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艾吕雅诗17首

艾吕雅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保尔·艾吕雅 (Paul Eluard, 1895-1952),法国诗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时曾用笔名让·迪·奥(Jean du Haut)发表作品。他出身于中产家庭,从小身体孱弱,1911年至1913年在疗养院养病,在这期间读了波德莱尔、阿波利奈尔、惠特曼等诗人的作品,同时开始写诗。1914年他应征入伍,深深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人们的痛苦,他把这些生活体验抒发在他的第一本诗集《责任与焦虑》(1917)中。战后的凄凉情绪促使他参加了达达运动,随后他又和布勒东、苏波、阿拉贡一起创建了超现实主义文艺团体,并跟诗人夏尔、布勒东合出过诗集《缓行,前面施工》。1924年他发表《死于不死》。1926年他的诗集《痛苦的首都》被认为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诗歌杰作。
他于1927年至1933年加入法国共产党,后来曾一度脱离。1938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他大力声援共和派。接着战火燃烧到他祖国的土地上,1940年他积极投入抵抗运动,与超现实主义团体分手,继而又恢复了党的关系,思想上有了很大转变。他的诗也从华丽趋于简朴、纯真,饱含着力量。《诗与真》(1942)、《与德国人会面》(1945)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无论在诗歌理论或创作上,他都更加强调了写诗的目的性。“真正的诗要表现现实世界,并且要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和我们所梦想的那个改造了的世界。”他对他的那些“爱挑剔的朋友”说:
为了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需要团结起来去希望去战斗 ——《政治诗》
然而使人的认识与他自己艺术上的实践并不是没有距离的,他的诗有时仍然被超现实主义气氛所萦绕。但是与从前不同的是:运用新的信念、最平凡的词句构成奇异、丰富的联想。这从他后期的诗集《凤凰》(1951)、《没有中断的诗》(1946)中可以看到。他也写过大量抒发爱情的诗,情感非常热烈,同样写得很出色。
从风格上看,艾吕雅的诗与阿拉贡似乎比较接近,都属于主观型,直抒胸臆,热烈执着,但艾吕雅更加自然,来自天籁,永远保持着一颗诗人的童心。这里选译的《恋人》选自《痛苦的首都》,是艾吕雅早期的作品。《最后一夜》《自由》均选自《诗与真》(1942)。《加布里埃尔·佩里》选自《与德国人会面》(1945),这些事都写在抗战时期。《西班牙》选自《政治诗》(1948)。《和平的面容》是为了世界和平而呼吁,由毕加索作画。《我曾对你说》选自《诗歌之爱》,《流畅》选自《流水集》由此也可看到诗人后期作品的那种清澄流畅的风格。



诗歌批判 


没错,我就是痛恨资产阶级的统治 

警察和神父们的统治 

但我更恨一个不能像我一样 

尽全力 

去恨它的人 


我要啐一口吐沫在那些天性猥琐的人脸上 

如果我全部的诗中他不尤其喜欢这首《诗歌批判》 




通告 


他临死的最后那一夜 

是他一生中最短的 

意识到自己仍然活着 

令他手腕中的热血燃烧 

他躯体的沉重让他受到惊吓 

他的力量让他呻吟 

让他在恐惧的最深处 

开始微笑 

他没有一个战友 

他有的乃以百万计数 

一定会为他复仇,他深信这一点 

黎明随后就为他来到。 




新风 


我向前看去 

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在麦子中看到了你 

在树下看到了你 


当我游历了一切 

所有的痛苦 

所有的欢笑的尾声 

都在水与火中显现 


我在夏天和冬天见到你 

在屋子里见到你 

在双臂之间见到你 

在梦中见到你 


而我一直没有离开你。 


 


春 


沙滩上的几处小水汪 

林中许多玩疯了的小鸟 

雪化在山里 

苹果树的枝叶像鲜花一样盛开 

令苍白的太阳退去 


这是艰难的世界上一个冬天的夜晚 

我在这个春天靠近纯洁无瑕的你 

我们是没有夜晚的 

所有速朽的事物都无法抓住你 

而你也不会冷 


我们的春天如期到来。 




誓言 

——给拉歇尔·白伊 


我会把我的手画成已婚的式样 

我会把我的身体 

画成日光照进 

我的眼底的形状 


我的热情将涂满 

夜的床笫 

让天性赤裸地展现,当我只想要一个 

比梦稍大的地方。 




杀 


今夜,巴黎降下 

一种奇怪的宁静 

盲目的宁静 

所有的梦都失去颜色 

在墙壁之间乱撞 

这是一个无须动武抵抗的和平 

几条被击垮的战线 

失踪的男丁 

死去的妇女 

毫无血色,冰凉,没有泪水 


今夜,在这宁静之中 

一道奇怪的火红落在巴黎城上 

落在巴黎古朴的心里 

那是“罪”的红光 

它野蛮、纯洁,并被精心的预谋 

那是反抗刽子手 

反抗死亡的红色 




我爱你 


我爱你,为了所有我从未认识的女人 

我爱你,为了我从未活过的 

那些带着大海的气息和热气腾腾的面包香气的日子 

为了因第一朵花而融化的雪 

为了那些不怕人的天真的野兽 

我为了爱而爱你 

我为了所有我不爱的女人而爱你 


她们让我明白,如果没有你,我只能看到自己很小的一部分 

没有你,我只能看见无边的沙漠 

横亘在过去与今天之间 

我在枯草上走过所有的死亡 

却无法刺穿我镜子的墙 

我只能一字一句地学习生活 

当别人已开始忘记 


我爱你,为了你的而不是我的智慧 

为了活力 

我爱你,背叛着一切仅仅是幻觉的事物 

为了这颗不属于我的不朽的心 

你相信,你是怀疑,你仅仅是理性 

你是伟大的太阳,让我沉醉 

当我确信我就是我自己 




恋人 


她站在我的眼皮上, 

她的发丝散在我的发间, 

她的颜色就是我眼睛的颜色, 

她的身体就是我的手, 

她镶嵌在我的影子里, 

像天上的一块宝石。 


她的眼睛永远睁开, 

也不让我睡去, 

她白日的大梦 

让太阳蒸发, 

让我欢笑,大哭而后大笑, 

让我想说什么却又无话可说。 




至善的正义 


人类最甘醇的法则是 

以葡萄成就美酒 

以煤成就火焰 

以吻成就男人 


人类最严苛的法则是 

保持自己的完整 

尽管有太多的战争和悲剧 

尽管有死亡的危险 


人类最温暖的法则是 

把水变成光 

把梦变成现实 

把仇敌变成兄弟 


这亦旧亦新的法则 

将从一颗赤子之心开始 

走向至善 

直到理性的终极 




恰如其分 

——致西塞罗·迪亚斯 


一缕阳光停在两颗钻石之间 

月亮熔化了固执的玉米 


一个女人还在大地之上 

在她的热情中更加清晰 

深刻如一个花蕾,就这样 


盛开的白昼成熟在夜的炎热里。 




狼 


黑天里的一场好雪 

已死的树枝,罗织着陷阱的 

森林的困局, 

被猎获的野兽一生的耻辱 

是它心中飞行的那枚箭矢 


残忍的猎物的踪迹 

坚韧,一如狼的本性 

最好的狼永远是 

那个最后的存活者,威胁着 

质量绝对庞大的死亡。 




狼 


白昼让我惊吓,而夜晚令我惶恐 

夏天魅惑着我,冬天追踪着我。 


雪地里的一头野兽 

踏足在沙石上,污泥中 

它的利爪来自我无法到达的远方, 

沿着那条脚踪,死亡 

留下了生命的足迹。 




宵禁 


门前有人把守又怎么样 

我们被软禁在这里又怎么样 

街头被堵截又怎么样 

敌人在攻城又怎么样 

她在挨饿又怎么样 

我们手无寸铁又怎么样 

夜晚降临了又怎么样 

我们做爱了,又怎么样。 




来自外面 


夜,寒气里浸着孤独, 

我被严密地禁闭 

但几条枝叶还是摸进了我的牢房 


草在我身上发现了天空的一切 

它们锁住了天空 

我的牢房坍塌 

生是这样寒冷,冷得被一阵灼热占领 




不可能有人了解我 


不可能有人了解我 

比你了解得更多 


我们一起睡在你的眼睛里, 

我们一起 

让我男人的光泽 

找到了比寻常的夜晚更好的命运。 


我徜徉其中的你的眼睛 

给每一块路标赋予了 

大地上找不到的意义 


你的双眼里揭示了我们 

永久的孤独 


它们早已不再是它们自认的那种存在 


不可能有人知道你 

比我知道得更多。 




深如寂静 


深如一具埋在地下的 

尸体的寂静 

除了黑暗,心中一无所有 


枯燥而又聋哑 

像池塘边的秋天 

被一种陈年的耻辱包裹 


毒液,被夺去了花朵 

和金黄的野兽的毒液 

将夜晚泼在人类的身上 




驴 


烈日下的干草。 

它的目光是一条道路, 

上面走着一头驴子。 


阿 九 / 译




   赵萝蕤不仅第一个把《荒原》译成中文,而且她还是中国最早撰写研究《荒原》专文的学者。(15) 她的研究心得不仅体现在前文谈到的《荒原》的翻译及注释中,更体现在她专门撰写的研究论文里。尽管她的论述不多,主要是40年代初写的《艾略特与〈荒原〉》,80年代初为修订本《荒原》写的"序言"和稍后一点的《〈荒原〉浅说》。但这些论述却闪烁着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反映出中国学者在某个特定时期解读和接受《荒原》的基本思路。

   《荒原》汉译本出版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四处掠杀,赵萝蕤与中国众多百姓一样,生活不定,流离失所。直到1940年左右,宗白华问起《荒原》下落,她才寄赠一册与他。"宗先生觉得此诗的作者与本诗,都有加以解释的需要,命我写一篇关于艾略特的文章。"(赵萝蕤《艾略特与〈荒原〉》)这便是赵萝蕤的论文《艾略特与〈荒原〉》的"缘起"。该文是中国学者第一篇有分量的《荒原》研究专论。它"全面评析了艾略特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国内评论艾略特的先驱文章之一",(16) 在三四十年代中国《荒原》解读和接受方面具有代表性。

   文章先交代了她翻译《荒原》的情况及原因,然后主要讨论《荒原》的艺术特点。赵指出艾略特与"前面走得不远"的诗人们如丁尼生、史文朋、洛维尔(按:洛威尔)、孔敏士(按:卡明斯)等不同,他们的诗歌是"浮滑虚空"的,而艾略特则是"恳切、透彻、热烈与诚实"。紧接着,文章从现代诗歌节奏、繁复的典故运用、对照与讽刺诗艺方面探讨了《荒原》的成就,探讨这首诗的"独到处"。著名文论家R. 韦勒克在谈到为什么要研究文学时,以莎士比亚为例说:"我们要寻找的是莎士比亚的独到之处,即莎士比亚之所以成其为莎士比亚的东西,这明显是个性和价值的问题。"(17) 一个作家的"独到之处"就是他的"个性与价值",一部作品的"独到之处"也同样是它的"个性与价值"。因此,赵文要讨论的正是《荒原》之所以成为《荒原》的独特价值。

   《荒原》首先在形式上打破英国诗歌传统的藩篱,采用日常语言和"自由的诗句"(vers libre)的节奏,表现出其现代性特质,正如新近出版的《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所言,《荒原》具有"措辞上极端的现代性"(absolute modernity of diction)。(18) 赵文不仅指出了这一点,还大量引用《荒原》中诗行来说明诗歌内"所含的各种情致、境界与内容不同所产生出来的不同节奏"。换句话说,在《荒原》中,情致、境界与内容决定节奏。赵举例说,第一节"死者的葬仪"开头:"四月天最是残忍,它在/荒地上生了丁香,掺合着/回忆和欲望,让春雨/挑拨呆钝的树根。/冬天保我们温暖,大地/给健忘的雪盖着,又叫/干了的老根得一点生命。"赵文分析:"这一节自第一到第四行都是很慢的,和残忍的四月天同一情致。一、二、三行都在一句初开之始断句,更使这四句的节奏迟缓下来,在原诗亦然。可是第五行'冬天保我们温暖'是一口气说的……是一气呵成的句子,在第一至七行中是一点生命力,有了这一点急促琐屑,六与七行才不至疲弱和嘶哑。但自第八行至节末,节奏完全不同了。"赵还举出了第二节"对弈"中三段诗来展示其"变化更快而紧迫"的节奏。叶公超早在赵译《荒原》的"译序"中就指出:"爱略特感觉一种格式自有一种格式的功用……但是当情绪转变的时候,格式也应当随之而改变;结果是,在一首较长的诗里,如《荒原》,我们应当有许多不同的格式错综在里面。"(19) 赵显然是读过叶文,但赵的论述比叶公超有更具体深入的文本分析。

   典故运用显然是《荒原》的重要特色,旁征博引是艾略特的惯用手法。P. 帕普落斯基在新出版的《现代主义文学百科全书》中说:"《荒原》实质上就是许多碎片的集合(collection of fragments),有些碎片直接来自于其他文本,艾略特拈来后适当调整构成新的整体。"(20) 赵用大量篇幅讨论艾略特的用典。她还注意到叶公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叶认为艾略特的用典与中国的夺胎换骨有"相似性"(叶公超《再论爱略特的诗》),而赵则认为两者有重要的不同:"即宋人之假借别人的佳句意境,与本诗混而为一,假借得好,几可以假乱真,因为在形式情绪上都已融为一体,辨不出借与未借;而艾略特的用典,乃是把某人某事整个引进,奇峰突起,巉崖果成,而且是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情绪,和夺胎换骨的天衣无缝并不相同。"这体现出赵作为学者的独立品格。依我看,艾略特丰富的学识和独特的传统观使他在创作中广征博引、左右逢源,并能把"向别人借来的东西溶化于独自的感觉中,与它脱胎的原物完全不同"(艾略特语),这确实与夺胎换骨极为近似;但他又常常直接引用英语以外的其他作家的原文,或通过注释,表示出他的用典来源,这确又是他的独特性。

   赵文认为,《荒原》由"紧张的对衬而迷到的非常尖锐的讽刺的意义",这构成了该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即对照与讽刺。赵文说:"这是一种戏剧家常用的技巧:正在融洩春光,忽然一场暴风雷雨,使天惨地愁,沉郁到更加不可支持的地步","这种尖锐的讽刺往往和用典的技巧相得益彰"。她列举《荒原》中描写女打字员与别人淫乱后的情态,"艾氏引入歌德施密斯的一个歌(详见253行注)。这歌本来是咏叹美丽的女人堕落时的哀怨感伤,叹息贞操,歌唱淑德的,而在艾氏的移用下便成为:'美丽的女人堕落的时候,又/在她自己的屋里来回走,独自/她抚平了自己的头发,又随手/在留声机上放上一张片子'。"美丽的女人堕落了,但没有忏悔与哀叹,而是机械地、漫不经心地在留声机上放一张片子,多么尖锐的对照与讽刺!

   文章最后谈到了《荒原》与社会时代的关系,指出:"要给他一个不亢不卑准确的估价,我们必须了解他的时代。"这样,赵文就由《荒原》的技术分析进而深入到了它的社会文化意义。只是结尾显得过于匆忙。



推荐阅读:

艾吕雅诗19首

艾吕雅26首

马托斯诗4首

鲁文·达里奥诗10首

马克西莫维奇诗6首

爱斯基摩诗2首

阿米亥《人的一生》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茨维塔耶娃《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塞内亚《致燕子》

马蒂诗10首

埃雷迪亚《流亡者之歌》

谢甫琴科诗3首

弗兰科诗3首

洛尔迦《梦游人谣》

詹姆斯·赖特《开始》

索德格朗《星星》

西·西索科诗2首

夏巴尼诗2首

沙比诗2首

阿·迈·贾伦《大海》

费多里《非洲的声音》

温德尔·贝里诗20首

聂鲁达《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聂鲁达《我记得你去秋的神情》

斯莱塞诗4首

斯图尔特《蕈》

斯特欧《当他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玛丽·贝瑟尔诗2首

坎贝尔夫人诗6首

波德莱尔《秋歌》

魏尔伦《秋歌》

马拉美《叹》

罗宾·海蒂诗4首

曼斯菲尔德诗2首

费尔伯恩诗4首

劳丽丝·爱德蒙《捕捉》

梅森《忠贞之歌》

雨之诗

聂鲁达《马克丘·毕克丘之巅》

里尔克一诗两译

约翰·多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安德里奇诗6首

普列舍伦诗7首

瓦斯科·波帕诗10首

兹马伊诗2首

艾略特《空心人》

君特·格拉斯诗25首

荷尔德林《塔楼之诗》

叶芝《十字路口》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诗61首

马雅可夫斯基诗7首

克塞尼娅·马列尼科娃诗11首

特拉特卡岑诗4首

R·S·托马斯《秋日》

R·S·托马斯诗14首

R·S·托马斯诗10首

爱德华·托马斯诗23首

鲁勃佐夫诗5首

库兹明诗35首

克雷洛夫寓言诗6首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诗2首

《诗艺》三章

叶芝《当你老了》

惠特曼《自我之歌》

冯唐译泰戈尔《飞鸟集》38首

约翰·贝里曼诗17首

戈梅斯·希尔诗3首

豪尔赫·纪廉诗21首

谢尔·希尔弗斯坦儿童诗21首

博尔赫斯《棋·Ⅱ》

兰波诗19首

兰波《感觉》

威廉·布莱克诗13首

卡罗尔·安·达菲诗17首

安德鲁·姆辛诗选

约翰·梅斯菲尔德《海之恋》

博尔赫斯诗10首

博尔赫斯《南方》

多恩诗15首

哈代诗10首

沃尔科特诗19首

约翰·德莱顿诗8首

威廉·戴夫南特诗2首

托马斯·沙德韦尔诗3首


对于丑人 细看都是一种残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