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圣-阿芒诗2首赏析

Saint-Amant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圣阿芒(Saint-Amant,1594 9-1661 12) 原名  马克-安东尼吉拉德(Marc-Antoine Girard  1594 9-1661 12),笔名圣阿芒,是法国诗人,于1594年9月中旬出生在鲁昂,1661年12月死于巴黎郊区。他是讽刺诗,冷笑诗,或抒情诗的作者的。他是法国科学院人士。




孤独(节选)


孤独啊,我多么爱你!

夜色中,这里是多么神圣!

它远离嘈杂和尘世,

娱乐我心,解我愁闷。

上帝啊,看见这片树林

我是多么地兴奋,

它们古老而久远,

历来得到岁月的尊敬,

如今,它们仍那么美,那么绿,

如同混沌初开的过去!……

在这鲜花怒放的荆棘丛,

春天坠入了爱河,

夜莺唱起了哀歌,

我的梦啊无止无终!

看见这陡峭的绝壁悬崖,

我掩不住内心的欢喜,

由于绝望的打击,悬崖它

给那些不幸者提供便利,

命运残酷地逼迫他们,

结束生命,投奔死神。

这水的蹂躏是多么亲切!

一股股傲慢的急流

在绿色的荒谷山野

奔腾跳跃,争先恐后。

接着,宛若草上的游蛇

轻轻地钻入树底,

变成一条条欢乐的小溪,

有只漂亮的水蝇,非同小可,

如在自己的产床,称霸一方,

坐在水晶的宝座之上!……

这些倒塌荒废的旧堡,

我百看不厌,最为喜欢,

岁月它无情地反叛

露出了横蛮的凶貌!

巫师们在那儿夜会;家神

和恶魔在那儿藏匿,

它们用恶毒的把戏

愚弄我们的感官,

折磨我们的灵魂:

游蛇和耳鸮

在那儿挖洞作巢。

白尾海雕,悲声哀叫,

预告前程不幸命运惨,

使得那些小精灵们

在这黑暗之地又舞又笑

一具可怕的尸体

在可咒的房梁上摇晃,

那是个可怜的情郎,

因牧羊女的绝情自缢,

牧羊女,不屑他的情爱,

连可怜的一瞥都不给……

那儿,有几块大理石

刻着几行昔日的题铭,

这儿,刻在树上的数字

已被岁月抹去,模糊不清;

天花板从最高的地方

一直掉到地窑深处,

被蛞蝓和蟾蜍

用毒液和唾沫弄脏;

胡桃树的浓荫之下

常春藤沿着壁炉攀爬……


胡 小 跃 / 译


16世纪末的法国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政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压抑情感的时代气氛,让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半期的法国文学反映出一种阢陧不安的精神状态,也应运而生出一种想象丰富、辞藻华丽、感情强烈、气势雄浑、意象怪谲、节奏起伏,给人以动态感和浮游美的巴罗克文学。巴罗克时期的诗人们创作的诗歌不仅洋溢着自由奔放的浪漫情愫,而且在诗歌中喜于描写自然,显示出一种矛盾、复杂、充盈和高远的境界,表现出与古典主义诗歌大异其趣的追求。
圣-阿芒在诗歌创作中反对模仿古人,抵制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追求一种自由的表达形式。在他看来,诗歌首先是为了娱乐,他常光顾酒肆餐馆,写了不少饮酒美食的俗诗,吟咏瓜果、奶酪、柠檬之类,饶有风趣,滑稽可笑,雅俗共赏。他一生漂泊不定,四方游历,外邦异域的风土人情,唤起诗人丰富的情感,讴歌四季变换的大自然景色:巴黎之春、罗马之夏、卡纳里之秋、阿尔卑斯山之冬,以此寄托诗人的情思。这一系列诗歌自由、活泼,充满了机趣,但又不乏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圣-阿芒在诗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变化很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处境。他既要讨好权贵,取得依靠和求得生存,但自由不羁的本性又驱使他摆脱束缚,大胆表达,当这两者发生矛盾时,他便转向沉思和梦幻。
诗歌《孤独》就是这一种沉思和梦幻的产物,也是非常典型的巴罗克风格的诗歌。
诗歌的第一段作者远离“嘈杂和尘世”,看到了一片可以“娱乐我心,解我愁闷”的树林,生活的压抑和苦痛让诗人在这里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仿佛触摸到了“混沌初开的过去”。
心灵的舒缓,为想象插上了飞逸的翅膀。在鲜花怒放的荆棘丛里,春天坠入了爱河,而夜莺却在哀歌;水流湍急,奔腾在绿色的荒谷山野,宛如草上的游蛇;陡峭的绝壁悬崖为不幸者提供逃避尘世、结束生命的便利;倒塌荒废的旧堡,则成了巫师、恶魔夜会之所,他们在那里施法愚弄、折磨我们;黑暗之地,石碑树立,上面的铭文被岁月磨损,成了蛞蝓和蟾蜍的栖息地……
这些意象丰富诡谲,极具色彩感,有着非常浓烈的巴罗克风格。诗人面对大自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一种主观变形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比喻来表达这种幻象,也用这些幻象,来折射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灵魂的孤独。( 柴 田 )




烟斗


我手握烟斗,肘靠着壁炉,

忧愁地坐在柴堆之上,

我眼盯着地,心里想反抗,

思考着命运的不幸与残酷。

希望,不时地回来把我探访,

想尽量减少我难以排遣的痛苦,

它答应改变我的命运,并试图

让我显赫得胜过罗马王。

可一当这烟草化为灰烬,

我最好还是做回我的贫民百姓,

为了排遣烦恼,最好常这样讲:

不,抽烟和满怀希望,

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不同,

因为前者是烟,后者不过是风。


胡 小 跃 / 译


圣-阿芒是公认的法国17世纪初期最富有独创精神的诗人之一。他的独创性不仅体现在诗歌题材的丰赡开阔,也体现在艺术构思的精妙细腻。这首十四行诗《烟斗》,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圣-阿芒诗歌创作的这些风格。
从诗歌题材而言,圣-阿芒在《烟斗》中为我们着重描绘了一位静坐在壁炉通风罩下的柴堆旁抽烟斗的男人形象。男人与烟斗的结合,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就连通常的男厕所标志牌也都画着口叼烟斗的绅士头像。但是当我们追溯圣-阿芒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即1629年的法国的时候,我们便会发现,烟斗还仅仅在现实生活中充当时尚男人的道具,并没有堂而皇之地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在20世纪的法国烟斗爱好者们罗列的古往今来有关“烟斗”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圣-阿芒即使不是第一个,也是较早地将“烟斗”这个意象引入十四行诗的诗人之一。
从艺术构思而言,圣-阿芒巧妙地将“希望”与“失望”的二元对立和转换融入抽烟斗的过程之中,流露出人生虚空的悲观主义论调。抽烟斗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装烟丝,抽烟斗,熄灭烟火。诗歌第一节可以看作“装烟丝”的阶段。这个时候,诗人的内心正被“失望”占据着。他“手握烟斗”、“肘靠着壁炉”、“坐在柴堆之上”、“眼盯着地”,在“命运的不幸与残酷”面前,他感到“忧愁”、压抑和无能为力。他的行为是静态的,但“心里想反抗”。诗歌第二节描写了诗人“抽烟斗”的阶段。烟雾在空气中以上升的、美幻的姿态升腾,尼古丁穿越了诗人的神经系统,直达大脑皮层,带给他温和的、幸福的满足感。在吞云吐雾的享受过程中,一场被改变的命运,一个飞黄腾达的未来,一份充满“希望”的生活,在诗人面前缓缓铺展,直接驱除了他内心的“难以排遣的痛苦”。到了诗歌第三节,“烟草化为灰烬”,抽烟斗过程中的酣畅淋漓、飘飘欲仙的快感伴随着烟火的熄灭而消散,诗人重又回到巨大的、无边无际的现实。“我最好还是做回我的贫民百姓”,并且还要常常提醒自己,以免想入非非,平添更多烦恼。原先酝酿在他心头的“反抗”,最终选择了怯懦和畏缩。抽烟斗的人依旧端坐在壁炉前,现实仍然没有得到丝毫改变。由此可见,“抽烟”和“满怀希望”确实雷同,它们带给心灵的愉悦和满足都是短暂的、瞬息万变的。
马克·吐温曾直言:“如果天堂没有烟斗,我宁可去地狱。”萨特的表达则抽象得多,他说:“烟斗是存在,烟云是虚无。”个体的现实存在,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都是有限的,而烟草带来的享受,是一种时间的无限延伸、空间的无限拓展、感觉的无限变化,是一种迷思,更是一种心灵的舒缓和解脱。圣-阿芒充分认识到“抽烟”之于感觉、“希望”之于“失望”,只有调节的作用,绝无改变的可能。“前者是烟,后者不过是风”,一个最终化为烟雾,一个注定随风飘散。( 蔡 海 燕 )



Marc-Antoine Girard, sieur de Saint-Amant, (born c. Sept. 30, 1594, Rouen, France—died Dec. 29, 1661, Pari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and interesting of French early 17th-century poets and one of the first members of the French Academy.


The early poems of Saint-Amant are realistic and hilarious descriptions of the pleasures of the table and the tavern. A reflection of the long journeys abroad that he undertook with his patron, the Count d’Harcourt, is seen, for example, in Albion (1643). This mock-heroic poem contains a disenchanted account of a visit to England and includes an inform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London theatres. His Rome ridicule (1649) started the fashion for burlesque poems that was to be developed later by Paul Scarron. Saint-Amant was a Protestant who converted in later life to Roman Catholicism. His biblical epic, Moïse sauvé (1653; “Moses Rescued”), though uneven, contains passages of great force and vividness.


After enjoying a favourable reputation during his lifetime, he was ridiculed by the influential critic Nicolas Boileau, and his work was neglected 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Scholars of the 20th century found in Saint-Amant one of the most accomplished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chool of irregular poets who flourish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7th century.



推荐阅读:

米沃什诗选①

米沃什诗选②

米沃什诗歌100首

米沃什诗18首

米沃什《礼物》

米沃什《和珍妮谈天》

米哈尔斯基《随时随刻》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36首

柯尔律治诗选

爱伦·坡诗14首

阿伦茨诗9首

耶可布森诗3首

阿斯内克《呼声》

易卜生《索尔薇格之歌》

普希金诗12首

保罗·穆尔顿诗13首

弗尔克·布劳恩诗11首

戈特弗里德·贝恩诗29首

波波夫斯基诗5首

豪格诗9首

林德纳诗5首

里斯·安德森《致心灵》

埃弥尔·伯依松《晚年》

惠特曼《草叶集》1

惠特曼《草叶集》2

惠特曼《草叶集》3

翁加雷蒂诗11首

梅热拉伊蒂斯诗13首

亚·达·托迪《欢乐的心声》

兰斯敦·休斯诗7首

梅里尼诗4首

萨巴诗22首

斯卡马卡诗5首

塞雷尼诗4首

塔索诗3首

石川啄木《可悲的玩具》

洛尔迦诗26首

夸西莫多诗19首

帕斯科里诗3首

帕韦塞诗3首

彼特拉克诗6首

普利埃泽《甜蜜而惹人爱的脸儿》

莱蒙托夫诗36首

屠格涅夫诗28首

连蒂尼《奇妙的爱情》

莱奥帕尔迪诗5首

比亚乔·马林诗3首

米开朗琪罗诗8首

蒙塔莱诗12首

薄伽丘《悼念彼特拉克》

迪诺·坎帕纳诗3首

卡尔杜齐诗7首

维多丽亚·科隆娜《无题》

加百列·邓南遮诗3首

拜伦抒情诗70首

斯泰纳尔诗8首

容·乌尔·沃尔诗5首

斯蒂芬斯诗2首

但丁《神曲一脔》

尼伯龙根之歌

布拉吉诗3首

西格福斯·达达松诗4首

古德蒙兹多蒂尔诗2首

斯诺里·夏扎逊诗2首

马格努松诗10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11首

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

曼德尔施塔姆《贝壳》

曼德尔施塔姆诗42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5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0首

日拉希诗8首

亚里士多德《致荣誉》

叶赛宁诗20首

庞德诗33首

裴多菲诗49首

提尔泰奥斯诗2首

奥第·安德烈《在匈牙利荒原上》

奥洛尼·雅诺什《在市集上》

阿蒂拉·尤若夫诗5首

惠特曼诗50首

希克梅特诗32首

里索斯诗37首

塞弗里斯诗16首

西摩尼得斯诗3首

梭伦诗2首

加里·施奈德诗40首

日本古典俳句选

伊比科斯诗首

库里亚《花衣》

米姆奈尔摩斯诗首


这世上没谁离不开谁 就算是一条鱼离开水 也能烤着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