气

以及雪的言语。

触摸青草

注定死去的青草

五个夜晚的绿

以及大海。

一个赤裸的身体。

而海滩

受到艳阳与眸光的鞭打。


21


现在,是她们拥有你的脸庞,

还有词语;不仅仅是脸庞:

性爱,战栗的销魂

总是感到它是警醒的。

没有词语,我们什么都不是;

她们的侧影,你看到

如何在你的身上映射出

属于青春的事物,以及同样的微笑,

它不显得有多疲惫

而行走也不显得有多缓慢。


22


留在这里令我快乐,说说树木,

说起它们,就像说起

另一个时辰的雪。

眺望窗外,看见水上的高塔

那童年或疯狂的流水,

再没有比这更

更纯净的水了,而且离大地的心脉

如此接近——说起它们,就像说起

另一个时辰的雪。


23


这个国家是一个愤怒的身体,

雾的光亮紧贴胸膛,

炽热缠绕腰间。

我对你谈起的国家属于我,

我没有另外的祖国用来点燃火焰

或同你一起采摘黎明的紫霞。

我没有另外的祖国,但我并不介意,

这个国家已足够让我与乌鸦

一起分享,并且绰绰有余,我们是朋友。


24


这是你所希望的,通过一道窄门

涌进气流,友人那

渺无踪迹的声音,

纤尘白色的小脚越过门槛,

还有水的尖喙,玻璃的清晨。


25


你静默无语,光在你的唇间燃烧,

而爱情没有旁观,爱情总是

在黑暗中寻觅、摸索,

这是你的腿吗?这是你的胳膊吗?

我向你攀援,沿着一根根枝条,

我和你嘴对嘴呼吸,

灵魂向你的口舌敞开,如果你要我死,

我会死去,睡吧,

爱情从来都不容易,从来都不,

大地也会死去。


26


然而,如何让这张嘴,

这轮太阳

延宕到最后一寸时光?

必须热爱

耐心的它,高昂的它,

火焰在此歌唱。

热爱它。直到最后。

直到翩然起舞。


27


摇摆不定的手指迷失了路,

大海迢迢,声音破碎着消逝,

要死去,为时尚早。

不要质疑:我曾是这棵树,

曾是只许诺给鸟儿的欢乐。


28


我们裸身睡去

在果实的核里。

这是我们的所有:睡眠,

枯水期突然

结束了。

苦涩。

湿润中,有人追溯

源头——我想起来了。

想起了嘴唇。


29


你从哪里来?

从哪张面孔?从哪颗星星?

只有一颗星星在风中燃烧。

其余的,我谛听它们

从石间流淌。

只有一颗星星在寂静中闪耀。

其余的,咬嚼着

人的心。

人,只许诺给大地。


30


我手搭凉棚,为了看看

你是否仍在废墟上,

我把全部手指伸入太阳,

它们湿着从疲惫的水中回来——

身体迷失在时光当中。


31


我目睹这些墙垣向着河流

倾圮——九月的河水平静,

流淌不息。

我告别簇叶,

同时准备抛离

城市和她的魂灵们。

我见过那些墙垣。

它们厚实,粗犷,冰冷。

当我把它们凝视,它们坍塌。


32


是它们,是星辰令我疼痛,

好像我筑屋在云端。

星辰令我疼痛,当它们坠落

便在水的门前燃烧。

仿佛我是它们其中的一颗。


33


我现在住在孩子们的眼睛里

拥有光把他们看得清晰,

蓝色逼近瞳孔。

在这个广场,我会想起另一个

更古老的广场,群鸽飞来,

啜饮我双手的孤寂。

那么我们会说,一阵突然袭来的芳香

给我带来了太阳和蜜蜂,

或者我栖居的这些眼睛。


34


在此我倾听秋天的劳作:

蜜蜂的艺术,须臾的

绿色火焰。

如果这不是最终的干渴,

不是失去名字的祖国,

那么也是我的爱情。

我刚好看到,

白色的黏土绽放莞尔的微笑,

阳光在水的牙齿间

破碎。


35


如果河流的一只手臂,或者另一只

伸向黑暗,我并不感到惊奇。

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们正坐在

公园的一张长椅上,

飞鸟掠过,飞向南方。

夜晚我谛听,察看,是否可以发现

一个征兆,一声兴奋的喧响

引来歌唱。

歌者是睡意的邮差。


36


六月的清晨,我将最后一次

出走。

出走,不知道路把我带向何方。

还有干渴。


37


秋天多情的乐器

还剩下了什么?我看见你咬噬悲伤,

那么苦,空气战栗。

在哪里愿望不会萌芽?

在哪里火不用火丈量?

如何诉说太阳的汁液?

嘴的汁液?甜橙的汁液?

你不要把比空气还轻盈的事物

叫作活的石头,

也不要把我的名字

告诉眸光最后的夕阳。


38


似乎他被赤裸地展示,

希望太阳剥去他的皮肤,或者雨水洗涤那块斑痕,它来自母腹的黑暗,来自

他的母亲和所有母亲的腹脏,悄悄地洗涤直到炸裂,

成为身体上一朵绽放的花。


39


这些地方,

这些地方的空气

丢失了手,

我的朋友们开始死去。

交谈变得难以忍受。

谈论被灼伤的阳光。

荒凉的阳光。

以前如此接近音乐的

这张嘴,这目光

又该怎么办?


40


雨滴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

落在眼睛里,

如何睡去,

如何伴着雨睡去?

我永远不要你这样,

永远不:

所有的手指都失明了。

戴上浪花的王冠——

身体

应该这样做。

火焰亦然。


41


把目光变成准确的锋刃,

穿过腐朽的水,

在阴影的反面拼写

因古老的干渴而燃烧的脸庞。


42


你看如何死去,

慢慢死去,

在这个向腰际靠拢的冬天;

就像雨水渗进睡梦,

最苦涩的阴影

融入赤裸的土地;

或者白石灰冰冷的火焰

尚在延宕。


43


身体慢慢学习

认识土地。

以野草为师。

黑夜失去自己的船只,

人失去自己的面孔,

太阳失去了理由。

以野草为师。

了解土地。

匍匐于地上。


44


九月:在何处

安眠——或者头枕在傍晚的地上

燃烧的簇叶。

目光,这漂泊而狭小的家,

已经荒废,

又该如何启程?

这是我们唯一的财产。


45


雨,是荒漠,是熄灭的火,

如何把这双手变成太阳的知音?


46


你看,我已经没有感觉到

我的手指已被欲望嚼噬,我触摸你的衬衣,

惊醒一颗纽扣,

猜想你的胸脯有麦粒那样的颜色,

有野鸽子一样的颜色,我这样说,

夏日临近结束,

风吹松林,预感雨在两侧滴落,

黑夜,很快就要到来,

我爱着爱情,这是病。


47


最终那些河流不仅仅是

四条,

我梦着它们流向喉咙。

我不知道它们是睡着了还是忘记了

它们的名字——

没有一条醒着。

醒着的是我,

太阳饱受折磨的树枝。


48


现在你用你的方式走出场景,

把干瘪的太阳

抛给蛇与仙人掌。

没有喧嚣,也不迟疑,

你摒弃

在稻草上徘徊的欲望。

你需要换换手,或者天气;

或者皮肤;

或者仅仅换一下粪坑。


49


我知道麦子在什么地方照亮了嘴。

我祈求这个理由把我掩盖,

用最脆弱的空气毛毯。

睡意就是这样,允许身体

这样离弃,在大地的胸前,

化为只承诺给水的快乐。

我说我曾在这里滞留,现在我离去,

走向炽白的太阳。


50


你用词语做什么?

这些元音中的蓝已被掩埋,

它们有什么用呢?

而辅音,在橙子的光泽

和骏马的太阳之间燃烧,

你能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当它们向你打听委托给你的

那些小写的种子,

你能对它们说些什么呢?

姚 风 译




论 孟 郊 的 言 贫 诗

狭义的言贫诗是指哀叹自身饥寒的诗歌,而广义的言贫诗则包括抒发生活贫穷、仕途偃蹇和精神苦闷的诗作,它的外延较狭义的言贫诗要广得多,我们这里所论述的言贫诗是就其广义而言的。
孟郊诗歌的内容很丰富,有正面对不义战争的谴责,对上层权贵的指斥,有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对这些诗歌人们已作出了大胆的肯定和热情的赞扬,这些内容后文还将提到,这里重点讨论的是他诗集中占很大比重的言贫诗。他的这些言贫诗在唐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遭到了不少非难,从苏东坡的毁誉参半到元好问的全盘否定,可以说,金元论家对他言贫诗的非难达到了高潮。南宋哲学家叶适指责“郊寒苦孤特,自鸣其私,刻深刺骨,何以继古人之统”   ,元好问在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挖苦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孟郊生前的不幸使他产生了大量的言贫诗,生后又不幸因这些言贫诗受到“诗囚” 的讥诮。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不少人不满意苏、元对孟郊的讥评而开始为孟郊叫屈,但他们都只是停留在孟郊言贫诗感情真切和诗可以言贫之类的论述上。解放后,古典文学研究工作者才注意到了他言贫诗中所包含的社会内容,真正给他的言贫诗“恢复名誉” 。这些观点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如华忱之指出,孟郊言贫诗“所描绘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穷苦遭遇,但实际上,也正反映了封建社会无数的文人们共同的悲惨生活和苦闷心情”   。持这种意见的还有社科院的《中国文学史》   。二是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肯定了孟郊言贫诗“所写的虽是他个人的生活境遇,但仔细体会,仍然可以看出其中的生活体验和他那些反映人民疾苦的诗有相通的地方”   。我们认为这两个方面对孟郊言贫诗的理解比过去诚然大大深化了,但对他言贫诗的历史意义和认识价值仍然没有作出应有的评价。何况以上两个方面的论者都没有就各自的论点展开论述,尤其是对孟郊的言贫诗与他那些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相通在什么地方,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现在拟从他言贫诗中透露出的致贫之因、它与时代的联系和它的内容特点三个方面,围绕他言贫诗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阐述一下个人肤浅的认识。
像孟郊这样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的士人,从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儒家经典和诗赋文辞,长大后走科举应试的道路,以登科作为进身之阶,有理想的借以实现其平生的志愿,庸碌之辈也从此有了荣亲耀祖和剥削人民的资本。他们在人生选择上一般都鄙弃务农和经商,同时也没有务农和经商的本事。孟郊也是走的他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士子认为的正统道路——科举应试。因为他出身低微,没有得力人的引荐,在中唐乌烟瘴气的所谓“笔战” 中多次失利,弄得他几乎到了绝望的境地: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题词怨问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
——《叹命》
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他的阶级地位使他不可能真的“耕耘成楚农” ,他仍然孤注一掷地硬着头皮再次应试,最后一次算是得遂其愿,《登科后》就是他中第后真实情绪的表露: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如果把这作为他多次应试不第的积怨的一种发泄而不去过分挑剔,他这首诗中的心情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这首诗也表明他对当时的官场还没有切身体验和深入认识,后来他多难的生活道路已经证明,那种认为只要一朝登科将来就一定“春风得意” 的想法未免乐观得太早。和他的初衷相反,他的登科及第不仅不是他“昔日龌龊” 日子的终结,倒恰恰是他人生真正悲剧的开场。
《唐才子传》说他“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   。对于封建社会里士人“拙于生事” 的合理理解应是:不会巴结权贵与结党营私。登科后并不是马上可以得官的,进士还得等待吏部的铨选。在这候官补缺的期间,向达官显宦投诗献赋和为他们歌功颂德,甚至向他们卖身投靠以结成死党,是早得官和得高官的必要手段。可是孟郊到老还认为:
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升,黯然秋思来,走入志士膺。志士惜时逝,一霄三四兴。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陵。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古人贵从晦,君子忌党朋。倾败生所竞,保全归懵懵。浮云何当来,潜虬会飞腾。
——《寄张籍》
他要作“贵从晦” 、“忌党朋” 、不卖身投靠的君子,自然就不能在有权势的上层社会中找到自己的靠山,这位有志的“潜虬” 当然也就永远不会“飞腾” 起来。登科后等了五年才得到了远离京城的一个县尉的职务。当然做了县尉后加官晋级的机会还多的是,关键是要肯出卖良心去与权贵同流合污,而且还要善于钻营和玩弄权术。就是敢于仗义执言的韩愈,在贞元十九年京畿几月不雨的大旱年头,一面客观地向皇帝反映“至闻有弃子逐妻,以求口食;拆屋伐树,以纳税钱。寒馁道涂,毙踣沟壑。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征”   的惨景,一面又去阿谀当时的京兆尹李实说:“今年以来,不雨者百有余日,种不入土,野无青草,而盗贼不敢起,谷价不敢贵。百坊百二十司六军二十四县之人,皆若阁下亲临其家,老奸宿贼销缩摧沮,魂亡魄丧,影灭迹绝。非阁下条理镇服,布宣天子威德,其何能及此。” 还说自己来京“于今十五年……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如阁下者”   !李实是一个为德宗宠爱的凶残官吏,韩愈在《顺宗实录》中记载,在这年的大旱中“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 背后及事后铁面无私地谴责,当面却昧着良心去吹捧奉承,这就是孟郊那个时代的求官之道。全面衡量韩愈一生,还要算是个比较正直的士人,他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归结为他品质的败坏,而是社会势力逼得他要想求官做就非如此不可。孟郊孤直的个性和他洁身自好、抗世矫俗的操守,使他不忍这样地巴结和钻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上达奚舍人》
宁全君子拙,耻学小人明。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对于孟郊,韩愈爱其才更敬其德,他曾自惭地说:“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依长松。”   孟郊在《答郭郎中》一诗中说:
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他立志要实现“为君射牛斗” 的大志,又发誓做人要“永存坚与贞” ,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贞操以谄媚上层权贵,这就注定了他终身受穷、烦恼和抑郁的命运。而且,他踏入仕途时所抱的为官之道就已决定了他仕途多舛的命运。当独孤郁行将上任作官时他对独孤所说的两段话完全能代表他为官的宗旨:“是役也(役,此处指游宦、作官——引者注) ,为身之役欤?为人之役欤?” 又说“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他在《送孟寂赴举》时也说:“浮俗官是贵,君子道所珍。” 从其一生的思想倾向来看,他诗文中所谓为官的“道” 与“义” 是指儒家的道义,也就是孟子所强调的“达则兼济天下” 的为官之道。孟郊主张为官不要为自己一身而要为他人,特别是要为那些“萧条久” 的人民(见《严河南》) 。他这种思想是为时俗所不容的。当时的官吏只有拼命搜括百姓来向上层统治者献媚,才能既不断“荣升” 又能中饱私囊。当时畅通无阻的为官之道就是“为己” 。比孟郊稍早的元结在其《春陵行》中就深刻地反映了当官是为民还是谄上的矛盾(谄上也就是变相的为己) 。到孟郊时这种矛盾变得更为尖锐。所以孟郊的为官以行道和为民,与当时上层社会的为官之道绝然相背。并且,他对当时官场那种森严的等级和腐败的现状又极为反感。《溧阳秋霁》说:“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 他为官之旨与上层社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腐败无聊的官场生活又使他厌恶,这种种原因使他在官场中感到“龃龉难谐” ,他其时心情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记载说:溧阳“县南五里有投金濑。……东野得之忘归。或比日,或间日,乘驴领小吏经蓦投金渚一往……苦吟到日西而还。尔后衮衮去,曹务多驰废,令季操卞急,不佳东野之为。立白府上,请以假尉代东野,分其俸以给之,东野竟以穷去” 。   他用到渚边行吟的办法来排遣自己的烦闷,打发无聊的官场生涯,直至最后被排挤出腐败的官场。如果说他在求官时是“宦途事非远,拙者取自疏” (《初于洛中选》) ,也即不善或不肯钻营而迟迟不得官的话,那么,当做了溧阳尉时宦途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而被逐出了官场,则是由于他洁身自好、讲求气节和不懂官场游戏规则的必然结果。
可见,当时整个官僚社会是一个污浊的染缸。要想挤身于这个社会并在这个社会站稳脚跟和不断升迁,就得改变自己的操守而与这个社会同流合污;要想保持自己的本色而不奴颜婢膝,就难于挤进这个社会或挤进了也要被逐出来,落得的下场是潦倒和穷困。与孟郊同时的诗人元稹就属于前一种人。他早年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与白居易一起用新乐府抨击时政,后来遭到宦官的侮辱和几次贬斥,终于出卖了自己灵魂去勾结和谄附宦官,遂得官至宰相。孟郊就属后一种人,《遣兴》说:“弦贞五条音,松直百尺心。贞弦含古风,直松凌高岑。浮声与狂葩,胡为欲相侵。” 在出卖良心以求荣华富贵或坚持操守而自甘贫穷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在《答姚怤见寄》一诗中表白自己的心迹说:“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贤哲不苟合,出处亦待时。” 他这位官场上“不苟合” 的“贤哲” ,自然永远也不曾有过元稹“今日俸钱过十万” 的奢望。他在《罪松》一诗中说:
虽为青松姿,霜风何所宜。二月天下树,绿于青松枝。勿为贤者喻,勿为愚者规。伊吕代封爵,夷齐终身饥。彼曲既在斯,我正实在兹。泾流合渭流,清浊各自持。天令设四时,荣衰有常期。荣合随时荣,衰合随时衰。天令既不从,甚不敬天时。松乃不臣木,青青独何为?
这完全是愤激的反语。孤傲不驯不随流俗的青松,不像其他野草随时变化、荣衰听天,它不敬天时也不从天命,自然要遭致不少物议和围攻,自然得不到上天的青睐,诗中的青松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这株封建官场的“不臣木” ,尽管“青青” 仍然无所作为。
孟郊的悲剧是:他有积极入世的强烈愿望,又有孤直不驯、不降其志的操守,加之他又厌恶官场的奸诈腐败,这就使他想入世而不能,有报国为民之志而没有用武之地。他的贫穷、坎坷、苦闷都能从这里找到根源。没有做官又不能务农和经商,他就只好忍饿挨冻,一生贫困,只得寄食于自己憎恶的上层社会,这致使他的精神长期处于郁闷、窒息之中。他贫困、坎坷的悲剧意义就在于:它使人们认识到,孟郊那时的统治阶层已经腐朽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容不下哪怕是同一阶级中的正直和善良之士。一切坚贞的操守、不苟同流俗的气节、疾恶如仇的精神都不为统治阶层所容,只有卖身投靠才会加官晋爵,正直不阿就只好贫苦终身了。
弄清了导致孟郊贫困、坎坷、抑郁的悲剧的原因及这种悲剧的社会意义后,我们就要开始从他的言贫诗与社会、人民的关系中分析它的历史的认识价值。
他有一首《访疾》说:“冷气入疮痛,夜来痛如何,疮从公怒生,岂以私恨多?” 的确,他有很多写愁怨、苦闷的诗,其愁怨并不是由于个人不幸而是因为社会的战乱和人民的疾苦。如: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舟。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忽然两鬓雪,固是一日愁。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飕。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仇。
——《杀气不在边》
诗人为藩镇叛乱愁得彻夜难眠以致两鬓成霜。像这样的诗是写诗人自己的愁绪,也是直接对当时现实的反映,因为它融进了诗人自己深厚的情感体验,所以写得十分真切而深至。孟郊这类诗歌中所抒写的苦闷烦忧是由于“公怒” 而非“私恨” ,它们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十分明显,本文不再在这类诗上啰唆费辞。难于说明的是他那些表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悲哀的诗歌。与上面那类诗不同,它们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并不直接、明显。因此,它们的认识价值和思想意义常被忽略以致误解,或者只是被抽象肯定而得不到入情入理的说明。他这类诗的社会内容的深广程度各有不同。现在分两部分来论述。
首先,我们在他言贫诗中看到一个失意潦倒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拼命奋斗,到因客观的重重阻挠而壮志成空,直至精神苦闷、忧伤。先看看他的《赠李观》(题下自注:“观初登第” ) :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愿君语高风,为余开苍旻。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当时只有走上政治舞台,对孟郊来说走上政治舞台的唯一道路就是应试。他为自己这把被尘埋的“龙泉剑” 无人能够赏识(事实是人们视而不见) 而万分痛苦。他这种痛苦在当时的中小地主阶级士人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一阶层的青壮年士子有学问、有志向、有作为,就是没有人为他们提供活动的舞台,因此,孟郊的“埋剑谁识气” 的痛苦是他们共同的悲痛。
孟郊这把“埋剑” 到底是久被尘埋了,他那“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的“长策” 到老还只是他主观意识中的“长策” ,到了他“病骨可剸物” 的行将就木的风烛残年仍没有能变成现实。下面是他《秋怀十五首》中的两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触绪无新心,丛悲有余忆。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之一
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秋草瘦如发,贞芳缀疏金。晚鲜讵几时,驰景还易阴。弱习徒自耻,暮知欲何任。露才一见谗,潜智早已深。防深不防露,此意古所箴。
——之七
《唐宋诗醇》说韩愈的《秋怀》诗“抑塞磊落,所谓‘寒士失职而志不平’者,昔人谓东野诗读之令人不欢,观昌黎此等作,真乃异曲同工,固宜有臭味之合也”   。孟郊这位“朝思除国仇,暮思除国仇。计尽山河画,意穷草木筹” (《百忧》) 的士子,由于险恶的环境竟虚掷了一生的光阴,这些诗倾吐的是老年回首往事时那种转瞬头白而壮志成空的沉哀。这正是曹丕所说的“斯志士之大痛也” 。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扼杀志士埋没人才的社会,在这个漫长的社会里有不少像孟郊这样的士人白首无成,他们也只有像孟郊那样在衰朽之年含泪悲吟,孟郊用生动的诗句准确真切地表达了他们共同的情怀。
孟郊这样的士人被统治阶级的上层抛弃就失去了任何生活来源,他仅有的求生手段就是写诗,而当时的诗除了献给贵人邀宠外,它在民间虽然能获得人民的喜爱传诵,可并没有固定的稿酬。“文章虽满腹,不值一囊钱” 是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
他青壮年时代为实现理想的悲号,老年因壮志付诸东流的沉哀,到晚年被弃的巨大悲痛,在封建社会的中下层有志之士中很有代表性,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所以,他这类言愁、言悲的诗失去了个人呻吟的狭隘性质,成了封建社会中广大被压抑和埋没的志士的共同倾诉。就是旷达豪放如苏东坡者虽然说过“我憎孟郊诗” ,但现实的逼迫和政治陷害使他自己也不得不“复作孟郊语” ,并说孟诗是“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不仅苏东坡如此,可以说孟郊这类言贫诗能在所有的失志潦倒的优秀人物中找到知音。
除了写自己不得志的悲哀以外,他还有一部分言贫诗是写自己的穷困不幸的,由于这部分言贫诗看来似乎不涉及国家、社会和人民,因而最容易被说成是“自鸣其私” 。我们认为,一首诗是否具有社会内容,是否抒发了人民的心声,不决定于诗中是否直接写了人民和社会,而决定于诗中诗人的思想情感是否与时代、人民一致。如果诗人用人民的感情去感受、去抒写,在他所写的任何题材上都能浸透人民的情感。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描写的是两个贵族青年男女,别林斯基却称它为“至高无上的人民性的作品”   ,正因为它是普希金用人民感情的浆液来写的,孟郊这类言贫诗同样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孟郊的一切感情都与下层人民没有质和量的区别。他的感情带有他所属的那个阶级的烙印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处于顺境时这种烙印就更明显。如《初于洛中选》:
尘土日易没,驱驰力无余。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宦途事非远,拙者取自疏。终然恋皇邑,誓以结吾庐。帝城富高门,京路饶胜居。碧水走龙状,蜿蜒绕庭除。寻常异方客,过此亦踟躇。
此诗充分暴露了他庸俗落后的一面,“皇邑” 的“高门” “胜居” “碧水” 使他流连忘返,他这位“寻常” 的“异方客” 对此“踟躇” 不已,产生了要挤进胜居、攀上朱门和结庐皇邑的念头。
那么,刚才所说孟郊这部分言贫诗与时代和人民怎么相通的呢?这是因为:一、客观的社会原因和他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他在跻身于上层社会与洁身自好不可兼得时选择了后者。后者艰苦的生活又使他的感情不断发生变化并日益和下层人民接近。苦难玉成了他,今天看来真是不幸中之大幸。二、他在哀叹自己的贫困和不幸时,完全是作为一个饥者、寒者和不幸者来倾诉的,是作为一个饥者感受饥饿,作为冻者来感受严寒,作为一个不幸者来感受挫折的,这些诗中的感受和下层人民对饥寒和不幸的感受也就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如: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
——《借车》
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答友人赠炭》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孟郊以诗穷至死,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是因为他自己饱受了饥寒、贫困的折磨,这些有真实生活体验的诗篇与那些饱食终日者的无病呻吟不同,它道出了无数下层劳动人民共同的心声,人民自然就能把诗人这种沉重的叹息引为同调,又如《卧病》:
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春色烧肌肤,时餐苦咽喉。倦寝意蒙昧,强言声幽柔。承颜自俯仰,有泪不敢流。默默寸心中,朝愁续暮愁。
贫病在那个时代的下层人民中是一种极常见的事情,在贫病打击下的人民也如孟郊一样“有泪不敢流” “朝愁续暮愁” 。孟郊的一生悲痂百结、祸不单行,老年丧子更给他精神以致命的打击:
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岂若没水凫,不如舍巢鸦。浪鷇破便惊,飞雏袅相夸。芳婴不复生,向物空悲嗟。
——《杏殇九首》之二
此儿自见灾,花发多不谐。穷老收碎心,永夜抱破怀。声死更何言,意死不必喈。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杏殇九首》之八
对孟郊来说丧子这偶然的现象中潜藏着某种必然性,因为在封建社会贫病者自身性命就毫无保障,更不要说孩子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了,劳动人民子女的中途夭折更是司空见惯的常事,所以,孟郊“哀哀孤老人,戚戚无子家” 的哀叹和“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 的可悲形象更能激起劳动人民情感的共鸣和震颤,以致出现了“但是洛阳城里客,家传一首《杏殇》诗” 的情形   。
在“豺狼日已多,草木日以霜。饥年无遗粟,众马去空场” (《感怀八首》之二) 的年代,他客观上和人民一起分担了时代的悲惨命运,他个人的贫困不幸和整个时代的不幸、人民的不幸是一致的。因此,他对自己不幸的倾吐就超出了个人不幸、失意的呻吟,而具有相当深广的社会内容。对生活必需品的渴求、对疾病无钱医治的痛苦是人民共同关心的。正由于他对贫困、灾难的忧虑与人民的在本质上相同,人民就能在他这些个人不幸的倾吐中认识到自己的痛苦与不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他言贫诗中对失意、不幸和贫苦的倾诉与时代、人民的叹息是相通的。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孟郊言贫诗中的悲叹与人民不幸的叹息具有相通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过分抬高了他这种悲叹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杜甫也写过不少倾吐自己贫病衰老的诗歌,可只要我们听听杜甫这类诗歌的镗鞳响亮的洪钟之鸣,孟郊这些不幸的低吟微叹就显得十分贫弱了。我们今天部分地肯定他言贫诗的思想和认识价值,是就他诗歌的客观效果而言的,从孟郊这方面来说,他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显然缺乏杜甫的那种自觉。历史把杜甫个人的命运与时代、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了,特别是安史之乱后,他一直处在时代急流的旋涡中,所以,他无论是关于时代、人民还是个人情感的抒发都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具有史诗的意义。孟郊虽然一生都没有脱离现实,但他从来没有像杜甫那样处在时代急流之中,他个人对社会、人生也缺乏杜甫那种执着的精神,对民族、国家又缺乏杜甫那份牵肠挂肚的热肠,更缺乏杜甫那种海涵地负的博大胸襟,因此,他诗歌中的倾诉缺乏杜甫同类诗歌的历史深度,不可能像杜甫那样成为时代的强音。
孟郊言贫诗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还在于:它们本身包含着对权贵腐朽、奸诈、虚伪的憎恶,对于上层社会的愤激与抗争。
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以名场事入诗,自孟东野始。”   这些“名场事” 大都是在他的言贫诗中抒写的。孟郊并不是名场(即举场) 的局外人,而是名场的参与者和多次落第者,名场中的种种争夺、倾轧的丑态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虽说不上是这种倾轧的牺牲品,但至少是某种程度的受害者,所以他写起名场中的这些丑态恶行来就格外愤激和深切,如: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感兴》
他在名场的互相争夺中没有什么靠山和社会背景,“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就是写的缺乏天时、地利和人缘的优势。他几次在倾轧竞争中败下阵来是毫不奇怪的。他在《长安旅情》一诗中把自己落第后的压抑、苦闷和落第原因写得更为直露:
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隋唐以科举取士作为对魏晋以来门荫制的一种否定,使一大批才高位下的庶族士子有可能走上政治舞台,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越到后来流弊越多,举场成了拉帮结派、徇私舞弊的场所。“及贞元、元和之际,又益以荐送相高”   ,诚然有些在社会上具有政治或学术地位的名望之士,他们出于爱惜人才和奖掖后进也参与了对举人的荐送,但在荐送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情况则是以此来卖身投靠与结党营私,例如,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其不得举者,无媒无党,有行有才,处卑位之间,仄陋之下,吞声饮气,何足算哉”   。当时的举子也争相“驰驱府市之门,出入王公之第,上启陈诗,惟希咳唾之泽,摩顶至足,冀荷提携之恩”   。后来的考试纯属过场,进士的名单在未考时就已安排妥了。《唐摭言》卷六《公荐》条记载了比孟郊晚些的杜牧登科的经过:“崔郾侍郎拜命于东都试举人,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乃离席与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太学生十数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览。’于是搢笏朗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曰:‘请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曰:‘不得已,即第五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即请此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间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矣。牧虽屠沽,不能易也。’”   杜牧的才和学都应该登科,但这个事件透露了进士选举中只要有权贵引荐,即使本人是个蠢材也可以安然上第的事实。孟郊的“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 的确是出身寒微的举子多年积愤的申诉!
在对名场种种丑态十分愤激的同时,他的言贫诗对统治阶级上层的势利和世态的炎凉也表示出极度的轻蔑和厌恶。通过关节得意登科了的人们就奉之为“白衣卿相” 而受到尊重,处处见到的是胁肩谄笑与恭维捧场;落第者则处处遭白眼和嘲笑。孟郊就饱受了这种“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的冷暖。他对这种势利的卑鄙行为十分愤慨地说:
常闻贫贱士之常,草木富者莫相笑。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只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伤时》
在感叹自己精神上受压抑和摧残的同时,对那些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阴险小人进行了谴责:“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有碍非遐方,长安大道旁。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 (《赠崔纯亮》) “长安大道” 是当时统治者权势的象征,这里成了阴险小人陷害他人抬高自己的“喧竞场” ,它不适宜于孟郊这样孤直、善良者的生存,他在这里感到“出门即有碍” 是非常真切可信的。前人对此往往横加指责,说“非世路之窄,心地之窄也。即十字而局天瘠地之形,已毕露纸上矣”   。这种指责,无视当时险恶黑暗的环境,不公正地单方面要求孟郊去忍气吞声,假装旷达。孟郊在诗中表现了一个出身低微而为人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环境中难于生存的愤怒,表现了对腐朽现实的不满与抗争。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反认为他的“出门即有碍” 是他心地狭窄的反映,这正像指责垂危的病人不该卧床呻吟一样的不近情理。
孟郊的言贫诗特别可贵的是,表现了一个贫穷的诗人在腐朽的社会环境中傲兀自立、不随流俗的顽强风骨,“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寓言》) !这些掷地有声的诗句表现了他不与黑暗势力妥协的抗争精神。正因为孟郊不辱身、不降志、不阿世、不媚俗的操守,所以,他的言贫诗虽然调子悲苦、寒怆,但从来就不是跪着摇尾低眉的哭诉,而是不平、愤慨的悲歌。
通过以上对导致孟郊贫穷、失志的悲剧的实质,这些言贫诗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以及它本身特点的三个方面的剖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言贫诗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社会土壤之中的,他个人的痛苦、不幸与时代的痛苦、不幸十分合拍,他那些失志的悲叹能在下层正直的士子中找到知音,他贫穷不幸的呻吟更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所以,从他这支“尧琯” 中吹出的“郁抑谣” (见《晚雪吟》) ,在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和人民悲切心声的回响。




推荐阅读:

约翰·迪金森《自由之歌》

马提亚尔诗2首

纪伯伦散文诗《先驱者》

纪伯伦散文诗《先知园》

卡图卢斯诗31首

维吉尔诗4首

冯德尔诗3首

惠特利诗2首

信摩诃拉达塔拉《九章》

豪伊亨斯《话船,悼奥兰治亲王茅里茨》

赫尔曼·黑塞诗34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50首

贺拉斯诗6首

梯布卢斯《是谁发明了可怕的剑》

谢尼耶诗3首

雅可布·卡茨诗2首

霍夫特诗2首

布雷德罗诗2首

布罗茨基诗23首

兰斯顿·休斯诗8首

奥登十四行组诗《战争时期》

乌依多博诗9首

黑塞诗4首

布罗茨基诗9首

勒夫雷斯《出征前寄璐珈斯达》

马弗尔《致娇羞的情人》

狄金森诗38首

冰心译纪伯伦《先知》

弥尔顿诗2首

赫伯特《美德》

赫立克《给少女们的忠告》

安·布雷兹特里特《写给至亲至爱的丈夫》

希尼诗14首

叶芝诗8首

波德莱尔《忧郁四首》

波德莱尔诗3首

波德莱尔《秋之十四行诗》

波德莱尔《美》

波德莱尔《邀游》

波德莱尔《幽灵》

马雅可夫斯基诗9首

沃尔科特诗6首

莎士比亚诗4首

多恩诗2首


对西风 吹鬓雪 炷香云 郎君入奏 又迎珠幰入修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