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查尔斯·西米克诗3首

Charles Simic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查尔斯·西米克(Charles Simic,1938~),出生于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1953年离开南斯拉夫,同母亲和兄弟一起投奔美国的父亲。1959年发表处女作。1966年获纽约大学文理学士学位。次年,出版第一本诗歌集。后陆续出版六十多部作品。1990年获普利策奖,1996年获国家图书奖。最近又获得了2007年度的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奖,并被授予美国第十五任桂冠诗人的称号。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他的诗歌中常常呈现出一种怪异的超现实,而作者将其归结于他童年时噩梦般的记忆。




夏天的清晨


整个清晨,我喜欢

躺在床上,

蹬掉被子,赤裸着,

双眼紧闭,倾听。


外面,他们

在玉米地中的

小学里,正打开

识字课本。


有一股从湿草,马,懒惰,

夏日的天空

和无尽的生命中散发出的味道。


我知道所有那些

阳光还没有照到的地方,

最后的蟋蟀

刚刚安静;蚂蚁堆里

听起来像是在下雨;

睡梦中的蜘蛛正纺着婚纱。


我不经意地掠过农舍

那儿,小小的嘴巴张开想要去吮吸,

院子里一位男人裸露着上身

用水管去冲洗脸和肩膀,

碟子在厨房里开始咔咔作响。


优质的树木带着

山涧的溪水声

分辨出我的脚步。

它,同样,悄无声息。


我停住,倾听:

附近,一块石头

爆裂出一小块关节,

另一块在它的睡梦中滚过。


我听见一只蝴蝶

在一条毛虫的体内搅拌,

我听见尘土谈论

昨晚的风暴。

再往前,某人

甚至更加沉默

掠过草地

而没有弯下腰来。


一切都突如其来!

在寂静的中间,

在这个地球上

似乎也有可能活得简单




石头


进入一块石头

会是我要走的路

让另外的人变成鸽子

或者用老虎的牙嘶咬。

我乐于变成一块石头。

 

从外表看来,石头是一个谜

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回答。

而在内面,它一定寒冷而又宁静

既使一头母牛用全部的重量站上去

既使一个孩子把它扔进河水:石块慢慢地、泰然自若地沉没,

沉入河底

那儿,鱼儿游来

边敲边听。

 

当两块石头擦身而过

我看见火花飞溅

或许它内部压根就不是黑暗;

或许有一颗月亮从某处

照亮,犹如在一座小山后面——

恰好有足够的光可以辨认

这些陌生的文字,这

些星星的图表

在那内部的墙上。

 



冥府渡神的宇宙论


只提着他微弱的灯笼

告诉他,他在哪里

而每一次一座新的

尸山堆积起来

把他们带到另一边

那里的尸体更多

这时我会说他一定弄糊涂了

分不清哪边是哪边

我会说那没关系

当他把一面镜子

或一本书掷进漆黑、飞快

寒冷而幽深的河水

没有人会抱怨

他偶尔会让口袋

一边漏过一块面包皮

另一边漏过一截香肠

 

韦 白 / 译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 
谢榛认为三者同一机杼,颇有见地。在中国传统诗学理论中,三句诗具有相似的修辞方式,属于比喻中的“谜比”。司空句所以为优,在于状物写景手段高超,情感表达更充分。至于情感因何“见乎言表”,谢榛没有更多解释。按中国诗歌批评传统,此种解释已经很“充分”。雅各布森的理论则可以补充解释: 
首先,三诗句中的“树老”、“人衰”,在语言的选择轴上是一种联想式“等值”关系,从而构成一种“等式”,三者“同一机杼”之说即源于此。 
其次,三诗句中的“树”和“人”之间都是隐喻表达,末尾押韵皆为平仄声长短对立;从字面上说,除第2句没有说出场所,第1、3句分别有“窗里”、“门前”,“雨中”、“灯下”外,诗之“意思”并没有变化;这样看,三者似乎没有多大差别,其实不然;那么,说第3句为最优的根据到底在哪里?谢榛似乎无法说清楚。 

再次,原来,三者在句段组合上有很大不同,虽然都使用“对等”语法,都是隐喻关系,但在语义投射(从选择轴到组合轴)过程中,在交流功能上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语义变化:1、2句诗在外表上看都按照诗之语法进行了对等表达,突出了“诗歌功能”,但在组合过程中,由于“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中有“将”、 “已”二字;“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中有“初”、“欲”二字,诗句的时间延展性、逻辑推理成分明显增强,按雅各布森的语言交流图式的说法,具有“说明、解释作用”的“元语言”功能有所抬头,这必然会削弱其“诗歌功能”,因为只有纯以话语自身为表达目的,才是诗之语言功能。就是说,1、2句犯了诗语之忌。 
而“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雨中”、“灯下”,不存在为寻找水平聚合之逻辑关系,或为突出时间向度,向“元语言功能”求助(其实,对等原则构成的隐喻关系不需要寻找逻辑链接)的迹象。该句虽然也存在时空性,但与前两句不同的是,这里的时空是无须推敲就能感觉的共时存在,不是被叙事者强拉在一起,而是与中心词“黄叶树”、“白头人”自然粘合,形成干净利落、对仗工整、冲击力强、无须逻辑思考,凭直觉即可把握其审美内蕴的独特效果。就是说,该诗句的 “突出表达”让读者感觉到了“较纯诗语”与“不纯诗语”之间的细微差异。当然,这里是孤立地讨论三个诗句的内部构成,并不否定诗歌文本中“元语言”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作用。 



推荐阅读:
查尔斯·西米克诗14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8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3首

查尔斯·西米奇诗10首

查尔斯·西米奇诗12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23首

荷马史诗《奥德赛》

斯泰纳尔诗8首

容·乌尔·沃尔诗5首

斯蒂芬斯诗2首

但丁《神曲一脔》

尼伯龙根之歌

布拉吉诗3首

西格福斯·达达松诗4首

古德蒙兹多蒂尔诗2首

斯诺里·夏扎逊诗2首

马格努松诗10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11首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曼德尔施塔姆《贝壳》

曼德尔施塔姆诗42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5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0首

艾略特诗选

艾略特《荒原》赵

艾略特《荒原》查

艾略特《荒原》汤

但丁抒情诗选

日拉希诗8首

亚里士多德《致荣誉》

叶赛宁诗20首

庞德诗33首

裴多菲诗49首

提尔泰奥斯诗2首

奥第·安德烈《在匈牙利荒原上》

奥洛尼·雅诺什《在市集上》

阿蒂拉·尤若夫诗5首

惠特曼诗50首

希克梅特诗32首

里索斯诗37首

萨福诗选

塞弗里斯诗16首

西摩尼得斯诗3首

梭伦诗2首

加里·施奈德诗40首

日本古典俳句选

伊比科斯诗首

库里亚《花衣》

米姆奈尔摩斯诗首

品达罗斯诗2首

柏拉图诗3首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金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刘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朱

约翰·弥尔顿《复乐园》

卡利诺斯《号召》

康斯坦丁·卡瓦菲诗6首

艾利蒂斯诗34首

希尼诗57首

希尼诗16首

希尼诗10首

希尼诗7首

阿那克里翁《向酒神祈求》

阿尔基洛科斯诗6首

彼翁《致晚星》

狄金森诗选

狄更生诗选

狄更生诗13首

狄金森诗7首

赫西俄德《神谱》

埃斯库罗斯诗2首

阿尔克曼诗3首

狄金森诗选

朱湘译诗集

歌德《迷娘曲》

席勒诗3首

斯笃姆诗5首

乌兰德诗2首

瓦尔特诗2首

歌德《浮士德》

尼采诗7首

诺瓦利斯诗3首

汉斯·萨克斯诗2首

内莉·萨克斯诗6首

拉斯克·许勒诗9首

丽萨·札苒诗20首

黑塞抒情诗选

黑塞诗90首

特拉克尔诗56首

奥马尔·哈雅姆《鲁拜集》

玛丽安·摩尔诗32首

丽泽穆勒诗15首

秀陶:绿原译《里尔克诗选》读后

北岛译诗精选集

朱迪斯·赖特诗21首

布考斯基诗112首

罗莎·奥斯兰德诗28首

罗伯特·勃莱诗33首

里尔克《时间之书》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当两块石头擦身而过 我看见火花飞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